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华侨、外籍华人
安徽华侨出国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末年。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粤籍归侨黄伯棠来安徽宣城定居,他的出国时间当在此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政府从中国招去华工28万余人。战争结束后,绝大多数华工被遣返回国,但仍有千余人留在英法而成为华侨,这其中就有安徽人。
1949年,国民党100多万军公教人员撤退到台湾,这其中有不少是安徽人。50年代以后在台的一些安徽人移居国外。
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安徽人出国继承遗产、定居、留学的人数增加,侨居国外的人数增多。
1949年前出国的皖籍华侨,多是为生活所迫,流落国外谋生,出国方向以东南亚国家居多。他们大多生活在社会底层,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靠个人奋斗,最终干出一番事业的是极少数人。如旅居新加坡的怀宁人陈江辉煌(1888年生),早年在陈嘉庚创办的公司任经理,40岁时,独自开设益昌制造公司。1970年后,开设有橡胶公司、安庆木易公司、冰棒厂、印刷厂和辉煌铁厂等,已有相当规模。
40年代中期以后,出国和赴港澳地区定居的安徽人,知识分子的比重增加,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有造诣的人数增多。如,祖籍安徽嘉山县的美籍华人童谱,自1969年起,一直在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研究开发部服务,任该公司科学中心经理,从事电子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在IBM工作期间,申请专利6项,在推动人工智能和电子计算机操作系列产品的开发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获得IBM杰出奖。
祖籍合肥的美籍华人杨振宁,民国34年(1945年)公费留美,民国37年获博士学位。1949年,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费米一起,提出了基本粒子的结构模型,即费米—杨模型。1954年,与米尔合作提出了规范场的理论。1956年,与李政道联合发表论文,推翻了“宇称守恒定律”,为此,杨与李于1957年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杨振宁现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教授。1971年初次回安徽探亲,之后又6次来安徽探亲、讲学、旅游,对安徽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学术交流,做出很大贡献,被聘为中国科技大学理学院名誉教授,安徽省海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
祖籍合肥的美籍华人唐德刚,民国37年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及纽约大学任教,出版有《李宗仁回忆录》、《胡适自传》、《我个人对胡适之的印象》、《第三种美国人》、《中美外交史》、《中美百年史》等专著,曾任纽约安徽同乡会会长。近年被安徽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大学、山东大学等聘为名誉教授,多次来安徽讲学,参加学术活动。
祖籍合肥的美籍华人吴世珊女士,纽约安徽同乡会名誉会长,纽约“吴阿姨”服务热线创始人。热心于女权、侨界活动。旅居美国40余年,在团结中、下层华侨、华人,扶持新移民立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86年被誉为华埠十大风云人物。1987年获纽约市政府颁发的妇女杰出成就奖、苏珊·安东尼奖和荣誉市民证。曾多次来华探亲、旅游,率纽约市商团来华洽谈业务,与侨务部门保持良好交往,曾在美多次接待省、市级公务出访团。
祖籍巢湖的旅美华侨冯洪志,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次子,年轻时赴德国留学,民国34年(1945年)定居美国,曾在美国韦庭顿公司任职30余年,为高级机械设计师,著名泵设计专家,对美国核潜艇、核航空母舰、核电站泵系统设计制造卓有建树,饮誉各国泵界。1987年以后,多次来安徽探亲。指导巢湖水利工程,被省水利厅聘为顾问,与侨务部门联系密切。冯洪志早年留学德国,与蒋纬国是同学。1987年7月,“七·七”事变纪念日,冯手书蒋经国,力主两岸对话,实现统一,反响巨大。
皖籍华人陈华琴,美国纽约医疗中心儿科主任,1978年以来,多次来安徽探亲、旅游,进行医学交流,对安徽省儿科医院的建立,提供了许多支持和赞助,在美多次接待省级公务出访团。
