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地质勘探队
马鞍山地区现有三二二地质队、八○八地质队、八○三地质队和化工地质队,分别隶属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冶金部华东冶金勘探公司和化工部地质勘探公司。勘探人员达30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70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37人。
[三二二地质队]
三二二地质队全称安徽省地质局三二二地质队,正式成立于1962年7月,队部驻向山镇地质新村。其前身最早是重工业部化工局资源勘采大队马鞍山钻探队。1953年10月,化工局资源勘采大队撤销,马鞍山钻探队改名为重工业部化工局三四二勘探队,驻马鞍山向山地区。1955年4月,三四二勘探队划归重工业部地质局南京地质勘探公司,更名为八○四队。1956年9月,南京地质勘探公司改为冶金部地质局华东分局,八○四队由冶金部地质局华东分局领导,同时将原八○四队的姑山分队工作区移交给八○八队,凤凰山分队分出扩编为八○七队。1956年11月,八○四队又复名为化工部地质矿山管理局三四二勘探队。1957年9月,化工部将地质勘探队移交给地质部领导,三四二勘探队随之改称华东地质局皖东南地质队。1958年9月,在皖东南地质队的基础上安徽省地质局芜湖分局成立,驻芜湖市杨子山,下设9个直属地质队,其中第一、第二地质队在马鞍山地区工作。1959年5月,芜湖地质分局将9个直属地质队合并成3个地质队,直属安徽省地质局领导。其中在马鞍山地区的第一、第二地质队合并组成三四二地质队,驻马鞍山市向山。第三、四、五、六地质队合并组成三二二地质队。第七、八、九地质队合并组成三三二地质队。1962年7月,为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安徽省地质局将三四二地质队、三二二地质队、芜湖化验室合并,仍称为三二二地质队,下设铜陵一分队、马鞍山二分队等,队部驻芜湖杨子山。1964年10月,三二二地质队队部由芜湖迁往马鞍山市向山镇。到1987年,地质队下设地质分队、物探分队、工程勘探队、机电安装队等生产部门,全队职工1257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含高、中级技术人员126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80.52万元,主要钻探设备有钻机、泥浆泵、搅拌机、柴油发电机组等,另有一系列实验、物、化探等仪器设备。
1954年9月25日,该地质队第一次提交马鞍山地区东南部马山矿区地表调查总结报告。同年11月,开始在南山铁矿进行勘探。到1955年10月,提交了第一份合格的地质报告。探明南山矿铁矿储量420万吨,硫铁矿储量6万余吨。1972年1月至1973年8月,在南山矿再次详勘,连同上次的勘探,共探明铁矿储量7564.5万吨,硫铁矿储量327.74万吨,五氧化二钒储量5.6万吨。1955年2月至1958年2月,以及1976年10月至1983年6月,前后经过近10年的钻探,总进尺达6.96万米。在向山硫铁矿获得批准的硫铁矿储量2115.7万吨、铁矿3968万吨、磷9.9万吨、五氧化二钒2万吨。1955年9月,开始对凹山铁矿勘探,第一次勘探到1958年3月结束,第二次在1971年6月至1972年7月间进行。两次钻探进尺1.1万余米,坑探1607米,发现铁矿1.83亿吨,纯磷101.57万吨,纯硫74.76万吨。如今,凹山铁矿已成为马钢最大的矿石生产基地和潜在的化工基地。1958年,完成大小东山、丁山、梅子山铁矿最终地质报告和当涂县白蛇岗耐火粘土矿总结报告。东山、丁山、梅子山铁矿在1965~1968年又进行补充勘探,共探明铁矿储量7201.42万吨,钒8.37万吨,铝3455吨;白蛇岗耐火粘土矿储量304.7万吨。1958年9月至1959年12月,在马鞍山地区探明硫铁矿储量1.72亿吨,铁矿1781万吨。1959年8月至1960年10月,在向山地区钻探发现石膏矿储量655.1万吨。1962年下半年至1964年底,为勘察凹山铁矿的水文地质,在340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1∶5万区域水文地质测量,于1965年4月完成《凹山铁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同时还完成了1∶5万的马鞍山、当涂地质剖面测量和岩层对比工作。
