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战备执勤
一、剿匪反霸
安徽全境解放后,潜伏在各地的国民党特务和散兵游勇,与当地土匪勾结起来,集为股匪,进行破坏活动。为肃清匪患,巩固新生政权,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安徽广大民兵积极投入剿匪战斗。据不完全统计,在1949年至1951年的剿匪斗争中,全省民兵单独作战8363次,歼匪46股,毙、伤和俘匪7770人,缴获长短枪8770支,轻机枪17挺,各种炮7门。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毙匪37715人,俘匪10689人,其中匪首653人,缴获长短枪8777支,轻重机枪118挺,各种炮21门。安徽解放后,盘踞在大别山的“鄂豫皖人民自卫军”,人数众多,是全省最大的股匪。共有14个支队,武器精良,有电台6部。总司令汪宪,原系国民党军中将师长,黄英、袁成英、周醒民等重要头目,系大别山惯匪匪首。1949年底,六安地区民兵配合人民解放军对其进行清剿。六安、金寨、霍邱、霍山等地组织上万名民兵搜山,封锁交通要道,切断匪军情报,使匪军孤立无援。战斗展开后,各县民兵成建制地配合部队作战,经过5个多月清剿,匪军总司令汪宪、第一副总司令兼第一支队司令袁成英、第二副总司令兼参谋长樊迅、副参谋长马君慈等,在金寨县西的狮子口山洞里全部被俘,匪众基本肃清。在5个多月战斗中,民兵单独俘获匪徒70多人,缴获长短枪61支。1950年4月,匪首郑桥,带领原国民党潜山县自卫团残部,逃窜到潜山、怀宁、太湖、望江等4县交界的狮子山、黄泥岗地区,勾结当地恶霸地主和地痞流氓,胁迫一些受蒙蔽的群众,对黄泥区政府进行突然袭击。黄泥区民兵在区政府的领导下,坚守阵地,与匪徒展开顽强战斗,使匪徒进攻受挫,后来在县大队和军分区基干团的支援下,将匪徒全部歼灭,共击毙20余人,俘虏300余人,缴获长枪60余支,轻机枪7挺,60炮3门,大刀数百把。
1950年秋,全省股匪主力被歼后,人民解放军驻皖剿匪部队,陆续撤出战斗,但仍有一小撮顽固不化的匪徒,逃进深山密林,继续收罗国民党军散兵游勇,与人民为敌。各地一面组织精干的民兵小分队进山搜捕,一面成立民兵联防队实行联防。祁门县民兵小分队在搜山中,捕匪107人,缴获步枪31支。宣城县民兵小分队在搜山中,与匪作战50余次,活捉匪首28人,匪徒138人,缴获长短枪30余支。歙县民兵小分队在搜山中,歼灭残匪6股,毙伤和俘获匪徒170多人。1950年冬,湖北匪首胡文干部被击溃后,逃至太湖县金龙乡一带潜伏,企图保存实力,东山再起。金龙乡栗术凸联防民兵得到这一情报后,严密部署,组织民兵密切监视可疑行人,通过明察暗访,终于在地主胡焱来家将其抓获。为表彰民兵英勇事迹;湖北省军区授予栗术凸村民兵“剿匪英雄”的光荣称号。
广大民兵在剿匪斗争中,警惕性非常高,只要发现匪情,不等上级命令,就立即予以追捕。1951年元旦,原国民党军少将军长李少白,从香港化装窜回老家宣城县水东镇,妄图在宣城山区组织反动武装,策应台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当他一进入水东镇,就被民兵识破,民兵队长朱耀宗立即带领民兵严有心、郑德发、徐云祥、赵德善等4人,将其追捕归案。
广大民兵不仅在剿匪反霸斗争中英勇顽强,而且正气凛然,大义灭亲。1951年1月25日夜,郎溪县惯匪李亚白,窜至高塘村民兵何乔松家。李亚白是何乔松的老表,何乔松将计就计,热情将其安排熟睡后,立即到民兵中队部向中队长了小春报告,随即带领6名民兵返回,将李匪抓获归案。同年5月25日深夜,金寨匪首姜学华窜至其姐姐周姜氏家叫门。姜学华是金寨的惯匪,他拦路抢劫,奸淫妇女,杀害革命干部和群众多人,是个血债累累的刽子手。民兵多次追捕,都被其逃脱。民兵周其宗、周其加、周其涛3兄弟见姜学华来到自己家中,当即简单商量对策,1人迎敌,2人包抄,欲将其活捉。当门闩拉开后,姜学华进入院内,发现有2个人影向其扑来,便开枪射击,当开第二枪时,枪膛卡壳。在这瞬间,周其宗从背后抱住姜学华的腰,姜学华猛力挣脱,周氏3兄弟一齐扑上,将其揪住。姜学华求饶他说:“3个外甥,我是你的舅舅,是你们的亲戚,快放开让我走,将来舅舅不会亏待你们。”3兄弟怒斥道:“想逃跑,妄想!你是大土匪,谁是你的亲戚”。周围群众听到枪声,纷纷赶来,在群众的协助下,将其绑送乡政府,不久被政府处决。二、歼灭美蒋空降武装特务
