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辛亥革命省都督府
清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爆发辛亥革命,震动全国,安徽巡抚朱家宝闻风丧胆,一面解散倾向革命的新军——安徽混成协,一面电请江苏都督张人骏,速派张勋所部江防营5营开拔省垣安庆,加强防范。是时,省内皖北革命党人张孟介、袁家声等,先起义于淮上,光复皖北,声名大震。省外长江上游九江,下游江苏、浙江等地亦相继宣告独立。省垣在籍皖绅童挹芳、洪思亮、黄书霖和咨议局议长窦以珏等,见清政府大势己去,转而倾向革命。革命党人与其联合,迫朱家宝效苏抚程德全例独立。决定将已解散的新军招回编制,饬江防营撤回,以保治安,撤销督练公所,警务交咨议局由地方办理。时朱家宝接袁世凯密电,迫于革命形势,态度幡然改变,表示服从革命党人和皖绅的决定,于九月十八日宣告安徽独立。革命党人和皖绅利用朱家宝羁魔江防营,防其危害地方,仍推朱家宝为皖军都督,王天培副之。王天培以朱家宝非忠于革命,思取而代之。朱家宝因感与王天培并立不便,即把都督位置让予王天培。但朱家宝隐怀二心,嗣又嗾使巡防营统领刘利贞鼓动流氓,借反对剃辫子之机,把王天培赶走,又恢复了自己的都督地位。革命党人吴谷等睹此情形,认为革命党人手中没有武装,无法控制政局,乃思利用客军以制巡防营,即入浔请兵援皖。但所请黄焕章之浔军,多洪江会匪,纪律极坏,入安庆后,围攻都督府,焚毁藩署,劫夺军械,洗劫藩库,城内殷实富户悉被搜劫。浔军攻都督府时,朱家宝逾墙而出,夜逃逸。黄焕章另组军政府,自称总司令,以皖军都督自居,任命宋邦翰、黄盛鸿为参谋,吴介麟为军务科长。九月二十八日,吴谷从芜湖回省垣闻之,面责黄焕章,遭黄焕章枪杀。皖人对此愤恨至极,致电浔都督马毓宝,揭露黄焕章残暴情形,马毓宝遂派参谋李烈钧来皖查办。九月三十日,李烈钧率兵舰2艘及步兵1营到达安庆,被绅商推为都督,因皖军欲联合解决黄焕章所部,李烈钧即率黄焕章部回浔。浔军既去,朱家宝既逃,皖人遂组织皖省维持统一机关处,内分3部。军政部由桂丹墀主持,民政部由洪思亮主持,财政部由黄书霖主持,秘书长由韩衍担任。凡一切军政事宜,以及发号施令,胥由此名义执行,俟皖军都督正式举定,此机关即行撤销。皖省维持统一机关处成立后,召集临时参事会,一致票举孙毓筠为皖军都督。时上海同盟会本部亦举孙毓筠督皖。十月十几日孙毓筠率淮上军王占部来皖,过大通,为黎宗岳所阻。黎宗岳设军政府于大通,自称皖军都督,截留盐款,购置枪械,声言袭取安庆。孙毓筠折回芜湖,由芜湖军政分府派兵护送,于十一月四日到达安庆,正式就任皖军都督职,成立皖省军政府。省军政府成立后,裁撤各地军政分府,惟黎宗岳不遵命,孙毓筠因无实力统一安徽,政令仍不出省垣。十一月十日,南北议和告成,袁世凯欲夺皖督一席,畀其心腹,借以控制东南方面之革命党。南京留守府洞察袁世凯的图皖奸计,先令驻浦口的第一军军长柏文蔚,以皖军总司令名义,率兵舰2艘,由南京溯江而上;开抵大通,解散黎宗岳军政府,继达安庆,坐镇省垣。孙毓筠因自感无力控制安徽,早欲脱此困境,即乘柏文蔚达皖之机,以入京亲见袁大总统为名,离皖入都,呈辞皖督。袁世凯迫于柏文蔚己控制安徽形势,又因南北和约限制,只得于民国元年(1912年)5月3日,发表柏文蔚为皖军都督。袁世凯一面发表柏文蔚为皖军都督,一面又以吴中英为安徽军政司长,借以分夺柏文蔚的权力。吴中英任安徽军政司长后,挟中央权威,统揽军政大事,独断专行。柏文蔚见吴中英权势日重,便在都督府中设一参谋处,以冀回收吴中英所夺之权。但参谋处只管作战、训练、计划,军政大权仍操于吴中英手中。