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自一九五一年一月起工程部同志在苏联顾问布可夫同志帮助之下,把根治淮河这一问题作实地的视察,与详细的研究,现在把关于治淮方略的初步意见报告如下:一、治淮问题的由来
淮河本来也和世界上其他的河流一样,有它自己的流域。天空降落的水量到达这流域的地面上时,一部分渗到地面之下成为地下水,来不及渗下去的,则从地面上向低的地方流去,成为地面迳流。这种地面迳流所经由的流路,随着地形与地质的支配,与一切自然因素在年深月久长时间里的作用,发育成了一个完备的水系。在这水系里的流路,由小而大,由支达干,和人体中的血脉系统一样细密而完备。但淮河的生命史上却和世界其他河流有绝不相同的地方,就是它在近几百年以前,受到四种意外的打击,使它成为畸形发育的河道。
淮河受到哪四种打击呢?第一、就是十二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中黄水的侵夺,使它失去了原来入海的尾闾,反而畸形的发展,长成一条不很够用的入江尾闾,影响到洪水的排泄。第二,就是数百年来黄河的浑水不断的泛滥到淮河流域里,使它的水系中的许多小脉络给泥沙淤塞,不能畅通,造成严重的内涝。第三,因为要使有关皇室漕运的大运河能够保持通畅起见,建造了洪湖大堤,造成洪泽湖。从大堤里溢出来的水又为高、宝湖,终年自涨自消,其结果使得皖北、苏北常遭受到洪水的灾害。而运河以东的里下河地区,在每年汛期内随时有变成泽国的可能。第四,就是受了封建制度的剥削,土地被地主阶级所掠夺,转而无计划的耕种山坡,使自然的水土保持受到破坏,增加地面迳流的流量。
上面所说的四种打击,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而成功的,但社会因素却常常处于领导的地位。现在中国的政权已经到了人民的手里,为患淮河的社会因素已被完全克服,所以问题才变成单纯的如何去战胜自然。一九五年十月十四日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把治理淮河的方针给我们规定下来。这方针明白的规定为上游蓄水,中游蓄泄兼顾,下游泄水。经过我们多时的研究与实地的视察,觉得这个方针是再正确没有的了。
二、淮河流域的特征与演变(略)
三、洪水流量的分配及控制
(一)计算的意义:
兹将本阶段水文计算工作的意义扼要报告于后:
1、本阶段水文计算工作,所根据水文资料,仍是淮河一九五年和一九三一年两年的洪水资料,各种湖泊、水道、地形、资料,除霍邱城西湖、城东湖系根据此次航测初步结果,以及淮河由正阳关至双沟一段干河河堤之间系根据最近实测断面结果来进行计算外,其他有关的各个湖泊洼地和水道的地形等,还是根据旧测图或陆军图来进行估计的。
2、本阶段水文计算工作的范围,主要在于上自洪河口起,下至洪泽湖止的淮河中游部分。至于淮河下游自蒋坝起至三江营止的入江水道部分,只是根据一九五年和以往的水文资料加以初步估计,还没有进行计算。淮河上游部分蓄洪后的洪水情形,亦未能进行研究。
3、本阶段水文计算工作的内容,因为治淮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日臻具体化,和去年十一月本会第一次会议时的水文计算比较,有以下三方面的不同。
正阳关以上淮河中游蓄洪工程:这个蓄洪工程,包括霍邱城西湖、城东湖、河洼地、润河洼地、邱家湖、姜家湖、唐湖、孟家湖等八个湖泊洼地一系列的蓄洪工程。在去年第一次计划时,是根据城东湖、城西湖两岸只先做临时蓄洪工程,按半控制的蓄洪来进行计算。其他六个湖泊洼地是完全没有控制,听洪水自由进出来计算的,所以由正阳关下来的洪水量达到八千五百秒公方。这次经布可夫顾问建议,在润河集筑分水闸,并在城东湖口筑闸控制洪水,这样使蓄洪量最大的城西湖和城东湖,变成完全控制的蓄洪水库,蓄洪量很大的河洼地,亦有了相当的控制,剩下不能控制的,只是容量较小的邱、姜、唐、孟四湖。因此使淮河由正阳关下来的洪水量,由八千五百秒公方,减少到六千五百秒公方。