【监视空情】
盘跨在台湾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组织训练一批武装特务向大陆空投,妄图与大陆潜藏的匪特联系,组织反革命武装,为反攻大陆创造条件。安徽境内的大别山和皖南山区,山高林密,绵亘数百里,是空降武装特务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监视空降武装特务,自1953年起,全省在重点地区相继建立对空了望哨。第一座是建立在九华山小天柱峰。至1979年,全省共建立长期固定的对空了望哨所24座,每天参加执勤民兵216人。另建立临时对空了望哨所961座,兼职对空了望哨所114座,执勤民兵,白天生产,晚上轮流站哨,常备不懈,警惕守卫安徽地区的领空。太湖县界岭了望哨的执勤民兵,几十年如一日,长期坚持值班制度,从不间断。值勤民兵退老补新时,老民兵交待值班职责和有关注意事项,谈值班体会,搞好传帮带。由于加强了对空监视,及时掌握空情,致使台湾国民党当局在安徽境内空降的武装特务,均被民兵及时发现和围歼。
【建立联防】
自1958年9月起,安徽分别与邻省在鄂豫皖、江浙皖结合部的重点地区建立联防制度。鄂豫皖联防区主要是大别山地区。参加联防的有金寨、麻城、罗田、新县、商城、固始、霍邱、英山、霍山、岳西、宿松、太湖、蕲春、黄梅、红安、大悟、信阳、光山等18个县。苏浙皖联防区主要是宣郎广地区。参加联防的有宣城、郎溪、广德、宜兴、溧阳、长兴、安吉等7个县。联防的任务是:防空降、防暴乱,发现空降,及时围歼,发现反革命暴乱,迅速平息;经常开展山区清查工作,深挖潜藏敌特;加强经常性的社会治安工作,保卫山区生产和建设安全。联防措施是:定任务、定力量、定措施、定指挥;联组织、联活动、联方案;发现问题快、传递情报快、处置情况快、解决问题快。大别山联防区,根据地形特点,将联防单位划为5个协作区,保证联防措施落实。第一协作区为金寨、麻城、罗田、新县、商城等6个县;第二协作区为商城、固始、霍邱、麻城、金寨等6个县;第三协作区为英山、霍山、岳西等3个县;弟四协作区为宿松、太湖、薪春、黄梅等4个县;第五协作区为红安、大悟、信阳、光山、新县等5个县。他们经常联系,互通情报,主动协作,相互支援。1977年3月,宣郎广联防区举行民兵配合主力部队反空降演习,参加联防区演习的有7县民兵武装基干团首长、机关和部分实兵(由7个县人武部带7个民兵武装基干连和7个民兵通信排的实兵),共1800余人,以提高实战本领。
【就地围歼】
歼灭霍山县千笠寺空降武装特务:1952年1月15日深夜,10名从台湾偷飞而来的国民党武装特务,分2组降落到霍山县千笠寺南乾塘附近,他们匆忙埋藏好降落伞,便悄悄离去。第二天一早,千笠寺南乾塘附近的何祥胜等7名民兵发现降落伞,立即集合起来,一面派人报告上级,一面分成2个小组侦察,当何祥胜组寻至鸡公山时,发现2个鬼鬼祟祟的人,何祥胜等人还没有来得及隐蔽,对方便抢先问道:“干什么的?”何祥胜是位有经验的老民兵,见此情形,便判定此2人不是好人,立即假装说:“我们家是地主出身,现在共产党把我们搞到乡公所烧饭,还要我们上山打柴,不打柴就不给饭吃”。这一番话,骗取了空降特务的信任。空降特务便告诉何祥胜等民兵说:“我们是从台湾来的……”何祥胜一听是空降特务,急中生智,装着很热情的样子问空降特务“吃了饭没有?”并邀请空降特务到附近的一户地主成分的人家里去做饭吃。此时大化坪区武装部刘部长己接到报告,带领民兵将千笠寺地区封锁起来,当得知有2名空降特务被骗至一地主家屋里时,立即派民分队长程希纯和民兵文书罗广才带领6名民兵把那地主家院子包围起来。这院子座落在二三丈高的陡壁上,地形险要,仅有一条小道拾级而上。程希纯和罗广才避开正面,从侧面的悬崖峭壁上爬到院子外边,突然冲进屋内。里面的空降特务见势不妙,举枪射击,程希纯腿部中弹,但他仍然奋不顾身地扑上去,一手抓住一空降特务的衣服,一手揪住他的头发。另一空降特务连忙钻进床底。举枪向程希纯射击。罗广才飞步进屋,猛把空降特务的枪管朝下一按,一梭子子弹全打到地里。包围在四周的民兵听到枪声,立即冲进屋内,将2名空降特务活捉。16日下午,民兵卡住小路口,又将3名空降特务活捉。16日深夜,六安军分区组织起临时剿匪指挥部,派部队昼夜从六安赶至千笠寺。大化坪区和附近的碣马台、黄栗杪等地民兵、群众近万人,封锁路口,进行搜山,至18日下午,将10名空降特务全部抓获。
