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据民国25年《当涂县志稿》记载,民国年间,马鞍山地区的采石、陶庄、落星等地迭有历史古物出土,其中主要的出土古物有:
[晋德家铜]
民国21年(1932)春,永宁乡薛家村(今薛家凹一带)农民在犁田时发现一座古墓,内有一批古物。古墓四周俱有隧道,北隧道内发现铜1只。高三寸,口径一尺,底径七寸,内面底铸有“吉祥”2字及单鱼花纹,两旁为兽面图,口缘左侧有龙形纹,张口吐舌,足后著羽翼,其形制与铜洗全同,后镌刻“德家”3字。按“德家”当为人名。“”与“盂”、“杅”同,属饮器,为西晋遗物,民国时由安徽省图书馆收藏。
[晋铜盘]
与德家铜同时同地出土。盘高二寸五分,口径九寸,底径七寸五分,下缘铜质,出土时已剥蚀成穿。盘无文字及纹饰,其形与新莽“承水盘”及车宫“承烛盘”全同,为晋物,民国时由安徽省图书馆收藏。
[晋瓶]
与德家铜同时同地出土。瓶高七寸,口径四寸,腹径倍之,陶质细白,无釉、为汲水器物,为晋遗物,民国时由安徽省图书馆收藏。
[晋罃]
与德家铜同时同地出土,罃颈长口小,下缘有断截痕,出土时下截腹部已碎,高度及围径不可知。其残器上截一部分高八寸,上有作缶形者五,其中一缶较大,无底,口径三寸,下缶一亭,有门中通,其旁四缶口径一寸四分,皆有底,不与中通。五缶之上及四周隙处皆饰飞鸟。亭左有一囚俯伏,后有五人跪于囚后,一秉龠,一抚琴,一执旗,一持茅,余一人上半已残缺。亭右蹲一犬。按“罃”,为备火长颈缻,属晋物,民国时藏采石镇人鲁涤文家。
[晋斗]
与德家铜同时同地出土。斗口径四寸,高三尺五寸,陶质色青白,无釉,类似瓷器。陶轮纹清晰可辨,出土时斗柄已脱,为晋物,民国时由安徽省图书馆收藏。
[吴天纪砖]
在采石出土,砖长一尺,宽五寸,厚一寸二分,砖刻有“天纪元年二月三十日张师所作”13字,字皆系反文。字体劲拙,如汉镜铭。“天纪”为东吴孙皓年号,天纪元年为277年。“张师”二字当为制作者姓名。
[晋建康都统司砖]
民国18年(1929)在采石司门口建女校时发掘出土,砖长一尺一寸,宽五寸五分,厚一寸八分,时藏采石镇民家。按东晋建康,即孙吴之建业,愍帝建兴元年,避帝讳改建业为建康,古属丹阳郡治,时采石为建康兵马所驻之地,故置都统司管辖之。
[晋佐所作壁]
砖形,长八寸,宽三寸,厚一寸三分,与德家铜同时同地出土,亦为晋物。砖上刻“□佐所作壁”5字,首字模糊不辨。按“壁”与“甓”同,即为砖。“佐”为作壁者姓氏。
[晋牛渚砖]
民国时期出土,时藏采石镇民家,砖长九寸,砖的两端宽、厚不等。一端中刻“大吉”二字,上下刻8瓣花纹,厚九分,宽四寸;一端有反文“渚牛”二字,厚一寸四分,宽四寸五分,“渚牛”二字中,有一斜画,当为制作时误书“牛渚”为“渚牛”而作斜画以正之。考牛渚之名,始于东汉末。东晋谢尚筑牛渚城,俗称谢公城。南宋李纲重修牛渚城,城堞垣壁皆垩之,是由晋至宋牛渚城尚存。此砖两端厚薄不等,当为城门洞穴之用而特制,其时代为晋宋之间。
[宋采石水军砖]
民国15年(1926)于采石镇民家墙壁中发现,残砖宽五寸,厚一寸六分,时藏鲁涤文家。按梁武帝太清二年(548)王质屯水军于采石,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采石御前水军始归太平知州节制。此砖当为梁宋间所作,又有“采水”残砖,“采水”乃采石水军之省称,采水残砖宽六寸,厚二寸,比晋牛渚砖稍大,砖字均正书横行。
[晋桓大司马砖]
民国5年(1916)于采石区境内采矿时发现。砖为长方形,长一尺,厚一寸六分,砖侧面刻有“太和五年岁在□□□月□□朔桓大司马公□□”,直行20字,缺7字。“岁在”二字下按年代推之,当为“庚午”二字。太和为东晋废帝司马奕年号,太和五年为370年。《晋书》载:兴宁元年(363),加征西大将军桓温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此砖应为当时修筑城垣时所制。
[宋政和井栏题字]
原在雨山乡后陶庄村,上书“政和五年”4字。字区高一尺三寸,宽六寸,正书直行,字径一寸二分至二寸三分。“政和”为宋徽宗年号,政和五年为1115年。
[宋嘉泰井栏题字]
原在雨山乡杜村,上书“大宋甲子嘉泰四年十一月杜小二承建造彻匠朱石匠”,计22字。字区高九寸八分,宽六寸,正书3行,行8字,字径约一寸。宋甲子嘉泰四年为1204年。
附表26—3马鞍山地区湮没古迹一览表


附表26—4马鞍山400年前古树一览表

上一篇:第二节 祠庙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