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养鳖
70年代初,安徽省医药公司曾在六安县建池养殖,取其鳖甲为药。1980年以后,养鳖成为应市商品生产。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主要养鳖户有18家,主要分散在南陵、宣城、当涂、利辛、颍上、阜南、固镇、涡阳、祁门、黟县。
南陵县养鳖户经验,鳖池要选择在进出水排灌方便,僻静而又荫凉的地方。成鳖和幼鳖要分养,以免互相凶斗。池深2米左右,池底略倾斜,并铺以30厘米厚的淤泥。池中建一所沙洲,略高于水面,供鳖栖息产卵。平时饲以小鱼、小虾、禽畜内脏、蝇蛆、螺狮,蚯蚓、蚕蛹和大豆、玉米、甘薯及各种蔬菜瓜果之类。在池的周围设几块斜板、板上钉几条横木,作饲料台。如果饲养有方,幼鳖在3个月内可增重50克,2年后可长1公斤以上。
附:养殖成本
1977年,国家布置开展全国性的农业成本调查工作。根据国家物价局和农林部的要求,当年安徽开展了渔业生产成本的调查。从被调查的8个渔业生产场看,相当一部分经营成果不大,经济效益不高。主要原因是,养鱼技术水平不高,产量低,人员多,费用大,成本高。从马鞍山市水产养殖场等8个生产单位连续4年(1979至1982)的调查结果看,平均每担成鱼减税纯盈亏为:4年连续盈余的4个单位;4年连续亏损的2个单位;4年2盈2亏的1个单位。8个被调查单位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并区分精、粗养情况,概括成《安徽省渔业养殖生产成本调查简明表》。见插页表3—3—1。
1985年底,为了解群众养鱼生产成本与劳动生产率情况,本省选定铜陵、五河、阜南、宣城、霍山、东至、当涂、巢湖、合肥等9县、市共23个养鱼户作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近年来随着水产购销政策调整,群众养渔业兴起,养鱼生产成本普遍提高。每担鱼货平均养殖成本占产值71.18%,最高的东至县占95.65%,最低霍山县占43.51%。值得提出,目前群众养鱼投入虽然比较多,但均有多少不等的纯收益。被调查的23户中,减除税金后,没有一家亏本。
详见表3—3—2、表3—3—3、表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