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铁城剧场]
坐落金家庄区杨家山地段,与市体育场毗邻,为马鞍山地区最早的文化设施。
铁城剧场原名大礼堂,始建于日军侵占时期,是“日本制铁株式会社马鞍山制铁所”日伪职员的文化活动场所。1953年,马鞍山铁厂恢复生产,大礼堂属铁厂工会。在省总工会帮助下,马鞍山铁厂建立第一个电影放映队,大礼堂为主要放映场所。1955年,铁厂为举行职工业余文艺会演,拨款修缮了大礼堂,安装了768张铸铁架翻板坐椅。1956年,大礼堂的全套电影放映设备搬迁到工人电影院。1957年,马鞍山铁厂工会将大礼堂移交给市人民委员会文教科管理,易名为铁城剧场。同年9月,市电影放映队成立,首映式在铁城剧场举行。1960年,铁城剧场正式纳入文教事业单位,1965年改称为铁城影剧场。1966年改为铁城电影院。“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止了正常的电影放映活动。1969年,铁城电影院建制被撤销,改建为市文工团的排练场。今为市歌舞团紫罗兰音乐茶座。
[金鞍大戏院]
位于金家庄区彭山西北侧,是私营合股戏院,建于1954年,由马鞍山镇镇长赵振武、镇治保主任丁其贵、当涂县金华建筑合作社主任陈兆才等人各自筹资金数十万元(旧币)合股筹建,以后又有南京的王昆等人前来入股。戏院建成后从金家庄和马鞍山名称中各取一字为戏院名。戏院座东朝西,竹结构草屋顶。场厅内设有近百张竹制简易椅,可坐500余人,满场可容700余人,椅座间隔很大,来回走动很方便。舞台由毛竹架铺垫木板而成。照明有汽油灯、电灯和一个简易落地聚光灯。
戏院开张后,首场演出的是镇江扬剧团演出的扬剧《双推磨》,接着来演出的有南京、常州、蚌埠、芜湖等地的剧团。戏院仿昔日堂会的演出形式,台上演戏,台下观众或跷腿闭目,或谈“生意经”、“山海经”等各行其事,卖采石干的小贩在场内来回走动叫卖,服务人员提着大水吊为观众冲茶兑水,叫喊着向观众扔毛巾把子。1957年底,金鞍大戏院被拆除。1958年初,原金鞍大戏院的人员分别被安置到市百货公司、华成钟表店、铁城剧场和市工人剧场。
[马鞍山市工人电影院]
位于幸福路45号。1956年建成,占地面积1658平方米,其中场厅651平方米、1050个座位,舞台66平方米,门厅45平方米,放映室45平方米,配电房41平方米,两侧走廊220平方米,休息厅210平方米,大院380平方米。
工人电影院始为马鞍山铁厂工人俱乐部电影院,后属马鞍山矿区工会管理。1962年改由市总工会管辖。1970年2月,划给市文化局管理。1975年2月,归还市总工会。1979年后,电影院多次被评为全省电影系统先进单位和市文化系统先进单位,机房历年均被评为先进机组。
[马鞍山市工人影剧院]
坐落在金泉街37号,是马鞍山建市后最早兴建的国营剧场。
影剧院的前身为工人剧场。1956年由省总工会拨款委托马鞍山铁厂工会筹建,1957年竣工。建筑总面积3246平方米,其中舞台面积257平方米。与舞台相配套的有乐池、天桥和灯光槽,舞台后面设有化妆室、演员休息室、服装室以及能安放80张床位的演员宿舍,并附设有食堂等生活设施。场厅内设有1130张翻板座椅。1958年移交市文教局管理。至1977年5月改为工人影剧院前,以接待剧团演出为主。到1985年,剧场先后共接待市级以上的专业剧团以及其它艺术表演团体100余个,其中国家级表演团体4个、省级41个、地市级50余个。
1976年底,由地方财政拨款7万元作为改建和购买电影放映设备费用,购置了“东风”牌35毫米电影放映座机,以及宣传台、光源整流器等设备。1977年5月1日,正式改名为工人影剧院,开始对外放映。
[马鞍山市解放电影院]
位于花山区团结路东首,属市文化局的专业电影院,其前身为和平电影院,1958年筹建,1959年落成。总投资17万元,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由三层主楼和拥有1107个座席的观众厅组成。1959年9月18日举行电影院落成首映式。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和平电影院更名为“反修电影院”,后又改名为解放电影院。
