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0年,开始对全县私营工商业进行登记和估产核资,先由各私营工商业户申请登记,自报资本额,经同行业互评后,交评议委员会(由工商联、税所、公营企业等负责人组成)审查,从而掌握了私营工商业的种类、经营、资本和分布等情况。在这同时,宣传贯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等方针、政策,使私营工商业户消除顾虑,发挥其对搞活市场,扩大流通的积极作用。对其营业范围,经营作风、价格、贷款等则加强管理,以限制私人资本主义的盲目发展和投机行为。
1952年“五反”(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运动,使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深刻的爱国守法教育。但也有一部分工商业户认为工商业没有前途,营业以大化小,暗抽资本,有的甚至弃商务农。10—12月份全县有20多户商人抽去流动资金,要求歇业的有220户,占总商户10.4%,市场一度萧条。政府除加强政策教育外,又组织有影响的工商业户到扬州、南京、合肥等地参加物资交流会,到现场接受教育。国营企业和合作社还划出一部分商品由私营工商业户经营,或国营商业只做批发业务,扩大批发和零售差价,稳定了私营工商业户的思想和经营信心,同时,根据本县私营工商业中,加工业和手工业多,制造业少;零售商多,批发商少;连家经营的小店多,雇佣工人的大店少的“三多三少”以及分布面广,人多资金少等特点,采取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和委托代购代销、经销等多种方法,使其逐步进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县人民政府规定,凡参照国营牌价出售,在当地国营公司进货比重达60%以上的私营商业,即宣布其为国家资本主义商业,按计划供应其货源,并可在招牌上标明为国营公司或供销合作社的经(代)销店;对手工业则着重进行互助合作优越性的教育,动员他们组织起来。1952年,天长、铜城、汊涧镇出现了由24个手工业人员组成的3个铁木器生产社,引起广大手工业者的关注。对牙行业采取限制与严格管理,个别集镇牙行人员过多的动员转业。
1953年,根据“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政策,对私营工商业的经营范围和资金贷款逐步加以限制,收回了全县牙行业的营业许可证,动员银镂、刨烟以及迷信品制作等行业改业经营。1954年,县成立私营工商业改造办公室,各区成立“私改”领导小组,天长、铜城、汊涧、秦栏4镇成立“私改”办公室。全面开展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县组织工作组,以铜城镇为重点,以汊涧镇为试点开展“私改”工作,逐步在全县铺开。1955年,全县组织5个手工业合作社和9个合作生产小组,共有社(组)员248人;供销合作社成立8个牲畜部,吸收原牲畜牙行经纪人38人;设立6个粮食交易所,吸收原粮行经纪人21人;草、竹、鸡、鱼行等牙行则组织成立杂业联营合作社、土产交易所或农民服务所(组)。全县169户私营棉布业,安排经销33户,计划批购121户;资金不足,建账困难或无固定店面的15户则组成6个经销店。对一般私营商户根据自愿和市场需要的原则,采取7种形式进行组织。小摊贩组织货郎担,划片定点经营,自备资金,自负盈亏;封建迷信行业经整顿后组成为农民服务的交易所,由供销社派干部掌握,在收入中提留公积金;资金多的商人,集中资金组成经销店(组),同负盈亏;资金少的零星小商组织成经营小组,统一进货,分散经营,各负盈亏;有一定资金的小商,组织成合作小组,资金入股,集体经营,按劳取酬,提留一定公积金;熟食业组织成合作小组,核定粮、油供应标准,计划供应;专行专业户,组织专业经销或代销。
1956年“对私改造”运动进入高潮,全县3438户私营工商业户,经过改造后组织起来的3260户,占94.8%。其中:公私合营10个,92户;合作商店153个,1210户;合作小组174个,1571户;代购代销户387户。7个私营工厂,全部转为公私合营。1223户手工业,组织成为22个生产社、28个生产组。占总户数92%。船民1287户,全部组织为运输合作社或合作小组。零散板车109辆,组织47辆为3个运输小组,安排25辆到农业社。同时,安排受统购统销影响而停歇业的商业户374户和101个商业附属劳力。小商贩558户组织115个合作小组,33个中心商店。全县基本上实现了合作化。
对组织起来的工商业户,本着按劳取酬的原则,推行基本工资加奖励、死分活计拆账制、计件工资等多种工资形式,帮助他们订立各项规章制度,并按行业归口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