歼灭广德县誓节渡空降武装特务:台湾国民党当局,在大别山投放空降武装特务被擒后,并不甘心失败,于1952年1月19日夜,又派遣一架飞机,窜至广德县誓节渡上空,空降9名武装特务。誓节渡地区的民兵,得到空情通报后,组成4个小分队进行搜索。拂晓,一队民兵来到山势高峻、棘荆丛生的九龙岗搜索,发现一个坑里埋着一层新土,上面铺着乱七八糟的树枝,大家挖开土一看,拖出一顶降落伞,便立即向上级报告。芜湖军分区得到这一情报后,立即派侦察排赶往誓节渡。中共广德县委、县人武部和县公安局根据报告情况,作了围歼部署。各区、乡分头发动民兵,沿途设卡,严密临视,不放过一个可疑的行人,为了不使一个空降特务漏网,首先组织精干的民兵小分队,对重点地区展开搜索。接着以区为单位,将基干民兵组织起来,分成若干分队(20—30人为一队),在本区范围内搜索、围歼。各行政村组织普通民兵,三五人为一组,侦察、搜索本村所辖的山沟、山凹、树林、竹林等可以隐蔽空降特务的地方。各村还组织了望小组,秘密地站在高处了望,发现空降特务,以鸣锣为号,立即报告。空降特务看到村前村后,山上山下到处是人,一个个如惊弓之鸟,无处躲藏,慌忙窜到侯公崖,伺机向浙江天目山逃窜。25日,人民解放军和民兵将侯公崖团团围住,空降特务见势不妙,即向下窜来,企图打破包围圈,向外窜逃,芜湖军分区侦察排和民兵发现后,开枪射击,组成强大的火力网,逼得空降特务躲进崖壁凹部,经过激战,4名空降特务受伤。在一片“缴枪不杀”的喊话声中,有7名走出崖壁凹部举枪投降,另2名企图钻进树林逃跑,也被民兵捕获。
歼灭金寨县梅山水库空降武装特务:1960年2月3日2时,台湾国民党当局派遣武装特务6人,乘P2R型飞机一架,窜入金寨县梅山镇东约2公里的梅山水库附近空降着陆。梅山水库东侧原是一片荒山和沙滩,自梅山水库建成后,这里新建了城镇和发电站。昔日的荒滩,如今一片灯火辉煌。空降特务着陆之后,发现该地与原来地图上的情况不一样,加之着陆点距居民点较近,空降散布面大,不易集结,遂产生恐惧心理,仓促脱离现场,未能按原计划集结和埋好空降物资。2月3日上午,梅山镇塘湾队女民兵刘承英去食堂打饭,发现路旁山凹里有一个大木箱,即向上级报告,经查明系敌机空投物资。中共金寨县委和县人武部组织300余名民兵,对空投地区进行严密封锁和监视。同时在空降地区发动民兵进行搜山,封锁交通要道。2个小时内即动员10个民兵团,44个民兵营,153个民兵连的数万民兵,将空降地区层层包围。在4个排的武装民警配合下,分8路向空投地区搜索,步步收拢,逐步缩小包围圈。对空投地区进行重点搜索的同时,在金寨县和与金寨相接壤的霍山、六安、霍邱等3县的20个公社,发动数十万民兵,对金寨地区进行全面封锁。4月14日,武装民警在民兵的带领和配合下,在距空投地点东南约4公里的里凹,捕捉到5名空降特务。另1名逃窜的空降特务,于5日中午被杨滩大队女民兵秦乾如发现。民兵指导员芦立本根据秦乾如的报告,带领7名民兵将其活捉。至此,经过53个小时搜剿,将以李梦荫上尉为组长的6名空降武装特务完全捕获。
歼灭金寨县龙王庙空降武装特务:1960年4月30日0时28分,台湾国民党当局派来的一架飞机,窜入安徽金寨县上空,在梅山水库以东,响洪甸水库以西的龙王庙一带,空降4名武装特务。30日上午10时,江店民兵刘大江、刘付贤来到文潭冲劳动,发现麦苗上飘着一块大白布,他俩仔细一看,认出是一顶降落伞。随后,他俩透过茂密的树枝,发现山冲里有一个行动鬼崇的人,他俩警觉起来,商量决定:由刘大江上前搭讪,缠住那个行动鬼祟的人;刘付贤赶去大队,向上级报告。大队文书罗会友得到报告后,率领2名民兵,携带2支步枪赶至文潭冲,14时许,将这个行动鬼祟的人擒获。经审问,此人原是空降特务的报务员。中共金寨县委和县人武部闻讯,动员民兵和群众对空降地区进行全面封锁。组织1000余名民兵进行清剿,发动万余名群众在封锁区内,一面生产,一面监视行动可疑的人。在禅堂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得到空情报告后,急行军150公里,赶到江店公社,包围了空降地区。