目录
第一节 外国在华资产处理
一、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的文化教育救
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登记和处理1950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之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登记条例》。1951年1月11日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颁布《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之文教救济机关宗教团体登记实施办法》,7月24日政务院又公布《对于接受美国津贴的基督教团体处理办法》。规定对于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各级人民政府应分别不同情况作出不同处理,或协助中国私人团体继续经营,改为中国人民完全自办的事业,或由人民政府予以接办,改为国家事业;所有宗教团体均应改为中国教徒完全自办的团体。其宗旨是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文化侵略影响,保障中国人民文化教育宗教事业的自主权利,杜绝帝国主义分子利用文化教育机关和宗教团体进行各种非法活动。1951年1月9日,华东军政委员会亦向华东各省发布《关于执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的指示》。
文件要求各省(市)人民政府设立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之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专门登记处,负责办理上述各事业机关及团体的登记及调查事项。
〔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的登记活动〕
皖北人民行政公署(辖今安徽长江以北地区)于1951年1月4日从公安局、文教处、卫生处、财委会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登记处,随即在《皖北日报》发表公告,并通知各专署、市、县成立专门登记机构。登记的事项有: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的文化教育机关及宗教团体的名称、地址、事业性质、成立经过、组织机构、编制和现有人数、主持人、重要职员及所有外籍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国籍、职务及简历,附属机构及分支机构的名称、地址、主持人情况,活动地区、工作内容、工作计划和目前工作情况,外国资金或接受外国津贴的数目、来源和收支情况,财产情况,出版物及发行情况等。
登记之初,各地负责登记的干部思想认识模糊,有的有单纯的出气思想,跑进教堂乱查乱问;有的急于求成,未向对方讲清政策,就派公安部队将接受美国津贴的团体、医院、学校看管检查,以至造成短时混乱;有的单位误解中央人民政府的政策,以为凡属外国财产均要没收,将尚未经政府处理的外国财产据而用之。由此造成被登记机关团体的慌乱,甚至对抗情绪,一些机关团体出现了转移、破坏、变相分散物资的行为,某些外籍人员也乘机进行反动宣传。皖北人民行政公署通过加强登记干部的政策学习、改进工作方法,在被登记机关团体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对非法破坏登记的行为给予适当处分等措施,使登记工作得以顺利展开。4月底,登记完毕。登记情况如下:
1.学校:教会中等学校9所,其中接受美国津贴的2所;小学26所,其中接受美国津贴的4所。
2.医疗机构:医院7所,全部由美国津贴,其中2所由美国西差会通过南京救济总会补助津贴,4所系美国西差会主办,1所由美国和西班牙共同津贴。规模较大的3所,即蚌埠市天主堂所设仁慈医院,有病床百余张;安庆市同仁医院,内分9科3室,有病床百余张,附设高级护士学校;合肥市基督医院,有房屋百余间。
诊所9个,为各地教会附设。
3.救济机关:9个,其中接受美国津贴的4个。
4.宗教团体:基督教组织较多,有浸信会、安息日会、内地会(福音会)、耶稣家庭、中华基督教、中华基督会等,共有教徒8767人、传教士86人(其中美籍10人),土地483亩、房屋785间。美籍传教士在登记期间陆续回国。天主教总教区设于安庆,下有安庆、芜湖、屯溪、蚌埠4个主教区,有外籍传教士97人(其中西班牙籍47人、意大利籍35人,其余分别为德国、巴比伦、墨西哥、加拿大等国人)、教徒84443名,土地3641亩、房屋5766间。
5.文化出版:安庆天主堂印刷厂1所。除印刷宗教书籍外,还印有300多种反动书籍和宣传品。
