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分拣封发]
建国前,马鞍山地区邮局邮件封发直封局仅有当涂、芜湖、南京等几处。发往外省市邮件多由芜湖、南京经转。1957年后,出口邮件迅速增加,为减少转口,加快邮件传递,马鞍山与全国各地建立直封关系的局逐年增加。1985年,除市局对外直接封发邮件外,还有向山、采石、慈湖支局。马鞍山局各类出口邮件直封全国各地177个局。其中包裹直封局25个,挂号信函直封局55个,特挂信函直封局7个,挂号印刷品直封局5个,平常信函直封局72个,平常印刷品直封局13个,市邮电局设分拣封发组,采石、向山、慈湖支局配分拣员。1985年后,市局设国际邮件分拣台,配备专人负责国际邮件分拣封发工作,邮件分拣封发业务量也成倍增长。民国22年(1933),采石邮局信函进出口仅4.96万件,包裹进口仅130件。1954年,马鞍山地区平信出口17.64万件,进口24.29万件,挂号信出口2.71万件,进口2.28万件,印刷品出口5672件,包裹年均出口2300件,进口3200件。到1987年,平信出口433.46万件,其中国际信函出口(含港澳地区,下同)1.95万件;平信进口477.40万件,其中国际函件进口2.49万件;印刷品出口12.25万件,进口58.04万件;挂号信出口73.73万件,其中国际760件,挂号信进口67.44万件,其中国际450件;包裹出口4.69万件,其中国际120件;包裹进口7.20万件,其中国际进口230件。此外,市邮电局还先后开办特挂、快包、免费、甲保等业务,大大方便了团体和个人邮政通信的需要。(附表17—2)
附表17-21974~1987年马鞍山市邮电局分拣、封发邮件交换量汇总表单位:万件


出口函件的流向流量以省内为主,约占三分之一。外省以江苏、上海为多。据1985年9月抽样测定,省内占33.28%(其中合肥市占4.77%,芜湖市占2.22%,蚌埠市占0.81%,其它市、县占25.48%);江苏省占15.67%(其中南京占3.71%,苏州、常州、无锡、镇江四市占5.4%,其它市县占6.56%),上海市占10.81%,北京市占3.84%,江西省占3.36%,山东省占2.56%,浙江省占2.92%,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占3.04%,其它各省、市占12.83%,市内互寄占11.69%。
[发运转运]
一、邮件发运1、采石邮件发运:自清宣统元年(1909)起,发往南京、芜湖的邮件,由长江水道邮路运输,收发人员乘小木船到轮船上交接邮件,民国22年(1933)6月,邮件始由水道邮路改为汽车邮路。民国24年江南铁路(今宁芜铁路)通车后,采石发运邮件由汽车邮路改为铁道邮路。民国35年2月江南铁路拆卸停运,改发采石至当涂步班邮路运输。同年12月,宁芜间又开辟汽车邮路,采石邮件随改发汽车邮路运输。民国22年以后,另辟有采石至和县水陆邮路,和县部分进出口邮件经采石转发。建国后,采石邮件均由铁路发运。1954年夏季水阻,南京开出的火车只行驶到马鞍山,当涂县一度开辟当马临时邮路。当采段雇用民船运输邮件,采马段组织旱班运送邮件。铁道邮路发运频次:南京、芜湖方向每日各接发1次,其间很少变动。1985年4月1日后,因运邮火车由宁芜、宁铜间的普客改为宁景(南京至景德镇)、宁厦(南京至厦门)、宁昌(南京至南昌)间的快客,采石站不停靠,马鞍山随开采马汽车邮路,转发采石邮件。2、慈湖邮件发运:民国22年(1933)前,贯通慈湖的旱班邮路有2条。一条由铜井至慈湖,一条由秣陵关至慈湖。慈湖进出口邮件经秣陵关转发,为隔日班。此后先后改由公路和铁路发送。3、霍里邮件发运:民国9年(1920),采石至霍里辟有1条旱班邮路,邮件由采石转发。1954年起改由马鞍山转发,1956年2月以后由向山转发。4、濮塘邮件发运:自1969年1月起,邮件通过向濮邮路发向山经转,1976年3月24日,市局开辟至濮塘汽车(摩托车)邮路,邮件直发马鞍山转发,该邮路单程19.5公里。上午10时从市局邮政科发车,每日1班,但因邮件交换量小,仅行驶几个月便停开,邮件仍由向山转发。5、向山邮件发运:1950~1985年,一直由马鞍山经转,马向间邮路单程15公里。至1985年4月1日,马向间直线邮路停开,改开马——采——向——马环形汽车邮路,4天两班。6、马鞍山邮件发运:自民国37年(1948)9月起,即通过宁芜间汽车邮路发运邮件。至1985年,改由宁芜间铁道邮路发运邮件。其间,1961年5月至1964年,还通过申汉间长江水道邮路发运邮件,每日上水、下水各1次。1958~1960年,开辟马鞍山市至和县水陆邮路,每日交换1次邮件,交换地点在马鞍山轮渡码头。宁芜间铁道邮路接发频次:1980年之前南京、芜湖方向每日各接发1次,1981年改为各接发2次,1984年改为南京方向发1次接2次,芜湖方向发2次接1次。1985年6月1日起每日接发各5次。