1970年9月后,为了给马钢提供更多的后备铁矿,该队分别在和尚桥、陶村、落星、尖山等地区进行勘探,先后发现大中型铁矿和硫铁矿床。首先在和尚桥龙家山矿段探明铁矿储量1亿多吨,1973年12月至1974年9月,又对和尚桥8号矿体补充勘探。两次共探明并获得批准的铁矿储量达1.95亿吨,硫铁矿29.82万吨,五氧化二钒5.78万吨。1973年1月,开始在向山陶村地区找矿。钻机由8台增加到16台。在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共钻孔109个,钻探进尺4.17万米,化验样品8000多个,发现铁矿储量达2.19亿吨、伴生五氧化二钒20万吨的大型铁矿床1个。1972~1975年间,三二二地质队在向山地区南部的落星、杨向等地普查,共探明铁矿储量(C级)2648万吨,硫铁矿(C2级)75.34万吨,五氧化二钒2万吨。1974年7月,在马鞍山市东部的笔架山矿区探明C1+C2级铁矿储量1300余吨和硫铁矿16.8万吨。1976年2月,在马鞍山市尖山地区找矿,到1980年12月提交尖山铁矿勘探报告,共钻探3.72万米,探明铁矿储量4092万吨。1979年5月,提交了马鞍山市东南部与当涂县交界地区的伏贤铁矿普查评价报告,探明D级储量为431.96万吨;百峰地区地质重磁异常验证地质评价报告,探明铁矿D级储量7.78万吨,硫铁矿25.3万吨。1983年开始,在马鞍山市向山以南进行铁硫矿床的详查,1985年提交详查报告,探明新增铁矿储量186.33万吨,硫铁矿735.03万吨。1987年,三二二队钻探生产提前70天完成任务,提交铁矿储量1182万吨,硅石灰矿85.75万吨,新发现2个矿产地。30多年来,三二二队共探明马鞍山地区铁矿储量8亿多吨,为马鞍山钢铁公司提供了可开采近百年的铁矿资源;在马鞍山市东南部的向山、马山地区探明大中小型硫铁矿床8处,提交硫铁矿储量2亿多吨,为马鞍山市发展化学工业作出了贡献;还在江苏、江西、湖北以及省内的马鞍山、芜湖、宣城、广德、无为、和县、含山等地普查勘探,发现大批大中小型铜、铁、钼、磷、煤、萤石、明矾石、硬石膏、水泥灰岩、熔剂灰岩、珍珠岩、重晶石、大理石、硅灰石以及耐火粘土等矿床。三二二地质队因此荣获地质部颁发的大庆式企业、功勋地质队的称号。
勘探技术方面,在60年代推广应用喷射式孔底反循环钻进,有效地解决了脆、碎地层的取芯问题,提高了钻探岩芯采取率。70年代后期,推广应用金刚石钻进技术,到1984年,全队实现了小口径金刚石化。同时推广使用聚丙烯酰胺低固相泥浆、拷胶钙处理泥浆、石灰乳泥浆、水玻璃及聚丙烯腈泥。应用这些泥浆,不同程度解决了复杂地层钻进中的孔内护壁问题,有效地提高了钻进台月效率。
[八○八地质队]
八○八地质队全称冶金部华东冶金勘探公司八○八队,成立于1956年12月,队部基地设在安徽当涂县钟山。1958年11月,改名为安徽省冶金局第二地质勘探队,属安徽省冶金局领导。1961年9月,与马钢矿山处生产勘探队合并,成立马钢地质勘探队,属马钢公司领导。1964年5月,又改名为江苏冶金地质勘探总队八○八队,属江苏冶金地质勘探总队领导。1965年,江苏冶金地质勘探总队改为冶金部华东冶金地质勘探公司,该队随之改名华东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八○八队。1971年12月,又划入安徽冶金地质局冶金地质勘探公司,随后又改名为冶金部华东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八○八队,归冶金部统一领导。到1986年底,共有职工818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127人(含中级以上技术人员34人);下设3个勘探分队,1个物化测探专业分队,15个科室;拥有地、物化钻探,化验加工,机修和汽运等较为配套的装备,固定资产166万元,具有勘探各种大型矿床的能力。
