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邮路
光绪三十三年(1907)宁国府境内开通步班:有宣城至芜湖、宣城至郎溪、广德及宣城至河沥溪邮路。民国时期,宣城至青弋江邮路、宣城至宁国邮路、宣城至芜湖经水阳邮路、宣城至广德经十字铺邮路,大约为205~215公里不等。步班驰跑,隔日班。建国后,汽车邮路逐渐使用。1952年自行车也投入使用。其时,区辖5县邮路总长2386公里,其中汽车邮路134公里,自行车邮路248公里,仍以步班邮路为主。50年代末期,全区邮路总长11021公里,其中汽车邮路长985公里。自行车邮路长2179公里,马班邮路长593公里,步班邮路长7264公里。1969年,区辖5县邮路总长为7500公里,其中汽车邮路长825公里,自行车邮路长4315公里。是时,邮路的机械化已占绝对优势。1979年,全区邮路总长7906公里,其中汽车邮路长1805公里,摩托车邮路477公里,自行车邮路长5131公里,步班邮路长493公里。1984年4月,宣城、宁国两邮电局首次接发皖赣线火车邮件,加速了邮件传递。1985年4月1日,区内第一条自办汽车邮路由宣城局组开至郎溪、广德,全程237公里,交换点14处,当日往返,日班。80年代始,区内各县农村先后增加一批邮政代办所或点,信件和包件可直接送到代办所或点,不需再送往各村或村民组,邮路明显缩短。至1987年,全区邮路78条,总长1938公里,其中汽车邮路1839公里,自行车邮路84公里,步班邮路15公里。
二、函件
建国后,区内5县函件业务逐渐发展。1950年,函件出口业务量41.12万件,1953年130.01万件,至1958年,函件出口业务量已达257.34万件。1965年,5县函件出口业务量454.45万件,转口376.56万件,进口314.79万件。1979年,函件出口业务量472.44万件,1982年为481.98万件,转口570.69万件,进口490.31万件。1985年,宣城、郎溪、广德、宁国、泾县5县函件出口业务量达1023.76万件,转口47.13万件。进口709.66万件,1987年略有下降,函件出口业务量915.98万件,转口219.95万件,进口789.49万件。
三、包件
建国前,各邮局均已开展包件快递业务。1950年,5县包件出口业务量5307件,随后稳定发展,1953年为24216件,1958年出口业务量达34517件。60年代初国内经济紧缩,包件业务受到影响,到1965年,区内包件出口业务量3.79万件,转口6.41万件,进口5.95万件。70年代,包件业务每年约以10%的速度增长。至1979年5月包件出口业务量达13.66万件,1987年11.99万件,呈下降趋势,但商业包裹明显增多,且重量也不断增加。
四、汇兑
宣城地区最早的汇兑业务于1904年由宣城邮局率先开办,当时开发及兑付的汇票以10元为限。
1950年,5县开发汇票10174张,1953年90003张,至50年代末,开发汇票达13.09万张,兑付汇票13.54万张。至1965年开发汇票16.32万张,兑付汇票11.84万张。70年代初汇票业务量上升,此后的数年间,汇兑业务量始终处于徘徊状态,年开发汇票业务量保持在24~25万张左右。1978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区内汇兑业务开始活跃,尤其是1982年,汇款限额由300元一张扩大到500元一张,各县汇款额增多,年开发汇票25.27万张。1987年,全区汇票交换量达45.06万张,其中开发汇票24.86万张,兑付汇票20.2万张。
五、报刊发行