民兵以班为单位,配合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在空降区的南北端,布下4至6层包围圈,控制大小山口和交通要道,并加强东西两边水库蓄水区的水上巡逻。民兵凭借熟悉的地形,对重点地区反复进行搜索,并深入可疑地区,隐蔽进行侦察,或夜间预伏于孤庄、独户、山棚、窖洞中伺机捕捉。在人民解放军、民兵和群众的搜剿下,空降特务望而生畏,无处躲藏。空降特务李大从,刚躲过这批搜索的部队、民兵和群众,又遇上那批搜索的部队、民兵和群众,他翻了几座山梁,绕了十几个圈子,仍然在部队、民兵和群众包围之中,无路可走,只得出来举枪投降。经过5天围剿,4名空降武装特务,除1名被击毙外,其余3名被生俘。
三、平息反革命武装暴动
【平息太平县章村大刀会的反革命武装暴乱】
1952年,太平县章村地区一小撮国民党反动派残留的爪牙,暗地网罗一批恶霸地主、反动道徒等社会上的残渣余孽,组织反革命武装集团“大刀会”。他们阴谋策划反革命武装暴动,杀害共产党的基层干部,破坏人民政府和社会秩序,抢劫粮食和武器弹药,上山打游击,同人民政府顽抗到底。中共太平县委、县人武部和县公安局侦知这一案情后,组织2000余名民兵,配合徽州军分区独立营,前往章村一带进行围剿,徽州军分区独立营和民兵,兵分3路,分别从秧溪、汤刘、辅村等地对章村实施包围,严密封锁章村通往外地的一切交通要道,严格盘查一切可疑行人。由于独立营战士与民兵紧密配合,行动迅速,当晚即捕捉“大刀会”成员130余人。3个主要匪首,在会匪的掩护下,逃出章村,躲进深山,县人武部又组织400余名民兵封山搜捕。经过一天一夜奋战,将3个匪首捉拿归案。
【平息亳县张阁区白门教反革命武袋暴乱】
1952年底,亳县颜集、张阁等地的白门教,多次秘密集会,发展教徒,在群众中散布反动言论,蒙蔽一部分落后群众,策划反革命武装暴乱。1953年1月26日,正在张阁区泥店村进行退教工作的县公安局刘副局长和工作人员,得知会匪将要举行武装暴乱的情况后,一面派人向中共亳县县委、县人武部、县公安局汇报,一面集中当地民兵,分3组向暴乱分子集结地徐洼进行围剿。晚11时许,民兵与会匪展开激烈战斗,因寡不敌众,民兵战斗失利,刘副局长和李公安员被会匪乱刀砍死。正在这时,中共颜集区派来20名民兵赶到,打退会匪的进攻,双方相持不下。下半夜,张阁区民兵100余人赶到,对会匪实施包围,会匪几次突围,均被民兵打退,龟缩在庄内。27日拂晓,会匪冲出民兵包围圈,向岳楼方向逃窜,民兵跟踪追击,击毙会匪多人。27日,省军区、公安总队、阜阳地区公安大队,商丘军分区独立连增援部队赶到,与民兵协同作战。28日10时许,部队和民兵在岳楼、崖庄与会匪相遇,经过半小时激战,会匪全部被歼。匪首鲁守正、徐广训、任焕书及匪众81人当场被击毙,会匪郭东州等77人当场被俘。
【平息肥西、舒城县反动道会门武装暴乱】
1955年9月,舒城县柏林乡韩小庄富农分子韩必贤,利用封建迷信,制造谣言,煽惑群众,公开烧香拜神,声称要做“皇帝”。并通过亲友、家族、邻居等关系,串连发展反动组织成员46人。韩必贤自称“皇帝”,封有“无帅”、“宰相”、“娘娘”、“驸马”等官职。1956年2月,肥西县龙潭乡程千云兄弟3人,为在“韩家王朝”谋得一官半职,偷盗农民骡、马各一头,送与韩必贤说:“夜得宝马,特来保朝”,得到韩必贤的信任,被封为“军师”。韩必贤等人,2次在程千云家,密谋策划,决定于3月31日举行暴乱,杀害区、乡干部。他们制作了一面黄底红边太阳旗,以“韩朝太阳”作为国号。3月31日晚,程千云在家备好酒菜香烛,聚集匪徒,准备盟誓行动。此时,肥西县龙潭乡新丰农业社主任唐光元、生产大队副队长程千业和县公安局干事张必义等3人到程千云家调查盗马案件,程于云3兄弟凶相毕露,手持榔头、大刀,殴打唐光云,砍死程千业,连夜去舒城县柏林乡韩小庄与韩必贤相聚。4月1日下午,以韩必贤为首的反革命暴徒14人,手持大刀,打着黄旗,公开暴乱。沿途威胁群众参加,抢劫枪支财物,并砍死民警战士2人。当匪徒窜至肥西县廖家渡时,民兵制止暴乱失利,被抢去步枪3支,子弹50多发,农业社主任也被砍伤。肥西、舒城县靠近暴乱地点的民兵闻讯,自动组织起来,从南北2个方向将暴乱匪徒包围起来,进行清剿。4月1日下午4时,肥西县公安干警、六安专署民警队和省公安厅保卫队赶到,配合民兵包围已退到孔家桥的匪徒,打死打伤匪徒4人。在孔家桥南部有一股匪徒,企图从侧面迂回,偷袭民警战士。柿树民兵发现后,进行阻击,击毙击伤匪徒各1人,夺回步枪1支。4月1日下午6时,匪徒逃至舒城县戴家,化整为零,分散向山区逃窜。民兵配合省军区派来的部队和公安干警,进行围剿追捕,至4月3日晨,参加暴乱的31名匪徒,被击毙2人,击伤3人,程千云自缢于山林,其余全部落网。