1972年,该院购置了全套宽银幕电影放映设备。1977年,又购进1套氙灯光源“东风”牌35毫米电影放映座机和1台12千瓦柴油发电机组。1978年,架设了6千伏专用供电线路,配备了60千瓦的电力变压器和电源配电室,自制了电力配电柜,各项放映设施益臻完善。1983年,电影院又购置全套宽银幕立体电影放映设备和1台屏幕式三用电动影片检片台,成为全市放映单位中第一家既能放映35毫米普通影片又能放映宽银幕和立体影片的电影院。
[马鞍山市工人文化宫]
市工人文化宫位于湖北路解放路口,1966年建成。有效面积1438.30平方米,其中,乒乓球室、游艺活动室、康乐球室、棋类室、汽枪室等文化活动部分为472.20平方米,生产技术活动及阅览部分253平方米,演讲及小型展览部分391.20平方米,美术创作、文艺排练、艺术研究活动等业余文艺活动部分166平方米,行政管理部分155.90平方米。此外还有影剧院1座,面积1640平方米。
“文化大革命”中,文化宫被“造反派大联合委员会”等组织占用。1975年市委决定由市总工会收回。1977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内设宣传组、体育组、文艺组、阵地组、行政组、办公室,有工作人员22人。日常举办的活动有电影电视、图书阅览、电子游戏、汽枪打靶、有奖灯谜、摔跤比赛、象棋表演、乒乓球、书场、桥牌等10多个门类,入宫活动日平均约1000人次,节日达3000人次。宫内举办有外国语、数理化、设计绘图、机电讲座、美术、书法、花卉盆景、服装裁剪、音乐、话剧、体育各类短期学习班,深受群众欢迎。
1980年后,先后开办机械制图、科技、英语、数学、钳工培训、美术、摄影、工笔花鸟画、花卉栽培、小提琴演奏、作曲、歌曲教唱、服装裁剪、京剧清唱、体育医疗、游泳、摔跤等各类训练班115期,培训学员5589人。1980年,市文化宫组队赴广东省韶关市参加全国5省8市象棋、围棋比赛,获围棋团体第一名,象棋团体第二名,围棋、象棋女子第一名,象棋男子第二名,围棋男子第四名,象棋少年第三名。向安徽省摔跤队输送运动员3名。1983年,文艺组参加省文化局、省总工会举办的“安徽省城市文艺调演”,获奖10个。文化宫创作的《上下左右》、《今秋分外美》、《盼归情》、《我爱真正的美》4个节目,获优秀创作奖和演出奖。
[马鞍山市青少年宫]
马鞍山市青少年宫位于解放路6号原市展览馆旧址,于1981年8月21日正式建立。
市青少年宫配有舞蹈、器乐、书法、美术和声乐教师。活动设施有:电子计算机室、电子游戏机室、舞蹈练功房、阅览室、器乐声乐室、乒乓球室(兼美术室),实用面积500平方米。主要设备有:电子游戏机3台,人体自动秤1台,钢琴1架,“小教授”计算机10台。
青少年宫利用学生课外时间举办培训班,进行音乐、舞蹈排练,开展书刊阅览等活动。建宫以来,先后举办舞蹈、声乐、二胡、手风琴、书法、绘画、电子计算机、讲故事、朗诵等类培训班多期,培养出一批舞蹈、声乐、器乐演奏小演员,其中藤丹、何文两名小演员获1985年省“小百灵”赛歌会二等奖。逢节假日还增设儿童电动玩具、套圈、灯谜、钓鱼、联欢演出等活动项目,丰富了青少年的校外生活,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马鞍山市离退休老干部俱乐部]
马鞍山市离、退休老干部俱乐部位于雨山湖公园内,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隶属市老干部局管理,内设阅文室、阅览室、健身室、友谊室、会议室5个部份。1981年12月开放。开放后,先后举办了老干部气功学习班、季节性健康讲座、花卉讲座,组织了象棋、围棋、乒乓球比赛和老干部合唱团,活跃了离、退休老干部的文化生活,为他们欢度晚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