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五节 学术交流与考察
一、省林业部门组织举办的主要学术交流活动
50年代初中期,省林业部门结合每年召开的专业会议组织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交流的主要技术项目有:“采种方法”、“种子贮藏方法”、“杉木全光育苗”、“月月栽竹、四季插杉”、“杉木侧枝扦插”、“五烧五不烧炼山技术”、“马尾松-锹栽植法”、“栎类丛植法”、“金钱松育苗试验报告”、“土农药防治病虫害试验”、“栓皮采剥技术”和“松脂采割技术”等。1958~1960年间,以举行现场观摩会、技术经验座谈会等方式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参加交流的学术论文和技术经验报告有:“杉本、马尾松、毛竹、油茶、油桐、杨、柳等速生丰产栽培技术”、“园林化规划”、“调查设计”、“造林典型设计”、“毛竹北移”、“枫杨嫁接核桃”、“树种耐水性的研究”、“天然次生林抚育和改造的研究”、“防治松毛虫、松梢螟、白杨天社蛾、金龟子、天牛、立枯病、赤星病的研究”、“育苗工序机械化的研究”、“木滑道、钢丝索道集材研究”和“整治河道研究”等。
1961年,安徽省林学会正式成立后,担负着组织学术交流的任务。1961~1965年,共举办20多次林业学术交流活动。其中主要学术交流活动有:1962年上半年,邀请农学院、农科院、合肥林校等专家举行“果树大小年,保花保果和疏花疏果”学术讨论会;1962年10月,省林学会在合肥召开年会,参加交流的学术论文较多,其中“黄山松的定名问题”、“安徽省油茶病害的调查报告”、“按树引种驯化试验”、“安徽次生林经营管理”、“树木遮荫与街道绿化”、“葡萄一年多次结果”等6篇论文被推荐参加当年中国林学会年会交流;1963年元月,邀请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吴耕民到涂山、合肥、小华山等园艺场进行技术指导,回到合肥作“果树栽培标准化问题”的学术报告,听众达300多人;1963年上半年,在屯溪举行“天然次生林经营学术讨论会”,围绕安徽参加中国林学会“现有林经营管理学术会议”交流的论文进行讨论,提出补充修改意见;省林科所副总工程师、学会理事傅焕光,安徽农学院教授、学会副理事长柯病凡应黄山林校邀请,分别作了“林业科学研究方向”和“我国森林工业发展情况”、“世界森林工业发展趋势”等学术报告;1963年12月,省林学会在合肥召开年会,21篇学术论文在会上交流;1965年5月,省林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在合肥召开,参加交流的学术论文有20多篇。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林业学术交流活动中断。
1975年9月2日至6日,安徽省农林局和农林科学院在安徽马鞍山市和泾县等地主办南方十二省(区)国外松良种科研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南方十二省(区)林业(农业)局、科研、生产、教学单位的代表共88人。各省(区)向会议提出44份典型材料和科研资料,马鞍山市林场和泾县马头林场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国外松生产经验,所写的“火炬松实生第二代提早开花结实”、“国外松母树林营造技术”、和“国外松嫁接技术研究”等论文参加了交流。
1978年3月7日至9日,省林学会在合肥举行“安徽省林业生产和科研现状以及发展方向”的学术讨论会,52位省林业局机关和科研、教学单位的领导、专家参加会议,有12篇论文在会上交流。、
1978年9月5日至8日,省林学会在合肥举行“木材加工学术讨论会”,交流了8篇论文。
1979年4月8日至12日,省林学会第三届代表大会在合肥召开,31篇论文参加了交流。会议期间,邀请东北林学院教授张培果到会作“林木育种”的学术报告。同时,组织到会人员收听了美籍华人王其元教授关于育种方面的学术报告录音。
1979年9月,邀请省植物学会、动物学会、地理学会、环境保护学会等学术团体23位专家参加在合肥举行自然保护区规划学术讨论会。会上有5篇论文进行交流。
1979年10月8日至11日,在淮南市洞山举行家俱生产工艺和木材贮存保管学术讨论会,交流了9篇论文。东北林学院和中国林科院专家应邀到会作学术报告。
1979年11月10日至14日,在合肥举行林产化学生产技术学术讨论会,交流了19篇论文。南京林化所、南京林学院有关科技人员应邀到会作采脂、活性炭、烤胶、制浆等方面的学术报告。
1979年11月19日至23日,在铜陵市举行泡桐良种选育学术讨论会,21篇论文参加了交流。
1979年12月1日至5日,在芜湖市举行制材工艺学术讨论会,交流了9篇论文。
1979年12月,在合肥召开安徽省林业科技规划学术讨论会,邀请82位科技人员参加。
1980年4月28日至5月2日,省林学会举行年会,收到71篇论文,其中41篇论文进行了大会交流。