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的规定,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对以上机关及宗教团体作出不同的处理:明确宗教与学校教育分开,教室内不准有宗教活动,中学由政府接办1所,自办公助的8所;小学由政府接办4所,完全自办的1所,自办公助的20所,并改组了一些学校的董事会。处理过程本着不迁校址、不裁减学生、不降低教职工待遇、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原则进行。医院全部由政府接办,诊所改为自办公助;接受美国津贴的救济机关由政府接办,接受其它国家津贴的救济机关或由政府接办,或改为自办公助。
对于宗教团体,政府一方面保障其信仰自由,一方面要求其成为真正自传、自养、自立(“三自”)的教会。安庆、蚌埠、宿县、合肥等地驱逐了一批教会中的外籍传教士,安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于1951年9月同时驱逐安庆天主堂梅耿光、安徽德、何广杨、蔡光中、荣华、刚德、甘淑清等7名西班牙籍神职人员。梅耿光系安庆天主堂主教,安庆解放后仍散发反动书刊,散布反动言论,号召教徒抵制中国政府倡导的宗教团体“自传、自养、自立”运动,并私架天线、匿藏收发报机及各种电讯器材,天主堂附设的收养难童圣母院及育婴堂还有虐杀中国婴儿的罪行,因此以他为首的7名神职人员被驱逐出境。安庆天主堂所设印刷厂被取缔。各地宗教团体在政府倡导下,均积极开展三自运动和爱国爱教活动,努力生产以求自养。80%的团体组织起“三自革新委员会”,并举行革新宣言的签名活动。
〔皖南人民行政公署的登记活动〕
皖南人民行政公署(辖今安徽长江以南地区)于1951年1月26日成立专门登记处,并发布《关于处理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专门登记具体执行应注意事项》,要求各县市“首先应该认识这一重大工作的意义”,“必须认识皖南地区人民长期受到美帝国主义多年来通过宗教团体文化教育救济机关给予的文化侵略影响”,登记期间不得对有关机关团体擅作处理,并且应将“反帝国主义文化侵略与宗教信仰自由问题区别开来”,“保障与尊重人民的信教自由”,将“反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文化侵略斗争与对待真正守法愿继续服务的外侨区别开来”,“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排外”,“一般守法仍愿工作的外籍教职员或医生等仍可继续留用”。登记处初期以了解情况、办理学校登记工作为重点,以取得经验。至3月21日抽调干部设专门机构办公,4月中旬方在全区全面开展工作,6月底基本完成登记工作。全区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和宗教团体情况是:
1.学校:19所,其中接受美国津贴的11所。
2.医疗机构:35个,其中以美国津贴的弋矶山医院规模最大,其它均为中小诊所。
3.宗教团体:天主教、基督教各46个。基督教美籍牧师10人,教徒1.8万余人;天主教西班牙籍神甫63人、匈牙利籍1人,教徒约5.3万人。
4.其它:救济机关1个,印刷厂1所。
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接办美国津贴的中小学各1所、西班牙津贴的中小学各1所,其余学校改为自办公助,政府设临时生活补助金和人民助学金以照顾学生的实际困难。医疗机构中,政府接办弋矶山医院,对各中小诊所则采取改组、合并等办法,或由其自办、或自办公助。救济机关亦由政府接办。
宗教团体的登记工作受到一些外籍教职人员的对抗,天主教以芜湖总堂为首,转移隐匿物资、分散现金、破坏水电,散布反“三自”革新文件,利用宗教仪式进行反动宣传。基督教则以芜湖协进会为首,秘密联络、暗中对抗。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发动并依靠广大教徒,检举揭发外籍教职人员破坏登记及宗教革新的言行,控诉教堂残害所收养幼儿的罪行,将天主教芜湖总堂外籍人员许达科、查礼士、贾海英、平守和、甘乃德驱逐出境。在广大教徒协助下,登记工作得以完成。各地还建起“宗教革新运动委员会”,开展自传、自养、自立运动。
至1952年1月,皖北、皖南所有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或由政府接办,或实行自办,或自办公助,宗教团体也完全由中国人自办。
二、中美私人资产清查
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财政部、外贸部发出“关于请有关各地协助清查中美私人资产问题的通知”,以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中美两国私人被冻结的资产问题。通知中指定安徽清查11个项目:芜湖美孚油栈、蚌埠美孚油栈、巢县美孚油栈、运漕美孚油栈、南陵美孚油栈、建平美孚油栈、宁国美孚油栈、枞阳美孚油栈、芜湖德士古公司、美国长老会在寿县的房产和美籍人梅庚生在安庆的约4500美元投资款。中共安徽省委确定由省财金局、商业局、群工小组、外事小组各指定一位负责人组成清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省的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将指定清查的项目作为工作重点,并在全省普遍开展清查。
11月13日,领导小组向省内各地区(市)转发外交部、财政部、外贸部通知,各地区(市)随即分别成立清查领导小组,组织人力开展此项工作。各地通过查阅档案、走访知情人、实地勘察,大体查清了中美双方私人资产的状况。除指定清查的项目外,全省自行清查出79项。
