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解放初,东流、至德两县成立了县区供销社,加强对个体手工业指导,合伙经营,实行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和联产联销方式,全县手工业生产发展较快。
1952年试办手工业合作组织。是年11月,首先在张溪成立铁器生产合作社。次年,又组建尧渡民主铁器社、城关木器生产组、缝纫生产组、大渡口粉丝组、木竹生产组、张溪艺胜木器社等合作社(组)16个。
1954年,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发展”的方针,各集镇陆续开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的组建工作,至1955年底,共发展社(组)38个,入社(组)859人。
1956年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城镇手工业生产纳入集体轨道。1957年,全县手工业社(组)发展到45个。其中高级形式34个,初级形式11个,从业人员2167人,占全县手工业总人数的88.6%。
手工业合作社(组)实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和生产资料折价入股、股金陆续归还的自愿互利经济政策。高级形式的社(组)采用集体经营、自负盈亏;低级形式的社(组)采用分散经营、自负盈亏。1957年完成产值332.3万元,占全县手工业总产值的97.7%。
1952年试办手工业合作组织。是年11月,首先在张溪成立铁器生产合作社。次年,又组建尧渡民主铁器社、城关木器生产组、缝纫生产组、大渡口粉丝组、木竹生产组、张溪艺胜木器社等合作社(组)16个。
1954年,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发展”的方针,各集镇陆续开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的组建工作,至1955年底,共发展社(组)38个,入社(组)859人。
1956年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城镇手工业生产纳入集体轨道。1957年,全县手工业社(组)发展到45个。其中高级形式34个,初级形式11个,从业人员2167人,占全县手工业总人数的88.6%。
手工业合作社(组)实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和生产资料折价入股、股金陆续归还的自愿互利经济政策。高级形式的社(组)采用集体经营、自负盈亏;低级形式的社(组)采用分散经营、自负盈亏。1957年完成产值332.3万元,占全县手工业总产值的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