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技工学校
民国29年(1940),在上海经商的泾县籍商人朱静安在故乡黄田乡李园村创办泾县私立静安初级纺织专科职业中学,招生42人,分3个教学班。学校备有纺织机数台,供学生实习。后改为静安初级中学,继又改为静安小学。
建国后,1958年,宣城县、泾县都创办了初级工业学校,设机械、电工等专业,学制三年。1960年均停办。
1984年6月,宣城行署劳动局创办宣城地区技工学校。校址宣城县地区劳动局内,有教学办公楼、学生宿舍楼、职工宿舍楼、礼堂、餐厅、图书阅览室、医务室、广播室计3466平方米。1986年正式招生,开设啤酒酿造、机电、浇铸、机械、烹饪、中药栽培专业。1987年,有在校学生323人,教职工17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7人。
二、卫生学校
1958年,宣城、泾县、广德县创办卫生学校,学制两年,开设中医、西医、防疫、护理等专业,招收公社医院的在职人员和社会青年,为公社医院培养中级中、西医护人员。1960年皆停办,在职人员回原单位,社会青年分配到县、乡卫生单位工作。1961年,地区在宣城创办宣城卫校,借宣师校舍开学,招生91人,1962年并入巢湖卫校。
70年代,各县“五·七”大学内均设有医疗卫生班,学制一至三年。
1979年,郎溪县在城南乡创办卫生进修学校,连续开办短训班3期,培训农村“赤脚医生”和公社医院职工150人。1980年起招二年制医士班、医护班。1980、1983、1985年三年计招3个班,(医护班1个,医士班2个),186人。招生对象是乡、镇医院职工,行政村医生,卫生系统的待业子女和社会青年。
1981年,广德县办卫生进修学校。当年举办1期护士进修班,学员56人,学制二年。招生对象是广德、宁国等县卫生系统的新职工。翌年,举办1期医士进修班,学员50人,学制一年。招收广德、宁国卫生系统的新职工。1985年举办第2期医士进修班,学员61人,学制二年。招收县内卫生系统的新职工。
1983年泾县创办卫生进修学校,至1987年,招生4届4个班近200人。第1届为药剂班,学制一年。第2、3、4届为医士班,学制分别为一年、一年半、二年。招收县内医疗系统在职人员和少数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社会青年。
1987年,宣城县办卫生学校。
各县卫生进修学校学生毕业或结业后,在职人员回原单位工作,社会青年自谋职业。
三、农林学校
民国9年(1920)宣城县地方人士办蚕桑讲习所,11年改省立第六农业中学,时有本科生19人,预科生39人,蚕科学生25人。次年春停办,学生并入芜湖省立第二农校。33~34年底,泾县私立龙坦中学一度改为初级农业职业学校。36年又改为普通中学。35年,广德乡绅创办私立广德泉口自强农科学校,招生100余名,不久停办。
1958年,全区各县相继创办了农林技校。
宣城县初级农校,1958年创办,当年招生4个班195人。1959年迁至县敬亭畜牧农场,又招生4个班216人。1961年又迁至宣师借房办学,1962年停办。
郎溪县农业初级中学,1958年创办,当年与翌年共招生6个班350余人,1962年停办。
1958年,郎溪县委农村工作部在高井庙、伍牙山两个国营林场开办2所林,各招生1个班50人。1959年高井庙林校并入伍牙山林校又招生1个班50人。1961年校办。
广德县1958年创办初级农林学校,当年招生4个班193人,至1960年计招生12个班626人。1962年停办。
宁国县1958年创办初级农林学校,首届招生4个班208人。1963年停办。1965年又办农业技术学校,当年招2个班85人。1966年改县畜牧场场办农垦学校。
1958年泾县亦创办1所县初级农林学校。
各初级农林学校学制三年,学生多来源于农村,经公社推荐和文化考核择优录取。毕业后择优分配,多数回乡生产。各县现有农林战线上骨干,不少是农林学校的毕业生。