指定清查的8个美孚油栈中,芜湖栈有房屋2937.14平方米(建筑面积),其中有的房屋生白蚁,有的破烂倒塌,仅二马路32号楼房1幢,由芜湖市公安局弋矶山派出所驻用。蚌埠栈全部房屋面积1504.017平方米,有些房屋已拆除重建,尚存者为蚌埠空压机厂使用。巢县(巢湖市)栈经多方调查,毫无资料,无法查清,仅知有空地一块可能为油栈旧址。运漕(属含山县)栈原有房屋11间、建平(今郎溪县)栈原有房屋8间、宁国栈原有房屋3间、枞阳栈原有房屋1间,均遭日本侵略军毁坏。南陵栈有房屋1幢,面积320平方米,为手工业经理部租用。此外,芜湖德士古公司有房屋面积约1500平方米,为芜湖地区石油库使用。美国长老会在寿县的房产共4处(教堂、医院、中学、小学各1所),原有楼房1幢、平房260间,面积4930平方米,已自然倒塌45间。梅庚生在安庆的投资款一项查无着落。
安徽省自查出的79项中,5项为被冻存款,分别是驻合肥市的解放军一五医院医生龙哲三于民国36年(1947年)在美国花旗银行存款300余美元,蚌埠市安徽省财经学校教师叶义材民国35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亨丁登银行存款5~6美元,淮南矿路公司民国37年在美国纽约银行信托公司存出口货款44870.58美元,芜湖市万树镛民国37年购美国帕萨迪纳银行所开支票一张计114.40美元未兑付,淮北长老会在蚌埠市上海储蓄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一笔余额金圆券20.56元。其余74项均为与美国教会有关的房地产(见附表2
2
1),其中教堂(会)48处、医院8处、学校13处、其它4处,主要分布在芜湖、安庆、合肥、蚌埠、六安、巢湖等地市。
徽省历史上与美国教会有关的房地产分布

清查过程中发现,上述美方在安徽的房地产大多资料不全、原始凭证不足,确定产权的契约文书无着落,产权来源不清,产权归属颇难划分。与教会相关的74处房产中,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以前建造的19个,占25.6%;光绪三十年至民国2年(1913年)建造的21个,占28.4%;民国3年至民国12年建造的21个,占28.4%;民国13年以后建造的13个,占17.6%,亦即82.4%的房产已使用50年以上。其中不少房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因水火灾害、日本侵略军轰炸而倒塌,部分房产建国后拆除。由于房产质量一般,尚存者大多陈旧不堪,均经改建、扩建,或已几经维修改造。
1973年6月,全省的中美私人资产清查工作结束。
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登记和处理1950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之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登记条例》。1951年1月11日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颁布《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之文教救济机关宗教团体登记实施办法》,7月24日政务院又公布《对于接受美国津贴的基督教团体处理办法》。规定对于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各级人民政府应分别不同情况作出不同处理,或协助中国私人团体继续经营,改为中国人民完全自办的事业,或由人民政府予以接办,改为国家事业;所有宗教团体均应改为中国教徒完全自办的团体。其宗旨是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文化侵略影响,保障中国人民文化教育宗教事业的自主权利,杜绝帝国主义分子利用文化教育机关和宗教团体进行各种非法活动。1951年1月9日,华东军政委员会亦向华东各省发布《关于执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的指示》。
文件要求各省(市)人民政府设立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之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专门登记处,负责办理上述各事业机关及团体的登记及调查事项。
〔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的登记活动〕
皖北人民行政公署(辖今安徽长江以北地区)于1951年1月4日从公安局、文教处、卫生处、财委会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登记处,随即在《皖北日报》发表公告,并通知各专署、市、县成立专门登记机构。登记的事项有: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的文化教育机关及宗教团体的名称、地址、事业性质、成立经过、组织机构、编制和现有人数、主持人、重要职员及所有外籍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国籍、职务及简历,附属机构及分支机构的名称、地址、主持人情况,活动地区、工作内容、工作计划和目前工作情况,外国资金或接受外国津贴的数目、来源和收支情况,财产情况,出版物及发行情况等。