八○八地质队主要在宁芜地区的南段和宣城地区进行勘探。自建队到1986年底,完成钻探工作量42.56万米;探明铁矿储量5亿余吨,锰矿储量135万吨,铜矿储量12万吨,耐火粘土矿储量1800万吨,熔剂石灰石储量9000万吨,白云石储量8900万吨,石膏储量1352万吨,镓储量884吨,以及萤石、磷矿等资源;先后发现和探明马钢姑山铁矿和白象山铁矿两个大型矿床;向国家提交各种地质总结报告、评价报告、补勘报告、普查报告、物探报告共71份;为马钢和地方冶金工业提供了大量的矿产资源。该队还通过实行队长负责制和经济承包责任制,积极开拓地质市场,先后与200多个单位签订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联合开矿、地质技术咨询、灌注桩工程、工业用水和饮用水地质勘探等承包工程合同,其中马鞍山电视大楼勘察工程报告通过设计单位航天工业部审验,并获得市科协颁发的优质工程报告奖。马鞍山—和县轮渡码头选址勘察工程,获得1985年市科协三等奖。八○八队工作的马鞍山、钟山、姑山地区,被冶金部列为全国冶金地质找矿的重点地区。
八○八地质队在60年代中期淘汰苏联设备后,全部采用国产设备的机械化钻探。80年代,全部实现钻机金刚石化,台月效率由50年代的100多米提高到现在的400多米,有的达500余米。同时,在新型泥浆研制、针状合金钻头等金刚石钻进配套工艺方面,也有较大发展。在物理探矿与地球化学探矿方面,自60年代开始建立自己的物化探队伍,仪器设备以国产为主,并引用数理统计及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研究钟姑矿田磁异常现象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八○三地质队]
八○三地质队全称冶金部华东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八○三队,成立于1954年3月,队部基地设在安徽繁昌县桃冲。其前身是原桃冲铁矿坑探人员组成的桃冲勘探队,隶属马鞍山铁厂。1955年4月,划归重工业部南京地质勘探公司,改名为八○三地质队。1956年,改属冶金部华东分局。1958年7月,又归安徽省冶金局领导,改名为第一地质勘探队。1963~1968年间,属安徽省重工业厅领导,名称仍为八○三地质队。1971~1981年问,归安徽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以后又先后属冶金部安徽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冶金部华东地质勘探公司。到1987年底,全队共有职工614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5人(含高、中级技术人员39人);下设1个钻探分队和地质、探矿工程等科室;拥有主要勘探设备130余台,其中钻床18台,泥浆泵9台,发电机5台,10千瓦以上电动机35台,物探仪器10台,测量仪器16台,化验及加工仪器38台。
八○三地质队主要在皖南的繁昌、南陵、泾县、宣城、铜陵、贵池、青阳、绩溪、休宁、歙县、宁国、芜湖以及江北的无为等地进行勘探。自建队至1987年底,完成钻探量38.37万米,井探2.34万米,槽探30.30万立方米;找出大小矿点259个,已投入开采的约80处矿点。其中:铁矿76处,铁矿石总储量1亿吨;硫铁矿3处,硫矿石量8761万吨;铜矿4处,铜金属量54万吨;铅锌矿4处,铅锌金属总量25.49万吨;锰矿1处,锰矿石量3.1万吨;钼矿2处,钥金属量5400吨;锑矿1处,锑金属量1657吨;提交各类地质报告206份。1960年,在繁昌县桃冲地区多年勘探的基础上,提交了桃冲长龙山铁矿地质勘探总结报告。1962年、1963年又进行补勘,新探明铁矿储量2839.5万吨,品位约在45.93%左右,主要是高炉富矿和自熔性矿石、镜铁矿石。在繁昌县发现的铁矿床还有小桃冲铁矿、青龙山矿区大元旦铁矿、铁山坡积铁矿、顺风山铁矿、泥埠桥铁矿、章家山铁矿、白马山铁矿、磁墩头铁矿、小阳冲铁锌矿等。其中白马山铁矿储量为铁467.5万吨,硫132万吨。