袁世凯窃取大总统后,派人在上海暗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民国2年6月30日,袁世凯以柏文蔚反对善后大借款,不服从中央为名,下令免去柏文蔚安徽都督职务,并派兵南下发动内战,二次革命“讨袁之役”遂起。袁世凯免去柏文蔚都督后,遣孙多森就任安徽都督。孙多森抵达安庆没有几天,见群情汹汹,乃逃之夭夭。7月21日,安庆树起讨袁旗帜,公推宪兵司令祁耿寰护理都督,积极组织讨袁军。“讨袁之役”正在发起时,早被袁世凯收买的皖省民军第一师师长胡万泰,嗾使部下柴宝山团兵变,围困都督府,祁耿寰冒险冲出,仅以身免,胡万泰举受袁世凯之命来皖活动的刘国栋为都督。未几,芜湖龚振鹏、管鹏等与胡万泰军战于大通,胡万泰兵败,与刘国栋同离安庆。柏文蔚以皖北北伐事急,从南京先赴皖北,至蚌埠仅3日,黄兴急电,促其回南京。此时,胡万泰亦潜至南京,表示非柏文蔚至安庆,安徽军政不能统一。于是柏文蔚与胡万泰同返安庆。柏文蔚到达安庆后,皖籍革命党人管鹏、张汇滔亦联翩而至。即委龚维鑫为都督府参谋长,代行都督职权,管鹏为内务司司长,代行民政长职权。柏文蔚正拟赴皖北督师北伐,不料宁、赣军情发生变化,黄兴离开南京,江西又失湖口,形势极为不利。讨袁军起时,袁世凯即令盘踞阜阳待机而动的倪嗣冲,率武卫右军抄袭讨袁军的后路,直趋安庆。其时,胡万泰又嗾使所部兵变,进攻都督府,柏文蔚冒险从督署逃出安庆,回到南京。胡万泰迎降倪嗣冲,袁世凯委倪嗣冲为安徽都督。
都督府军政司实编为:

续表

辛亥革命中,义旗四举,鱼龙混杂,时安徽都督有推举的,有任命的,也有自封的,变动频繁,任职混乱。其军事主官及任职时间如下:
都督朱家宝(公推)清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十八日
王天培(转让)宣统三年九月二十日
朱家宝(逐夺)宣统三年九月二十一日
总司令黄焕章(自封)宣统三年九月二十六日
都督李烈钧(公推)宣统三年九月三十日——十月八日
黎宗岳(自封)宣统三年十月上中旬
孙毓筠(公推)宣统三年十一月四日(引为就任时间,公推时间为十月八日)
柏文蔚(政府任命)民国1年(1912年)5月27日(此为署职,7月1日正式就任)
孙多森(政府任命)民国2年6月30日
胡万泰(公推)民国2年7月17日
祁耿寰(公推)民国2年7月21日
刘国栋(逐夺)民国2年7月25日
龚维鑫(二次革命军委任、代行都督)民国2年7月下旬末
二、北洋军省督衙门
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中旬,辛亥革命爆发不久,袁世凯即令倪嗣冲由河南率武卫右军5营进占阜阳,准备伺机夺取革命成果。民国2年(1913年)6月30日,袁世凯以柏文蔚反对善后大借款,不服从中央为名,免去其安徽都督职务,接着爆发了二次革命。7月18日,倪嗣冲受袁世凯之命,率武卫右军1万余人向安徽南部进犯。7月27日,袁世凯任命倪嗣冲为安徽都督兼署民政长。8月7日,安徽陆军第一师师长胡万泰与第一旅旅长顾琢塘见柏文蔚举兵讨袁失败,即在安庆叛变,胁迫柏文蔚离皖。8月28日,倪嗣冲率武卫右军占领安庆,首先解散安徽陆军第一师,血腥镇压淮上军后将其余部遣散,以武力统一了安徽。从此时起,直到民国16年3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军进入安庆,陈调元投降易旗止,安徽长期处于北洋政府的统治之下。北洋政府武力统一安徽后,始为军政合一体制,不久,实行“军民分治”。省军事首脑数易其名,始称都督,民国3年7月18日改称将军,民国5年7月6日改称督理军务(简称督军),民国11年10月改称督理善后军务事宜(简称督理),民国13年12月11日改称督办军务善后事宜(简称督办),民国14年11月改称总司令。倪嗣冲统治安徽期间,军事首脑多驻蚌埠,民政首脑则驻在安庆。当时虽曰“军民分治”,实际上民政首脑无不仰承军阀鼻息。蚌埠虽是一个谎凉的渔村,但地处津浦铁路要道,上可进逼冀鲁,下可控制南京。军事首脑建府蚌埠,目的是为了军事割据的需要。当时所谓“军政分治”,只不过徒具形式而已,实际上由军事首脑主宰一切。
