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农民业余学校
民国18年(1929),县民众教育委员会创办民众学校2所,各配教师1人。民国23年,裁并为1所,教师1人,学员28人。民国25年,全县32联保均办有民众学校,共有学员3600余人。民国30年起,中、小学设民教部,兼办成人教育。民国32年,全县共有32个成人班,学员1275人。
1949年冬,农村大办冬学,全县132个行政村,办冬学130余所,成人入学人数达3562人。翌年冬,发展到212所,入学人数增至8101人。1951年11月,县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成立,并在天主堂举办冬学教师训练班。翌年,县扫盲运动委员会成立,配有专职扫盲干部。至1954年,全县有常年民校258所、冬学264所,学员总计11811人,其中,女学员2816人。冬学、民校的教学内容,均以识字、应用文为主。不少青壮年文盲,经过几年学习,成为农业社、队的记工员、会计。1957年,民校、冬学学员增至56833人,78人被评为县扫盲积极分子,其中有34人出席省、地代表大会。1958年冬,民校、冬学改称“红专夜校”。翌年,全县有红专夜校1355所,学员54533人,其中高小班443个,学员18925人;初中班37个,学员1339人。此后,逐渐流于形式。1963年1月,全县仅有农民业余学校485所,学员9909人。1965年,成立县业余教育办公室,配有专职人员。农民业余教育得以恢复、发展。“文革”期间,业余教育停顿。虽没有红专学校、政治夜校,但以开会读报为主。
1979年10月,县革命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具体部署农村扫盲工作。1984年9月,县第六届党代会作出“1987年前基本扫除农民青壮年中文盲半文盲”的决议。是年冬至翌年春,相继组织两千多人的扫盲工作队,共开办农民夜校、教学班(点)1350个,有学员25989人,脱盲18420人。至1985年底,全县累计扫除文盲30016人。1986年3月,经芜湖市农教检验团验收,全县12岁至40岁的青壮年非盲率达87.71%,获芜湖市颁发的《基本扫除文盲单位证书》。
是年后,农民业余教育,除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原则外,并着手转向农职业培训。1987年,新增脱盲学员615人,有高小班35班816人,有11048人参加《农村应用文》的学习。同时,开办培植训练班64期,共培训2052人次;举办衣机、机修、编织、饲养、加工业等专业通训班232期,共培训7038人次。1989年,全县青壮年非盲率达89.63%。有15个乡(镇)建立了农民文化科技学校。全县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96期,培训项目24种,共培训3250人次。城东乡还创办了家用电器、农村用电2个中等专业班,学制2年。
二、职工业余学校
干部业余学校1950年6月,在县人武部设立县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县长兼任校长。翌年,有普通班、中级班各1班,学员共42人,开设语文、算术(含珠算)等课程。1953年,有语文速成识字法实验班1班,学员34人,结业考试合格者22人。1954年,有初中班、中级班、普通班各1班,学员共43人。由于干部调动、出差频繁,学员出席率平均为33%左右。
1956年,蓉城、木镇、陵阳、庙前等集镇,均设有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共有学员696人,专职教师11人。1958年,各系统办“红专夜校”,干部业余文化学校撤销。“文革”后,干部业余教育与职工教育合并。
职工业余学校1950年,县人民教育馆,在蓉城创设高阳搬运工人业余学校和富阳店员夜校。翌年秋,木镇、庙前、杨田均开办了职工夜校,全县职工业余学校增至5所10个班,共有学员234人,专职教师15人。1956年,学校增至7所,学员735人。其时,职工教育以扫盲为主。1957年底统计,全县青壮年职工中,有文盲、半文盲701人,至1962年,已分别达到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文革”期间,全县职工业余学校停办。
1981年,成立县工农业余教育办公室,翌年,改为业余教育股,隶属县教育局。1983年11月,改设县职工教育办公室,定编3人。1984年招收第一批合同制工人开始职业培训。县职教办及各系统,以半脱产、早晚班等形式,先后给1730余名职工补习初中文化课,县职教办分批组织统考,至1985年止,累计合格者1014人。此外,县商业局、县卫生学校,分别举办了初中文化补习班,商业系统有171人获得“补课合格证书”。
1986年起,职工业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进行岗位业务知识培训。是年6月,县职教办举办1期国营企业财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班,共有47人接受培训。1987至1989年,共举办各种培训班12期,主要有:全县企业安全人员及厂、矿长安全知识培训;企业电工、锅炉工及国营商业柜台组负责人等的岗位培训;企业技术人员科技外语培训;经济系列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等的专业知识培训等。此外,县职教办还组织国营企业青年工人参加多种形式的短期政治轮训,学习《中国近代史》、《中国工人》、《科学社会主义》等,培训率达65%。
三、函授学校
初级师范函授1954年9月,本县设函授学校,招收不及初师学历的在职小学教师40余人,开设语文、算术2科,配有专职教师。1956年,在校学员37人。
中师、中专函授1962年,设安庆师范函授学校青阳分校,配有专职辅导教师,学员38人,开设中师语文、数学2科。1983至1985年,宣城师范、芜湖师范函授学校,先后在本县小学教师中招收51人,均获结业证书。1987年,本县党校始招中专函授生260人,其中政工专业110人,企业管理专业150人,学制一年半。
大、专院校函授1958年,安徽师范学院函授部,在本县中学教师中招收中文系学员22人,学制4年,大都获得毕业证书。1980年起,省教育学院、芜湖教育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先后在本县招收函授学员。至1988年,全县累计有231人参加函授学习,获得大专、本科毕业证书的共162人,其中文科66人,理科96人。1989年,全县在校函授学员69人,当年33人毕业。
四、广播电视大学、中专
1979年,始在县教育局设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点,开设中文、英语两个专业,学员6人(化肥厂4人,教育局2人),实行半脱产学习。1985年,在县政府四楼会议室、财政局会议室,分设2个教学点,开设统计、物价、财经3个班,有学员94人。其招生、考试、开课、教学均按国家规定进行,并先后聘请辅导教师4人,负责面授辅导及批改、评讲作业。1987年,全县共有86人参加电大学习。
1988年秋,县职教办在县总工会租借教室1间,开办省职工电视中专学校青阳教学站,招收干部中专专修班1班,49人,开设企业管理、财会2个专业,按省校教学计划进行教学。1989年招收干部专修、企管专业2班77人,共有学员126人。
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984年秋,本县首次推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由县招生办公室兼办。是年,申请应试的103人,开考党政干部基础科、汉语言文学、会计学等3科(大专),科次及格率64.7%。翌年,申请应试的增至242人,开考4个学科。1986年,县教委设立成人自学考试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是年至1988年,全县累计有2694人申请应试,年均科次合格率54.3%,有38人获得大专毕业证书。1989年,71人申请应试大学本科,开考汉语言文学、会计学。统计学3科,科次合格率54%;1039人申请应试大专,开考工业经济管理、法律、英语、行政管理及干部基础科、汉语、会计、统计等8个学科,科次合格率55.5%,55人获得大专毕业证书。
下一篇:第七节 教师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