祖籍安庆的美籍华人王煦先,美国伊士曼公司化学研究员,专门从事高聚合物的安定作用及安定剂的研究,拥有39项科技专利。1978年以后,曾五次来安徽探亲、讲学、交流有关学术。
祖籍宿县的美籍华人刘全生,美国马里兰州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和聚变研究所执行所长。安徽省与马里兰州结为友好省州,刘先生曾牵线搭桥,积极此事。刘多次来安徽,探亲、访问。
祖籍巢湖的美籍华人徐经方,纽约远洋航运公司董事长,多次在家乡捐款办学办医,总额达200多万元人民币。多次来安徽探亲、旅游、考察捐赠项目,在纽约多次接待省、市级出访团。
祖籍安庆的美籍华人潘君密,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一级专员,为促使海峡两岸统一作过很大贡献,受到杨尚昆接见,1989年来安徽探亲观光。
祖籍蚌埠现侨居美国旧金山的蒋匀田,曾任台湾中国民主社会党主席,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民国34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曾约会毛泽东,共同商谈争取和平民主建国。民国35年1月,参加了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宪章小组,同年又参加了制宪国民大会。次年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委员兼任全国节约督导委员会主任和全国选举事务所委员。1969年由台湾移居美国。出版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理想与实践》、《政治学新解》、《中国近代史转捩点》、《反奴役之路》、《我对于政治问题的看法》、《天涯忆往》等著作。1982年曾写信给蒋经国敦请恢复国共和谈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祖籍芜湖现定居于美国费城的段开龄,曾任巴尔的摩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兼任保险专业主任,亚普沙那学院实业管理教授,兼任保险教育及研究所所长。先后应邀担任英国伦敦市立大学、日本明沼大学及国立交通大学访问或客座教授。还曾任美国联邦政府运输部航空保险顾问等。现为美国天普大学教授、安徽大学名誉教授、南开大学国际保险研究所所长。主要著作有《现代保险理论及教育》、《保险发展阶段中之人寿保险》、《风险管理》等。
祖籍桐城的美籍华人章玉麟,美国印第安纳州南湾圣母大学终身教授。对数理统计学有长期系统研究。多次回国探亲、讲学,被南京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祖籍宿县的美籍华人邹启盘,民国36年赴美国先从事医药生意,后从事钢铁生意,现为美国大钢铁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经济实力较为雄厚。
祖籍宿县的美籍华人沈维强,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教授。沈一直从事心脏学、肿瘤学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高分子药物载体”和“抗体在肿瘤治疗上之应用”。他研制成功的药物对治疗肿瘤病症有着明显的疗效。1983年获美国癌症学会研究学者奖。1986年,曾回国讲学。
祖籍当涂现定居美国旧金山的唐功楷,曾任台湾银行第一副总经理。1986年被美国国会顾问委员会聘为高级经济顾问,并任“总统俱乐部”荣誉会员。著有《货币量之流动与调节》一书。
祖籍怀宁的美籍华人胡善庆,美国农业部统计室主任,华盛顿大学教授,胡氏有限公司董事长。多次来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讲学。从1984年开始,在桐城中学以其父、著名爱国华侨胡以智名义设立奖学金基金会,并赠送教学仪器。
祖籍肥东现定居美国的刘万程,1959年台湾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964年在美国斯柏柯公司任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曾任全美华人协会副会长。由于他在发展原子能尖端科学上的贡献,美国总统任命他为美国国务院高级顾问、总统科学顾问。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时,接见了刘万程。刘万程多次回国探亲访友,并在中国科大、合肥工大等校作学术交流和短期讲学。
祖籍全椒现定居美国加州的王东原,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保定军校第8期毕业。民国24年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中将军衔。抗战初期,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曾任国民党军队军长、集团军副总司令、中央训练团教育长,国防研究院主任等职。民国33年8月后,历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及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湖南省府主席、总统府战略顾问、“总裁”办公室军事组组长等职。是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后改聘为中央评议员。1991年为全椒中学捐赠2万美元用于购置教具。