1980年8月1日至4日,在合肥举行安徽省林业现代化学术讨论会,交流了16篇论文。
1980年8月30日,省林学会邀请参加中国科协赴皖西考察的北京林学院水土保持专家关君蔚教授来合肥作水土保持方面的学术报告。住肥省农、林、水机关科技干部195人参加会议。
1980年10月15日至28日,省林业厅和淮河修防局共同组织淮河中游堤岸防护林学术考察活动。
1980年10月,在铜陵市举行泡桐良种选育学术讨论会,15篇论文参加了交流。中国林科院泡桐专家竺肇华应邀到会作良种选育方面的学术报告。
1981年上半年,省林学会邀请澳大利亚植物学家比尔博士来合肥作有关水源涵养林的学术报告。
1981年8月22日至24日,省林学会理事扩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合肥召开,交流了18篇论文,评选出2篇论文向中国林学会请奖。
1981年10月15日,美国离休林业工程师杜尔曼来华讲授美国南方松培育技术期间,到安徽马鞍山市林场和泾县马头林场,考察火炬松、湿地松生长情况。
1982年4月至6月,组织科研、教学单位科技人员进行薪炭林学术考察活动。
1982年9月20日至11月20日,省林学会组织科技人员赴淮北平原进行适地适树学术考察活动。
1983年5月至1984年11月,组织科技人员赴江淮丘陵及沿江、沿淮圩区进行适地适树学术考察活动。
1983年,我国著名植物学家侯学煜教授在考察安徽期间,应邀到合肥对农林科技人员作“以生态学观点指导大农业发展问题”的学术报告。
1983年6月,加拿大国际开发研究中心农业食品营养科学处处长赫尔斯由中国林业科学院泡桐专家竺肇华等陪同,到砀山县和铜陵市进行农桐间作和泡桐选育协作试验等方面的考察。
1983年12月24日至26日,在合肥举行安徽省林业发展战略目标学术论证会,交流了16篇论文,省科协学会部洪鹏程部长应邀到会作职业道德学术报告。
1984年3月19日至22日,在滁县举行安徽省林学会林产工业专业学会成立大会。会上交流了20篇论文。
1984年5月,邀请法国农科院主任研究员、生物气候学家盖约特教授来砀山作国际防护林研究学术报告。
1984年5月,邀请中国林科院泡桐专家竺肇华来安徽砀山作“关于泡桐科研、生产及发展前景予测”的学术报告。
1984年6月30日至7月4日,省林学会第四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在合肥召开,会上交流了51篇论文。会后印发了论文选集。
1985年元月,在全省林业科技推广会议期间,举办了科技推广展览,交流了“地膜覆盖育苗”、“砀山县农桐间种”、“杉木速生丰产林”、“板栗良种推广”和“低产林改造”等科技成果和推广成就。
1985年4月8日,省林业厅邀请日中友好林业技术交流协会日本国林业专家城阪光弥到安庆市进行林业和果树学术考察,并就安庆市引进日本板栗、五针松和果树等技术合作事项进行商谈。
1985年7月,省林业厅邀请日本高知县森林组合联合会副会长锅岛正捻为团长的一行18人的林业考察团来皖考察,到了芜湖木材厂、南陵戴公山林场、马鞍山市林场、全椒孤山林场、滁县沙河集林业总场、省林科所沙河林业试验站等地进行木材加工。林业生产、多种经营、科学试验等方面学术考察。在考察期间,中日双方交流了林业科学技术信息和经验。
1985年9月,省林业厅邀请国际树木作物研究所驻澳大利亚办事处主任、澳大利亚林业专家威尔逊到铜陵市、九华山和徽州地区进行泡桐试验、竹类和农、林、牧综合发展等方面的学术考察。
1985年9月18日,美国树木育种专家、北卡罗莱纳大学生物系教授克里福博士由中山植物园主任、副教授贺善安陪同,到安徽黄山进行学术考察,并与省林科所黄山树木园科技人员,就“东亚与北美对应种遗传变异”之一的马褂木和北美鹅掌楸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等方面的学术问题进行了交流。
1981~1985年间,林业部和安徽林业部门先后邀请美国、西德、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专家。学者到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
1982~1985年间,先后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部门的科技人员,到安徽滁县地区考察交流人工招引大山雀防治松毛虫的学术经验。
二、参加国内外组织的主要学术活动和进行专业考察
1961年4月25日,省林业厅选派科技人员和生产能手3人,参加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林学会在浙江安吉县召开的毛竹专业学术会议。
1961年12月至1963年12月,省林业工作者参加中国林学会召开的4次学术会议,有9篇论文在会上交流。
1982年6月,应加拿大NGM国际工程公司和香港中美商务公司联合邀请,省林业厅副厅长王履定一行5人组成的安徽省刨花板技术考察组,前往加拿大进行考察。