八○三地质队60年代使用的钻机为老式300型和500型钻机,采用合金与钻粒钻进方法,平均台月效率190.2米。70年代起,改用北京600型和800型钻机,采用合金与钢粒钻进技术,平均台月效率提高到249.7米。目前,该队使用液压金刚石600型和千米钻机。采用合金与金刚石钻进方法,平均台月效率达到289.8米,最高达到414米。
[化工地质队]
化工地质队全称化工部地质勘探公司安徽地质勘探大队,成立于1973年10月,队部设在向山镇北山村。该队成立时隶属安徽省燃化厅,1984年3月改属化工部地质勘探公司管辖,下设地质分队、普查队和探矿、地质、化验等科室;全队职工39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8人(含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8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37万元,主要设备有钻机19台,金属钻塔6台,泥浆泵6台,柴油发电机3台,各类仪器80余台,金属切削机床22台,锻压设备3台。
化工地质队主要在安徽省寻找化工矿床,为全省农业和化工企业提供原料基地。1975年4月,该队正式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先后提交了马鞍山市东南部马山硫铁矿、繁昌马坝硫铁矿、铜陵排源硫铁矿及金矿、凤台磷矿、肥东马集磷矿等21份地质报告。其中1985年提交的马山详勘地质报告,获化工部地质找矿二等奖和地质报告成果四等奖,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好评。马鞍山东南部与当涂县交界的马山地区,是化工地质队重点工作区域。1974年,化工地质队在三二二地质队工作的基础上,承担了对马山硫铁矿的详细勘探任务。1975年3月,该队第一次在马山安装钻机,年终有5部钻机在马山工作。1976年,提出马山4~13线补勘设计。1982年2月,完成马山硫铁矿马山矿段(4~13线)详细勘探地质报告。1984年7月之前,又增补了马山硫铁矿4~10线和10~13线全矿段的地质报告。1975~1984年在马山地区共钻探170个孔、总计进尺达4.47万米,槽探累计完成5538.25立方米,1∶2000地形地质测量累计5.86平方公里,已探明马山硫铁矿床黄铁矿储量B+C+D级共1.16亿吨(平均含硫品位13.41%),其中平均含硫品位达24.17%的富矿有177.1万吨。1985年6月,化工地质队提交了马山硫铁矿详细勘探地质报告,报告内提交硫铁矿储量1.06亿吨,折合标矿4224万吨,平均含硫13.91%。安徽省矿产储量委员会批准负200米以上储量7609.8吨,折合标矿3029.1万吨。此外,化工地质队还在铜陵、凤台、肥东、贵池、南陵以及南京等地进行地质勘探,发现磷、硫铁、钾、金等矿藏资源。
在物探技术方面,该队曾在马鞍山市马山硫铁矿区开展过测井工作。测孔31个,2万条件米;钻孔放射性测量工作,共7个钻孔,1500米;直流激电试验工作,甚低频电磁法试验工作;工作比例尺1∶10000,测网100×20米,工作面积2平方公里。在马鞍山濮塘、老脉岘开展过电法工作,濮塘的工作比例尺1∶10000,基本测网100×20米,工作面积2.4平方公里;老脉岘以交流电法为主,工作比例尺1∶10000万,基本测网100×40米,工作面积1.6平方公里。另外,在繁昌县马坝硫铁矿开展磁法详查工作。
建队初期,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加上马山矿区地层及岩石的可粘性,给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开始使用方片合金钻进,效率低,岩芯采取率只有62%。后来试验成功针状合金反循环钻进新方法,使岩矿芯采取率稳定在80%左右,台月效率从过去170米至210米,提高到245米,成本从1976年每米79.17元下降到54.41元(1977年)。在马山钻探施工时,采用树叶粉同纯碱配制的优质泥浆,保护了孔壁,减少了井内事故,少下了套管,既节省管材,又增加了纯钻时间。树叶粉泥浆钻探技术在各工区推广应用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二二地质队]
