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发电
一、小火电
民国9年(1920年),县人戴洪飞、刘范财在县城内创办远明电灯公司,安装2台14.7千瓦柴油发电机组发电,供碾米和照明。民国12年,扩办成南陵电灯有限公司,地址由市桥河边迁至小南街(今南陵师范内)。民国13年5月,购进德国西门子成套柴油发电设备,8月,发电机组安装结束,装有1台7.7千瓦三缸柴油机,带动1台75千瓦三相交流发电机。该公司装有4台变压器,分三路出线对城区供电,东至关口(今牛行),西至黉塘桥(今福利院),北至千佛庵(今龙门桥)。高压为3千伏,低压为380/220伏,低压线路总长4公里,木质电杆139根,系铝芯皮线。民国23年发电量8.64万千瓦时,销售5.19万千瓦时,营业收入11883元。民国27年2月,供电设备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毁而停止发电。
1958年,县人委大院内用柴油机发电,安装1台8.8千瓦柴油机,带1台7.5千瓦发电机,每日21时至24时发电,供机关照明。1959年10月,在南陵师范东北边(今供电局宿舍)安装1台88千瓦柴油机,带1台60千瓦发电机发电,供西门和北门机关单位和商店照明,至1963年底拆除。1964年转入电网供电后,县城一些企事业单位和农村企业,陆续自备柴油机发电设备。至1990年底,全县共自备柴油机45台,功率1029.7千瓦,发电 机45台,功率862.5千瓦,作备用电源。
1990年乡镇自备发电设备统计表
表1—1
二、小水电
柏山渠水电站为综合利用柏山渠水利灌溉资源,1956年省水利厅和省计划委员会同意兴办柏山渠水力发电工程。规划建5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000千瓦1座,200千瓦1座,100千瓦3座。其中第二、三电站先后于1959年1月22日、1959年12月27日建成发电,至1964年底,两电站共发电300万千瓦时。
第二水电站位于东干渠8+111的第二跌水(在弋江公社新陶大队境内)。设计上、下游水位差1.8米,流量6.5~8.5立方米每秒。发电量75千瓦,国家投资7.7万元。1957年10月动工,由柏山渠工程队承担土建工程的施工,省水利厅电力安装队承担电气设备的安装,1959年1月22日建成发电。新建机房68平方米,安装1台铁制水轮机,配1台100千瓦立式三相交流发电机。发电机出口电压0.4千伏,通过100千伏安变压器,升压至10.5千伏对外供电。架设木杆输电线路至县城,全长15公里。1959~1964年底,共发电170万千瓦时。1964年12月,因县城转由大电网供电,电站停止运行。第三水电站位于东干渠5+711第一跌水(在弋江公社奚滩大队境内)。设计上、下游水位差1.7米,流量6.5~8.5立方米每秒,发电量72千瓦,国家投资7.8万元。1957年冬动工,由柏山渠工程队承建土建工程,省水利厅电力安装队承担电气设备的安装。1959年12月27日竣工,与第二水电站并网发电。新建机房75平方米,安装1台铁制水轮机,配1台125千瓦卧式发电机,发电机出口电压0.4千瓦,用100千伏安变压器升压至10.5千伏对外供电。1959~1964年底,共发电130万千瓦时。1964年12月,与第二水电站同时停止运行,闲置至今。
第四水电站位于总干渠分水闸东侧,尾水入东干渠.设计上、下游水位差1.8米,流量6.5~8.5立方米每秒,发电量76千瓦。1959年12月动工,1960年秋建成发电。新建机房60平方米,安装1台直径120厘米木质水轮机,带1台56千瓦发电机,供宋桥生产队照明和粮食加工用电,没有并入柏山渠电网,1962年底停止运行并拆除。
第一、第五水电站坐落西干渠渠尾泄水闸的第一水电站,设计上、下游水位差7.5~8.2米,流量9.5立方米每秒,发电量535千瓦,计划投资37.17万元。
坐落东干渠渠尾泄水闸的第五水电站,设计上、下游水位差3.9米,流量7.0立方米每秒,发电量200千瓦,计划投资23万元。
以上两座水电站,于1958年、1960年相继动工,并完成了引水渠及尾水基础工程,后因缺乏资金、设备,1961年全部停建报废。
社队自办小水电1958年,本县于三里乡进行小水电试点,4月,孔村小水电站建成发电,安装1台木制水轮机,带1台5千瓦发电机,为三里乡发电照明。低压线路长1公里,木质电杆10根,用2股8号铁丝作导线,照明灯头约30盏。1959年,柏山渠灌区群众,利用渠道跌水落差,建成小水电站和粮食加工站共33处麒麟大队利用排洪渠道尾部跌水,建成一座装机14千瓦的发电站,发电供照明和粮食加工。是年底,全县自办小水电站38处,装机总容量达494千瓦。1960年,因缺少设备、技术、管理跟不上等,社队办的小水电站停止运行并拆除。