【平息岳西县石关反革命武袋暴乱】
1960年10月,岳西县石关公社原国民党军营长徐彬生,伙同反革命分子王秀成,以行医作掩护,秘密发展反革命成员,成立反革命组织。徐彬生、王秀成首先串连被管制分子汪仁、刘斌等,于12月13日成立反革命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军”。而后,继续发展反革命成员,拟制反动传单《告全国人民一封书》,阴谋举行反革命暴乱,妄图占领岳西、舒城等地。12月27日3时,徐彬生、王秀成率领“中华民族革命军”的一伙叛匪,潜至石关公社基干民兵排驻地,骗取看守枪支的民兵将门打开,用斧头砍死民兵排长刘胜松,抢走步枪16支,冲锋枪2支,轻机枪3挺,并绑走5名民兵。随后,冲进公社驻地,开枪打伤公社书记王业和。次日,分成2路,一路由徐彬生率领18人,向八里方向逃窜,一路由王秀成带领6人,逃窜到大板大队,又抢走步枪7支,绑走民兵2人。徐彬生、王秀成2股匪徒在黄羊大队汇合后,逃往二祖山,途中又发展叛匪数人。27日4时许,省军区司令员廖容标,省政法部副部长李士怀、安庆军分区司令员夏群,率领省公安总队一个连,安庆公安队一个排赶到现场。在廖容标的指挥下,石关、天堂、来榜、美利、头陀、主簿等6个公社和县直机关、厂矿民兵8150人,配合公安部队,将匪徒围在二祖山、九道河、南田、介岭、东营等方圆90公里的地域内。公安战士和民兵编成战斗小组,全面封锁交通要道,有重点地进行搜山;严格控制食堂和粮食,以断其粮源;组织干部和民兵做群众思想工作,割断山上与山下联系;教育叛匪家属做好规劝工作,实行军事清剿与政治瓦解相结合。在公安战士和民兵的猛力打击下,匪首徐彬生在许湾被击毙,王秀成被饿死在二祖山脚下的河边,其余叛匪被活捉14人,自动投案19人,缴获全部武器,暴乱即平息。
四、维护社会治安
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武装斗争结束后,一小撮阶级敌人由公开转为隐蔽,继续造谣生事,妄图搅乱社会秩序,伺机进行反革命复辟。为了加强对敌斗争,维护社会治安,打击敌视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犯罪活动,省军区组织民兵开展军民联防、警民联防。广大民兵在各级共产党委员会和军事系统的领导下,配合公安部门破获各种案件,抓捕和看押逃犯,惩治反动不法分子。巢湖地区民兵,在1951年至1952年的“三反”、“五反”运动中,配合公安部门破获各种案件4400多起,看守、押送、追捕犯人1000余人。安庆市民兵从建国初期至1984年,配合公安机关破获反革命组织和各类案件1100多起,逮捕反革命分子100余人,抓获刑事犯罪和流氓犯罪分子900余人,查获2万余张反动传单和反动标语。1950年,淮南煤矿在反把头斗争中,广大民兵配合公安机关,根据群众揭发的线索顺藤摸瓜,破获潜伏匪特“华中军政长官公署”、“中国国民党革命义勇反共救国第三总司令部”等反革命组织和重大案件8起,挖出以国民党军统特务情报组组长杨世安为首的敌特分子100余人。
全省民兵不仅配合公安部门破获反革命案件,追捕反革命分子,而且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杀人放火、合伙盗窃、强奸妇女等各种刑事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秩序。在1983年至1984年的打击刑事犯罪斗争中,全省出动14万民兵,配合公安部门摧毁犯罪团伙3000多个,抓获首犯3800余人,缴获凶器900余件,惩办一批“害群之马”,受到群众赞扬。合肥市2次出动民兵9374人,抓获罪犯1740人,缴获步枪1支,钢珠枪52支,凶器44件。淮南市沈巷公社朱岗大队民兵侦察班,在打击刑事犯罪斗争中,先后协助公安部门捕获拐卖妇女犯2名。在追捕抢劫团伙首犯蔡瑞安的斗争中,他们协助公安机关,调查蔡犯远近亲戚38家,终于了解到他的线索,于1983年10月16日晚,在400米深的矿井下,将其擒获。1983年10月的一天雨夜,金寨县后畈乡命令基干民兵王宪林、徐国华等2人,前往湖北罗田县九资河乡杨家祠堂捉拿流氓犯江得林。王宪林、徐国华2人二话没说,披着雨衣就走。他们根据公安部提供的线索,按时到达目的地,将江犯捕获。逮捕时,江犯一面威胁,一面用金钱诱惑,企图逃脱,王宪林、徐国华严词斥责,毫不犹豫地将其带回。金寨县人武部给他俩记了三等功。