登记之初,各地负责登记的干部思想认识模糊,有的有单纯的出气思想,跑进教堂乱查乱问;有的急于求成,未向对方讲清政策,就派公安部队将接受美国津贴的团体、医院、学校看管检查,以至造成短时混乱;有的单位误解中央人民政府的政策,以为凡属外国财产均要没收,将尚未经政府处理的外国财产据而用之。由此造成被登记机关团体的慌乱,甚至对抗情绪,一些机关团体出现了转移、破坏、变相分散物资的行为,某些外籍人员也乘机进行反动宣传。皖北人民行政公署通过加强登记干部的政策学习、改进工作方法,在被登记机关团体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对非法破坏登记的行为给予适当处分等措施,使登记工作得以顺利展开。4月底,登记完毕。登记情况如下:
1.学校:教会中等学校9所,其中接受美国津贴的2所;小学26所,其中接受美国津贴的4所。
2.医疗机构:医院7所,全部由美国津贴,其中2所由美国西差会通过南京救济总会补助津贴,4所系美国西差会主办,1所由美国和西班牙共同津贴。规模较大的3所,即蚌埠市天主堂所设仁慈医院,有病床百余张;安庆市同仁医院,内分9科3室,有病床百余张,附设高级护士学校;合肥市基督医院,有房屋百余间。
诊所9个,为各地教会附设。
3.救济机关:9个,其中接受美国津贴的4个。
4.宗教团体:基督教组织较多,有浸信会、安息日会、内地会(福音会)、耶稣家庭、中华基督教、中华基督会等,共有教徒8767人、传教士86人(其中美籍10人),土地483亩、房屋785间。美籍传教士在登记期间陆续回国。天主教总教区设于安庆,下有安庆、芜湖、屯溪、蚌埠4个主教区,有外籍传教士97人(其中西班牙籍47人、意大利籍35人,其余分别为德国、巴比伦、墨西哥、加拿大等国人)、教徒84443名,土地3641亩、房屋5766间。
5.文化出版:安庆天主堂印刷厂1所。除印刷宗教书籍外,还印有300多种反动书籍和宣传品。
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的规定,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对以上机关及宗教团体作出不同的处理:明确宗教与学校教育分开,教室内不准有宗教活动,中学由政府接办1所,自办公助的8所;小学由政府接办4所,完全自办的1所,自办公助的20所,并改组了一些学校的董事会。处理过程本着不迁校址、不裁减学生、不降低教职工待遇、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原则进行。医院全部由政府接办,诊所改为自办公助;接受美国津贴的救济机关由政府接办,接受其它国家津贴的救济机关或由政府接办,或改为自办公助。
对于宗教团体,政府一方面保障其信仰自由,一方面要求其成为真正自传、自养、自立(“三自”)的教会。安庆、蚌埠、宿县、合肥等地驱逐了一批教会中的外籍传教士,安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于1951年9月同时驱逐安庆天主堂梅耿光、安徽德、何广杨、蔡光中、荣华、刚德、甘淑清等7名西班牙籍神职人员。梅耿光系安庆天主堂主教,安庆解放后仍散发反动书刊,散布反动言论,号召教徒抵制中国政府倡导的宗教团体“自传、自养、自立”运动,并私架天线、匿藏收发报机及各种电讯器材,天主堂附设的收养难童圣母院及育婴堂还有虐杀中国婴儿的罪行,因此以他为首的7名神职人员被驱逐出境。安庆天主堂所设印刷厂被取缔。各地宗教团体在政府倡导下,均积极开展三自运动和爱国爱教活动,努力生产以求自养。80%的团体组织起“三自革新委员会”,并举行革新宣言的签名活动。
〔皖南人民行政公署的登记活动〕
皖南人民行政公署(辖今安徽长江以南地区)于1951年1月26日成立专门登记处,并发布《关于处理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专门登记具体执行应注意事项》,要求各县市“首先应该认识这一重大工作的意义”,“必须认识皖南地区人民长期受到美帝国主义多年来通过宗教团体文化教育救济机关给予的文化侵略影响”,登记期间不得对有关机关团体擅作处理,并且应将“反帝国主义文化侵略与宗教信仰自由问题区别开来”,“保障与尊重人民的信教自由”,将“反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文化侵略斗争与对待真正守法愿继续服务的外侨区别开来”,“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排外”,“一般守法仍愿工作的外籍教职员或医生等仍可继续留用”。登记处初期以了解情况、办理学校登记工作为重点,以取得经验。至3月21日抽调干部设专门机构办公,4月中旬方在全区全面开展工作,6月底基本完成登记工作。全区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和宗教团体情况是:
1.学校:19所,其中接受美国津贴的11所。
2.医疗机构:35个,其中以美国津贴的弋矶山医院规模最大,其它均为中小诊所。
