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建筑力量
建筑队伍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全县1557户中有两户木匠。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全县1587户中有3户木匠。清代,全县瓦木等工匠数十人,且多来自江苏省六合县和江浦县。民国时期,本县瓦木等工匠有所增加,均为城镇个体手工业者和农村中半工半农的手艺人。
1950年,来安县建筑工会成立。1956年,来安县建筑合作社成立;同时各乡镇分别成立瓦木工生产小组,共有干部职工200余人。1958年,县建筑工程合作社改称来安县建筑工程队;1962年又更名为来安县建筑工程处。1971年,来安县建筑公司成立。1980年,来安县城乡基本建设局下设来安县建筑设计室,配备专职人员6名;其中助理工程师2名,技术员3名,描图员1名。1985年,来安县建筑公司下辖两个施工队,8个建筑小组,共有职工172名;其中技术人员3名,六级工8名,五级工31名,四级工46名。另外,全县经审查合格的农村建筑队(组)有21个。
技术设备
明清和民国时期,本县瓦、木、泥等工匠皆用传统手艺建造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平房,以及简易的砖木结构两层小楼。运送建筑材料由人挑、抬,浆泥亦靠人工搅拌。1957年,县建筑工程合作社自行设计施工,建成第一幢钢筋混凝土结构3层楼(32业局办公楼),面积1100平方米,投资8万元。70年代初,建筑公司木工车间购置了圆盘锯和平面刨床。之后,各施工队先后购置了带锯,混凝土搅拌机等建筑机械设备,建筑施工从完全手工操作发展到半手工半机械操作。这一时期,县建筑公司承建的规模最大的工程为县政府招待所服务楼,3层,建筑面积3330平方米,投资21万元。1980年以后,县建筑公司所承建的楼房均为混合结构或框架结构,其中商业局综合楼规模最大,框架结构,5层,建筑面积2217平方米,投资51万元。1985年,县建筑公司拥有卷扬机9台,搅拌机3台,平板振动器2台,插入振动器2台,砂浆拌和机2台,水泵2台。以上机械,都为电动。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全县1557户中有两户木匠。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全县1587户中有3户木匠。清代,全县瓦木等工匠数十人,且多来自江苏省六合县和江浦县。民国时期,本县瓦木等工匠有所增加,均为城镇个体手工业者和农村中半工半农的手艺人。
1950年,来安县建筑工会成立。1956年,来安县建筑合作社成立;同时各乡镇分别成立瓦木工生产小组,共有干部职工200余人。1958年,县建筑工程合作社改称来安县建筑工程队;1962年又更名为来安县建筑工程处。1971年,来安县建筑公司成立。1980年,来安县城乡基本建设局下设来安县建筑设计室,配备专职人员6名;其中助理工程师2名,技术员3名,描图员1名。1985年,来安县建筑公司下辖两个施工队,8个建筑小组,共有职工172名;其中技术人员3名,六级工8名,五级工31名,四级工46名。另外,全县经审查合格的农村建筑队(组)有21个。
技术设备
明清和民国时期,本县瓦、木、泥等工匠皆用传统手艺建造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平房,以及简易的砖木结构两层小楼。运送建筑材料由人挑、抬,浆泥亦靠人工搅拌。1957年,县建筑工程合作社自行设计施工,建成第一幢钢筋混凝土结构3层楼(32业局办公楼),面积1100平方米,投资8万元。70年代初,建筑公司木工车间购置了圆盘锯和平面刨床。之后,各施工队先后购置了带锯,混凝土搅拌机等建筑机械设备,建筑施工从完全手工操作发展到半手工半机械操作。这一时期,县建筑公司承建的规模最大的工程为县政府招待所服务楼,3层,建筑面积3330平方米,投资21万元。1980年以后,县建筑公司所承建的楼房均为混合结构或框架结构,其中商业局综合楼规模最大,框架结构,5层,建筑面积2217平方米,投资51万元。1985年,县建筑公司拥有卷扬机9台,搅拌机3台,平板振动器2台,插入振动器2台,砂浆拌和机2台,水泵2台。以上机械,都为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