广大民兵在对敌斗争、维护社会治安中,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注意分析动向,洞察敌情,捉拿狡猾之敌。1950年,界首县砖集乡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反革命分子李贯群畏罪潜逃。李贯群解放前当过保长,手里掌握20多支枪,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是一个血债累累的大恶霸,群众恨之入骨。为了及时将李贯群捉拿归案,为民除害,砖集乡民兵教导员姚洪生带领民兵四处侦察,杳无音信。除夕夜晚,姚洪生听到群众议论说:李贯群小老婆买了许多鱼肉回家。他脑子一闪,判断今晚李贯群可能要回家吃团圆饭。于是集合14名民兵冒着雨雪,赶到李贯群家。此时李贯群己闻风逃走,李贯群的小老婆故作镇静地招呼民兵们喝茶,并留吃饭,企图进行纠缠。姚洪生发现李贯群不在,便根据平时掌握的线索,向李贯群可能逃跑的方向追击,在半路上将李贯群捉拿归案。1956年11月的一天,安庆市十里铺民兵教导员江大发,看到一个矮胖的妇女鬼鬼祟祟地溜进被管制分子、反动道会门坛主齐庆凤家。一小时后,这个女人又换上一身学生装,大模大样地向安庆市区走去。江大发警惕起来。心想:这里面可能有鬼。于是赶紧追上进行盘问。这个女人被盘问得慌里慌张。前言不符后语。江大发更加怀疑起来,随即向公安机关作了报告,经查,该女是一个正在被通缉的反动道会门首犯。为了表彰江大发在治安工作上的突出成绩,被群众选为省、市民兵积极分子、治安模范,3次出席安徽省劳模大会。1983年5月的一天中午,怀远县水运公司民兵营长沈少臣在轮船码头附近,见到一个男人强行拉扯一位妇女。沈少臣见此男人行动不轨,便上前去询问原由。男的说这个女的是他老婆,女的说这个男的是胡说八道,并边说边哭。男的见势不妙,拔腿就跑,沈少臣判断这个男的定是坏人,遂跟在后面紧追,那个男的一看逃脱不掉,凶相毕露地向沈少臣扑来,沈少臣拨开他的拳头,将其扭住。在巡逻民兵的协助下,将这个男人揪送到公安派出所。原来此人是个拐卖妇女的人贩子。
五、守卫重点目标
建国以来,安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各种军事设施、大型企业、工业生产基地、尖端科研单位和交通枢纽等大型重点目标,遍布各地,全省民兵在各级政府和军事部门的领导下,对重点目标进行设防守卫,以保卫其安全。据1977年统计,全省民兵守卫的重点目标有铁路桥梁24座,公路桥梁18座,公路隧道4条,火药库18座,油库19座,工厂393个,大型水库6座,其它重要目标71个。参加执勤的民兵武装基干连(排)有486个,民兵4711人。民兵守护的形式有3种:一是与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紧密配合,共同守护;二是与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联防,协助部队搞好守护;三是民兵单独守护。守护哨执勤类型也有3种:一是定位执勤,担负昼夜值班放哨;二是夜间值勤,轮换值班,或在守护区域内站岗巡逻;三是节日值勤,每逢节日或重要活动时,派出巡逻小分队执勤巡逻。