三二二地质队全称安徽省地质局三二二地质队,正式成立于1962年7月,队部驻向山镇地质新村。其前身最早是重工业部化工局资源勘采大队马鞍山钻探队。1953年10月,化工局资源勘采大队撤销,马鞍山钻探队改名为重工业部化工局三四二勘探队,驻马鞍山向山地区。1955年4月,三四二勘探队划归重工业部地质局南京地质勘探公司,更名为八○四队。1956年9月,南京地质勘探公司改为冶金部地质局华东分局,八○四队由冶金部地质局华东分局领导,同时将原八○四队的姑山分队工作区移交给八○八队,凤凰山分队分出扩编为八○七队。1956年11月,八○四队又复名为化工部地质矿山管理局三四二勘探队。1957年9月,化工部将地质勘探队移交给地质部领导,三四二勘探队随之改称华东地质局皖东南地质队。1958年9月,在皖东南地质队的基础上安徽省地质局芜湖分局成立,驻芜湖市杨子山,下设9个直属地质队,其中第一、第二地质队在马鞍山地区工作。1959年5月,芜湖地质分局将9个直属地质队合并成3个地质队,直属安徽省地质局领导。其中在马鞍山地区的第一、第二地质队合并组成三四二地质队,驻马鞍山市向山。第三、四、五、六地质队合并组成三二二地质队。第七、八、九地质队合并组成三三二地质队。1962年7月,为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安徽省地质局将三四二地质队、三二二地质队、芜湖化验室合并,仍称为三二二地质队,下设铜陵一分队、马鞍山二分队等,队部驻芜湖杨子山。1964年10月,三二二地质队队部由芜湖迁往马鞍山市向山镇。到1987年,地质队下设地质分队、物探分队、工程勘探队、机电安装队等生产部门,全队职工1257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含高、中级技术人员126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80.52万元,主要钻探设备有钻机、泥浆泵、搅拌机、柴油发电机组等,另有一系列实验、物、化探等仪器设备。
1954年9月25日,该地质队第一次提交马鞍山地区东南部马山矿区地表调查总结报告。同年11月,开始在南山铁矿进行勘探。到1955年10月,提交了第一份合格的地质报告。探明南山矿铁矿储量420万吨,硫铁矿储量6万余吨。1972年1月至1973年8月,在南山矿再次详勘,连同上次的勘探,共探明铁矿储量7564.5万吨,硫铁矿储量327.74万吨,五氧化二钒储量5.6万吨。1955年2月至1958年2月,以及1976年10月至1983年6月,前后经过近10年的钻探,总进尺达6.96万米。在向山硫铁矿获得批准的硫铁矿储量2115.7万吨、铁矿3968万吨、磷9.9万吨、五氧化二钒2万吨。1955年9月,开始对凹山铁矿勘探,第一次勘探到1958年3月结束,第二次在1971年6月至1972年7月间进行。两次钻探进尺1.1万余米,坑探1607米,发现铁矿1.83亿吨,纯磷101.57万吨,纯硫74.76万吨。如今,凹山铁矿已成为马钢最大的矿石生产基地和潜在的化工基地。1958年,完成大小东山、丁山、梅子山铁矿最终地质报告和当涂县白蛇岗耐火粘土矿总结报告。东山、丁山、梅子山铁矿在1965~1968年又进行补充勘探,共探明铁矿储量7201.42万吨,钒8.37万吨,铝3455吨;白蛇岗耐火粘土矿储量304.7万吨。1958年9月至1959年12月,在马鞍山地区探明硫铁矿储量1.72亿吨,铁矿1781万吨。1959年8月至1960年10月,在向山地区钻探发现石膏矿储量655.1万吨。1962年下半年至1964年底,为勘察凹山铁矿的水文地质,在340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1∶5万区域水文地质测量,于1965年4月完成《凹山铁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同时还完成了1∶5万的马鞍山、当涂地质剖面测量和岩层对比工作。