省军事首脑称都督时,省军事指挥机构称“都督府”、“都督衙门”,称将军时,省军事指挥机构称“将军府”、“将军行署”,称督军、督理、督办时,省军事指挥机构称“督军公署”或“督理公署”、“督办公署”。省督公署数经改制,其编制大体相同。
都督(督军、督理)衙门(公署)实编人数为:

续表

北洋政府时省军事主官及任职时间如下:
都督倪嗣冲民国2年(1913年)7月27日
安武将军督理安徽军务倪嗣冲民国3年6月30日——5年2月17日
督军雷震春(署)民国5年2月18日——4月6日
将军张勋民国5年4月7日——5月9日
张定武(兼)民国5年5月10日——7月5日
督理军务张勋民国5年7月6日——6年7月7日
倪嗣冲(兼署)民国6年7月8日——9年9日19日
张文生(暂署)民国9年9月20日——10年9月3日
张文生(特任)民国10年9月4日——11年10月6日
督理军务善后事宜马联甲民国11年10月7日
王普民国13年11月16日(马联甲被驱弃职离皖,王普入省继任)
督办军务善后事宜王揖唐(暂兼)民国13年11月28日——14年4月23日
郑士琦民国14年4月24日(未到任)
吴炳湘(暂兼)民国14年6月18日——8月28日
姜登选民国14年8月29日——11月24日
邓如琢民国14年11月25日——11月30日
总司令陈调元民国14年12月1日——16年3月4日
郑俊彦民国16年3月5日(未到任)
许琨(代理)民国16年3月8日
附:北洋军地区军事指挥机构概况
北洋军地区军事指挥机构为镇守使,初系临时性设置,民国3年(1914年)成为定制。安徽设皖南、皖北镇守使。皖南镇守使驻芜湖,统辖皖南地区军事。皖南镇守使初名大(通)芜(湖)镇守使,民国7年改名为皖南镇守使。镇守使先后为:鲍贵卿(民国2年9月——4年9月)、马联甲(7年1月—12年2月)、李传业(12年3月)、王普(12年4月—16年)。皖北镇守使驻寿县,统辖皖北地区军事。镇守使先后为倪嗣冲(民国2年7月—9月)、倪毓(2年10月——5年3月)、殷恭先(5年4月——12年4月)、李传业(12年4月——13年5月)、史俊玉(13年6月—13年12月)、高世读(14年1月—17年)。镇守使衙门实编人数为:镇守使1人,参谋长1人,参谋2人,副官长1人,副官2人,军需官1人,军械官1人,军法官1人,军医官1人,一等秘书1人,书记官2人,司书生2人,收发员2人,合计8人。
三、国民党省保安司令部
民国16年(1927年),国民政府建都南京后,通令华南各省,设置绥靖公署,整理与建立地方自卫武力,维持地方治安。民国17年4月1日,安徽省绥靖公署成立。是年秋,奉命撤销,所有业务移由民政厅办理。民国19年3月21日,遵命成立省保安处,编练保安部队。民国20年,因安徽地方部队去鲁改编,即将保安处呈准撤销,其治安业务由驻军警备旅担任。民国21年,省保安处恢复成立,建立保安部队。民国23年秋,遵照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颁布的《各省保安制度改进大纲》规定,设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由省政府主席兼任。时保安司令部仅具空名,实际执行保安业务者为省保安处,但对外公文,均以保安司令部行之。民国32年,中央通令各省将保安处、防空司令部撤销,合并为全省保安司令部。安徽省遵照行政院调整机构的命令,于是年4月1日改组成立。