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理发
理发业素以个体力主。民国时期,尧渡、东流、大渡口、张溪均有个体理发店,但工具简陋,或背箱流动,或上门理发。
解放后,理发业有所发展。经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后,全县组织理发合作店、组9个,分布在各个集镇和区、乡所在地。不靠近集镇的农村,仍由个体理发匠上门理发,或边理边付款,或一年一承包。70年代,县城尧渡街仅有2家理发店(合作店)。1976年,县服务公司创办国营新颜理发店,设座椅5张,有男女理发员7人。1985年,通过省、地技术考核,获男女二级、三级技师各1人。新颜理发店的创办,填补了县城国营理发业的空白。但由于管理不善而连年亏损,于1986年底租赁给个体户经营。
1984年,理发业经过体制改革,普遍实行承包责任制,原合作理发店分别由集体或个人承包。同时,允许竞争,使个体理发业发展很快。1987年底,全县集镇登记发证的理发业已有13户(不包括农村亦工亦农的个体理发户)。此外,一些较大的厂矿、机关、学校还设有理发室,但他们只为本单位职工服务,对外不营业。
二、照相
民国期间,至德县尧渡街有两家照相馆(张树楠于下街头开办的大中华照相馆和马尧臣于上街开设的照相馆),均以串乡流动摄影为主。东流县照相业始于民国28年,由日军金荣华(朝鲜人)操办的哽骨写真馆。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为露天照相,馆内无照相台,无布景,无灯光设备,无放大,无着色技术,仅有玻璃底板,运输笨重。36年,由李定森续办,更名为重光照相馆,其时发展为人工着色。
解放初,照相业仍无多大发展。尧渡街、东流镇各有1家私人照相馆,后郎少卿将尧渡大中华照相馆易名大华照相馆。1956年,个体照相馆加入合作店组。东流重光照相馆过渡到东流城关供销社,1963年划归饮食服务经理部管理。1965年,大华照相馆收归国营,划交饮食服务部经理部管理,更名大众照相馆。“文化大革命”期间,又改名为工农兵照相馆。
80年代,照相技术发展到有艺术照、彩照等。1985年,经技术考核,县内有1人获二级着色技师,1人获三级摄影技师。
三、浴室、洗染、修理
县内浴室不多。民国时期,尧渡、东流、大渡口3镇各有1家澡堂,隔日或定日烧水营业。解放后,学校、工厂自办浴室。50年代以后,上述3镇的澡堂均加入合作店(组),继续营业,延续至今。
洗染业各镇皆有,主要经营白土布、旧衣裤的染色。农村有肩挑染锅,就地染色。60年代以来,土布逐渐淘汰,旧衣裤染色亦少,染坊由此歇业。
此外,各种修理服务业,如鞋、伞、锁、钟表以及自行车、板车、日用家具及家用电器等,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购买力提高,日益增多,有门户店面,有摆摊设点,有串乡上门等多种经营形式,大多数由个体手工业者经营,修旧翻新,服务及时,群众称便。
上一篇:第二节 旅馆业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