祖籍旌德的美籍华人方则鹏,医学博士。历任洛杉矶怀氏纪念医院外科主任,住院医师训练主任,罗马林达大学直肠外科主任,腹腔镜科主任,并兼任美国加州Jerry Pettis退伍军人医院外科主治医师,直肠外科主任,腹腔镜科主任。曾由加州州长任命为加州医学考核委员。受聘为浙江医学院外科教授、苏州医学院外科客座教授、北京医学院客座教授、牡丹江心血管研究所客座教授、杭州邵逸夫第一医院院长。1979年发起组织安息日会在美华人医师学会,任会长。1980年为促进中美医学技术交流,带领心脏外科医疗队到中国各医院作交流讲学活动。为提高中国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先后组织来自中国各医院的医师护士150人到美国培训。1989年向宁国县医院捐赠了约7万美元的医疗器械。
祖籍霍山的郭光远,1949年获得密苏里大学艺术院硕士学位。现任美国纽约德曼学院艺术教授,曾多次获得荣誉奖,其中包括1964年美国尼古拉瀑布艺展首奖,1965年美国芝德谷全国艺术展优等奖及1971年与1972年美国杰出教育家荣誉奖。
祖籍歙县的张逢铿,登上南极大陆的第一位中国人。民国33年7月毕业于国立湖南大学,1952年赴美国留学,1958年7月从圣路易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同年11月,参加美、英、法等12个国家组成的南极州探险队前往南极探险,1960年3月返美。先后在圣路易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密西西比州维克斯堡市美国水利实验中心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工作。为表彰其在南极探险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美国政府于1963年2月8日,决定命名南纬77°44′,西经126°38′的一座山峰为“张氏峰”。1980年9月、10月间,张应邀来中国讲学、访问,并回家乡探亲。
祖籍舒城的沈宜甲,民国7年6月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机械科毕业,翌年赴法勤工俭学。1957年起定居比利时,有多项发明专利,其中“氧气底吹炼钢”和“高炉射煤粉及其他成份精炼钢”在1960年比利时万国发明家博览会上获奖。著有介绍旅欧留法勤工俭学情况的《第一次报告书》、《科学无玄的周易》、《宇宙的原始与人为世界末日》等。1974年回国探亲访问,曾在北京、合肥等地作学术报告和科技交流。
祖籍枞阳的吴民生,1968年获日本东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从业后在亚洲医务界享有盛誉。先后在日本静岗县国立榛原总合病院任妇产科部长,受聘为新加坡国家医院妇科专家、台北医院副教授、省立新竹医院妇产科主任等职。在日本、新加坡享有永久居住权。1979年东京举办国际民间妇科学术大会,吴任秘书长。80年代以后,多次回国探亲讲学。
祖籍含山的曹高茂,1980年定居意大利。任意大利罗马泰克玛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芜湖曹氏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旅意华侨、华人安徽同乡会会长。曾为芜湖市教育基金会捐款。
祖籍临泉的吕霞光,著名现实主义画家,古董鉴赏家。民国19年经徐悲鸿推荐,赴法留学。以优异成绩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专攻绘画与雕塑,30年代初毕业,考取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在比学成后,返回巴黎,深造于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抗战爆发后返回祖国,先后担任了苏州美术学院教授和上海美术大学及其重庆分校的美术教授。同时,积极参加了由周恩来和郭沫若领导的抗日文化宣传活动。抗战胜利后,重返法国,在法国文化部的支持下,于巴黎举办了个人画展。当时的法国总统温松·奥里约尔亲临参观并题词祝贺。随后在里昂等城市举办了20余次个人巡回画展。1984年,在赛纳河畔的国际艺术宫捐款建立中国画室,专供来法学习进修的中国画家学习、工作之用。1986年捐款5000美元给家乡,设立奖学基金。1989年应邀回国参加国庆活动。
祖籍泾县的委内瑞拉籍华人陈其仪,委内瑞拉安德雷斯·贝约天主教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曾任该国中央计划部地区发展顾问,全国城市研究并发展计划总长,总统府中央计划部顾问,加拉加斯城市管理委员会会员等职。有著作13部。1980年应邀来中国讲学。1993年来安徽探亲。
