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78年之前,全区乡镇企业职工的文化和生产技能主要靠本人在生产实践中自我积累或拜师学艺,没有专门的岗位前培训和教育。1979年以后,开始有计划地对乡镇企业职工进行业务培训。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全区乡镇企业系统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教育职工的体系。
1979年,全区共举办财务人员培训班23期,879人接受了培训。1980年,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配合企业整顿,对所有企业财会人员分期进行了培训。从1986年起,岗位培训向各类技术人员拓展,当年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86期,培训6117人次;1987年,举办培训班82期,培训了9500人。1988年举办培训班75期,培训14227人。1989年,全区地、县、乡、厂四级培训网共培训厂长1644人次,会统人员1359人,双补教育7509人,学历教育1809人。
为使岗位培训经常化、规范化,经中共滁县地委批准,于1988年6月将滁县地区农干校作为全区乡镇企业岗前培训中心,用以培训区乡(镇)的企业干部和厂长。之后,天长、全椒、凤阳县也相继成立了培训中心,1989年10月,根据省“双学双比”(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协调小组通知精神,滁县地区乡镇企业局成立了“双学双比”协调小组,拟定评比条件,组织33家乡镇企业参赛。多数职工通过“双学双比”活动,勇挑重担,比贡献,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从1985年起,地区加强企业人才的正规教育。当年,由地区乡镇企业局组织,开办了一个企业管理专业班,招收学员50人,学制一年。学生皆为农村高中毕业生,毕业后回原籍乡镇企业工作。现在这批学员基本上都成了乡镇企业管理或技术上的骨干。
1988年,经省教委、计委批准,从当年参加中考的乡镇企业职工子弟中招收200人,分数线较中专分数线下降40分,实行“定向招生,不包分配,承认学历,择优聘用”的方法,分别在天长三中、来安二中、地区技校和地区农干校开办四个中专班。学制三年,学生学习期间,户口转入学校。以后,几乎年年招生。1989年在凤阳县农机校开办两个中专班,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毕业后承认学历、承认国家干部身份。同年,滁县地区农干校开办一个乡镇企业管理职业中专班,招生50人,承认学历,不包分配。1991年,地区招生110名,其中滁县地区农干校乡企管理专业30人,来安职高机械专业30人、省气象学校系统专业25人,合肥电校机电专业25人。1992年,省计委、教委下达本区招生指标120名、其中滁州施集高级职业中学机电专业30人,滁县地区农干校农副产品加工专业50人,来安县高级职业中学机电专业40人。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乡企中专毕业生毕业后,国家不包分配,由县(市、区)乡镇企业局会同同级计委组织乡镇企业聘用,应聘毕业生凭市计委验印报到证到聘用企业报到,当地公安、粮食部门凭应聘报到证办理入户和粮油供应等手续。
1992年,省有关普通高校根据有关文件规定,招收120名乡企委培学生,毕业后由乡镇企业择优录用,工作满一年后,经考核,对符合干部条件的方可录用为干部。
职工教育,使一批干部职工获得评聘不同等级的技术职称。1987年,在会统、经济、工程三个系列五个专业的职称聘任中,全区乡村两级企业评定各类初、中级技术职称1883人,占这类企业职工总数的1.7%,其中:工程师22人,助理工程师195人,技术员176人,经济师93人,助理经济师274人,经济员81人,会计师89人,助理会计师388人,会计员554人,统计师11人。
1990年,地区局对22个乡镇企业干部职工的基本素质进行抽查。抽查情况见附表:
1990年滁县地区22个乡镇企业职工队伍素质抽查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