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林木抚育
一、幼林抚育
民国时期,各林场造林后,一般都要求采取除草、松土等措施抚育幼林,由于战事频繁,缺乏经费,实际抚育者不多。1949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重视幼林抚育工作,从1954年起,把幼林抚育作为林业生产任务下达,当年全省完成幼林抚育23623亩,为全年幼林抚育任务35250亩的67%,开始改变“只造不抚”的现象。1954年4月,省人民政府颁发布告,要求各地积极保护和抚育幼林。省林业厅及时总结推广几种幼林抚育方法。一是除草松土法:根据地形条件采取全面、块状、环山带状等除草松上抚育法。其规格要求是:全面抚育,即对幼林地进行全面除草松土,块状抚育穴面宽35~70厘米;环山带状抚育,其带宽为70~100厘米,松土深度3~6厘米。抚育时间:春末夏初开始,秋季草籽成熟前结束。抚育次数:造林当年3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1次,直至林木郁闭时止。二是在幼林地上兴种豆类、玉米等农作物,实行林粮间作,把抚育幼林和管理农作物结合起来,以收一举两得之效。毛竹林,经济林除中耕除草外,还采取施肥埋青等抚育措施。杉木幼龄期萌蘖性较强,还采取去萌条措施。从此以后,安徽各地坚持年年开展幼林抚育工作。自1959年起,安徽认真贯彻执行林业部制订的“造林六项基本措施”,坚持把幼林抚育作为林业生产任务下达,将幼林抚育纳人造林设计内容和实现林木丰产化的重要技术措施。60年代初,将幼林抚育列为造林秋季大检查的一项内容。1963年,望江县新农村大队采取抹芽方法,克服楝树早分杈、主干矮的缺点,促进楝树高生长,使其长成农村建房用材。1964年,省林业厅推广这一技术经验后,不少地方应用抹芽技术抚育分杈早的椿树、泡桐等阔叶树,收到良好效果。霍邱西大山林场在松树造林后,幼林郁团前采取除草松土等抚育方法,四、五年郁闭时进行第一次修枝,修剪去松树基部一盘枝,然后根据松树生长情况和郁闭程度,再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修枝,修枝高度占树高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三十多年来,国营林场坚持开展幼林抚育较好,乡村村场次之,无专人管护的集体所有林抚育次数少,质量最差,尤其是江淮地区和半山区群众缺乏烧柴和不懂修枝技术,到集体所有林乱钩树枝,许多松树只保留顶端1~3盘枝,且树干上残留许多丁字型枯枝,导致林木生长缓慢,干形弯曲。
二、成林抚育
民国18年(1929年),省立林业试验场贵池林区虎形山、狮形山、十官山三处有13年生马尾松12万多株,因原植密度过大(株距70厘米左右)树木高生长旺盛,直径过小,树干纤细。经报省建设厅批准,于当年6月施行适度间伐抚育。间伐强度:虎形山为20%,狮形山为14%,十官山为10%。1930年4月,该场对场部两处中龄林林分采取密者间伐,疏者补植的措施进行抚育。抗日战争之前,博村、马头等林场也开展抚育间伐工作,1937年日军侵华后,林场停办保管,成林抚育工作中断。
50年代初,安徽只有接收的几个林场和新建林场内有中龄林木,这些林场在营造幼林同时,开展成林抚育工作。1950~1957年间,成林抚育156.94万亩。“大跃进”期间,成林抚育速度放慢,且限于透光伐和卫生伐。1958~1962年间,成林抚育189.54万亩。1962年8月9日,省林业厅转发林业部制定的《国有林抚育改造工作试行办法(草案)》,因经费不足,196311965年仅抚育成林82.34万亩。1966~1971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各地未能继续开展成林抚育。1972年恢复成林抚育工作。1974~1975年先后在休宁西田林场、全椒孤山林场分别开展杉木、马尾松抚育间伐试点工作。1976年5月在屯溪市召开部分国营林场成林抚育座谈会,讨论制定《安徽省国营林场成林抚育施工作业设计暂行办法》,从此以后成林抚育工作又逐步展开。1980年,省林业厅根据乡村林场林木进入郁闭期出现自然整枝、林本分化明显的情况,在南陵等县乡村林场开展人工林抚育间伐试点。1982年在休宁县举办抚育间伐技术训练班。1984年6月印发《安徽省杉木、马尾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规程》,规程规定:抚育间伐对象是在杉木和马尾松郁闭度在0.9以上的幼林和郁闭度在0.8以上的中龄林中进行。按照郁闭度,林分枝下高达到林分平均树高三分之一,林木分化明显,胸径连年生长量开始下降等因素确定首次抚育间伐时间。根据安徽杉木、马尾松生长情况、杉木开始间伐年龄为8~9年生,马尾松8~10年生。抚育间伐强度,按株数和材积计算,强度划分为弱、中、强三种,杉木第一次间伐为弱度间伐,第二次进行中度间伐,第三次进行中度或强度间伐。马尾松首次和末次进行弱度间伐,中期可进行中度或强度间伐。各地成林抚育间伐多采取下层抚育法,即伐除自然稀疏中被淘汰的居于树冠下层生长落后的小径本、病虫害木,枯死木和干形不良、断梢、弯曲、双杈及霸王木。安徽抚育间伐一般在冬春季节进行,也有的林场在其它季节进行。通过两次试点、两次训练班,各地均能按抚育间伐技术规程进行作业设计和施工,普遍地提高了林木经营技术水平,加快了成林抚育进度。据统计,1972~1980年,成林抚育923.6万亩,1981~1985年成林抚育308.21万亩,其中国营林场抚育间伐89.95万亩。黄山市游山林场到1984年止,共抚育间伐7000余亩,生产规格材和等外材4000立方米,木棍8万余根,收入88万元,用于扩大生产、改善职工生活条件,计新增加造林3900余亩,建筑房屋3000多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