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守土保境
抗日民主根据地民兵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站岗放哨,锄除汉奸,打击日军。广大民兵利用人多面广的特点,处处设卡,村村设哨,打更巡逻,盘查行人,一旦发现汉奸,即予锄除。当日伪军向抗日民主根据地“扫荡、”时,民兵就利用星罗棋布的哨卡传递消息,并就地展开,先予打响,为主力部队反击和群众转移准备时间。民国29年(1940年)冬,天长县各地组织起民兵后,在各个路口设卡放哨,检查来往行人,防止汉奸潜入抗日民主根据地刺探情报,进行破坏活动。一次,伪县保安队副队长高兆书派汉奸汪二贤到护大乡侦察情况,准备偷袭,结果被民兵盘查哨当即发现逮住。审讯中,他招供了来护大乡的意图和所进行的汉奸活动。民兵队长胡国章和几个民兵,将汪二贤押到护城桥坟地执行枪决。据民国32年1月26日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报告中记载:“在33天反‘扫荡’中,泗南、泗东、泗五灵凤、淮泗、泗宿、泗阳、淮宝等7县民兵,共破获汉奸土匪案170名,其中汉奸、敌探145名”。民国28年春,枞阳县民兵,在江心九棚建立一个秘密民兵哨所,作为新四军从江北花山到江南九华山一带活动的落脚点和情报站。九棚风景幽美,日军的汽艇常在大拐头停靠,上岸观光,为非作歹。九棚哨所民兵决定利用大拐头芦苇丛生的有利地形,打击上岸的日军。3月28日,十几个日军乘1艘汽艇,停靠在大拐头,在斜坡上把枪支一架,用1挺机枪对准路口,放个哨兵,其余日军躺在草坪上休息。此刻,隐蔽在芦苇荡中的民兵李小刚,侦察到这一情况后,闪出芦苇荡,跑回哨所报告。所长吴明龙立即部署,自己化装成保长,带酒肉“慰劳太君”,骗取日军信任。然后,埋伏在芦苇荡的民兵,按照吴明龙的指挥信号,闪电似地从芦苇荡中跃出,夺取日军架在斜坡上的枪支,占领有利地形,猛向日军扑去。日军猝不及防,被动挨打,大部被击毙,剩下少数无力还击,慌忙拖着尸体,登上汽艇,仓皇驶去。从此,日军再不敢在九棚上岸骚扰,保证了哨所的安全和大江南北抗日民主根据地联络畅通。民国31年春,合肥县仇集乡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同年冬,乡民兵武装发展到150余人。民兵乡大队组织民兵站岗放哨,防匪防特,配合主力进行反“扫荡”,保卫家乡,保卫抗日民主政权。民国33年4月的一天拂晓,伪“绥靖”大队和日军100余人,包围了仇集的塘北头圩子。这天,正巧乡政权的干部住在圩子里。头圩子站岗放哨的10余名民兵发现日伪军前来偷袭,立即就地展开,先敌开火。仇集50多名民兵听到枪声后,飞快赶来参加战斗;花塘民兵闻讯,也迅速赶来支援。民兵从四面八方夹击,先给日伪军以迎头打击。战斗持续到上午8点钟,新四军淮西独立团一个连赶至,日伪军见势不妙,仓皇溃逃。从而,使头圩子群众免遭残害,保卫了乡政权干部的安全。
二、反击磨擦
民国29年(1940年),国民党由政治上限制共产党转为军事上进攻共产党。3月19日,正当新四军江北部队主力在津浦铁路西进行自卫反击战时,江苏省国民政府主席、鲁苏战区副司令韩德勤乘新四军津浦铁路东抗日游击区兵力空虚之际,纠集国民党军第一一七师2个团、翁达独立旅3个团、盱眙秦庆霖常备旅3个团和嘉山常备队,共8个多团,1万余人,向以半塔为中心的共产党抗日游击区发起突然进攻。半塔地区民兵闻讯立即组织突击队、运输队、担架队,配合新四军留守部队挖战壕、修工事、筹集物资、巡逻警戒,迅速投入自卫反击战斗。国民党军第一一七师2个团向半塔集发起攻击,民兵模范队配合新四军教导队奋力抵抗,连续打退国民党军3次进攻,大挫国民党军锐气。战斗进入第六天,国民党军改变战术,调集部队迂回北侧,企图从胡茅郢一带攻占石头山,夺取塔山制高点,进而攻占半塔集。坚守在石头山的民兵模范队,连夜将石头垒成一排排石人,伪装成守卫部队,又将一块块大石头抬至一触即滚的险要地势上,布好滚石阵,等待国民党军的进攻。黎明,国民党军向石头山发起进攻。逼近石头山时,发现一排排石人,疑为守兵,便集中火力猛射,接着发起冲锋。当国民党军进至谷地时,民兵模范队一齐动手推石,石块向下倾泻,砸得国民党军丢下十几具尸体,狼狈逃回。在邓子恢、周骏鸣、郭述申等指挥下,民兵配合新四军留守部队在半塔地区坚守8昼夜。3月27日,新四军主力在路西战场获胜回师,星夜赶回支援半塔战斗。29日,在新四军和民兵的夹击下,进攻半塔的国民党军全面溃败,被歼3000余人。
三、坚守敌后