3.宗教团体:天主教、基督教各46个。基督教美籍牧师10人,教徒1.8万余人;天主教西班牙籍神甫63人、匈牙利籍1人,教徒约5.3万人。
4.其它:救济机关1个,印刷厂1所。
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接办美国津贴的中小学各1所、西班牙津贴的中小学各1所,其余学校改为自办公助,政府设临时生活补助金和人民助学金以照顾学生的实际困难。医疗机构中,政府接办弋矶山医院,对各中小诊所则采取改组、合并等办法,或由其自办、或自办公助。救济机关亦由政府接办。
宗教团体的登记工作受到一些外籍教职人员的对抗,天主教以芜湖总堂为首,转移隐匿物资、分散现金、破坏水电,散布反“三自”革新文件,利用宗教仪式进行反动宣传。基督教则以芜湖协进会为首,秘密联络、暗中对抗。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发动并依靠广大教徒,检举揭发外籍教职人员破坏登记及宗教革新的言行,控诉教堂残害所收养幼儿的罪行,将天主教芜湖总堂外籍人员许达科、查礼士、贾海英、平守和、甘乃德驱逐出境。在广大教徒协助下,登记工作得以完成。各地还建起“宗教革新运动委员会”,开展自传、自养、自立运动。
至1952年1月,皖北、皖南所有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或由政府接办,或实行自办,或自办公助,宗教团体也完全由中国人自办。
二、中美私人资产清查
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财政部、外贸部发出“关于请有关各地协助清查中美私人资产问题的通知”,以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中美两国私人被冻结的资产问题。通知中指定安徽清查11个项目:芜湖美孚油栈、蚌埠美孚油栈、巢县美孚油栈、运漕美孚油栈、南陵美孚油栈、建平美孚油栈、宁国美孚油栈、枞阳美孚油栈、芜湖德士古公司、美国长老会在寿县的房产和美籍人梅庚生在安庆的约4500美元投资款。中共安徽省委确定由省财金局、商业局、群工小组、外事小组各指定一位负责人组成清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省的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将指定清查的项目作为工作重点,并在全省普遍开展清查。
11月13日,领导小组向省内各地区(市)转发外交部、财政部、外贸部通知,各地区(市)随即分别成立清查领导小组,组织人力开展此项工作。各地通过查阅档案、走访知情人、实地勘察,大体查清了中美双方私人资产的状况。除指定清查的项目外,全省自行清查出79项。
指定清查的8个美孚油栈中,芜湖栈有房屋2937.14平方米(建筑面积),其中有的房屋生白蚁,有的破烂倒塌,仅二马路32号楼房1幢,由芜湖市公安局弋矶山派出所驻用。蚌埠栈全部房屋面积1504.017平方米,有些房屋已拆除重建,尚存者为蚌埠空压机厂使用。巢县(巢湖市)栈经多方调查,毫无资料,无法查清,仅知有空地一块可能为油栈旧址。运漕(属含山县)栈原有房屋11间、建平(今郎溪县)栈原有房屋8间、宁国栈原有房屋3间、枞阳栈原有房屋1间,均遭日本侵略军毁坏。南陵栈有房屋1幢,面积320平方米,为手工业经理部租用。此外,芜湖德士古公司有房屋面积约1500平方米,为芜湖地区石油库使用。美国长老会在寿县的房产共4处(教堂、医院、中学、小学各1所),原有楼房1幢、平房260间,面积4930平方米,已自然倒塌45间。梅庚生在安庆的投资款一项查无着落。
安徽省自查出的79项中,5项为被冻存款,分别是驻合肥市的解放军一五医院医生龙哲三于民国36年(1947年)在美国花旗银行存款300余美元,蚌埠市安徽省财经学校教师叶义材民国35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亨丁登银行存款5~6美元,淮南矿路公司民国37年在美国纽约银行信托公司存出口货款44870.58美元,芜湖市万树镛民国37年购美国帕萨迪纳银行所开支票一张计114.40美元未兑付,淮北长老会在蚌埠市上海储蓄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一笔余额金圆券20.56元。其余74项均为与美国教会有关的房地产(见附表2


徽省历史上与美国教会有关的房地产分布

清查过程中发现,上述美方在安徽的房地产大多资料不全、原始凭证不足,确定产权的契约文书无着落,产权来源不清,产权归属颇难划分。与教会相关的74处房产中,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以前建造的19个,占25.6%;光绪三十年至民国2年(1913年)建造的21个,占28.4%;民国3年至民国12年建造的21个,占28.4%;民国13年以后建造的13个,占17.6%,亦即82.4%的房产已使用50年以上。其中不少房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因水火灾害、日本侵略军轰炸而倒塌,部分房产建国后拆除。由于房产质量一般,尚存者大多陈旧不堪,均经改建、扩建,或已几经维修改造。
1973年6月,全省的中美私人资产清查工作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