1970年9月后,为了给马钢提供更多的后备铁矿,该队分别在和尚桥、陶村、落星、尖山等地区进行勘探,先后发现大中型铁矿和硫铁矿床。首先在和尚桥龙家山矿段探明铁矿储量1亿多吨,1973年12月至1974年9月,又对和尚桥8号矿体补充勘探。两次共探明并获得批准的铁矿储量达1.95亿吨,硫铁矿29.82万吨,五氧化二钒5.78万吨。1973年1月,开始在向山陶村地区找矿。钻机由8台增加到16台。在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共钻孔109个,钻探进尺4.17万米,化验样品8000多个,发现铁矿储量达2.19亿吨、伴生五氧化二钒20万吨的大型铁矿床1个。1972~1975年间,三二二地质队在向山地区南部的落星、杨向等地普查,共探明铁矿储量(C级)2648万吨,硫铁矿(C2级)75.34万吨,五氧化二钒2万吨。1974年7月,在马鞍山市东部的笔架山矿区探明C1+C2级铁矿储量1300余吨和硫铁矿16.8万吨。1976年2月,在马鞍山市尖山地区找矿,到1980年12月提交尖山铁矿勘探报告,共钻探3.72万米,探明铁矿储量4092万吨。1979年5月,提交了马鞍山市东南部与当涂县交界地区的伏贤铁矿普查评价报告,探明D级储量为431.96万吨;百峰地区地质重磁异常验证地质评价报告,探明铁矿D级储量7.78万吨,硫铁矿25.3万吨。1983年开始,在马鞍山市向山以南进行铁硫矿床的详查,1985年提交详查报告,探明新增铁矿储量186.33万吨,硫铁矿735.03万吨。1987年,三二二队钻探生产提前70天完成任务,提交铁矿储量1182万吨,硅石灰矿85.75万吨,新发现2个矿产地。30多年来,三二二队共探明马鞍山地区铁矿储量8亿多吨,为马鞍山钢铁公司提供了可开采近百年的铁矿资源;在马鞍山市东南部的向山、马山地区探明大中小型硫铁矿床8处,提交硫铁矿储量2亿多吨,为马鞍山市发展化学工业作出了贡献;还在江苏、江西、湖北以及省内的马鞍山、芜湖、宣城、广德、无为、和县、含山等地普查勘探,发现大批大中小型铜、铁、钼、磷、煤、萤石、明矾石、硬石膏、水泥灰岩、熔剂灰岩、珍珠岩、重晶石、大理石、硅灰石以及耐火粘土等矿床。三二二地质队因此荣获地质部颁发的大庆式企业、功勋地质队的称号。
勘探技术方面,在60年代推广应用喷射式孔底反循环钻进,有效地解决了脆、碎地层的取芯问题,提高了钻探岩芯采取率。70年代后期,推广应用金刚石钻进技术,到1984年,全队实现了小口径金刚石化。同时推广使用聚丙烯酰胺低固相泥浆、拷胶钙处理泥浆、石灰乳泥浆、水玻璃及聚丙烯腈泥。应用这些泥浆,不同程度解决了复杂地层钻进中的孔内护壁问题,有效地提高了钻进台月效率。
[八○八地质队]
八○八地质队全称冶金部华东冶金勘探公司八○八队,成立于1956年12月,队部基地设在安徽当涂县钟山。1958年11月,改名为安徽省冶金局第二地质勘探队,属安徽省冶金局领导。1961年9月,与马钢矿山处生产勘探队合并,成立马钢地质勘探队,属马钢公司领导。1964年5月,又改名为江苏冶金地质勘探总队八○八队,属江苏冶金地质勘探总队领导。1965年,江苏冶金地质勘探总队改为冶金部华东冶金地质勘探公司,该队随之改名华东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八○八队。1971年12月,又划入安徽冶金地质局冶金地质勘探公司,随后又改名为冶金部华东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八○八队,归冶金部统一领导。到1986年底,共有职工818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127人(含中级以上技术人员34人);下设3个勘探分队,1个物化测探专业分队,15个科室;拥有地、物化钻探,化验加工,机修和汽运等较为配套的装备,固定资产166万元,具有勘探各种大型矿床的能力。