1982年6月18日至27日,中国林学会、农学会、水利学会,受国家各部委委托联合在济南召开五省(安徽、江苏、河北、河南、山东)两市(北京、天津)的“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学术讨论会,安徽林业代表于光明、郭森参加大会,有4篇论文在会上交流。
1984年4月6日至21日,受林业部委派,施光厚(林业部)、王保洲(安徽省林业厅)、丁吉仁、谢万树(安徽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陈璧辉(安徽师范大学)及王秀玲(翻译)一行6人组成鳄鱼饲养技术考察组,往泰国北榄杨海泉鳄鱼饲养场,考察研究该饲养场的规划建筑、鳄鱼饲养繁殖技术及经济利用的经验。双方签订了交换15~20条扬子鳄、泰国鳄的意向性协议。
1985年元月,应联邦德国比松公司柯普先生电邀,林业厅副厅长王履定和建设厅副厅长陈圣杰组成8人考察组,赴联邦德国进行为期15天的考察活动,洽谈引进水泥刨花板技术设备和购置组合房屋事宜。
1985年5月,省林业厅组织板栗栽培良种良法、雪松速生育苗、五针松嫁接技术、无刺良种刺槐,种子检验等技术成果参加首届安徽省技术成果交易会,进行技术咨询服务和学术交流。
1985年8月,省林业部门组织“引种推广火炬松、湿地松优良树种”、“人工驯养灰喜鹊防治松毛虫的应用”、“尿醛予缩液—UFC—60”等科技成果资料,参加林业部在济南举办的全国林业科技成果展览会。
1985年9月,应日本高知县日本友好协会森林组合联合会的邀请,以省绿化委员会副主任高俊超为团长、省林业厅办公室主任钱正伐为副团长一行7人组成的安徽林业考察团,前往日本高知县进行为期10大的林业考察活动,观摩了营林、木材采运、加工、贸易、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林业试验研究、科技推广、技术培训等15个现场,收集林业经济技术资料,并就林业生产技术、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1985年10月,省林学会派员参加中国林学会在厦门召开的全国林业科普会议,安徽“绿满平原”摄影报告集参加大会交流,获全国林业科普二等奖。
1985年12月,中国林学会在郑州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颁发基金奖。安徽省林学会代表在大会上汇报交流了科技成果,其中“宣纸燎草浆新工艺”获学术奖二等奖,“淮北平原绿化树种选择”获建议奖三等奖。
1985年12月3日至17日,张玉良副厅长参加林业部组织的中国林业经营管理考察团赴日考察。在日本的中央林业单位和东京、京都、大阪、熊本等都府10余个林业基层单位,察看高山矮林、草地、柳杉林和原木柱、高尾山国有林,以及抚育间伐小径材进行胶合集成材建造的室内体育馆等。
三、科技情报交流活动
1960年,省林业厅设立科技情报科,负责收集全国和安徽省林业科技情报,经过整理后,传递给林业生产单位参考。1964年,省林科所设置图书情报室。“文革”期间,中断了科技情报交流活动。
1974~1985年,省林业厅、省林勘院、省地林科所等单位都先后建立了科技情报机构,恢复了林业科技情报的收集和交流活动。据1985年统计,安徽林业科技情报单位同国内林业科研、教学以及相关学科等单位共410多家建立了技术情报交换关系。安徽还通过编辑科技刊物参加林业科技情报交流活动。1975年,省林科所编辑出版《安徽林业科技》季刊,重点反映安徽营林和森林工业方面的科技成果、发表学术论文,开展学术讨论和学术交流,受到省内外读者欢迎。之后,徽州地区林科所、省林业勘察设计院、黄山树木园、六安地区林科所等单位相继创办科技刊物,合肥林校和黄山林校分别创办中等林业教育刊物,与省内外林业单位进行交流。至1985年,省林业系统共出版《安徽林业科技》47期、《黄山树木园通讯》4期、《安徽森林病虫防治实验》5期,《徽州林业科技》19期、《安徽林业科技动态》11期、《安徽林业勘察设计》1期,《徽州林业科技信息》5期,《华东林业调查规划情报》12期,《徽州林业科技资料》8期。
自1984年起,省林业厅科技教育处与省林科所联合编辑《安徽林业科技信息》月刊,选辑安徽各地和国内外林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科技管理、市场信息以及学术会议等资料,向省内外有关单位发行,以资交流科技信息,为实现林业科学技术现代化服务。1949年以来,省林业主管部门和各科研、教学单位组织科技人员编辑林业试验报告、营林、森工生产技术总结等单项技术资料以及论文汇编,共110多项,与省内外林业单位进行交流;同时订购国内外科技图书、期刊,为省林业工作者提供科技情报。省林业厅、林科所、林勘院和徽州地区林科所科技情报机构共藏有林业及相关学科科技图书2.7万余册(内含外文科技图书2527册)、各种期刊398种,历年合订期刊5000本,各种技术资料962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