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砂石采掘业建国初,本县在白马山、荆山,有私人采石烧制石灰和凿制条石出售。1950年石灰年产2255吨。1955年增至11501吨。1958年,个体手工采石人员组织起来,先后建立荆山石厂和埭南乡红旗石厂等几家。此后,有的厂关停并转。至1989年,有白马山、石乡、澛港区、西河镇、三元乡、新义乡、王乡、万春区等采石厂及澛港冶金矿共计13家。1977年后,青弋江内黄砂采运开始兴起,1981年,采砂规模发展步伐加快。1989年,有陶辛、石、西河镇、易太区等黄砂经营站包括采运34家,有职工1102人,固定资产原值171万元,净值123万元,掘黄砂281万吨,总产值1211万元,占乡镇工业产值的73.1%,利润45万元,占乡镇工业利润的17.9%。主要运销上海、无锡、常州、南通等市和地区。采掘石灰石140万吨包括村办企业,为马钢、慈湖铁矿、芜钢、芜湖市水泥厂等厂家提供了优质的工业原料。
建材工业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李鸿章之子李伯禽经方从英国进口制砖机械,在四褐山兴办机制砖厂,名兴光砖瓦厂。民国初年,本县张镇、窑头和易太、七里窑窑10余口,产手制砖瓦。
1951年,利丰窑厂现名利丰机械厂和荆山石业联营社现名碳素厂成立,时有工厂两家,主要产品是砖、瓦及石料。1955年始,在手工业合作社组的基础上,新办砖、瓦、石灰厂及陶器厂相继建立。1965年,碳块厂、前村陶器厂、防水器材厂等厂,先后建成投产,时有工厂8家。年产值333.9万元,占全县工业比重37.2%。1969年,县水泥厂前身系采石厂建立,翌年8月投产。1972年后,工农窑厂、建筑装璜厂、澛港金刚砂轮厂、芜湖砂轮厂、白马山石灰轮窑厂、火龙岗砖瓦一厂、清水镇水泥制品厂等企业先后建立。1979年,建材工业发展到41家,年产值855.4万元,占全县工业比重18.8%。1980年增加到70家,年产值1146.7万元。1989年底,有工厂80家,其中全民所有制工厂3家,集体所有制工厂77家,固定资产原值2594万元,净值1595万元,工业产值3295万元,占县属工业产值18.48%,利润56万元,其中集体企业利润59万元。主要产品有水泥、机制砖瓦、碳素制品、金刚砂、水泥予制构件、玻璃钢瓦、石灰及日用陶器,其中碳素制品及金刚砂为出口产品,运销日本、朝鲜、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采煤业清宣统三年1891芜湖协和煤矿公司在繁昌和火龙岗开始采煤。民国13年1924先后由赵家冲、蒿子山、火龙岗煤矿督办处开采矿区,计1952.5亩,民国23年矿区增加到15878亩。民国28年,日本侵占湾沚后,在三元乡开采煤。1952年煤矿收归国有,是年有职工181人,年产煤1.17万吨,产值13.4万元。1953年煤矿进行调整,部分工人回家务农,年底职工减少到120人,产煤5千吨,产值下降到7.4万元。1954年遭受水灾,煤窑随之下马。1958年大炼钢铁,恢复开采,县政府投资14.42万元,从全县抽调343名农民工在火龙岗建窑采煤。1959年又连续投资63.29万元,扩建煤矿,并从全县抽调500余名农民工进矿,是年产煤5.67万吨。1963年煤产量下降到7400吨,年底宣布停办。从1958年5月----1963年计开采煤14万吨。1958年,三元煤矿兴建,1960年停办。1971年由公社恢复开采,是年采煤970吨,1974年采煤9600吨,1976年转为县社联营,年开采5千吨左右。1979年三元煤矿产量下降到2400吨,是年因效益不高停办。1985年围山乡恢复火龙岗煤矿的开采。1986年,产值11万元。1989年因瓦斯爆炸造成12人死亡,煤矿停办。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