此后,省保安司令部遂成为全省的军事统一指挥机构。民国17年设置的绥靖公署,系一临时机构,无固定编制。民国19年,新设的保安处,撤设不定,也无固定编制。民国21年,省保安处恢复后,省军事指挥机构始日趋完善。民国23年,按照《各省保安制度改进大纲》的规定,结合安徽省实际需要,省保安处设立处长办公室及第一、二、三科。办公室设秘书、秘书主任,参谋、参谋主任,军法官、军法主任,视察和谍报股,承处长之命令,综理本处全局性业务。第一科掌理军事,第二科掌理人事、总务,第三科掌理经理、军实。民国25年8月,中央通令各省保安处设立防空科,省保安处即增设第四科,办理防空业务。民国26年,抗日战争军兴,中央以防空重要,通令各省将防空科扩充为全省防空司令部。因全省大部地区沦为战区,财力不济,仅于民国27年春将防空司令部名义具报成立,所有业务仍由省保安处第四科负责办理。民国28年7月,省保安处增设情报总收集所,负责收集军事情报。民国29年7月,奉中央命令建立超然会计制度,实行公库法,省保安处又增设会计室。省保安处附属机构有修械所、医务所、看守所、无线电台(后改为通信队)、铁肩队等。民国32年春,奉命将省保安处、全省防空指挥部撤销,于4月1日改组成立全省保安司令部,设参谋、副官、军需、军法等4处及防空科,即省保安处之第一、二、三、四科及军法室所改。原情报总收集所改隶于参谋处为服务队,秘书室改为副官处第二科,医务所改为副官处第三科,会计室改为军需处第二、三两科,谍报股改为调查室,修械所、看守所、通信队、铁肩队仍照旧。民国33年春,中央颁布省保安司令部新编制,6月1日,安徽省遵照乙种编制,改编就绪,司令部设办公室、保安处、防空处、总务科、军法科、经理科、会计室,全部人员较前无所增减。民国35年6月,对省保安司令部进行了扩充与改编,设秘书室、参谋处、警保处、民众自卫军划训处、政工处、经理处、总务科、会计室、人事室、防空科等。附属特务队、通讯队、医务所、修械所等。员额共206人。
安徽全省保安司令部编制为:




续表

续表
国民党军省军事主官及任职时间如下:
保安处长张鼎勋民国21年(1932年)12月8日——22年3月21日
蔡炳炎民国22年3月21日——24年3月28日
惠济民国24年3月28日——26年9月22日
王锡钧民国26年9月22日——27年3月30日
丘国珍民国27年3月30日——28年8月24日
赖刚民国28年8月24日——29年6月26日
陈维沂民国29年6月26
保安副处长徐中岳民国21年8月——23年
王锡钧民国23年——26年9月
李鸿逵民国26年9月——27年3月
徐中岳民国27年3月——28年1月
温克刚民国28年1月
保安司令刘镇华(省政府主席兼)民国23年秋
刘尚清(省政府主席兼)民国26年4月22日—26年11月20日
蒋作宾(省政府主席兼)民国26年11月20日—27年1月26日
李宗仁(省政府主席兼)民国27年1月26日—27年9月29日
廖磊(省政府主席兼)民国27年9月29日—28年11月2日
李品仙(省政府主席兼)民国28年11月2日—37年8月26日
夏威(省政府主席兼)民国37年8月26日—38年3月24日
张义纯(省政府主席兼)民国38年3月24日
保安副司令陈维沂民国32年—33年4月
张湘泽民国33年4月—37年秋
张义纯民国37年秋—37年底
阮永祺民国37年底
参谋长邱绍南民国32年4月—34年
李光浩民国34年—34年秋
王卫苍民国34年10月—37年12月
刘文潮民国37年12月
附:国民党军地区军事指挥机构概况
