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航线
一、客运
铜陵市长江水上运输客运航线主要有长江航运局武汉分局、芜湖分局、芜湖长江轮船公司等开辟。计有大、小轮客运线5条,即申(上海)汉(汉口)线、芜(芜湖)安(安庆)线、汉(汉口)宁(南京)线、芜(芜湖)浔(九江)线、皖(安庆)宁(南京)线。
〔申汉线〕为大轮航线,全程1125公里。清同治七年(1868年)开辟,始靠大通和悦洲。1957年12月25日后,改靠横港。
〔汉宁线〕为大轮船行驶,全程425公里,1983年由长江航运局武汉分局新辟。1984年由武汉长江轮船公司经营,停靠横港。该航班有正班、加班之分,正班到横港时间为上水零时左右,下水21时左右;加班则各迟1~2小时。
〔芜浔线〕为大轮船行驶,全程329公里。1983年由长航芜湖分局开辟,隔日一班,轮船停靠横港。到港时间,上下水均在零时40分左右,该航线于1985年延伸至南京,称为宁浔线。
〔皖宁线〕为小轮航线,全程300公里。1985年芜湖长江轮船公司新辟,每日上下水对开,轮船停靠横港。
〔芜安线〕为小轮航线,全程204公里。1901年开辟,停靠大通,自1950年起,停靠扫把沟(1962年止靠),后停靠横港、县城关。
二、货运
铜陵市水上货运航线遍及省内外长江及各支流。长江航运局货运航线为主航线,主要进行 裕溪口至铜陵的淮煤运输,铜陵至上海的金属矿石和非金属矿石的运输等。此外,还先后开辟了漕运航线,盐运航线,粮运航线,铁矿石运输航线,黄砂运输航线等。
〔漕运航线〕明代初期,铜陵县漕粮由长江运至南京。宣德四年(1429)漕运由江漕入仪征经运河运至徐州,年运漕粮2万多担。
〔盐运航线〕大通至十二圩,全程256公里,19世纪60年代开辟,1866年起,每年由木帆船从江苏十二圩运盐2.5万吨至大通验照进仓,转销附近各县。1929年运量达14.7万吨。
〔粮运航线〕大通至芜湖,全程114公里,1919年,运往芜湖大米量38.05万担 ,另有顺安、三江口、沿船沟等地销往芜湖的稻谷28万担 。
〔铁矿石运输线〕顺安至裕溪口,全程89公里。1958年开辟,铁矿石由顺安用木帆船运至荻港,再由轮驳拖队运往裕溪口,年运量50万吨左右。
〔黄砂运输航线〕1956年,由大通开辟至南京、镇江、扬州等地,组织运销1.15万吨。1976年,市航运管理处(局),县船运管理站及黄砂生产管理部门,开辟汀洲港黄砂运输线,销往江苏常州、东台、无锡、苏州等地。1977年运量1.9万吨,1985年为33.52万吨。航线里程:汀洲至常州全程386公里,至江苏东台410公里,至无锡431公里,至常熟468公里,至苏州484公里。上述航线均由轮驳拖队进行运输 。
〔供电、供水〕铜陵港务局建港时,从铜陵发电厂借1台电压为6600伏,功率为20KVA变压器,在硫酸库安设,备高压线700米供电照明。1959年5月,投资5.26万元在各码头安装线路,供生产照明使用。
建港初期,港口无供水设备,用水全靠人工从长江挑水。1962年12月,开始建供水工程,在港区后方牛头咀山坡建水塔2座,容水60吨,1965年扩建为120吨,建水泵房1幢,配水泵4台,在江边建容量80吨蓄水池1座,每小时可供水80吨,保证全港生产和生活用水需要。
铜陵市长江水上运输客运航线主要有长江航运局武汉分局、芜湖分局、芜湖长江轮船公司等开辟。计有大、小轮客运线5条,即申(上海)汉(汉口)线、芜(芜湖)安(安庆)线、汉(汉口)宁(南京)线、芜(芜湖)浔(九江)线、皖(安庆)宁(南京)线。
〔申汉线〕为大轮航线,全程1125公里。清同治七年(1868年)开辟,始靠大通和悦洲。1957年12月25日后,改靠横港。
〔汉宁线〕为大轮船行驶,全程425公里,1983年由长江航运局武汉分局新辟。1984年由武汉长江轮船公司经营,停靠横港。该航班有正班、加班之分,正班到横港时间为上水零时左右,下水21时左右;加班则各迟1~2小时。
〔芜浔线〕为大轮船行驶,全程329公里。1983年由长航芜湖分局开辟,隔日一班,轮船停靠横港。到港时间,上下水均在零时40分左右,该航线于1985年延伸至南京,称为宁浔线。
〔皖宁线〕为小轮航线,全程300公里。1985年芜湖长江轮船公司新辟,每日上下水对开,轮船停靠横港。
〔芜安线〕为小轮航线,全程204公里。1901年开辟,停靠大通,自1950年起,停靠扫把沟(1962年止靠),后停靠横港、县城关。
二、货运
铜陵市水上货运航线遍及省内外长江及各支流。长江航运局货运航线为主航线,主要进行 裕溪口至铜陵的淮煤运输,铜陵至上海的金属矿石和非金属矿石的运输等。此外,还先后开辟了漕运航线,盐运航线,粮运航线,铁矿石运输航线,黄砂运输航线等。
〔漕运航线〕明代初期,铜陵县漕粮由长江运至南京。宣德四年(1429)漕运由江漕入仪征经运河运至徐州,年运漕粮2万多担。
〔盐运航线〕大通至十二圩,全程256公里,19世纪60年代开辟,1866年起,每年由木帆船从江苏十二圩运盐2.5万吨至大通验照进仓,转销附近各县。1929年运量达14.7万吨。
〔粮运航线〕大通至芜湖,全程114公里,1919年,运往芜湖大米量38.05万担 ,另有顺安、三江口、沿船沟等地销往芜湖的稻谷28万担 。
〔铁矿石运输线〕顺安至裕溪口,全程89公里。1958年开辟,铁矿石由顺安用木帆船运至荻港,再由轮驳拖队运往裕溪口,年运量50万吨左右。
〔黄砂运输航线〕1956年,由大通开辟至南京、镇江、扬州等地,组织运销1.15万吨。1976年,市航运管理处(局),县船运管理站及黄砂生产管理部门,开辟汀洲港黄砂运输线,销往江苏常州、东台、无锡、苏州等地。1977年运量1.9万吨,1985年为33.52万吨。航线里程:汀洲至常州全程386公里,至江苏东台410公里,至无锡431公里,至常熟468公里,至苏州484公里。上述航线均由轮驳拖队进行运输 。
〔供电、供水〕铜陵港务局建港时,从铜陵发电厂借1台电压为6600伏,功率为20KVA变压器,在硫酸库安设,备高压线700米供电照明。1959年5月,投资5.26万元在各码头安装线路,供生产照明使用。
建港初期,港口无供水设备,用水全靠人工从长江挑水。1962年12月,开始建供水工程,在港区后方牛头咀山坡建水塔2座,容水60吨,1965年扩建为120吨,建水泵房1幢,配水泵4台,在江边建容量80吨蓄水池1座,每小时可供水80吨,保证全港生产和生活用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