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境内丘陵山地,历史上贫瘠荒凉,植被疏稀,皇甫山、老嘉山(今属嘉山县)一带曾有大片森林,因遭历代兵燹火毁,至新中国建立前,仅在花山、施集、珠龙等地山岭和其它各地的古迹、寺庙、村庄周围尚有小块天然次生林,1949年滁县森林面积为44883亩,其中用材林33735亩,经济林11148亩。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大力号召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林业开始发展。
市境树种资源较为丰富,森林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据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现有乔、灌木树种83科,187属,414种(含引、变种);仅琅琊山林场就有271种,竹类2属17种。人工栽培主要经济林、用材林树种有64种;特有树种有珠龙油桐、琅琊榆、醉翁榆、南谯茶、滁州水竹等。全市珍稀古树保存有琅琊榆、醉翁榆、银杏、珠龙油桐、沙河一棵松、欧梅等约30余株。常见落叶树种有麻栎、小叶栎、槲栎、黄檀、三角枫、黄连木、化香、枫杨、臭椿、香椿、中槐、山槐、山胡椒、狭叶山胡椒、短柄桴等。亚热带落叶树树种如枫香分布于花山、皇甫山一带;林内常绿灌木有小叶女贞、胡秃子、竹叶椒;还有常绿木质藤本植物,如络石、薜荔等。在石灰岩低丘陵区是以榆科、壳斗科树种为主的落叶阔叶林,主要组成树种为青檀、榉、朴、榔榆、麻栎、栓皮栎、铜钱树、栾树等。常见灌木有酸枣、山楂、柘树、白檀、金银木、老鸦柿、竹叶椒等。低丘陵区人工林多为针叶树种,主要为马尾松、黑松、火炬松、侧柏;阔叶树种有刺槐、麻栎、小叶栎,也有较少的栓皮栎。70年代引进的用材林树种有杉木、水杉、池杉、湿地松、火炬松等;柏、柳、椿、榆、刺槐、青桐、泡桐、中槐、枫杨、桑、构树、悬铃木、淡竹等境内均有分布。
全市天然次生林封育较好的有琅琊山、皇甫山,花山乡汪郢、花山、荣誉、中心村,施集乡永红、孙岗、井楠、长洼、杨饭店村,李集乡燕李村,珠龙乡北关、清流、官塘村和乡林场等处。
果树品种有桃、李、梅、杏、柿、梨、苹果、枣、板栗、葡萄、樱桃、石榴等。庭园观赏树种从70年代起作为苗圃重点发展。主要树种有雪松、龙柏、铅笔柏、塔柏、刺柏、圆柏、白玉兰、广玉兰、桂花、黄杨、海桐、女贞、石楠、蜀桧、紫薇、法国冬青、天竺等。
一、珍贵树种
醉翁榆国家三级保护树种,安徽省特有珍稀树。榆科(新种),落叶大乔木。树皮黑褐色纵裂,小枝密生硬毛。单叶互生,叶椭圆形或矩圆状倒卵形,长2.5至10厘米,先端具短突尖,边缘为重锯齿,侧脉8至12对,叶两面密被短硬毛,且粗糙,故又名“毛榆”。花双性,簇生,萼筒密被锈色绒毛。翅果近圆形或倒卵状圆形,密生纤毛。花期3月下旬,果熟期4至5月。系民国36年(1947年)郑万钧教授在醉翁亭首次发现,采集标本,鉴定为榆科新种,命名为醉翁榆。1958年郑将“醉翁榆”著文发表于《南京林学院学报》。
醉翁榆为石灰岩山地适生树种,散生在醉翁亭前的山坡沟谷边。让泉对面山旁有大树数株,树姿雄伟挺拔,生长茂盛。最大1株树高32米,胸径91厘米,树龄约180年以上。该树种材质优良,结构细密,耐腐力强,是房屋建筑、车船、家具的上等细木用材,也可植为园林绿荫树。
琅琊榆国家三级保护树种,安徽省特色珍稀树。榆科(新种),落叶乔木。树干端直,枝叶茂密。幼枝有毛,后脱落无毛,灰褐色,二年生以上枝条常具木栓翅。单叶互生,叶矩圆状倒卵形或矩圆状椭圆形,长5至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心形或圆形,复锯齿,侧脉12至16对,两面密被纤毛,摸之不糙(与醉翁榆易区别)。花双性,簇生。翅果窄倒卵形,长1.3至2.5厘米,被有长柔毛,果核接近缺口。3月中旬先叶开花,4月下旬至5月上旬果熟。