1958年,全区又兴办了一大批半耕半读初级农业中学。宣城15所,广德22所,宁国42所,泾县、郎溪各人民公社均办有农中,三年困难时期都停办。1964年,刘少奇来安徽视察时指出:半工(耕)半读的办学方法是符合我国教育实际和方向的。全区再次掀起办农中的热潮。1965年,宣城有农中35所,广德34所,宁国7所。广德县跑马岗农业中学办得较好,1965年开3个班,有学生150余人,种茶叶近300亩,水稻30亩,还种植蔬菜、养猪、养羊。1966年,“文革”开始不久,农中均停办,学生皆回乡或上山下乡。
1964至1965年,贯彻半工(耕)半读教育方针,各县均办起农垦学校。这些学校均由劳动安置部门、农林部门、教育部门共同创办。经费由劳动安置部门按每名学生480元提供。农、林、茶场负责办学,教育部门帮助调配干部、教师。1964至1965年,全区先后办农垦学校10所:宣城县示范繁殖场农垦中学、高立宏林场农垦中学、湾址镇农垦中学、城关镇蚕桑农垦学校、郎溪小墩岗农垦学校、广德林校、广德茶校、泾县地方国营示范繁殖场农垦中学、泾县地方国营柴湾苗圃学校、宁国农垦学校。这些学校一般招生1个班,少数招生2~4个班,全区共有农垦学员700多人。学制二至三年,培养目标是新一代农业工人和农技人员。学生来源主要是城镇非农业户知识青年。教师多从各场技术人员中选任。课程设置参照普通中学开设文化课,另设农、林专业课。实行半耕半读,1967年后相继停办。
四、“五·七”大学
1969年,郎溪县在全区率先办起了“五·七”大学,后各县相继创办。“五·七”大学实行半工(耕)半读、勤工俭学、社来社去的办学方针,目的是为农村培养各类人才。学生入学采取推荐的方法,学制视专业不同定为一至两年。各县“五·七”大学一般开设师资、茶林、农机、财会、卫生、畜牧兽医等专业。1978年,各县“五·七”大学均停止招生。
郎溪县“五·七”大学1969年冬,地区决定以郎溪为试点创办“五·七”大学。1971年,郎溪县政府将小墩岗“五·七”干校划给“五·七”大学,有房屋370余间,田地520亩,附设有农场、种猪场、加工厂、医疗门诊部、供销门市部和小学;有大、小拖拉机3台及30匹马力柴油机、10千瓦发电机、米斗、钢磨等农机具。学校先后开设了农机、卫生、畜牧,兽医、电工、农艺、师训、财会、新闻等专业班。除卫生专业学制二年半外,其余皆为二年。县财政每月拨给每个学员公务费1.5元,生活费8元,不足部分则由学员勤工俭学所得补充。1978年停止招生,此时学校有专任教师16人。至此学校共毕业和结业学员1003人。1981年,郎溪县政府宣布撤销。
五、职业高中
1980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后,翌年,宣城地区第一所职业高中
宣城县第四中学附设职业班创办,当年设会计专业,招生11人。学制两年,毕业后学校择优向用人单位推荐。1983年8月,全区办有8所职业高中,如宣城县高级职业中学(原四中)、宣城县周王高级职业中学、宣城县寒亭高级职业中学、郎溪县涛城高级职业中学、广德县横山职业中学、泾县农业技术学校等(1985年改名泾县高级职业中学)。1987年,全区有12所职业中学。宣城县双桥高级职业中学、宣城县油扎高级职业中学、郎溪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宁国县狮桥高级职业中学等均为1983年后增办。
全区职业高中专业设置是逐年发展的。1981至1982年仅有财会专业。1983年增设农学、茶林专业。1985年增设统计、家电、农电、电工、无线电、建筑、林学、园艺、蚕桑、畜牧、水产、特种养殖、幼师等专业。至1987年发展为28个专业。办得较好的有泾县高级职业中学、宣城县双桥高级职业中学、宣城县高级职业中学、广德县誓节高级职业中学、宁国县狮桥高级职业中学、郎溪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1987年1月,泾县高级职业中学蚕桑专业和宣城县双桥高级职业中学水产专业的教学计划被列为全省统一按照执行的专业教学计划。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