八○八地质队主要在宁芜地区的南段和宣城地区进行勘探。自建队到1986年底,完成钻探工作量42.56万米;探明铁矿储量5亿余吨,锰矿储量135万吨,铜矿储量12万吨,耐火粘土矿储量1800万吨,熔剂石灰石储量9000万吨,白云石储量8900万吨,石膏储量1352万吨,镓储量884吨,以及萤石、磷矿等资源;先后发现和探明马钢姑山铁矿和白象山铁矿两个大型矿床;向国家提交各种地质总结报告、评价报告、补勘报告、普查报告、物探报告共71份;为马钢和地方冶金工业提供了大量的矿产资源。该队还通过实行队长负责制和经济承包责任制,积极开拓地质市场,先后与200多个单位签订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联合开矿、地质技术咨询、灌注桩工程、工业用水和饮用水地质勘探等承包工程合同,其中马鞍山电视大楼勘察工程报告通过设计单位航天工业部审验,并获得市科协颁发的优质工程报告奖。马鞍山—和县轮渡码头选址勘察工程,获得1985年市科协三等奖。八○八队工作的马鞍山、钟山、姑山地区,被冶金部列为全国冶金地质找矿的重点地区。
八○八地质队在60年代中期淘汰苏联设备后,全部采用国产设备的机械化钻探。80年代,全部实现钻机金刚石化,台月效率由50年代的100多米提高到现在的400多米,有的达500余米。同时,在新型泥浆研制、针状合金钻头等金刚石钻进配套工艺方面,也有较大发展。在物理探矿与地球化学探矿方面,自60年代开始建立自己的物化探队伍,仪器设备以国产为主,并引用数理统计及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研究钟姑矿田磁异常现象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八○三地质队]
八○三地质队全称冶金部华东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八○三队,成立于1954年3月,队部基地设在安徽繁昌县桃冲。其前身是原桃冲铁矿坑探人员组成的桃冲勘探队,隶属马鞍山铁厂。1955年4月,划归重工业部南京地质勘探公司,改名为八○三地质队。1956年,改属冶金部华东分局。1958年7月,又归安徽省冶金局领导,改名为第一地质勘探队。1963~1968年间,属安徽省重工业厅领导,名称仍为八○三地质队。1971~1981年问,归安徽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以后又先后属冶金部安徽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冶金部华东地质勘探公司。到1987年底,全队共有职工614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5人(含高、中级技术人员39人);下设1个钻探分队和地质、探矿工程等科室;拥有主要勘探设备130余台,其中钻床18台,泥浆泵9台,发电机5台,10千瓦以上电动机35台,物探仪器10台,测量仪器16台,化验及加工仪器38台。
八○三地质队主要在皖南的繁昌、南陵、泾县、宣城、铜陵、贵池、青阳、绩溪、休宁、歙县、宁国、芜湖以及江北的无为等地进行勘探。自建队至1987年底,完成钻探量38.37万米,井探2.34万米,槽探30.30万立方米;找出大小矿点259个,已投入开采的约80处矿点。其中:铁矿76处,铁矿石总储量1亿吨;硫铁矿3处,硫矿石量8761万吨;铜矿4处,铜金属量54万吨;铅锌矿4处,铅锌金属总量25.49万吨;锰矿1处,锰矿石量3.1万吨;钼矿2处,钥金属量5400吨;锑矿1处,锑金属量1657吨;提交各类地质报告206份。1960年,在繁昌县桃冲地区多年勘探的基础上,提交了桃冲长龙山铁矿地质勘探总结报告。1962年、1963年又进行补勘,新探明铁矿储量2839.5万吨,品位约在45.93%左右,主要是高炉富矿和自熔性矿石、镜铁矿石。在繁昌县发现的铁矿床还有小桃冲铁矿、青龙山矿区大元旦铁矿、铁山坡积铁矿、顺风山铁矿、泥埠桥铁矿、章家山铁矿、白马山铁矿、磁墩头铁矿、小阳冲铁锌矿等。其中白马山铁矿储量为铁467.5万吨,硫132万吨。