区内各县历史悠久,文化事业较为发达。民国18年(1929)7月,宣城已有《宣城民国日报》发行(民国19年10月)更名为《宣城日报》,其他4县也相继发行报纸。广德县于民国20年4月创办《广德日报》;郎溪县于民国35年创办《郎溪日报》;泾县《泾报》于民国21年3月创刊;宁国《宁阳青年报》于民国36年8月创刊(原名《宁阳学报》)。1950年,全国报刊邮政与发行合一,5县发行量累计达48.1617万份。1958年,邮电部门要求报刊杂志发行直接订阅到农村的生产队,故报刊发行量剧增,达13470397份,首次突破一千万大关。“文化大革命”期间,部分报刊停办,发行量下降,至1968年,报刊发行量785.32万份,1978年后,全区报纸杂志发行量增至2286.73万份。1987年报纸杂志发行量达3003.11万份。
六、机要通信
1957年前,区内机要通信由各县经办,归各县县委领导。1957年4月起,此项业务划归邮电通信部门直接管理。1958年,机要通信函件出口业务量1.8499万件,至1965年,机要函件交换量达12.9万件,其中出口5.36万件,进口6.64万件,转口9000件。70年代,机要通信业务量停滞不前。80年代,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1982年5月1日起,宣城与郎溪、广德、泾县建立机要文件互封关系,同年交换量为99232件,其中出口40928件,进口57442件,转口826件,1984年5月,宣城至泾县开设由机要委员会办公室派押的汽车邮路1条。次年4月,由地区邮电局组开的宣城至郎溪、广德的自办汽车邮路实行机(要)普(普通函件)合押,使全区范围内的机要通信质量明显提高。1987年,全区机要函件交换量接近4.8万件,其中出口16992件,进口24428件,转口6580件。
七、邮政储蓄
民国9年7月1日,宣城邮局正式开办邮政储蓄业务。当年存款301元(银元,下同),此后该项业务一直正常开展。至民国25年,宣城邮局平均每月存款达1620元。抗战期间该项业务停办。民国9年,宁国县河沥溪、城关邮局也承办邮政储金业务。抗战爆发后停办。民国29年,宣城邮电局又奉令恢复储金业务。至民国37年9月,宣城邮局“存簿储金”有23户。当年底,储金业务又因社会局面动荡奉令停办。建国后,区内泾县邮局与人民银行订立合同,开办邮政储蓄业务,不久停办。1987年7月28日,地区邮电局开办邮储业务,分定期、活期和有奖等数种,利率按照国家统一标准计算。至1987年底,全区共有储户78485户,储蓄金额达197.73万元。
八、集邮
建国前,区内集邮爱好者甚少,亦无专门集邮机构和组织。建国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集邮爱好者渐增。1983年3月,宣城地区邮电局设立集邮专柜,出售各种纪念和特种邮票以及集邮用品。翌年,泾县与宁国两县相继设立集邮门市部和专柜,开办集邮业务。经营的邮品有:纪念邮票、特种邮票、首日封、纪念卡、纪念币、小本票、小型张、集邮册等。1985年7月1日,郎溪县邮电局始设立集邮专柜,经营各种邮票、纪念封及集邮用品,至年底,营业收入达7千余元。泾县和宣城两县邮电局还开办函购和新票预订业务,深受集邮爱好者欢迎。自1982至1987年,广德、宁国、宣城、郎溪先后成立集邮协会,并相继举办集邮展览,各评出一、二、三等奖邮品。1982年,广德邮协为配合全国人口普查,发行纪念封;1983年4月26日,为广德县解放35周年纪念日,县邮协特制纪念戳一枚。1983年4月15日,宣城地区首届集邮展览在宣城县文化馆举办,各县参加。参展邮品84框,设有“鸟语花香”、“祖国花朵”、“革命先驱”、“祖国啊——母亲”、“珍禽异兽”等41个专题,展出各种邮票共1454枚,参观者逾1500人。其中“邮苑中妇女”(省展时改为“半边天”)在全省集邮展览中荣获三等奖。1985年4月,地区邮电局邮票公司成立。8月27日地区集邮协会成立,有会员110人。至1987年,全区各县集邮协会有会员1158人。是年8月,广德县邮协会员胡月娥荣获全省“邮票上的科学知识竞赛”优胜奖。
下一篇:第三节 电 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