祖籍歙县的瑞士籍华人许靖华,苏黎士联邦高级理工学院教授兼地质研究所所长、国际沉积学会主席,在地质学领域做出很多贡献,多次获瑞士皇家地质学会及美国地质学会最高荣誉奖。1986年来安徽考察,进行学术交流。
祖籍芜湖市旅居瑞士的华侨章新润,就职于瑞士国防部门,从事放射性神经毒气研究。1988年担任瑞士华人科技访华团团长,参加国务院侨办组织的国庆活动,并来安徽探亲观光。
祖籍桐城的新加坡籍华人唐义云,新加坡联合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主席。曾任联合国秘书长吴丹的助理,新加坡国家经济发展部主席。主持策划了世界著名的“裕廊工业区”,并参与策划了世界上几个国家(包括中国的深圳)的经济发展计划,被誉为新加坡工业之父。
祖籍马鞍山的加拿大籍华人俞能根,卡尔加里市能源保存局高级工程师,曾来安徽探亲讲学。
祖籍巢湖的加拿大籍华人吴朝玉,加拿大水利局技术顾问,曾应中国水利部邀请访华。
祖籍全椒的澳大利亚籍华人潘郁生,澳洲联邦政府科学及工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师。1978年以后,曾应安徽省农牧渔业厅、省侨办邀请来安徽讲学考察,进行学术交流。
祖籍合肥的香港同胞沈建国,香港泰山国际贸易公司总裁。沈在上海长大,解放后由沪去香港,由经营成衣业起家,逐步发展为电子、贸易、实业等集团公司,在华投资地区分布在上海、深圳、安徽,行业有电子、音像、铸铁、餐饮,经营状况良好。多次在港接待省、市出访团。
祖籍寿县的香港同胞方心让,爱国将领方振武先生次子,香港大学医学院骨科名誉医师,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士,世界卫生组织香港区康复协作中心主任。曾多次来安徽探亲、学术交流及修葺其父坟墓。1991年安徽大水灾,方参加各类赈灾活动,做了许多有益工作。
祖籍寿县的香港同胞陈方安生女士,爱国将领方振武将军的孙女,民国37年随父亲去香港定居。1962年香港大学毕业后考入香港政府辅政司,为政务官,曾在渔农处、工商署、新界民政署以及辅政司辖下的财政科、经济及社会服务委员会任职,主要从事社会福利事务。后任社会福利署署长,香港布政司等职。
祖籍休宁的香港同胞汪松亮,民国37年去香港,1959年创立德昌电机工业制造厂有限公司,生产微型马达。近年来该公司产品已占领北美及西欧市场。汪名列香港亿万富豪榜。
1956年,据省人民委员会不完全统计,安徽省共有旅外华侨、华人159人,分布1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44人,古巴9人,加拿大11人,墨西哥6人,越南12人,马来西亚9人,缅甸5人,印度尼西亚10人,菲律宾2人,印度7人,英国20人,新加坡7人,西班牙3人,日本11人,德国2人,泰国1人。(另有旅居港澳的同胞40人。)
据1960年统计,安徽省旅居国外的华侨、华人有367人,分布在28个国家。
据1962年统计,安徽省旅居国外的华侨、华人939人,分布在31个国家。
据1971年不完全统计,安徽省旅居国外的华侨、华人1779人,分布在近40个国家。
据1978年统计,安徽省旅外华侨、华人有4700人,分布在41个国家,。港澳同胞4800多人。
据1979年统计,安徽旅外华侨、华人7905人,港澳同胞8269人,分布在6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的知名人士和科技人才共634人。从事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病理学等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296人;从事各种工程(土木建筑、水利发电、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利用、飞机制造、造船等)的设计师、总设计师、工程师、总工程师等150人;从事银行、进出口公司、石油公司、海运公司、电子公司、农场等经营的经理、总经理、董事长、农场主等156人;担任高级行政职务的32人。
据1981年统计,安徽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共有9510人,港澳同胞12960人。其中在政界、科技界的知名人士和经济界有实力者713人。
据1983年统计,安徽旅外华侨、华人共有13893人,港澳同胞17007人,分布在6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技术上有专长的人士889人。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386人;经营企业的250人;从事各种工程设计的189人;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10人;政界人物30人;其它行业24人。
据1986年统计,安徽共有旅外华侨、华人38457人,港澳同胞25271人,分布在7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有造诣的有2325人。
据1990年统计,安徽共有旅外华侨、华人10974户,45878人,港澳同胞7075户,27572人,旅居海外的分布在77个国家和地区,政治上有一定影响、科技上有一定造诣、经济有一定实力的1000多人。
