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农业区划
一西北水网粮、油、渔圩区
本区位于县境中部和西北部地区,其范围包括西河、和平、红杨、湾沚、赵桥、黄池、保丰、咸保、易太、政和、周皋、方村、天民、陶辛、埭南、十连、保沙、荆山、张镇、清水镇、大闸、祠山、王、石、新义、白马、澛港、火龙岗镇、善端等29个乡镇,201个村。区内耕地面积38.9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76.4%,其中水田37万亩,旱地1.7万亩。该区土地平坦,湖泊、河渠如网,仅西部有白马山和荆山面积约2万亩左右。人多地少,垦植历史悠久,水利设施较完备,而且圩堤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强,农业生产发展较快,双季稻种植较早,面积也大,复种指数高。据1982年统计:区内粮食播种面积达621055亩,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3.7%,粮食产量达15.5万吨,占全县总产量74.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46687亩,占全县油料作物面积72%,油料产量达1.45万吨,占全县油料产量72.8%,另区内水面达21.5万亩,占全县水面88.7%。本区发展方向:以粮油为主,重点扩大杂交稻,专攻单产,大力发展生猪、水禽、渔业及水生经济作物,利用河漫滩地植桑养蚕,搞好四旁绿化,积极发展乡村企业,开展多种经营。
二东南岗丘粮油林茶牧区
本区位于县境东南部,即青弋江以东赵家河以南丘陵岗地。包括黄池、九十殿、赵桥、湾沚、新丰、花桥、三元、红杨、和平、西河等十个乡,47个村,耕地12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23.6%,其中水田9.4万亩,旱耕地2.6万亩。区内农民自发垦荒旱地约有近3万亩,有林地9万余亩,茶园7千多亩。区内高程差20~297米,其中低岗高程20~50米约90%,高岗50~100米约占7%,高丘100米以上占3%左右,区内冲田以种水稻为主,坡旱地主要以山芋、油菜、小麦、茶叶、烟等作物为主,山地林木以松为主,其次是杉等用材林。粮食播种面积156630亩,占全县粮食总播面积18.6%,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1万亩左右,夏熟粮食作物2.5万亩,山芋面积5万亩左右包括开荒地,其他经济作物近5万亩。本区发展方向:以粮、林为主,油、牧、茶、烟、桑结合,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本区位于县境中部和西北部地区,其范围包括西河、和平、红杨、湾沚、赵桥、黄池、保丰、咸保、易太、政和、周皋、方村、天民、陶辛、埭南、十连、保沙、荆山、张镇、清水镇、大闸、祠山、王、石、新义、白马、澛港、火龙岗镇、善端等29个乡镇,201个村。区内耕地面积38.9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76.4%,其中水田37万亩,旱地1.7万亩。该区土地平坦,湖泊、河渠如网,仅西部有白马山和荆山面积约2万亩左右。人多地少,垦植历史悠久,水利设施较完备,而且圩堤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强,农业生产发展较快,双季稻种植较早,面积也大,复种指数高。据1982年统计:区内粮食播种面积达621055亩,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3.7%,粮食产量达15.5万吨,占全县总产量74.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46687亩,占全县油料作物面积72%,油料产量达1.45万吨,占全县油料产量72.8%,另区内水面达21.5万亩,占全县水面88.7%。本区发展方向:以粮油为主,重点扩大杂交稻,专攻单产,大力发展生猪、水禽、渔业及水生经济作物,利用河漫滩地植桑养蚕,搞好四旁绿化,积极发展乡村企业,开展多种经营。
二东南岗丘粮油林茶牧区
本区位于县境东南部,即青弋江以东赵家河以南丘陵岗地。包括黄池、九十殿、赵桥、湾沚、新丰、花桥、三元、红杨、和平、西河等十个乡,47个村,耕地12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23.6%,其中水田9.4万亩,旱耕地2.6万亩。区内农民自发垦荒旱地约有近3万亩,有林地9万余亩,茶园7千多亩。区内高程差20~297米,其中低岗高程20~50米约90%,高岗50~100米约占7%,高丘100米以上占3%左右,区内冲田以种水稻为主,坡旱地主要以山芋、油菜、小麦、茶叶、烟等作物为主,山地林木以松为主,其次是杉等用材林。粮食播种面积156630亩,占全县粮食总播面积18.6%,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1万亩左右,夏熟粮食作物2.5万亩,山芋面积5万亩左右包括开荒地,其他经济作物近5万亩。本区发展方向:以粮、林为主,油、牧、茶、烟、桑结合,积极发展多种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