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新唐书》记载,“滁州永阳郡……有铜坑二”。说明滁州在唐朝时即有采铜业。北宋,滁州酿酒业兴盛,因水质优,酒味极佳,欧阳修有“泉香而酒冽”赞誉,名冠淮南为甲。元至元四年(1267年),滁人王琰,喜乐器,与工匠吴中,冶金为钟,琢石为磬。明清时期,境内竹编、食品、土纺织、花爆、铁器各业逐步兴起。民国时期,出现机器工业。
1949年,全县近代工业仅有大成面粉厂1家工厂,以后发展有纺织、印刷等企业3家,其它多为手工业作坊。1949年工业总产值349万元,其中电力工业1.26万元,化学工业0.23万元,机械工业9.05万元,建材工业3.78万元,森林工业8.82万元,食品工业225.76万元,纺织缝纫及皮革工业75.02万元,造纸、文化用品8.13万元,其它工业16.95万元。其中重工业产值5万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2%。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13.40万元,占4%。全民所有制职工226人,手工业872户1891人。1952年,酒厂、协成布厂、新华窑厂、北关米厂、县民政局砖窑厂相继建立,全县工业产值增至767万元。1956年,滁县专区并入蚌埠专区,所属烟厂、酒厂、电厂、布厂、面粉厂、印刷厂下放滁县,共有县属工业企业17家,职工803人,同期全县手工业者2644人(其中滁城613人)。全县工业总产值1582万元,其中重工业41.57万元,占总产值的3%;轻工业1540.43万元,占97%。全民工业产值1098.79万元,占总产值的69%;集体工业产值333.22万元,占21%。其余为个体手工业产值。当年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私营工业基本实行公私合营,随后转为国营或集体企业。1958年,全党全民大办地方工业,全县新建、扩建县办工厂104家,社办工厂(含队办企业)2179家。同年9月,贯彻中共中央“全党全民大办钢铁”的号召,县成立冶金、运输指挥部,组织动员36600余人组成炼铁队伍,其中1631人赴天长冶山开采铁矿,3017人在城西南开采铜矿和石灰石;8169人组成运输队伍,先后在全县建成坩锅、“罗汉”炼铁炉1000余座,土高炉500余座,1.5米高炉136座,进行土法炼铁。当年产生铁2318吨、焦炭4850吨。1958年全县工业产值2071万元,其中重工业产值占总产值7%,轻工业产值占93%;全民工业产值占97%,集体工业产值占3%。多数工厂属盲目“上马”,技术条件有限,产品质量低劣,于1959年后关闭。1961年恢复滁县专区后,烟厂、面粉厂由专区收回,滁县保留了14家全民工业企业,同时恢复部分集体所有制企业,至196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136万元,其中重工业产值264.65万元,占总产值的23%;轻工业产值871.35万元,占77%。全民工业产值701.24万元,占62%,集体工业产值419.80万元,占37%。
“文化大革命”时期,因部分工业企业“停产闹革命”,工业产值进一步下降。1977年后,方有明显回升。
1978年后,积极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新建了一批国营、集体和乡镇工业企业,原有的骨干企业也进行了扩建和技术改造。1984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6057万元,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至1987年,全市有工业企业385家,职工27060人,固定资产原值11325.8万元,工业总产值39669万元,利润总额1625.1万元。在工业总产值中,全民工业产值12454万元,占31.39%,城镇集体工业产值21396万元,占53.81%;重工业产值11301万元,占28.49%,轻工业产值28368万元,占71.51%。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