至1995年底止,省侨务办公室统计生活在海外的皖籍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约14万多人。
1949年,国民党100多万军公教人员撤退到台湾,这其中有不少是安徽人。50年代以后在台的一些安徽人移居国外。
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安徽人出国继承遗产、定居、留学的人数增加,侨居国外的人数增多。
1949年前出国的皖籍华侨,多是为生活所迫,流落国外谋生,出国方向以东南亚国家居多。他们大多生活在社会底层,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靠个人奋斗,最终干出一番事业的是极少数人。如旅居新加坡的怀宁人陈江辉煌(1888年生),早年在陈嘉庚创办的公司任经理,40岁时,独自开设益昌制造公司。1970年后,开设有橡胶公司、安庆木易公司、冰棒厂、印刷厂和辉煌铁厂等,已有相当规模。
40年代中期以后,出国和赴港澳地区定居的安徽人,知识分子的比重增加,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有造诣的人数增多。如,祖籍安徽嘉山县的美籍华人童谱,自1969年起,一直在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研究开发部服务,任该公司科学中心经理,从事电子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在IBM工作期间,申请专利6项,在推动人工智能和电子计算机操作系列产品的开发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获得IBM杰出奖。
祖籍合肥的美籍华人杨振宁,民国34年(1945年)公费留美,民国37年获博士学位。1949年,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费米一起,提出了基本粒子的结构模型,即费米—杨模型。1954年,与米尔合作提出了规范场的理论。1956年,与李政道联合发表论文,推翻了“宇称守恒定律”,为此,杨与李于1957年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杨振宁现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教授。1971年初次回安徽探亲,之后又6次来安徽探亲、讲学、旅游,对安徽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学术交流,做出很大贡献,被聘为中国科技大学理学院名誉教授,安徽省海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
祖籍合肥的美籍华人唐德刚,民国37年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及纽约大学任教,出版有《李宗仁回忆录》、《胡适自传》、《我个人对胡适之的印象》、《第三种美国人》、《中美外交史》、《中美百年史》等专著,曾任纽约安徽同乡会会长。近年被安徽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大学、山东大学等聘为名誉教授,多次来安徽讲学,参加学术活动。
祖籍合肥的美籍华人吴世珊女士,纽约安徽同乡会名誉会长,纽约“吴阿姨”服务热线创始人。热心于女权、侨界活动。旅居美国40余年,在团结中、下层华侨、华人,扶持新移民立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86年被誉为华埠十大风云人物。1987年获纽约市政府颁发的妇女杰出成就奖、苏珊·安东尼奖和荣誉市民证。曾多次来华探亲、旅游,率纽约市商团来华洽谈业务,与侨务部门保持良好交往,曾在美多次接待省、市级公务出访团。
祖籍巢湖的旅美华侨冯洪志,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次子,年轻时赴德国留学,民国34年(1945年)定居美国,曾在美国韦庭顿公司任职30余年,为高级机械设计师,著名泵设计专家,对美国核潜艇、核航空母舰、核电站泵系统设计制造卓有建树,饮誉各国泵界。1987年以后,多次来安徽探亲。指导巢湖水利工程,被省水利厅聘为顾问,与侨务部门联系密切。冯洪志早年留学德国,与蒋纬国是同学。1987年7月,“七·七”事变纪念日,冯手书蒋经国,力主两岸对话,实现统一,反响巨大。
皖籍华人陈华琴,美国纽约医疗中心儿科主任,1978年以来,多次来安徽探亲、旅游,进行医学交流,对安徽省儿科医院的建立,提供了许多支持和赞助,在美多次接待省级公务出访团。
祖籍安庆的美籍华人王煦先,美国伊士曼公司化学研究员,专门从事高聚合物的安定作用及安定剂的研究,拥有39项科技专利。1978年以后,曾五次来安徽探亲、讲学、交流有关学术。
祖籍宿县的美籍华人刘全生,美国马里兰州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和聚变研究所执行所长。安徽省与马里兰州结为友好省州,刘先生曾牵线搭桥,积极此事。刘多次来安徽,探亲、访问。
