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储蓄网点
1951年4月,铜官山营业所成立 ,成为铜陵历史上第一个储蓄点。1953~1957年间,城镇储蓄户数不断增多,相继建立了第一、二储蓄所和7个储蓄代办所。1958年,增设储蓄代办所82个。
1960年以后,由于自然灾害及国民经济调整,储蓄网点逐步减少。“文化大革命”初期,市区内的储蓄所被撤销,储蓄业务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1973年5月,市人民银行建制恢复后,储蓄网点才重新恢复建立起来,到1977年发展到14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储蓄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截止1985年底,全市储蓄所和储蓄专柜发展到26个,分布全市各厂、矿居民区及街道、商业网点,形成了全市性的储蓄网络。
1960年以后,由于自然灾害及国民经济调整,储蓄网点逐步减少。“文化大革命”初期,市区内的储蓄所被撤销,储蓄业务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1973年5月,市人民银行建制恢复后,储蓄网点才重新恢复建立起来,到1977年发展到14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储蓄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截止1985年底,全市储蓄所和储蓄专柜发展到26个,分布全市各厂、矿居民区及街道、商业网点,形成了全市性的储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