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木材陆运工程设计
木材陆运工程设计主要是林区公路及其桥梁、涵洞设计,其次是板车道和便道的设计。安徽省木材陆运设计工作从1959年勘察设计东至县泥潭至木塔的便道以后逐步展开。1962~1985年共勘察设计公路811公里,桥梁146座,其中较大的桥梁5座,总跨度达305米,涵洞3011座,板车道200余公里。详见表2—3—2。
安徽省木材陆运工程设计统计表
(1962~1985年)
表2—3—2



这些公路分布于皖南山区及大别山区16个县境内,超过100公里以上的县有霍山、黟县、石台、东至、岳西五县。此外,1959~1966年在祁门、休宁、岳西等县由林业部华东林业勘察设计院和木材水运设计院、安徽省交通厅航道工程局测量队、安徽省工学院交通系等单位共测设林区公路100余公里,设计桥梁16座,涵洞114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有些国营林场境内的公路,由所在地区专业队测设与施工。这些公路除少数列入国道和省道外,其余为县内主要干道,对于运出山区的木竹及林副产品,运进山区人民所需的工业品和生活用品,繁荣山区经济与文化,促进林区建设,均起着积极作用。80年代,林区建设迅速发展,已有的公路不适应需要。主要是林区公路网密度小,公路质量不高;山区地形复杂、坡陡,穿越山头,越过河流、涧溪机率多;公路建设造价高,建设技术标准低,交标四级和林标乙三级的公路居多,也有少数公路低于林标乙三级;路基窄,路面较差,已测设的841公里林区公路的路基宽度由于技术标准不同,分别为7.5米、6.5米、4.5米,其中4.5米宽的路基为420公里,占51%;在山凹路段路基更窄,尽管设置一些挡土墙工程,但危险地段仍多,雨季,路基常被洪水冲毁,初春冰雪融化时期,塌方时有发生,有不少公路面层毁坏严重,常导致交通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