正阳关至洪泽湖之间淮河干河排洪工程:在去年本会第一次会议时,虽曾根据初步水文计算,得出淮河干河各地一九五一年的流量分配,并经工程规划方面,定出各地五一年的计划洪水位,但是由于时间的短促,来不及详细计算,以致定出的计划流量和计划水位,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对于淮河干河,应如何加以整理,使各段能依照计划洪水量之下达到预定的计划洪水位,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加以深入的分析和计算。这里主要的原因,由于时间和地形资料的限制,但主观上由于我们工作人员对问题不能深入分析和研究,工作上还存在着粗枝大业作风,各工作部门连系不够密切,使计划缺乏统一性,这些缺点都值得我们深刻检讨并加以克服的。对于淮河自正阳关起至洪泽湖为止的洪水计算,在布可夫顾问帮助之下,已有了进步的分析研究,从水文分析中,已经得出下面的初步概念:
正阳关到蚌埠之间,根据目前正阳关上游蓄洪以后的最大洪水量,这段排洪道,只要照治淮初步计划原定原则,南岸在非常洪水时可以行洪水,北岸局部退建堤距,原河槽中不需要整理,就可以达到比第一次计划洪水位较低的预期洪水位。但在蚌埠以下,不可能光靠放宽堤距来达到较低的计划洪水位,而必须要整理河槽,或在淮北加开排洪辅道,减少干河洪水流量,才能达到我们计划的洪水位。这部分水文计算工作,因为路线很长,工作很繁锁,还需要反复推算,不是短时期所能完成的。又因为淮河两岸用作排洪部分的地形还没有全部测量,以及同淮河相通与洪水量计算有关的几个较大湖泊,如瓦埠湖、寿(县)西湖等亦未经测量,所以现阶段所得到的计划数字,还只是初步的估计,有待最近补充测量资料后,再行修正。
洪泽湖蓄洪及浮山以下至三江营排洪工程:此部分水文计算,因初经查勘,规划工作正在进行,只是根据一九五年各地水位流量关系,作出粗略估计,还没有进行计算。
(二)计算方法(略)
(三)初步结果:
1、洪河口至三江营各地最大计划流量及最高水位:根据一九三一年和一九五年的洪水量,经过正阳关以上淮河中游湖泊蓄洪及淮河干河整理以后,初步得出淮河自洪河口以下至三江营入江为止的各地最大计划流量及最高计划水位如附表一。

2、各湖泊蓄洪量:要达到上面计划的流量和计划水位,下面各湖泊洼地,要分别控制拦蓄或不控制的拦蓄一定容量的洪水量和蓄洪水位。兹根据初步计算结果,各湖泊蓄洪及蓄洪水位如附表二。

(四)补充说明:(略)
四、山谷水库
淮河的洪水主要来自山水区域里,这区域环抱在淮河流域的西面与南面,从这区域里流出来的水道,主要的为淮河的本源,洪河、汝河水系,史河、灌河水系,淠河水系与颍河水系,这五个水系在正阳关附近九十公里的范围内,先后曾合成为淮河的本干,假使没有任何泛滥情形,则到颍河入淮的地点累积而成的最大洪水峰要超过一万三千秒公方,约当洪泽湖进口处最大洪水峰的百分之七十七,所以要用山谷水库来控制洪水,必须在这五个水系里想办法。
现在已经在这五个水系里见到的山谷水库地点有十六处,控制面积为一万六千四百平方公里,蓄水总容量为三一·五亿立方公尺。按汇入淮水的次序来排列,这许多水库的名称地点等要点如附表三。
此外山水地区未确定的山谷水库与小型水库都没有计算在上表之内。经过继续详细勘测之后能发现的山谷水库数目一定还要增加。各水库合并应用后,对于淮河洪水过程线的影响,这时还没有详细算出,但据粗略的估计,完成大坡岭、石漫滩、板桥、史、淮河、淠河各水库,可把润河集分水后正阳关最大洪水峰从六千五百秒公方减到五千八百秒公方,十六个山谷水库全部完成后,可把这洪水峰减到五千秒公方上下。

五、润河集蓄洪工程
在正阳关以上汇入淮河的干支流计有十道,就是淮河、洪河、白鹭河、史灌河、谷河、润河、沣河、汲河、淠河及颍河;流域分布如扇形,最容易造成洪水。以一九五年推算,倘上游没有泛滥的情形,则正阳关以下洪水峰要达到一万三千秒公方,这是造成上、中游严重水灾的主要原因。润河集蓄洪工程的目的即在控制正阳关以上淮河的洪水,使配合上游一九五一年蓄洪建设的情况下颍河口以下的流量最大不超过六千五百秒公方,正阳关的水位最高不超过二四.四公尺,将过量的洪水暂时储蓄在沿河的湖泊和洼地里,等候大汛过去再缓缓的下泄,用这方法来减低洪水峰线好免除泛滥的危险。将来上游山区水库添造以后,正阳关的洪水流量,还有更见减低的可能。
蓄洪的第一条件,需要适当的湖泊和洼地,在正阳关的上游,恰巧有着湖泊和洼地八处,即霍邱城西湖、城东湖、邱家湖、姜家湖、唐湖、孟家湖及河洼地、润河洼地,其中以城西湖容量为最大,河洼地及城东湖次之,因此这项工程就以此三处为主。初拟在王截流设进湖草坝,在庙台设束水坝使正阳关下泄之最大流量不超过八千五百秒公方。后来经布可夫顾问查勘后,决定将控制蓄泄中心改设在润河集,改坝为闸,使正阳关下泄之最大流量减为六千五百秒公方。
