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从建国初至1985年底,马鞍山地区共遭受重大自然灾害10次,其中全市性水灾6次,旱灾1次,局部地区水灾3次。在此期间,人民政府支出人民币46万余元及大批粮食救济灾民。每次灾情发生后,都及时组织灾民抢种补种,以工代赈,进行生产自救。
1954年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连降暴雨,江水猛涨,马鞍山地区沿江圩堤相继毁坏,马鞍山镇、慈湖、霍里、采石等地共有受灾人口1.68万户、6.25万人。当涂县政府发给救灾款5.2万元,帮助灾民重建家园。1960年5月下旬~6月下旬,市郊因连降暴雨引起两次山洪暴发,霍罗、葛阳、霍里、杜塘、落星5个大队受涝耕地1.1万亩,损失种子麦8000余斤,倒塌房屋63间,加上“大跃进”的失误,市郊农民生活普遍发生困难。为此,市民政局于1961年拨给郊区救灾款5.32万元。1962年7~8月,市区数次遭受台风暴雨袭击,郊区8个公社1个园林场全部受灾,受灾农田5.3万亩,受灾人口2.7万人,其中特重灾民1.02万人,死亡家禽家畜5181只(头),倒塌房屋2963间,冲走粮食21万斤。灾情发生后,市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安排灾民生活,组织生产自救。有关部门先后拨出救灾款5.6万元,发放救灾粮食15万斤,木材485立方米,棉布4.2万尺,棉花2720斤,生产、生活贷款7万元等,基本上解决了灾民秋、冬两季的吃、穿、住、治病等困难。为帮助灾民渡过春荒和恢复生产,1963年2月,市和郊区两级政府抽调119名干部下乡,结合整社进行生产救灾。市有关部门又发放救灾款4.8万元,棉布3.46万尺,棉花2600斤,粮食489万斤,化肥12万斤,银行贷款20.2万元及其它一些物资支援灾区。
1965年4月7日~5月11日,市境内连续阴雨20余天,降水量共达265毫米,郊区秧苗和午季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仅4个公社就烂秧7.5万斤,占播种38万斤的20%,小麦受涝3939亩,占播种面积的44.4%,并造成午季作物、豆类无收,油菜大部无收。灾情发生后,市有关部门积极组织群众排涝保苗,抢种抢收,发动群众大搞副业,生产自救。各受灾社队除将副业收入16.8万元大部分分配给社员安排生活外,市民政局又分3批发放救灾款5.8万元,帮助18.2万灾民购买口粮。
1978年夏、秋,市郊旱情严重,遭受旱灾农田5.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6.6%,其中减产八成以上的有8332亩,减产粮食587.7万斤,重灾生产队63个,灾民8408人。为解决受灾社队的生产、生活困难,翌年5月,省、市共拨发救灾款2.2万元,解决了灾民购买口粮的困难。
1983年6月中旬,长江中上游连降暴雨,江河水猛涨,马鞍山受到1954年以来的特大洪涝灾害,郊区受灾农田万余亩,受灾人口1.04万人。小黄洲溃圩9个,耕地全部被淹或内涝积水,绝收面积占87.5%,倒塌房屋564间,损坏782间。灾情发生后,市政府帮助小黄洲乡转移安置灾民2592人,耕牛186头,小麦和菜籽100万斤;拨放救灾款11.5万元,粮食60万斤,木材50立方米,煤800吨,棉布500丈,水泥35吨以及钢材、油毛毡、柴油等大批物资,妥善地解决了灾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