全省守卫重要目标的民兵,几十年如一日,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日日夜夜坚守在岗位上,为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安全作出贡献。津浦铁路线纵贯安徽两淮地区,为保障这条经济动脉畅通无阻,沿线民兵实行分段包护。自1973年开始,固镇县任桥公社民兵武装基干连与任桥车站共同组建“站社联防护路队”,将火车站的工作人员与武装基干连良兵编为指挥组、战斗排、抢修排、运输排。并制定联防预案,经常进行演习。23分钟内,可集合全队人员,投入战斗。五河县淮河公路大桥,于1977年10月1日建成通车后,护桥任务交给城关镇的一个民兵武装基干班守卫。民兵班的12名民兵,建立岗位责任制,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惕性,顶烈日,冒严寒,日夜守卫大桥,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1978年6月间,一辆汽车出了故障,强行驾驶,撞断桥上栏杆而去。执勤民兵抄近道追了4公里,将其拦住,送往交通部门。郎溪县白茅岭劳改农场,与周围民兵组织建立联防守卫制度。自1955年建场以来,民兵协助驻场部队追捕在押逃犯48起,抓获在押逃犯156人。淮南矿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之一。建国以来,矿区民兵采取固定轮流值班的方法,在井口、仓库、机械重地设置巡逻哨,加强防范措施。1959年3月一天,民兵纠察队班长段洪义和民兵邓德仁至井下检修机器,发现水泵房变压器的电线上有一段刚刚涂上的糠木油,段洪义和邓德仁马上意识到这里面有情况、当即剥去油脂检查,果然电线被割断。他们立即向保卫部门作了报告,经查,此案是反革命分子赵瑞甫所为,从而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发生。
参加守卫重点目标的民兵,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敢于挺身而出,临危不惧,奋力抢救。1950年9月的一天中午,一辆从南京开往芜湖的列车,风驰电掣地向当涂方向奔驶。当列车行至距当涂只有五六里的山凹段,在列车不远的地方有2头骡子驮着货物,走在铁路上。正在这时,当涂县护路民兵吴永清路过这里,见此情况,便一个箭步冲上去,用木棒狠狠地向骡子身上打去,骡子被击痛冲出铁轨,避免一场重大事故,南京铁路管理局授予吴永清“护路模范”光荣称号。
六、抗洪抢险
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在安徽的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5%以上。长江流经16个县、市,全程400公里;淮河流经11个县、市,全程371公里。建国以来,江淮两岸每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长江典型洪水达5个年分以上,淮河典型洪水达8个年分以上。在每年的抗洪抢险中,省军区、军分区、县(市)人武部都派出一名领导干部,参加地方同级防汛抗洪指挥部,担任副指挥。各区、乡武装部长、民兵营长也都担任当地防汛抗洪突击队的领导。各民兵营、连,根据防汛指挥部下达的任务,制定抗洪抢险预案,划段划片,分工负责,并按任务需要,分别组成巡逻、打桩、运输、摸漏、抢险、治安等分队。当洪涝灾害发生时,广大民兵在各级共产党委员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人武部门的指挥下,成建制地投入抗洪抢险战斗,哪里需要,民兵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危险,民兵就战斗在哪里,成为抗洪抢险的主力军。据1954年、1969年、1975年、1983年等4个年分的统计,全省参加抗洪抢险的民兵达800余万人,挖挑土石2.37亿余方,抢救遇险群众194万余人,抢救、转运各种物资30亿余吨,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做出贡献。
