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机 构
一、递铺
区辖5县递铺始设于宋或明。清康熙十二年(1673)宁国府总铺设于宣城南正街,辖6路递铺,分别通达广德、宁国、南陵、泾县、当涂、水阳,有铺兵12名。乾隆十九年(1754)宁国府在宣城设置驿站,有马2匹,马夫2名。嘉庆二十年(1815),宁国府治宣城总铺分6路递铺:东路通建平(郎溪);西路通南陵;南路通泾县;北路通当涂;东南路通宁国;东北路通高淳。清时,宣城设县前、东溪、直溪等38铺,有铺司及铺兵151名;泾县设县前、晏公、琴溪、桑阮等12铺,有铺司及铺兵53名;广德设州前、黄婆、界牌、东亭等29铺,有铺司及铺兵100名;建平设县前、浮塘、涛城等13铺,有铺司及铺兵44名。清代,宁国县各铺原设差马45匹,差夫84名。因宁境偏僻,无需驿站,自顺治七年(1650年)始,至雍正十一年(1733),屡次奉裁。至嘉庆年间,该县已无驿站和差夫。光绪末驿铺全部裁撤,公文改由邮局寄递。
二、邮电局、所、网点
光绪二十二年(1896),清政府创办“大清邮政”。光绪二十七年(1901)宁国府(府治宣城)邮政分局在宣城城关设立,始名宁国府邮政局,次年6月改称邮政分局,隶属芜湖邮区芜湖总局。民国元年(1912)改属安庆邮区领辖,民国3年(1914)撤销。同年,宁国府邮政分局改为宣城邮局,并定为二等邮局,隶属省邮政管理局领辖,业务上受芜湖总局指导。泾县、广德两县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始设邮局。宁国县于同年在县城、河沥溪、西街、港口等处设邮政代办所;光绪三十三年(1907)河沥溪成立邮政分局,隶属芜湖邮政总局。光绪三十二年(1906),建平始设邮政代办所,属芜湖总局管辖,同年设立毕家桥邮政代办所,由宁国分局管理。民国初年,以芜湖邮局为中心,芜湖至宣城的邮路开通;以宣城为中心,宣城至河沥溪、广德及建平各条邮路开通。民国9年(1920),宣城二等邮局辖境内邮局、所21处;泾县邮局为三等局,辖邮政代办所16处。民国7年,宁国县河沥溪、县城为三等邮局,下设8处代办所。民国15年(1926),宣城为三等邮局,辖境内邮政通信局、所24处;泾县为二等邮局,辖邮政通信所19处;广德为三等邮局,辖境内邮政代办所3处;建平为三等邮局,辖邮政代办所7处;宁国县城、河沥溪两邮局由三等局升为二等局,下设代办所11处。20年代末,全区5县有邮政通信局、所64处,其中二等邮局5处、三等邮局6处,邮政代办所53处。抗战前夕,区内有二等邮局2处:宣城、泾县;三等邮局9处:郎溪、广德、榔桥河、茂林村、水阳、河沥溪、宁国县城、水东、孙家埠;邮政代办所56处,分布在5县。抗战爆发后,宣城、郎溪、广德相继沦陷,宁国和泾县遭日机轰炸,邮电通信设施破坏较大。民国28年,各县邮电局先后划给浙江邮区管辖,民国34年12月复归省邮局管辖。民国37年,宣城设邮局、邮政代办所19处,郎溪设邮局及邮政代办所16处,广德设邮局和邮政代办所18处,宁国设邮局及邮政代办所13处(不含信柜),泾县设邮局及邮政代办所22处。
建国后区辖5县邮电局、所和眼务网点随着经济建设发展不断增加,且分布逐渐合理。1953年,5县设局、所、网点215处(其中含邮政代办所199处)。1958年,设局、所、服务网点178处(含代办所104处)。1965年,区内邮局、所、眼务网点调整为156处(含邮政代办所96处),其中设在乡镇的局、所、网点150处。至1976年,复调整为112处(含邮政代办所15处),其中设在乡镇的108处。至1987年,宣城地区共有邮电局、邮政代办所及服务网点172处(含代办所80处),其中设在乡镇的165处。
