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建筑业
一、建筑队伍
本区建筑业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和县就建有“亚父城”。唐宋时期,建有巢湖中庙、霸王祠、米公祠、陋室以及古塔等。这些建筑古朴、典雅、结构合理,显示出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能。晚清至民国,木工、瓦工、石工、漆工、雕塑工等散布城乡,主要承建民房、祠庙、亭塔、楼阁、桥梁等。
建国后,各县建筑工人相继成立工会组织。1949年8月1日,巢县建立了木工、瓦工两个工会,吸收会员80人;同期,含山县城也成立了建筑工会,会员20人;同年9月,和县有工会会员80人,1950年发展到200人。1951年秋,无为县将木工、瓦工两个工会合并为建筑工会,共193人。同年,庐江也成立了建筑工会。1954年各县的基层建筑工会组建成生产合作组。1955年改为建筑工程队,全区有建筑队伍1859人。1956年随着合作化高潮的到来,建筑工程队组合为建筑生产合作社。后又转为“国营建筑工程公司”,人员猛增。巢县建筑工程公司有788人,和县建筑工程公司有593人,全区建筑施工队伍总数为4563人。同时,各县建筑公司添置了各种施工机械,效率大幅度提高,承建了一些较大工程。1959至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基本建设项目大批下马,国营施工企业全部改为县办集体企业,并精简人员。1962年以后,各县又重新组建建筑社。1970年2月成立巢湖地区建筑安装公司,有职工834人。1972年,区内各县亦将建筑社上升为建筑安装公司,有些乡镇也相继成立了建筑社。1978年后,区内形成了由油漆、钢筋、机修、吊装、架子、水电安装等诸多工种、机械齐全、工种配套的施工力量。1984年区内首次进行资质审查,共有施工队355个,7.07万人。其中四级以上155个,4.76万人;专业队200个,2.31万人。1989年整顿建筑市场,压缩了施工队伍,保存施工企业251家,5.69万人。其中,有职称的技术人员1916人;固定资产总值1.1亿元,生产性固定资产总值6226万元,年施工能力3.7亿元。按企业级别划分:二级2个,三级15个,四级88个,非等级146个。按工程类别划分:建筑业240个,水利水电建设业7个,送变电业1个,市政建设业1个,古建筑园林业2个。按经济性质划分:国营10个,县大集体9个,乡镇集体232个。1990年底,全区施工企业有250个,共6.02万人。其中,二级2个,0.26万人;三级16个,0.95万人;四级86个,2.75万人;非等级146个,2.07万人。二、建筑设计
建国初,区内无专业设计机构,一般只能建筑平房或2—3层木质结构楼房。
1977年10月13日,地区基建局内设设计室,配技术人员15人。1978年后,各县亦成立设计室。1982年,地区成立了设计院,隶属地区城乡建设环保局,设计能力有较大提高。由地区设计院设计,地区建安公司承建的7410厂大修车间,建筑面积为7400平方米,采用大型板、折型板、薄腹梁后张法施工工艺,当时在全省同行中名列前茅。无为县建筑设计室设计建造的省储运公司巢湖仓库及无为县幼儿园的图纸,1982年获省优良设计奖。和县建筑设计室从1984至1990年共完成10个项目的设计,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其中,县广播大楼图纸参加省设计作品评选,获鼓励奖。
1990年,地区设计院、含山县设计室等单位,能够设计12层以下较复杂的楼房、大中型厂房、中小型烟囱、水塔及仿古建筑。全区勘察设计单位共90家,设计人员143人。其中乙级1个,丙级3个,丁级5个。
三、施工设备
建国初,区内建筑施工为手工操作,使用瓦刀、铁锤、斧头、锯、凿、刨等传统工具。随着建筑结构变化和高层建筑施工的需要,区内各建筑公司,1958至1990年底陆续购置了带锯、盘锯、钻床、平板刨、混凝土搅拌机、钢筋弯曲机、卷扬机、打夯机、电焊机、水磨石机、平板震动机、高压水泵、鹅头吊、张拉机、空压机等,其中,地区建筑安装公司全员技术装备率为1110.4元/人,全员动力装备率为2.0千瓦/人,共有各种机械设备248台(套)。
1980—1990年全区城镇集体房屋建筑面积统计表
1982—1990年私人房屋建筑面积统计表
