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夏,安徽公学增设速成师范,聘请留日学习师范教育回国的房秩五主持校务。翌年,芜湖县劝学所附设师范传习所,招收塾师入学,学后回乡任教。武昌起义时传习所停办,徽州旅芜会馆在西门外二街另创徽州公学,教授初级师范生,学生毕业后学校改为两等小学堂。同年8月,李德膏、阮强等在河南江口租借民房,创办安徽公立第二女子速成师范,始招一班,附属于两等小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迁到城内铁锁巷,改名为安徽全省公立女子师范学堂,设师范、保姆、蒙养院三部,速成科毕业11人。同年本县人吴云、尚光铖等创办芜湖师范学堂,又名芜湖速成师范及芜湖公立初级师范学堂,学生45人。宣统元年1909学生毕业后改为公立河南两等小学堂。宣统三年秋,第二女子速成师范停办。
民国元年19128月,第二女子速师恢复,次年2月改为安徽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学制四年,分预科和本科,目标是培养“勤敏耐劳”的小学师资。同年秋,皖江中学堂改为皖江初级师范学校,又称皖江师范学堂,旋定名为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于次年停办。
民国6年1917开始在县学宫夫子庙开办塾师训练班。民国10年开办芜湖师范讲习所。招收塾师培训,学制一年。11年,从各区挑选优秀塾师一、二人,经培训后回到各区学校任教,有的成为小学校长。民国17年春,二女师改为安徽省立第二女子中学,分设高中师范科和初中部。至20年,该科一至三年级共有学生86人。民国23年,改为安徽省立芜湖女子中学,师范科停办。民国25年,将全体塾师集中在清水镇进行培训。汪伪时期,虽设有私塾改进会,但却很少开展工作。民国35年冬,在东门外谢家花园租房创立简易师范学校,次年元月招生,设四年制一年级两班,招收高小毕业生;一年制一班,收初、高中毕业生。民国37年1月,一年制班40余人毕业,分配到小学任教。是年新招3个班。次年3月改名为芜湖县立师范学校,全校5个班,学生121人,教职员工27人。该校讲求实效,教学认真,曾获省教育厅颁发的乙等奖金。
1951年9月,在芜湖市鱼市街13号借用民房原教堂创办芜湖县师资训练班,招生60名。其中初级班30名,修业时间两年,短训班30名,修业时间一年。1952年初,师训班改为芜湖初级师范学校,是年暑假迁至方村镇,借用民房上课。第二年学校撤销,师生并入宣城县湾沚初中,开设初师班。该校一年制短训班30人在方村毕业,由县文教科分配工作;二年制初师班30人在湾沚毕业,由专署文教科统一分配。1954年并入宣城师范学校。
1956年7月31日,成立芜湖县初级师范学校建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是年暑假招收小学毕业生297名,开设6个班,借用陶辛区公所开学上课。次年暑假迁至芜湖市河南羊毛埂现中江桥南新校舍。1958年毕业276名,新招345名。1959年新招464名其中增设两班四年级中专班,学生100名,在校学生705名,教职工38人,其中专任教师26人。1960年招生164名。1961年,学校停办,650名学生均动员回家,大部分教师分散到其他中、小学。县师停办后,利用部分教室开办芜湖县教师进修学校,开两班,学习时间一年。1962年11月26日,该校撤销,校舍被县人民委员会占用。
1980年3月20日,利用中江桥南原县师旧址。恢复芜湖县教师进修学校。第二年上半年,培训小学公民办高年级数学教师50名。下半年,省、市下达招收民师指标122名含市郊区20名,学习时间两年,1983年毕业后由国家分配。1982年为芜湖市师范代招一年级新生40名,第二年并入市师。是年下半年,招收离、退休教职工顶职子女100名。1984年续招40名,共开3个班,修业期限均为两年。1985年,开办脱产进修中师班,招收35岁以下初中文化程度的小学教师50名县20名、市30名,两年毕业后承认中师学历。同年,代芜湖市师范招收业余函授生61名四年制。1986年,县教育委员会决定增设师训部,配备3名专职人员,负责全县师范函授、卫星电视教学工作。是年,学校有教职工17人,其中专任教师5人,有关专业课程聘请安徽师范大学、市教育学院和市师范学校教师兼授。1989年底,通过脱产、函授、卫星电视等多种形式,使全县1053名公民办小学教师达到中师文化水平。同年,还办了一期3个月的小学校长短训班。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