区辖5县递铺始设于宋或明。清康熙十二年(1673)宁国府总铺设于宣城南正街,辖6路递铺,分别通达广德、宁国、南陵、泾县、当涂、水阳,有铺兵12名。乾隆十九年(1754)宁国府在宣城设置驿站,有马2匹,马夫2名。嘉庆二十年(1815),宁国府治宣城总铺分6路递铺:东路通建平(郎溪);西路通南陵;南路通泾县;北路通当涂;东南路通宁国;东北路通高淳。清时,宣城设县前、东溪、直溪等38铺,有铺司及铺兵151名;泾县设县前、晏公、琴溪、桑阮等12铺,有铺司及铺兵53名;广德设州前、黄婆、界牌、东亭等29铺,有铺司及铺兵100名;建平设县前、浮塘、涛城等13铺,有铺司及铺兵44名。清代,宁国县各铺原设差马45匹,差夫84名。因宁境偏僻,无需驿站,自顺治七年(1650年)始,至雍正十一年(1733),屡次奉裁。至嘉庆年间,该县已无驿站和差夫。光绪末驿铺全部裁撤,公文改由邮局寄递。
二、邮电局、所、网点
光绪二十二年(1896),清政府创办“大清邮政”。光绪二十七年(1901)宁国府(府治宣城)邮政分局在宣城城关设立,始名宁国府邮政局,次年6月改称邮政分局,隶属芜湖邮区芜湖总局。民国元年(1912)改属安庆邮区领辖,民国3年(1914)撤销。同年,宁国府邮政分局改为宣城邮局,并定为二等邮局,隶属省邮政管理局领辖,业务上受芜湖总局指导。泾县、广德两县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始设邮局。宁国县于同年在县城、河沥溪、西街、港口等处设邮政代办所;光绪三十三年(1907)河沥溪成立邮政分局,隶属芜湖邮政总局。光绪三十二年(1906),建平始设邮政代办所,属芜湖总局管辖,同年设立毕家桥邮政代办所,由宁国分局管理。民国初年,以芜湖邮局为中心,芜湖至宣城的邮路开通;以宣城为中心,宣城至河沥溪、广德及建平各条邮路开通。民国9年(1920),宣城二等邮局辖境内邮局、所21处;泾县邮局为三等局,辖邮政代办所16处。民国7年,宁国县河沥溪、县城为三等邮局,下设8处代办所。民国15年(1926),宣城为三等邮局,辖境内邮政通信局、所24处;泾县为二等邮局,辖邮政通信所19处;广德为三等邮局,辖境内邮政代办所3处;建平为三等邮局,辖邮政代办所7处;宁国县城、河沥溪两邮局由三等局升为二等局,下设代办所11处。20年代末,全区5县有邮政通信局、所64处,其中二等邮局5处、三等邮局6处,邮政代办所53处。抗战前夕,区内有二等邮局2处:宣城、泾县;三等邮局9处:郎溪、广德、榔桥河、茂林村、水阳、河沥溪、宁国县城、水东、孙家埠;邮政代办所56处,分布在5县。抗战爆发后,宣城、郎溪、广德相继沦陷,宁国和泾县遭日机轰炸,邮电通信设施破坏较大。民国28年,各县邮电局先后划给浙江邮区管辖,民国34年12月复归省邮局管辖。民国37年,宣城设邮局、邮政代办所19处,郎溪设邮局及邮政代办所16处,广德设邮局和邮政代办所18处,宁国设邮局及邮政代办所13处(不含信柜),泾县设邮局及邮政代办所22处。
建国后区辖5县邮电局、所和眼务网点随着经济建设发展不断增加,且分布逐渐合理。1953年,5县设局、所、网点215处(其中含邮政代办所199处)。1958年,设局、所、服务网点178处(含代办所104处)。1965年,区内邮局、所、眼务网点调整为156处(含邮政代办所96处),其中设在乡镇的局、所、网点150处。至1976年,复调整为112处(含邮政代办所15处),其中设在乡镇的108处。至1987年,宣城地区共有邮电局、邮政代办所及服务网点172处(含代办所80处),其中设在乡镇的165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