在抗洪抢险中,广大民兵把险区当战场,以战斗姿态,按打仗要求,战斗在第一线,不管情况多么突然,时间多么紧迫,只要一声令下,他们拉得出,用得上,成为各级共产党委员会和政府在抗洪抢险中的主要机动力量。1983年6月,长江第一次洪峰到来时,芜湖市沿江大堤多处出现了险情,中共芜湖市委一声令下,在10多天里,10万民兵赶到长江大堤的险工要段,抢在第二次洪峰到来之前,加宽加厚了坝堤,将多处险情排除,保证长江大堤安全渡汛。1983年7月9日,宿松县同马江堤,在特大洪水冲击下,多处塌陷、鼓沙,有瞬即破堤之险。县防汛指挥部于9日下午召集各区、镇、乡民兵营、连长会议,下达战斗命令。各民兵营、连长采取边动员、边准备、边组织的办法,连夜把战斗任务传达到每个基干民兵,在20多个小时内,完成集结、编组任务,并开赴同马江堤。开进途中,民兵顶着瓢泼大雨,每人肩负40多公斤的抢险物资,在交通受阻、4次换车、3次换船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提前到达险工要段,投入抗洪抢险战斗。在民兵的全力奋战下,排除了险情。
民兵参加抗洪抢险,吃大苦,耐大劳,是攻坚克难的主力。1975年8月,淮河特大洪水发生后,对沿淮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和津浦铁路产生破坏性影响。为及时采取蓄洪行洪措施,遂把蓄洪、行洪任务交给阜阳地区200万民兵。阜阳地区民兵在各级共产党委员会和人武部的领导下,不顾个人、家庭遭受洪水冲淹的损失,冒着生命危险,成建制地奔赴各险工要段,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奋战26天,挖挑土方12.35万方,搬运防汛物资3000多吨。运送毛竹8万根,抢筑和加高、加固拦洪堤1600多公里,开挖行洪堤口51处,使受灾面积由337.8万亩减少到267.8万亩,保证了重要城市和津浦铁路的安全。座落在芜湖县清水镇长江支流上的“八面佛”,是青弋江、水阳江、漳河的交汇点,系防汛抗洪的要冲。1983年7月4日,洪水暴发,有一段40米长的堤坝突然下塌,形成3至4米的大裂缝,一些人认为大堤没救了,堤上顿时大乱。在这关键时刻,芜湖县方村区人武部长张先金带领400多名民兵冲向最危险地段,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下桩的下桩,填土的填土,奋战4天4夜,终于堵住大裂缝,保住了大堤。
广大民兵在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危险的紧要关头,总是冲锋在前,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己任,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和先进集体。贵池县观鲁公社民兵营长吴建明在1983年抗洪抢险斗争中,率领民兵突击队战斗在离家只有几百米的观前大堤上,连续奋战40多天没有回过一次家。7月7日,他家遭受水淹,路过他家的民工告诉他,叫他回去照顾一下,可吴建明想到此时正是关键时刻,自己身为民兵营长,决不能离开第一线,依然带领民兵在大堤上日夜奋战,保住了大堤的安全。事后,老父亲和爱人责怪他不顾家,他回答说:“领导把这一段大堤交给我,我就应该尽到责任,万一大堤在我离开时出了事,我怎么向全体父老乡亲交待呢?集体利益保住了,自家做出些牺牲也值得”。1983年6月30日傍晚,巨大的山洪袭击了宣城县洪林乡,4名群众被困在乡镇附近的一座小桥上,危在旦夕。乡武装部长李友昌得知后,带领民兵李传斌、李行等人前往抢救。他们手拉手,顶着洪流巨大冲力,摸到小桥,把带来的尼龙绳一头拴在桥墩上,一头缠在自己身上在前面引路,让这4名群众抓着绳子涉水回镇。就在快要到达安全地带时,尼龙绳突然崩断,李友昌、李传斌、李行等3人顿时被洪水吞没。李友昌因抱住一根木桩幸免遇难。李传斌、李行2人壮烈牺牲。为了表彰他们3人的英雄行为,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李传斌、李行为烈士。宣城县人民政府给他们3人各记一次大功。仅据1954、1969、1975、1983年统计,全省在抗洪抢险中,有7名民兵为保卫国家和人民利益献出了生命,有2983个民兵营、连被评为抗洪抢险先进单位,12177名民兵被省、地、市、县评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续表


续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