二、市内邮件转运1985年邮路长度单程128公里,其中农村14公里。为解决当涂薛(镇)、丹(阳)、博(望)地区邮件发运问题,又新辟马鞍山至博望的省内二级自办汽车邮路1条,单程91公里。设在农村的信箱由乡邮员开箱取信,开箱频次同投递频次。设在市区的信箱开箱频次分3种情况,设在各邮电支局营业室内外的信箱(筒)每日开2~3次。从1984年7月1日起,设在市内邮电支局营业室内外的市内互寄平信赶班信筒(信筒顶端漆黄色),赶在市内投递第二班出班之前增开1次。寄件人11点前投入幸福路、雨山支局和12点前投入湖北路支局门前赶班信筒的市内平信,可以当天投到,设在主要街道两侧的信箱(筒),每日开2次,设在机关单位的信箱,开箱频次同投递频次。前两种信箱由转运员开箱,后一种信箱由城市投递员开箱。市局和市内各支局所之间的邮件转趟频次,每日2~3次。1987年邮件转运量26.94万袋(捆),其中装11.48万袋(捆),卸15.46万袋(捆),是1975年邮件转运量的5.5倍。邮件运输工具也有很大改进。1957年以前,采石、马鞍山、慈湖邮局接发邮件都靠人力背负或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运送。1962年起,逐步过渡为汽车运送。到1987年,共有邮件运输专用汽车9辆,摩托车4辆。
[邮件投递]
一、窗口投递窗口投递的邮件,由邮电局向收件人投送领取邮件通知单,收件人持领取邮件通知单(给据邮件还须带本人身份证件),到指定的邮电局所领取,由营业员按规定手续投交。由窗口投递的邮件种类,主要是包件、保价邮件等。1985年马鞍山各邮电局所由窗口投递的邮件种类有普通包裹、保价包裹和重量1公斤以上的印刷品。
二、按址投递除由窗口投递的邮件之外,其它邮件由投递员按邮件封面书写的地址投递。按址投递又分为城市投递和农村投递两种。1、城市投递:马鞍山、向山、采石、慈湖、霍里自设邮政局所起,城镇居民的邮件直投到户,机关单位的邮件投到收发室。1968年下半年,市区居民邮件试行投到居委会,由居委会转送到户。但用户纷纷反映邮件不能及时收到,1969年上半年,恢复到原投递深度。1970年以后,市区多层居民住宅楼房大量增加,居民邮件投递深度逐渐改为平房直投到户,楼房投到地面一层。楼房二层以上住户的平常邮件,投到用户情报箱,未设信报箱的投到住在一楼的代投点(户),给据邮件投到代投点或呼喊收件人下楼签收。1974年5月增设大件投递段,用机动车投递大单位的邮件。自1982年起,市区新建住宅楼开始设置用户标准信报箱。全市共设有标准信报箱的楼房470幢,占实有住宅楼的26.98%。1984年5月1日起日投两次,1986年1月又恢复为日投一次。1986年9月2日起,市区邮件由原来的市局集中投递,改为分市局、大北庄支局两个区投递。2、农村投递:1949年前,农村邮件只投到邮政代办所和邮政信柜,由收件人领取或捎转。1950~1957年,农村邮件逐步投到乡、农业社所在的村镇、农村中心小学。1958年后,农村投递路线逐步贯通到生产大队。至1964年,生产大队全部通邮。1969年1月,市邮电部门在濮塘公社进行改善农村邮电服务试点,开设了濮塘邮电所,安装电话交换机,同时,将农村投递路线贯通到生产队。但因投入人力过多,难以推广,同年11月,濮塘邮件恢复由向山支局直接投递到大队。1971年在改善邮电服务中,将邮件投到邮路沿途附近的生产队,当年有111个生产队通邮。至1974年,全市655个生产队中已有262个通邮。1975年上半年,为扩大《人民日报》发行,组织社办投递员投递农村邮件,当年年底,生产队全部通邮。1978年4月,将社办投递员全部解雇,农村邮件又只投递到大队。投递班期:小黄洲公社1965年前为3日班,1965年初改为隔日班,1970年改为逐日班,其它公社1958年为隔日班,以后逐步改为逐日班,至1963年全部改为逐日班,生产大队1958年以前均为隔日班,1970年全部改为逐日班。生产队通邮时为逐日班。1984年10月,市邮电局推广砀山县邮电局农村代办投递的经验,小黄洲乡邮段首先实行代办,与代办投递员签订《农村投递代办合同》,并经市公证处公证。1985年5月,慈湖乡邮段实行代办。1985年4月起,市邮电局推广代办城市投递,现全市共有代办投递段20个。
三、投递量1954年,马鞍山地区(含采石、向山)全年投递平信26.3万件,挂号信2.46万件。建市以后,投递量逐年增加。1984年,全年投递报纸2163万份,杂志208万份,平信263万件,挂号信47万件(其中包裹单6.5万件)。1985年,投递报纸2315万份,杂志250万份,平信308万件,挂号信65.9万件(其中包裹单7.5万件)。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