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科研成果
1978至1987年,全区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27项,其中107项获地、厅级奖励,29项获省、部级奖励,3项获得国家级奖励。
一、重要科技成果简介
敬亭山古泉啤酒
1982年至1984年,由宣城地区敬亭山啤酒厂与上海光化啤酒厂协作,研制成功,宣城行署科委鉴定合格。投入生产后,年产值672万元。该产品1985年6月获地区科技成果三等奖。
WGH——1、WGH——2三罗拉花式捻线机
1983年,广德县纺机厂与江苏纺织机械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WGH——1型光电控制三罗拉花式捻线机。在此基础上,翌年11月研制成功WGH——2型微机控制三罗拉花式捻线机。该机微机系FECH——81型单板机,储存十几种花式程序,监视、校核自动停止执行等。1984年10月鉴定合格WGH——2型微机控制三罗拉花式捻线机,填补了国内纺织业的一项空白。该机使用灵活性与西德同类产品相似,比日本CF——20型花式捻线机优越。1984年11月获省机械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获地区科技成果一等奖。1986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宁国陶瓷节煤炉
1984年2月宁国县科委、县农机研究所联合研制成功。炉壳采用陶瓷制品,炉胆以高粘耐火材料经科学配方生产,薄壁轻质,炉内设置有固定围风墙、旋热炉面板、组合灰膛、二次热风管,强化了高温烟与炊具的热交换。煤炉具有清洁卫生、经久耐用、节约钢材、耐火度高、热稳定性好、热效率高等特点,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1984年4月,安徽电视台、安徽日报对该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同年获宁国县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获宣城地区科技成果二等奖,1987年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三系杂交稻的研究与推广
1971年,广德县农科所研究、推广,1976年取得成果。这项成果使杂交稻亩产量比常规品种增产50公斤左右,并为全国三系配套提供V20、V44两个保持系品种和栽培、繁殖、制种技术,及全国首批种源。1976年、1977年广德县农科所两次召开现场会,为全省推广杂交稻提供参观现场,介绍选择组合、栽培技术配套经验。1980年该成果获县科技成果一等奖,1981年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推广棉花育苗移栽栽培技术
1982至1984年宣城县农牧局推广棉花育苗移栽栽培技术。三年移栽面积212203亩,每亩比直播增产25.85%。1985年11月由省农牧渔业厅鉴定,并获省技术推广三等奖。
雁鹅人工孵化
1983年,省科委将该项目正式列入省“六五”期间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下达给郎溪县科委作为重点科研项目,并要求于1985年电孵受精卵孵化率达6570%。
郎溪县科委、农牧渔业局、畜牧兽医站共同组成“郎溪县雁鹅人工孵化技术试验组”进行试验,1985年1~6批种蛋受精孵化率和健雏率均达90%以上,大大超过了省定指标。该成果1985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1986年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塑料管环卵沉淀反应诊断日本血吸虫卵
1984年,泾县血防站钱其模开始研究,当年5月通过省级鉴定。该成果是创新项目,方法是将血液采集、血清分离、培育三步操作合并在一根塑料管内进行,具有省工、省时、省材料,操作简便的优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成果1987年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并在国际有关学术会议上交流。
二、全区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科技成果
自1962~1987年,全区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共有30项。
宣城地区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科技成果情况表
一、重要科技成果简介
敬亭山古泉啤酒
1982年至1984年,由宣城地区敬亭山啤酒厂与上海光化啤酒厂协作,研制成功,宣城行署科委鉴定合格。投入生产后,年产值672万元。该产品1985年6月获地区科技成果三等奖。
WGH——1、WGH——2三罗拉花式捻线机
1983年,广德县纺机厂与江苏纺织机械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WGH——1型光电控制三罗拉花式捻线机。在此基础上,翌年11月研制成功WGH——2型微机控制三罗拉花式捻线机。该机微机系FECH——81型单板机,储存十几种花式程序,监视、校核自动停止执行等。1984年10月鉴定合格WGH——2型微机控制三罗拉花式捻线机,填补了国内纺织业的一项空白。该机使用灵活性与西德同类产品相似,比日本CF——20型花式捻线机优越。1984年11月获省机械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获地区科技成果一等奖。1986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宁国陶瓷节煤炉
1984年2月宁国县科委、县农机研究所联合研制成功。炉壳采用陶瓷制品,炉胆以高粘耐火材料经科学配方生产,薄壁轻质,炉内设置有固定围风墙、旋热炉面板、组合灰膛、二次热风管,强化了高温烟与炊具的热交换。煤炉具有清洁卫生、经久耐用、节约钢材、耐火度高、热稳定性好、热效率高等特点,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1984年4月,安徽电视台、安徽日报对该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同年获宁国县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获宣城地区科技成果二等奖,1987年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三系杂交稻的研究与推广
1971年,广德县农科所研究、推广,1976年取得成果。这项成果使杂交稻亩产量比常规品种增产50公斤左右,并为全国三系配套提供V20、V44两个保持系品种和栽培、繁殖、制种技术,及全国首批种源。1976年、1977年广德县农科所两次召开现场会,为全省推广杂交稻提供参观现场,介绍选择组合、栽培技术配套经验。1980年该成果获县科技成果一等奖,1981年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推广棉花育苗移栽栽培技术
1982至1984年宣城县农牧局推广棉花育苗移栽栽培技术。三年移栽面积212203亩,每亩比直播增产25.85%。1985年11月由省农牧渔业厅鉴定,并获省技术推广三等奖。
雁鹅人工孵化
1983年,省科委将该项目正式列入省“六五”期间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下达给郎溪县科委作为重点科研项目,并要求于1985年电孵受精卵孵化率达6570%。
郎溪县科委、农牧渔业局、畜牧兽医站共同组成“郎溪县雁鹅人工孵化技术试验组”进行试验,1985年1~6批种蛋受精孵化率和健雏率均达90%以上,大大超过了省定指标。该成果1985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1986年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塑料管环卵沉淀反应诊断日本血吸虫卵
1984年,泾县血防站钱其模开始研究,当年5月通过省级鉴定。该成果是创新项目,方法是将血液采集、血清分离、培育三步操作合并在一根塑料管内进行,具有省工、省时、省材料,操作简便的优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成果1987年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并在国际有关学术会议上交流。
二、全区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科技成果
自1962~1987年,全区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共有30项。
宣城地区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科技成果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