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3年8月,马鞍山第一个农村信用社在兴台乡成立。到1957年底,市郊共建立起信用合作社20个。1958年实行公社化时,20个信用社合并成12个信用分部,郊区公社设立信用总部。1961年,小黄洲信用分部划归马鞍山。年底,市郊信用部共有职工28人。1962年,郊区信用部和13个信用分部撤销,改为8个信用部。1963年,信用部改为信用社,信用社人、财、物三权收归银行统一管理。同年,成立园林场信用社,1975年又并入霍里信用社。1984年,全市有农村信用社、信用分社、信用站各8个,储蓄所2个,正式职工47人,合同工29人。同年,郊区信用联社成立,统一管理郊区各信用社业务、财务和人事安排。到1987年底,市郊共有信用社8个,信用分社9个,信用站13个,储蓄所1个,有正式职工55人,合同工43人。
农村信用社组织形式具体分为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3种。1953~1954年,马鞍山地区各信用社均设有这三种组织,以后逐渐取消。到1963年,各农村信用社又相继恢复以上3种组织。一般由大队书记兼任监事,大队长兼任理事,生产队长任社员代表。1966年后,社员代表大会、理、监事会又被取消,直到1983年才恢复。至1987年底,马鞍山农村信用社共有农户代表、理事、监事300人。
1954年,马鞍山地区农户以每股2元入股办社。到1958年,每股股金增加到10元。从1964年起,信用社开始按股金分红利。1979年,郊区信用社共有股金8.19万元,到1984年增加到8.62万元。
马鞍山农村信贷业务始办于1958年。是年,存款余额为102.6万元。其中集体存款84.8万元,占82.7%;贷款余额14.6万元,其中社员贷款8.1万元,占55.5%。到1966年,年末存款余额增加到125.8万元,贷款余额增加到33.5万元。“文化大革命”初期,信用社办理的社员储蓄存款额大幅度下降。1970年年末余额仅有6.8万元,比1958年减少9.3万元。1978年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存贷业务量越来越大。1978年末,存款余额为905.5万元,贷款余额为28.8万元。到1984年末,存款余额增加到1890.2万元,贷款余额增加到552.5万元。1985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存款达1888.7万元,发放贷款869.7万元,收回贷款807.4万元,年末贷款余额614.2万元,年末转存银行1470.7万元,年底,全市信用社盈余累计达179.85万元。1987年,年末存款余额高达3239.1万元,贷款余额有1506.2万元,转存银行1945.8万元。(附表20—10)
附表20—101958~1987年马鞍山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存、贷款余额统计表单位:万元

上一篇:第二节 贷款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