国民党军地区军事指挥机构为区保安司令部。民国21年(1932年)10月,全省于各行政督察区设区保安司令部,由专员兼任司令,内设副司令及参谋、副官数人。并于县设立保安总队,以理其事。民国26年春,区保安司令部虽有设科之举,然其职务,仍由专员公着科长兼代,且不久即废。抗日战争事起,全省于民国27年1月,制订颁发《安徽省战时各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暂行办法》,将区保安司令部与专员公署合并为专保公署,内设秘书室及行政、军事2科,分掌行政督导及军事指挥,并设军法助理员办理军法业务。省国民政府西迁立煌县(今金寨县)后,皖南以长江隔阻,为便利指挥计,经呈准中央军委会批准,于民国28年1月设全省保安司令部皖南行营,由省政府皖南行署主任兼任主任,并设军法官,办理军法事宜。民国21年10月区保安司令部设置时,全省划为10个区。抗日战争时,沿江及江淮地区有部分县沦陷,遂调整为9个区。民国32年,因第九区辖县均已沦陷,故将该区保安司令部撤销。民国34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全省复调整为10个区。第一区(安庆地区)保安司令(兼)杨中明(民国25年6月—28年2月)、张威遐(28年2月—30年3月)、李盛宗(30年3月—30年11月)、范苑声(30年11月)、全若无(36年7月)。第二区(六安地区)保安司令(兼)王况斐(民国27年6月)、林中奇(29年11月—34年11月)、巫瀛洲(35年5月)。第三区(阜阳地区)保安司令(兼)寿乔(民国27年3月—27年7月)、王况斐(27年7月—28年10月)、李盛宗(29年9月—30年3月)、张威遐(30年3月—34年11月)、邓昊明(34年11月—36年11月)、李盛宗(36年11月)。第四区(宿县地区)保安司令(兼)周翰(民国27年4月)、秦庆霖(29年9月—29年12月)、马馨亭(30年1月—31年10月)、王仲廉(31年10月—32年11月)、王毓文(33年1月—33年9月)、邱正华(34年3月—35年6月)、廖梓英(35年6月)。第五区(嘉山地区)保安司令(兼)曹祖彬(民国25年10月—27年春)、赵凤藻(27年春)、盛子瑾(27年2月)、李本一(27年12月—30年11月)、姜一华(30年11月—32年9月)、秦秉文(32年9月—33年3月)、漆道(33年3月—36年9月)、宣介溪(36年9月)。第六区(巢县地区)保安司令(兼)李松凤(民国25年9月)、孙伯文(27年秋—27年12月)、盛子瑾(27年12月—29年7月)、秦庆霖(29年7月—29年9月)、邓昊明(29年9月—34年1月)、张威遐(34年11月—36年3月)、杨绩荪(36年9月)。第七区(芜湖地区)保安司令(兼)江恢阅(民国26年9月—27年6月)、方钦(27年6月—27年11月)、郭造勋(27年11月—29年4月)、李盛宗(29年4月—29年9月)、廖梓英(31年5月—35年6月)、宋振榘(35年12月—37年11月)、李盛宗(37年11月)。第八区(贵池地区)保安司令(兼)王镇淮(民国25年10月—27年10月)、罗洁莹(27年10月—33年9月)、程中一(35年2月—37年11月)、王幼平(37年11月)。第九区(宣城地区)保安司令(兼)毛龙章(民国26年2月—28年1月)、邓昊明(28年1月—29年9月)、汪平(29年11月—31年8月)、赵凤藻(31年8月—33年9月)、张振江(33年9月—36年2月)、朱子帆(36年2月)、黎在符(36年11月)。第十区(徽州地区)保安司令(兼)董英森(民国26年8月—28年3月)、杨中明(28年3月—29年4月)、毛龙章、杨中明(29年4月—35年8月)、程朱溪(35年8月)。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部队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