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人口与就学]
建市后,马鞍山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但由于人口增长迅猛,青少年就学难的矛盾仍比较突出。1982年,13~15岁年龄段人口2.7万人,初中在校学生2.2万人,占总数的81%,16~18岁年龄段人口30777人,高中在校学生5631人,高中入学率只有18%。适龄儿童入学率:校内外7~11周岁儿童34255人,入学33907人,入学率99%:其中农村适龄儿童11104人,入学10784人,入学率97.1%。1987年,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5.17%,比1986年提高1.8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0%,比1986年提高7.62%。
[人口与就业]
马鞍山建市初期,人口尚少,百业待兴,劳动就业问题比较容易解决。1957年,市劳动部门开始组织职工家属3400余人参加街道举办的集体劳动组织。“大跃进”期间,马鞍山人口激增,大量外来人员涌入市内就业。60年代初,经过大规模精简下放职工,仍有不少闲散劳力留在市内。1963年,市有关部门开始成立劳动力介绍所,采取填发劳动待业卡的办法加强管理,发卡范围主要是家居市内的常住户口,男性年满18~50岁,女性年满18~45岁的青壮劳力。
附表2—191959~1965年马鞍山市社会劳动力安置情况表

“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初高中毕业生和年满16周岁的社会青年,城市一律不予安排就业,大批劳动力涌向农村,使市区的工程建设、运输装卸、原材料加工等行业一度出现用工紧张状态,不少企业自找关系,从农村引进大量劳力。据1974年市区100个单位的调查,使用的农村劳动力高达1万余人。“文化大革命”后期,待业人员大量增加,至1979年,全市待业人员高达2.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73%。1979年后,经过逐年安排,待业人员数逐步下降。1980~1987年,共安排待业人员55810名。待业人员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逐年下降,至1987年,马鞍山市只有待业人员9795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55%。
附表2—201979~1987年马鞍山市城镇待业人员就业情况统计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