民国9年(1920年),县人戴洪飞、刘范财在县城内创办远明电灯公司,安装2台14.7千瓦柴油发电机组发电,供碾米和照明。民国12年,扩办成南陵电灯有限公司,地址由市桥河边迁至小南街(今南陵师范内)。民国13年5月,购进德国西门子成套柴油发电设备,8月,发电机组安装结束,装有1台7.7千瓦三缸柴油机,带动1台75千瓦三相交流发电机。该公司装有4台变压器,分三路出线对城区供电,东至关口(今牛行),西至黉塘桥(今福利院),北至千佛庵(今龙门桥)。高压为3千伏,低压为380/220伏,低压线路总长4公里,木质电杆139根,系铝芯皮线。民国23年发电量8.64万千瓦时,销售5.19万千瓦时,营业收入11883元。民国27年2月,供电设备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毁而停止发电。
1958年,县人委大院内用柴油机发电,安装1台8.8千瓦柴油机,带1台7.5千瓦发电机,每日21时至24时发电,供机关照明。1959年10月,在南陵师范东北边(今供电局宿舍)安装1台88千瓦柴油机,带1台60千瓦发电机发电,供西门和北门机关单位和商店照明,至1963年底拆除。1964年转入电网供电后,县城一些企事业单位和农村企业,陆续自备柴油机发电设备。至1990年底,全县共自备柴油机45台,功率1029.7千瓦,发电 机45台,功率862.5千瓦,作备用电源。
1990年乡镇自备发电设备统计表
表1—1
二、小水电
柏山渠水电站为综合利用柏山渠水利灌溉资源,1956年省水利厅和省计划委员会同意兴办柏山渠水力发电工程。规划建5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000千瓦1座,200千瓦1座,100千瓦3座。其中第二、三电站先后于1959年1月22日、1959年12月27日建成发电,至1964年底,两电站共发电300万千瓦时。
第二水电站位于东干渠8+111的第二跌水(在弋江公社新陶大队境内)。设计上、下游水位差1.8米,流量6.5~8.5立方米每秒。发电量75千瓦,国家投资7.7万元。1957年10月动工,由柏山渠工程队承担土建工程的施工,省水利厅电力安装队承担电气设备的安装,1959年1月22日建成发电。新建机房68平方米,安装1台铁制水轮机,配1台100千瓦立式三相交流发电机。发电机出口电压0.4千伏,通过100千伏安变压器,升压至10.5千伏对外供电。架设木杆输电线路至县城,全长15公里。1959~1964年底,共发电170万千瓦时。1964年12月,因县城转由大电网供电,电站停止运行。第三水电站位于东干渠5+711第一跌水(在弋江公社奚滩大队境内)。设计上、下游水位差1.7米,流量6.5~8.5立方米每秒,发电量72千瓦,国家投资7.8万元。1957年冬动工,由柏山渠工程队承建土建工程,省水利厅电力安装队承担电气设备的安装。1959年12月27日竣工,与第二水电站并网发电。新建机房75平方米,安装1台铁制水轮机,配1台125千瓦卧式发电机,发电机出口电压0.4千瓦,用100千伏安变压器升压至10.5千伏对外供电。1959~1964年底,共发电130万千瓦时。1964年12月,与第二水电站同时停止运行,闲置至今。
第四水电站位于总干渠分水闸东侧,尾水入东干渠.设计上、下游水位差1.8米,流量6.5~8.5立方米每秒,发电量76千瓦。1959年12月动工,1960年秋建成发电。新建机房60平方米,安装1台直径120厘米木质水轮机,带1台56千瓦发电机,供宋桥生产队照明和粮食加工用电,没有并入柏山渠电网,1962年底停止运行并拆除。
第一、第五水电站坐落西干渠渠尾泄水闸的第一水电站,设计上、下游水位差7.5~8.2米,流量9.5立方米每秒,发电量535千瓦,计划投资37.17万元。
坐落东干渠渠尾泄水闸的第五水电站,设计上、下游水位差3.9米,流量7.0立方米每秒,发电量200千瓦,计划投资23万元。
以上两座水电站,于1958年、1960年相继动工,并完成了引水渠及尾水基础工程,后因缺乏资金、设备,1961年全部停建报废。
社队自办小水电1958年,本县于三里乡进行小水电试点,4月,孔村小水电站建成发电,安装1台木制水轮机,带1台5千瓦发电机,为三里乡发电照明。低压线路长1公里,木质电杆10根,用2股8号铁丝作导线,照明灯头约30盏。1959年,柏山渠灌区群众,利用渠道跌水落差,建成小水电站和粮食加工站共33处麒麟大队利用排洪渠道尾部跌水,建成一座装机14千瓦的发电站,发电供照明和粮食加工。是年底,全县自办小水电站38处,装机总容量达494千瓦。1960年,因缺少设备、技术、管理跟不上等,社队办的小水电站停止运行并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