八○三地质队60年代使用的钻机为老式300型和500型钻机,采用合金与钻粒钻进方法,平均台月效率190.2米。70年代起,改用北京600型和800型钻机,采用合金与钢粒钻进技术,平均台月效率提高到249.7米。目前,该队使用液压金刚石600型和千米钻机。采用合金与金刚石钻进方法,平均台月效率达到289.8米,最高达到414米。
[化工地质队]
化工地质队全称化工部地质勘探公司安徽地质勘探大队,成立于1973年10月,队部设在向山镇北山村。该队成立时隶属安徽省燃化厅,1984年3月改属化工部地质勘探公司管辖,下设地质分队、普查队和探矿、地质、化验等科室;全队职工39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8人(含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8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37万元,主要设备有钻机19台,金属钻塔6台,泥浆泵6台,柴油发电机3台,各类仪器80余台,金属切削机床22台,锻压设备3台。
化工地质队主要在安徽省寻找化工矿床,为全省农业和化工企业提供原料基地。1975年4月,该队正式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先后提交了马鞍山市东南部马山硫铁矿、繁昌马坝硫铁矿、铜陵排源硫铁矿及金矿、凤台磷矿、肥东马集磷矿等21份地质报告。其中1985年提交的马山详勘地质报告,获化工部地质找矿二等奖和地质报告成果四等奖,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好评。马鞍山东南部与当涂县交界的马山地区,是化工地质队重点工作区域。1974年,化工地质队在三二二地质队工作的基础上,承担了对马山硫铁矿的详细勘探任务。1975年3月,该队第一次在马山安装钻机,年终有5部钻机在马山工作。1976年,提出马山4~13线补勘设计。1982年2月,完成马山硫铁矿马山矿段(4~13线)详细勘探地质报告。1984年7月之前,又增补了马山硫铁矿4~10线和10~13线全矿段的地质报告。1975~1984年在马山地区共钻探170个孔、总计进尺达4.47万米,槽探累计完成5538.25立方米,1∶2000地形地质测量累计5.86平方公里,已探明马山硫铁矿床黄铁矿储量B+C+D级共1.16亿吨(平均含硫品位13.41%),其中平均含硫品位达24.17%的富矿有177.1万吨。1985年6月,化工地质队提交了马山硫铁矿详细勘探地质报告,报告内提交硫铁矿储量1.06亿吨,折合标矿4224万吨,平均含硫13.91%。安徽省矿产储量委员会批准负200米以上储量7609.8吨,折合标矿3029.1万吨。此外,化工地质队还在铜陵、凤台、肥东、贵池、南陵以及南京等地进行地质勘探,发现磷、硫铁、钾、金等矿藏资源。
在物探技术方面,该队曾在马鞍山市马山硫铁矿区开展过测井工作。测孔31个,2万条件米;钻孔放射性测量工作,共7个钻孔,1500米;直流激电试验工作,甚低频电磁法试验工作;工作比例尺1∶10000,测网100×20米,工作面积2平方公里。在马鞍山濮塘、老脉岘开展过电法工作,濮塘的工作比例尺1∶10000,基本测网100×20米,工作面积2.4平方公里;老脉岘以交流电法为主,工作比例尺1∶10000万,基本测网100×40米,工作面积1.6平方公里。另外,在繁昌县马坝硫铁矿开展磁法详查工作。
建队初期,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加上马山矿区地层及岩石的可粘性,给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开始使用方片合金钻进,效率低,岩芯采取率只有62%。后来试验成功针状合金反循环钻进新方法,使岩矿芯采取率稳定在80%左右,台月效率从过去170米至210米,提高到245米,成本从1976年每米79.17元下降到54.41元(1977年)。在马山钻探施工时,采用树叶粉同纯碱配制的优质泥浆,保护了孔壁,减少了井内事故,少下了套管,既节省管材,又增加了纯钻时间。树叶粉泥浆钻探技术在各工区推广应用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