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书院学堂私塾
一、书院
元功书院宋宣和六年(1124年),徐责力创办(详见《人物》章),明代废。籍山书院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知县沈尧中创建。院址在今县府东北。康熙八年(1669年)知县屈升瀛修,后为县丞署。
太学会馆明万历七年(1579年),知县林鸣盛建。太学会馆在籍山亭东厅,左右店面各5间,前有圃地,太学生公建。
武科会馆知县林鸣盛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新街关右,地址四至:东至市桥河,西至公巷,南至福音堂院墙,北至路东河畔。
春谷书院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知县周学元劝谕各乡绅士捐资重建春谷书院(籍山书院故址),设立号房,为县试堂生之所。乾隆四十九年,嘉庆十三年(1808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都进行了重建。春谷书院有公房多所。
社学建造时间无考。仅悉社学凡4所,东1所在管姓祠前,北1所在城隍庙东,其西南2所,俱在崇教禅寺(现大众电影院附近)。
二、学堂
养正学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留日学生胡子衡建。堂址设在县署西(现城关西街),学校有田88亩。坐落在三十三都三图姚兴圩,时有教师五六人,约在宣统三年(1911年)停办。至民国元年(1912年),养正学堂并入春谷学堂,时学生已发展到300多人,来自四乡八镇,分初、高2个班。
春谷学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谷书院改为春谷高等小学堂,常年经费为田亩捐,每亩征收20文,由县征粮处代收,年收入只约千余串,此外,尚有它项拨款。宣统元年(1909年),有学生20余人,分两班教授。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春谷高等小学。民国22年,改为“南陵县第一高等小学”(简称一高),时学校规模较大,师资水平较高,直到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学校停办。
蚕桑初等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俞令所创办。学堂址在崇教禅寺故址,即县署南。学堂有桑田30余亩,学生仅10余人。初成立时,设在求是初等小学堂内。宣统三年停办。
求是初等小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立,由鲁潮卿捐款200元创立,宣统三年(1911年)停办。
三、私塾
清末民初,本县私塾有3种类型:一是富户为使子女读书成才,聘请家庭塾师;二是村民自筹联办私塾;三是穷苦的读书人为了谋生,私人开馆授学。私塾一般都是由一个塾师在同一书馆教一二十个年龄和文化程度不同的学生。形式均为个别教学。一般先读《三字经》、《百家姓》,再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及《诗经》、《易经》、《左传》等。此外,还有一些其他书籍,如《唐诗三百首》、《幼学琼林》、《古文观止》。民国23年(1934年),全县有私塾112所,塾师230人,学生1951人。
1950年,全县有私塾47所,塾师47人,学生377人。此后经过改造全部转为公办小学。
元功书院宋宣和六年(1124年),徐责力创办(详见《人物》章),明代废。籍山书院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知县沈尧中创建。院址在今县府东北。康熙八年(1669年)知县屈升瀛修,后为县丞署。
太学会馆明万历七年(1579年),知县林鸣盛建。太学会馆在籍山亭东厅,左右店面各5间,前有圃地,太学生公建。
武科会馆知县林鸣盛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新街关右,地址四至:东至市桥河,西至公巷,南至福音堂院墙,北至路东河畔。
春谷书院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知县周学元劝谕各乡绅士捐资重建春谷书院(籍山书院故址),设立号房,为县试堂生之所。乾隆四十九年,嘉庆十三年(1808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都进行了重建。春谷书院有公房多所。
社学建造时间无考。仅悉社学凡4所,东1所在管姓祠前,北1所在城隍庙东,其西南2所,俱在崇教禅寺(现大众电影院附近)。
二、学堂
养正学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留日学生胡子衡建。堂址设在县署西(现城关西街),学校有田88亩。坐落在三十三都三图姚兴圩,时有教师五六人,约在宣统三年(1911年)停办。至民国元年(1912年),养正学堂并入春谷学堂,时学生已发展到300多人,来自四乡八镇,分初、高2个班。
春谷学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谷书院改为春谷高等小学堂,常年经费为田亩捐,每亩征收20文,由县征粮处代收,年收入只约千余串,此外,尚有它项拨款。宣统元年(1909年),有学生20余人,分两班教授。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春谷高等小学。民国22年,改为“南陵县第一高等小学”(简称一高),时学校规模较大,师资水平较高,直到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学校停办。
蚕桑初等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俞令所创办。学堂址在崇教禅寺故址,即县署南。学堂有桑田30余亩,学生仅10余人。初成立时,设在求是初等小学堂内。宣统三年停办。
求是初等小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立,由鲁潮卿捐款200元创立,宣统三年(1911年)停办。
三、私塾
清末民初,本县私塾有3种类型:一是富户为使子女读书成才,聘请家庭塾师;二是村民自筹联办私塾;三是穷苦的读书人为了谋生,私人开馆授学。私塾一般都是由一个塾师在同一书馆教一二十个年龄和文化程度不同的学生。形式均为个别教学。一般先读《三字经》、《百家姓》,再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及《诗经》、《易经》、《左传》等。此外,还有一些其他书籍,如《唐诗三百首》、《幼学琼林》、《古文观止》。民国23年(1934年),全县有私塾112所,塾师230人,学生1951人。
1950年,全县有私塾47所,塾师47人,学生377人。此后经过改造全部转为公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