祖籍巢湖的美籍华人徐经方,纽约远洋航运公司董事长,多次在家乡捐款办学办医,总额达200多万元人民币。多次来安徽探亲、旅游、考察捐赠项目,在纽约多次接待省、市级出访团。
祖籍安庆的美籍华人潘君密,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一级专员,为促使海峡两岸统一作过很大贡献,受到杨尚昆接见,1989年来安徽探亲观光。
祖籍蚌埠现侨居美国旧金山的蒋匀田,曾任台湾中国民主社会党主席,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民国34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曾约会毛泽东,共同商谈争取和平民主建国。民国35年1月,参加了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宪章小组,同年又参加了制宪国民大会。次年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委员兼任全国节约督导委员会主任和全国选举事务所委员。1969年由台湾移居美国。出版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理想与实践》、《政治学新解》、《中国近代史转捩点》、《反奴役之路》、《我对于政治问题的看法》、《天涯忆往》等著作。1982年曾写信给蒋经国敦请恢复国共和谈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祖籍芜湖现定居于美国费城的段开龄,曾任巴尔的摩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兼任保险专业主任,亚普沙那学院实业管理教授,兼任保险教育及研究所所长。先后应邀担任英国伦敦市立大学、日本明沼大学及国立交通大学访问或客座教授。还曾任美国联邦政府运输部航空保险顾问等。现为美国天普大学教授、安徽大学名誉教授、南开大学国际保险研究所所长。主要著作有《现代保险理论及教育》、《保险发展阶段中之人寿保险》、《风险管理》等。
祖籍桐城的美籍华人章玉麟,美国印第安纳州南湾圣母大学终身教授。对数理统计学有长期系统研究。多次回国探亲、讲学,被南京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祖籍宿县的美籍华人邹启盘,民国36年赴美国先从事医药生意,后从事钢铁生意,现为美国大钢铁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经济实力较为雄厚。
祖籍宿县的美籍华人沈维强,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教授。沈一直从事心脏学、肿瘤学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高分子药物载体”和“抗体在肿瘤治疗上之应用”。他研制成功的药物对治疗肿瘤病症有着明显的疗效。1983年获美国癌症学会研究学者奖。1986年,曾回国讲学。
祖籍当涂现定居美国旧金山的唐功楷,曾任台湾银行第一副总经理。1986年被美国国会顾问委员会聘为高级经济顾问,并任“总统俱乐部”荣誉会员。著有《货币量之流动与调节》一书。
祖籍怀宁的美籍华人胡善庆,美国农业部统计室主任,华盛顿大学教授,胡氏有限公司董事长。多次来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讲学。从1984年开始,在桐城中学以其父、著名爱国华侨胡以智名义设立奖学金基金会,并赠送教学仪器。
祖籍肥东现定居美国的刘万程,1959年台湾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964年在美国斯柏柯公司任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曾任全美华人协会副会长。由于他在发展原子能尖端科学上的贡献,美国总统任命他为美国国务院高级顾问、总统科学顾问。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时,接见了刘万程。刘万程多次回国探亲访友,并在中国科大、合肥工大等校作学术交流和短期讲学。
祖籍全椒现定居美国加州的王东原,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保定军校第8期毕业。民国24年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中将军衔。抗战初期,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曾任国民党军队军长、集团军副总司令、中央训练团教育长,国防研究院主任等职。民国33年8月后,历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及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湖南省府主席、总统府战略顾问、“总裁”办公室军事组组长等职。是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后改聘为中央评议员。1991年为全椒中学捐赠2万美元用于购置教具。