本区建筑业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和县就建有“亚父城”。唐宋时期,建有巢湖中庙、霸王祠、米公祠、陋室以及古塔等。这些建筑古朴、典雅、结构合理,显示出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能。晚清至民国,木工、瓦工、石工、漆工、雕塑工等散布城乡,主要承建民房、祠庙、亭塔、楼阁、桥梁等。
建国后,各县建筑工人相继成立工会组织。1949年8月1日,巢县建立了木工、瓦工两个工会,吸收会员80人;同期,含山县城也成立了建筑工会,会员20人;同年9月,和县有工会会员80人,1950年发展到200人。1951年秋,无为县将木工、瓦工两个工会合并为建筑工会,共193人。同年,庐江也成立了建筑工会。1954年各县的基层建筑工会组建成生产合作组。1955年改为建筑工程队,全区有建筑队伍1859人。1956年随着合作化高潮的到来,建筑工程队组合为建筑生产合作社。后又转为“国营建筑工程公司”,人员猛增。巢县建筑工程公司有788人,和县建筑工程公司有593人,全区建筑施工队伍总数为4563人。同时,各县建筑公司添置了各种施工机械,效率大幅度提高,承建了一些较大工程。1959至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基本建设项目大批下马,国营施工企业全部改为县办集体企业,并精简人员。1962年以后,各县又重新组建建筑社。1970年2月成立巢湖地区建筑安装公司,有职工834人。1972年,区内各县亦将建筑社上升为建筑安装公司,有些乡镇也相继成立了建筑社。1978年后,区内形成了由油漆、钢筋、机修、吊装、架子、水电安装等诸多工种、机械齐全、工种配套的施工力量。1984年区内首次进行资质审查,共有施工队355个,7.07万人。其中四级以上155个,4.76万人;专业队200个,2.31万人。1989年整顿建筑市场,压缩了施工队伍,保存施工企业251家,5.69万人。其中,有职称的技术人员1916人;固定资产总值1.1亿元,生产性固定资产总值6226万元,年施工能力3.7亿元。按企业级别划分:二级2个,三级15个,四级88个,非等级146个。按工程类别划分:建筑业240个,水利水电建设业7个,送变电业1个,市政建设业1个,古建筑园林业2个。按经济性质划分:国营10个,县大集体9个,乡镇集体232个。1990年底,全区施工企业有250个,共6.02万人。其中,二级2个,0.26万人;三级16个,0.95万人;四级86个,2.75万人;非等级146个,2.07万人。二、建筑设计
建国初,区内无专业设计机构,一般只能建筑平房或2—3层木质结构楼房。
1977年10月13日,地区基建局内设设计室,配技术人员15人。1978年后,各县亦成立设计室。1982年,地区成立了设计院,隶属地区城乡建设环保局,设计能力有较大提高。由地区设计院设计,地区建安公司承建的7410厂大修车间,建筑面积为7400平方米,采用大型板、折型板、薄腹梁后张法施工工艺,当时在全省同行中名列前茅。无为县建筑设计室设计建造的省储运公司巢湖仓库及无为县幼儿园的图纸,1982年获省优良设计奖。和县建筑设计室从1984至1990年共完成10个项目的设计,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其中,县广播大楼图纸参加省设计作品评选,获鼓励奖。
1990年,地区设计院、含山县设计室等单位,能够设计12层以下较复杂的楼房、大中型厂房、中小型烟囱、水塔及仿古建筑。全区勘察设计单位共90家,设计人员143人。其中乙级1个,丙级3个,丁级5个。
三、施工设备
建国初,区内建筑施工为手工操作,使用瓦刀、铁锤、斧头、锯、凿、刨等传统工具。随着建筑结构变化和高层建筑施工的需要,区内各建筑公司,1958至1990年底陆续购置了带锯、盘锯、钻床、平板刨、混凝土搅拌机、钢筋弯曲机、卷扬机、打夯机、电焊机、水磨石机、平板震动机、高压水泵、鹅头吊、张拉机、空压机等,其中,地区建筑安装公司全员技术装备率为1110.4元/人,全员动力装备率为2.0千瓦/人,共有各种机械设备248台(套)。
1980—1990年全区城镇集体房屋建筑面积统计表
1982—1990年私人房屋建筑面积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