琅琊寺至南天门海拔200米以上的山坡有散生分布,多生于林缘或疏林石灰岩石缝中,干形直,长势极盛。最大的1株高28.5米,胸径48.5厘米。现仅存大树10余株。民国36年郑万钧教授在琅琊山与醉翁榆同时发现,鉴定为榆科新科,命名琅琊榆,后记载于南京林学院《树木学》教课书。琅琊榆材质坚韧而细密,耐用,为房屋建筑及家具的上等用材。
水杉落叶乔木,树干通直圆满,树冠形似翠塔,生长旺盛,秀丽挺拔,是优良的绿化观赏树种。1954年郑万钧赠送滁县琅琊寺2株二年生水杉实生幼苗,分别植于大雄宝殿后院及翠微亭前,生长良好,为境内引种较早的水杉。现大雄宝殿后院1株高28.5米,胸径70厘米,是全省最大水杉之一。70年代初,境内广泛采用扦插育苗种植,现已遍布市境。
青檀国家三级保护树种。榆科,落叶乔木。琅琊的青檀大部分生长于石灰岩缝中,龙爪般的根贴石延伸,状若生于石上,景似庭园布设。“琅琊胜境”左侧峭壁临崖而立的高大青檀,根系爆突,交相攀缠,若虬龙沿壁直下,蔚为奇观。琅琊寺无梁殿周围集、散生较多高大青檀,胸径多在50至80厘米之间,相传为清咸丰年间(1851至1861年)保存下来的,古朴奇姿,令游人叫绝。
银杏国家二级保护树种。银杏科,落叶乔木。又名公孙树,俗称“白果树”。除琅琊山、丰乐亭、醉翁亭保留的数株外,三八布厂、乌衣镇塘坝郢、珠龙乡清流关白云庵、曲亭乡华严庵、大王乡双城寺旧址亦有保存。乌衣镇塘坝郢的古银杏,高24米,树杆胸径1.5米,树冠荫地近亩,树龄约400余年,为境内古老茂盛银杏之一。40年代,此树曾年产白果近250公斤。近年农村有零星种植。
珠龙桥油桐珠龙桥油桐,清康熙年间旧志即有记载,品种属三年桐,俗称:“千年桐”。光绪《滁州志》云:“额办本色桐油一百八十二斤五两七钱四分一厘八毫;增办本色桐油七斤八两”。当时年产量无考。民国6年(1917年),福民造林公司在珠龙桥、皇甫山一带发展油桐生产,乡民俗称“桐籽树”。中国著名林学家陈嵘在《造林学各论》(民国22年版)一书中记载:“滁县珠龙一带,农人栽植油桐者甚多,系用直接播植法,自雨水至谷雨间,随时可播。株间距离一丈,行间一丈五尺……当时油桐有三年桐与五年桐之别,三年桐者,栽后三年结实;五年桐者,栽后五年结实”。珠龙有一株已近百年的油桐树,曾被英国皇家植物研究院记载。民国27年,日军“扫荡”,桐树遭砍劫。至新中国建立初期,仅存百余亩。1978年,安徽省林业厅确定滁县为油桐生产基地,至1982年,全县已有油桐面积22723亩,年产桐籽16650公斤。据安徽省林科所在本地作油桐种源试验结果:珠龙桥油桐品种优良,耐寒长寿,造林时,因地适树,宜大力发展。
古梅梅,蔷薇科,落叶乔木。叶阔,卵形,边缘有细锐锯齿。叶桐顶端有二腺体。花单生或两朵齐出,先叶开放,多为白色,淡红色,具清香。核果珠形,熟呈黄色,果味极酸,入食入药。醉翁亭内有古梅1株,苍劲古朴,风韵潇洒。相传初由欧阳修手植,后枯萎,约补植于明嘉靖年间(1522至1566年),距今已逾四百余年。故称“古梅”,亦称“欧梅”。民国《琅琊山志》记载:“古梅有二,一在醉翁亭,欧阳修手植;一在琅琊山,宋杜默手植。”杜默所植梅花已不复存,明嘉靖十四年,滁州判官张明道为观赏古梅,在醉翁亭内建“梅瑞堂”(即今古梅亭);清顺治九年(1652年)李嵩阳在古梅四周修筑梅台,嵌壁题篆“花中巢许”。
今“古梅”树高6.5米,冠幅约11米见方,基干123厘米,离地约53厘米,共分四杈,围径分别为73、65、60、45厘米。古梅疏枝斜展,小枝淡绿,花色洁白,绿无红晕,为玉蝶型梅花。花期2至3月,先花后叶,6月中下旬果熟。
二、常见树种
滁州市常见树种情况表

1986年滁州市林业用地分类统计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