祖籍旌德的美籍华人方则鹏,医学博士。历任洛杉矶怀氏纪念医院外科主任,住院医师训练主任,罗马林达大学直肠外科主任,腹腔镜科主任,并兼任美国加州Jerry Pettis退伍军人医院外科主治医师,直肠外科主任,腹腔镜科主任。曾由加州州长任命为加州医学考核委员。受聘为浙江医学院外科教授、苏州医学院外科客座教授、北京医学院客座教授、牡丹江心血管研究所客座教授、杭州邵逸夫第一医院院长。1979年发起组织安息日会在美华人医师学会,任会长。1980年为促进中美医学技术交流,带领心脏外科医疗队到中国各医院作交流讲学活动。为提高中国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先后组织来自中国各医院的医师护士150人到美国培训。1989年向宁国县医院捐赠了约7万美元的医疗器械。
祖籍霍山的郭光远,1949年获得密苏里大学艺术院硕士学位。现任美国纽约德曼学院艺术教授,曾多次获得荣誉奖,其中包括1964年美国尼古拉瀑布艺展首奖,1965年美国芝德谷全国艺术展优等奖及1971年与1972年美国杰出教育家荣誉奖。
祖籍歙县的张逢铿,登上南极大陆的第一位中国人。民国33年7月毕业于国立湖南大学,1952年赴美国留学,1958年7月从圣路易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同年11月,参加美、英、法等12个国家组成的南极州探险队前往南极探险,1960年3月返美。先后在圣路易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密西西比州维克斯堡市美国水利实验中心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工作。为表彰其在南极探险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美国政府于1963年2月8日,决定命名南纬77°44′,西经126°38′的一座山峰为“张氏峰”。1980年9月、10月间,张应邀来中国讲学、访问,并回家乡探亲。
祖籍舒城的沈宜甲,民国7年6月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机械科毕业,翌年赴法勤工俭学。1957年起定居比利时,有多项发明专利,其中“氧气底吹炼钢”和“高炉射煤粉及其他成份精炼钢”在1960年比利时万国发明家博览会上获奖。著有介绍旅欧留法勤工俭学情况的《第一次报告书》、《科学无玄的周易》、《宇宙的原始与人为世界末日》等。1974年回国探亲访问,曾在北京、合肥等地作学术报告和科技交流。
祖籍枞阳的吴民生,1968年获日本东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从业后在亚洲医务界享有盛誉。先后在日本静岗县国立榛原总合病院任妇产科部长,受聘为新加坡国家医院妇科专家、台北医院副教授、省立新竹医院妇产科主任等职。在日本、新加坡享有永久居住权。1979年东京举办国际民间妇科学术大会,吴任秘书长。80年代以后,多次回国探亲讲学。
祖籍含山的曹高茂,1980年定居意大利。任意大利罗马泰克玛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芜湖曹氏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旅意华侨、华人安徽同乡会会长。曾为芜湖市教育基金会捐款。
祖籍临泉的吕霞光,著名现实主义画家,古董鉴赏家。民国19年经徐悲鸿推荐,赴法留学。以优异成绩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专攻绘画与雕塑,30年代初毕业,考取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在比学成后,返回巴黎,深造于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抗战爆发后返回祖国,先后担任了苏州美术学院教授和上海美术大学及其重庆分校的美术教授。同时,积极参加了由周恩来和郭沫若领导的抗日文化宣传活动。抗战胜利后,重返法国,在法国文化部的支持下,于巴黎举办了个人画展。当时的法国总统温松·奥里约尔亲临参观并题词祝贺。随后在里昂等城市举办了20余次个人巡回画展。1984年,在赛纳河畔的国际艺术宫捐款建立中国画室,专供来法学习进修的中国画家学习、工作之用。1986年捐款5000美元给家乡,设立奖学基金。1989年应邀回国参加国庆活动。
祖籍泾县的委内瑞拉籍华人陈其仪,委内瑞拉安德雷斯·贝约天主教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曾任该国中央计划部地区发展顾问,全国城市研究并发展计划总长,总统府中央计划部顾问,加拉加斯城市管理委员会会员等职。有著作13部。1980年应邀来中国讲学。1993年来安徽探亲。
祖籍歙县的瑞士籍华人许靖华,苏黎士联邦高级理工学院教授兼地质研究所所长、国际沉积学会主席,在地质学领域做出很多贡献,多次获瑞士皇家地质学会及美国地质学会最高荣誉奖。1986年来安徽考察,进行学术交流。
祖籍芜湖市旅居瑞士的华侨章新润,就职于瑞士国防部门,从事放射性神经毒气研究。1988年担任瑞士华人科技访华团团长,参加国务院侨办组织的国庆活动,并来安徽探亲观光。
