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国营农场、棉种场
一、东至县示范繁殖农场
该场建于1952年春,坐落东胜乡何村,有田地1000亩,1958年10月撤销。
1965年10月4日,重建于东胜乡道士岗,后迁至茅栗岗。1987年全场共有耕地444亩,人口135人,职工47人,房屋面积2740平方米。主要任务是繁殖水稻良种,培育原种,并进行粮、油作物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自1973年至1987年的15年间,累计生产粮食1050吨,其中常规种650吨,杂交稻制种38吨,繁殖不育系32.5吨,生产油料67.5吨。
二、东至县棉花原种场
该场建于1966年4月,位于新丰乡升金湖畔。1987年,全场共有耕地410亩,人口111人,职工27人,房屋面积3235平方米。主要任务是培育高产优质棉花原种,为全县棉花生产更新换代提供种源。建场以来,先后繁殖岱字15号与泗阳835两个品种,生产原种286吨,良种124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东至县上高棉花原种场
该场位于杨桥乡上高村,距大渡口镇4公里,建于1952年5月30日。原名东流农场,自建场以来,场名更换16次,隶属关系变动6次。1987年,有耕地380亩,人口126人,职工46人,房屋面积4358平方米。原以科研为主,1980年,开始繁殖抗棉花枯萎品种86—1,8年来共产原种192吨,为棉区提供抗病种源,减轻病情危害,促使棉花增产。
该场建于1952年春,坐落东胜乡何村,有田地1000亩,1958年10月撤销。
1965年10月4日,重建于东胜乡道士岗,后迁至茅栗岗。1987年全场共有耕地444亩,人口135人,职工47人,房屋面积2740平方米。主要任务是繁殖水稻良种,培育原种,并进行粮、油作物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自1973年至1987年的15年间,累计生产粮食1050吨,其中常规种650吨,杂交稻制种38吨,繁殖不育系32.5吨,生产油料67.5吨。
二、东至县棉花原种场
该场建于1966年4月,位于新丰乡升金湖畔。1987年,全场共有耕地410亩,人口111人,职工27人,房屋面积3235平方米。主要任务是培育高产优质棉花原种,为全县棉花生产更新换代提供种源。建场以来,先后繁殖岱字15号与泗阳835两个品种,生产原种286吨,良种124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东至县上高棉花原种场
该场位于杨桥乡上高村,距大渡口镇4公里,建于1952年5月30日。原名东流农场,自建场以来,场名更换16次,隶属关系变动6次。1987年,有耕地380亩,人口126人,职工46人,房屋面积4358平方米。原以科研为主,1980年,开始繁殖抗棉花枯萎品种86—1,8年来共产原种192吨,为棉区提供抗病种源,减轻病情危害,促使棉花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