民国30年(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军以第五十二、一四四、四十五、一四八和新七师等大批部队,继续对皖南山区进行残酷“清剿”。凡共产党员、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会员和对新四军表示同情的各阶层进步人士均遭残害。在白色恐怖下,皖南地区民兵组织遭到极大破坏。5月,共产党留在皖南坚持斗争的胡明、刘奎等人:遵照中共中央关于“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和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关于“皖南山区必须发动游击战争,坚决以武装斗争回击敌人”的指示,重建游击队和民兵组织。是年下半年,皖南繁昌县的朱冲、周冲、乌阴冲、大洲,泾(县)旌(德)太(平)地区的樵山、铜山、渣塘、麻岭、榜山、球桂,泾县的涌溪、桃岭,宣城县的孙家埠等地的民兵组织陆续建立和恢复起来。民国31年,民兵队已发展到皖南山区的大部分地区,配合共产党游击队,坚持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四处打击日军、汪伪军和国民党军顽固派。国民党军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对此恨之入骨,2月间,在泾县章家渡召开泾(县)、旌(德)、太(平)、绩(溪)、歙等5县国民党军政负责人会议,部署大规模“清剿”皖南游击队和民兵队,调来第五十二师3个团和第一四五师、新七师各1个团,以及各县自卫队,共3万余人,打算在“三个月内彻底肃清”皖南新发展起来的群众武装。皖南共产党组织,根据众寡悬殊等情况,领导游击队、民兵队避开国民党军的锋芒,采取“主动外线出击”的战法,打破国民党军“清剿”计划。黄山游击队、黄山民兵队以大箬坑、上坪为基点,坚持黄山地区斗争。当国民党军从太平、汤口两个方向来“清剿”时,游击队、民兵队遂跳出黄山地区,奔至旌德县白洋,抄了国民党特务队头子张楚元的老巢,将其活捉。国民党军听说游击队、民兵队在白洋活捉张楚元,只得从大箬坑、上坪起兵往白洋。皖南游击队、民兵队运用“主动外线出击”的战法,将国民党军弄得晕头转向,忽东忽西,疲于奔命,终于取得6个月反“清剿”的胜利。皖南游击队、民兵队一面抗击国民党军的“清剿”,一面打击日伪军,为民除害。民国31年,日军在繁昌县三山小江北岸龙王庙建立据点,派1个伪军中队驻扎,以切断江南、江北新四军的交通联络。他们经常配合日军到周围“扫荡”,祸害人民。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高安区保心乡民兵决心除掉这一祸害。是年8月的一天,中共高安区委书记周亚平、民兵队长陈应发带领民兵150余人,在县武装1个排的配合下,于晚上8点钟左右将龙王庙包围。民兵第一班班长化装成老百姓与伪军中队哨兵答话,民兵即乘机悄悄地剪断铁丝网,爬到龙王庙碉堡附近,把麦秸草堆在碉堡旁,接成一条长龙。然后除掉哨兵,冲迸龙王庙,歼灭1个班。战斗打响后,伪军不知民兵有多少,慌忙撤至碉堡内,凭借坚固工事,负隅顽抗。周亚平、陈应发见时机已到,命令放火烧碉堡。霎时,龙王庙和碉堡内火焰大作,火苗从窗、门升上天空。此时,民兵们又冒着伪军的炮火,把一捆捆麦秸源源不断地送往碉堡,火上加柴,越烧越旺,不一会即吞没了整个碉堡。战斗结束后,民兵到碉堡里查看,见里面尸枕狼藉,无一生存,除被火烧坏了的武器外,还缴获长短枪20余支。皖南地区在游击队和民兵队坚持斗争下,日伪军一个个据点被拔除,敌占区一块块被解放。游击队和民兵队在自己控制的地区内,恢复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繁昌县民兵配合主力拔掉了横山桥、马家冲、赤沙滩、象头等日伪据点后,在高安、江坝、马厂、鲁阳、黄浒、笔架等乡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洪林带领游击队、民兵队拔掉了国民党军在樵山周围设立的据点,恢复和建立了以樵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刘奎带领游击队和民兵队,以大箬坑为中心,创建了秘密根据地。皖南地区抗日民主政权和根据地的恢复与建立,为皖南长期开展游击战争,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