祖籍桐城的新加坡籍华人唐义云,新加坡联合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主席。曾任联合国秘书长吴丹的助理,新加坡国家经济发展部主席。主持策划了世界著名的“裕廊工业区”,并参与策划了世界上几个国家(包括中国的深圳)的经济发展计划,被誉为新加坡工业之父。
祖籍马鞍山的加拿大籍华人俞能根,卡尔加里市能源保存局高级工程师,曾来安徽探亲讲学。
祖籍巢湖的加拿大籍华人吴朝玉,加拿大水利局技术顾问,曾应中国水利部邀请访华。
祖籍全椒的澳大利亚籍华人潘郁生,澳洲联邦政府科学及工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师。1978年以后,曾应安徽省农牧渔业厅、省侨办邀请来安徽讲学考察,进行学术交流。
祖籍合肥的香港同胞沈建国,香港泰山国际贸易公司总裁。沈在上海长大,解放后由沪去香港,由经营成衣业起家,逐步发展为电子、贸易、实业等集团公司,在华投资地区分布在上海、深圳、安徽,行业有电子、音像、铸铁、餐饮,经营状况良好。多次在港接待省、市出访团。
祖籍寿县的香港同胞方心让,爱国将领方振武先生次子,香港大学医学院骨科名誉医师,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士,世界卫生组织香港区康复协作中心主任。曾多次来安徽探亲、学术交流及修葺其父坟墓。1991年安徽大水灾,方参加各类赈灾活动,做了许多有益工作。
祖籍寿县的香港同胞陈方安生女士,爱国将领方振武将军的孙女,民国37年随父亲去香港定居。1962年香港大学毕业后考入香港政府辅政司,为政务官,曾在渔农处、工商署、新界民政署以及辅政司辖下的财政科、经济及社会服务委员会任职,主要从事社会福利事务。后任社会福利署署长,香港布政司等职。
祖籍休宁的香港同胞汪松亮,民国37年去香港,1959年创立德昌电机工业制造厂有限公司,生产微型马达。近年来该公司产品已占领北美及西欧市场。汪名列香港亿万富豪榜。
1956年,据省人民委员会不完全统计,安徽省共有旅外华侨、华人159人,分布1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44人,古巴9人,加拿大11人,墨西哥6人,越南12人,马来西亚9人,缅甸5人,印度尼西亚10人,菲律宾2人,印度7人,英国20人,新加坡7人,西班牙3人,日本11人,德国2人,泰国1人。(另有旅居港澳的同胞40人。)
据1960年统计,安徽省旅居国外的华侨、华人有367人,分布在28个国家。
据1962年统计,安徽省旅居国外的华侨、华人939人,分布在31个国家。
据1971年不完全统计,安徽省旅居国外的华侨、华人1779人,分布在近40个国家。
据1978年统计,安徽省旅外华侨、华人有4700人,分布在41个国家,。港澳同胞4800多人。
据1979年统计,安徽旅外华侨、华人7905人,港澳同胞8269人,分布在6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的知名人士和科技人才共634人。从事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病理学等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296人;从事各种工程(土木建筑、水利发电、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利用、飞机制造、造船等)的设计师、总设计师、工程师、总工程师等150人;从事银行、进出口公司、石油公司、海运公司、电子公司、农场等经营的经理、总经理、董事长、农场主等156人;担任高级行政职务的32人。
据1981年统计,安徽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共有9510人,港澳同胞12960人。其中在政界、科技界的知名人士和经济界有实力者713人。
据1983年统计,安徽旅外华侨、华人共有13893人,港澳同胞17007人,分布在6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技术上有专长的人士889人。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386人;经营企业的250人;从事各种工程设计的189人;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10人;政界人物30人;其它行业24人。
据1986年统计,安徽共有旅外华侨、华人38457人,港澳同胞25271人,分布在7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有造诣的有2325人。
据1990年统计,安徽共有旅外华侨、华人10974户,45878人,港澳同胞7075户,27572人,旅居海外的分布在77个国家和地区,政治上有一定影响、科技上有一定造诣、经济有一定实力的1000多人。
至1995年底止,省侨务办公室统计生活在海外的皖籍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约14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