控制洪水的工程,可大别为堤工与分水闸两部分:堤工主要的是将王截流到任家沟淮河南堤及上格堤、下格堤,加高培厚,以增城西湖的容量;分水闸建在润河集的对岸,可控制进湖与进河的流量。分水闸可分为进湖闸、拦河闸及固定河槽三部分,并筑堤堵塞淮河的旧槽。在平常时候,从上游来的淮水可从固定河槽里流出去;在洪水时期,可机动的开放拦河闸的闸门,和固定河槽配合使用来泄水。上游河洼地的蓄洪和下游正阳关流出的水量都靠这分水闸来操纵;倘如来水多于去水,不及下泄,则机动的开放进湖闸的闸门,分水到城西湖里去。
这个蓄洪工程的一切规划设计,都以一九五年洪水作为推算的根据,从推算的结果,知道要达到预定的目的,需要蓄洪七二·一二亿公方,这项水量大部分要蓄在城西湖、城东湖及河洼地。还有邱家湖、姜家湖、唐湖、孟家湖等四湖和润河洼地都不做工程,听其自然过水,稍起停洪作用。在城东湖的口门上要筑拦水坝,以免洪水未到之时先把湖装满,将来仍旧需要在此建闸,以便操纵灵活。润河左岸的岗地高度不足,须加筑新堤,并巩固灵台坝以防淮水由柳沟窜入八里河与戴家湖。各湖蓄洪量和可能达到的最高水位如附表四。

进湖闸为放水入城西湖之口门,当淮河洪水量过大,不及全部下泄时,即由此分水入湖,来调节上游的水位。闸底高度定为二十一公尺,闸墙顶高定为二十八公尺,闸门顶高定为二十七公尺。根据一九五年洪水来计算,人湖最大的流量要到三千秒公方,湖中最高水位要达到二六·五五公尺,闸门总宽度需要一百七十四公尺。这个进湖闸决定分为六孔,中间两孔各四十五公尺,两边四孔各二十一公尺。闸墩有五座,各宽一公尺,每三公尺设一闸门支座,宽各半公尺。闸门系钢制的,高六公尺,所受的全部水压力,都由支构传送到支座。闸门的开闸全靠液压机,每三公尺设一座,藏在支座的后面,它的构造和唧筒相像,是把一个有柄的活塞,装在圆筒的里面,在发动抽油机以后,便可把有压力的矿物油从油管传送到活塞的上面或下面,因活塞两面受了不平衡的压力,即在圆筒内滑动,活塞柄也跟着移动,把闸门拉开或推紧。
拦河闸须与固定河槽并用,当洪水时期,倘来水很多,单用固定河槽,不够宣泄,则开放这个拦水闸的闸门。根据一九五年的洪水计算,润河集淮水下泄的流量最大时为五千五百秒公方,除固定河槽外,还要拦河闸来排泄三千三百八十秒公方。照算闸门的宽度需要二百九十一公尺,所以分这闸为九孔,中间五孔,各宽四十五公尺,两边三孔为各宽十五公尺,左边第二孔为二十一公尺。闸门的结构与开关都与进湖闸相似,惟所受的水压力比较小些。
固定河槽为一混凝土的河槽,长十二公尺,总宽七十八公尺,底高为十七至十八公尺不等,两岸为直立之混凝土墙,上、下游都铺砌块石和拦河闸相同;枯水时期里淮河流量不到一千三百秒公方时,这里的流速不会超过一·五秒公尺,所以船舶可以通行无阻,洪水时期里,船舶须暂时停航。
进湖闸及拦河闸用的液压开关机共一百五十五个,现由华东工业部代为设计制造。
城西湖放水时,如水位在二十一公尺以上,可由进湖闸退入淮河,在二十一公尺以下,须由万民闸退出。万民闸位任家沟口,原为城西湖的出水口,为一个三孔闸门,闸顶高度只二十三公尺,现因需在城西湖蓄洪,堤顶须加高至二七·五公尺,顶宽须培厚到八公尺,闸身也须加长、加强以与其他堤防工程配合。
在淮河的南岸,需建堤防,使湖河分隔开来。堤的断面分乙、丁、戊三种标准:自临水集至王截流一段及上格堤,均用乙种标准,顶宽四公尺,河湖坡一比三,岸坡一比五及一比二,在堤顶以下二公尺处加二公尺台肩,自王截流经分水闸至任家沟,用丁种标准,顶宽八公尺,河坡一比三,湖坡一比五;下格堤及城东湖拦河坝均用戊种标准,顶宽八公尺,两坡均一比五。
北岸自曹集至南照集要建筑矮堤,顶高以二四·五公尺为度,水位超过堤顶时,水即漫溢到河洼地里。自南照集至润河集的北岸的洼地需要通行洪水,因为现有的堤防已超过需要,只须开顶高不超过二四·三公尺的上下两缺口,长各约一公里,即可适用。自润河集至邱家湖口北岸的洼地,也须通行洪水,则应在上下两端及中间各开缺口,长各约一公里,缺口的顶高自二五·至二三·六公尺不等。邱家湖以下,则不做工程,河湖大水时连成一片。
据最近测量的结果,知自润河集至庙台后面的岗地,已有足够的高度,所以不需要堤防工程,原列的经费将移筑润河左堤并特别加强灵台坝。
分水闸的主要材料数量,约为水泥九千一百七十公吨,石子二万五千五百六十五公方,黄砂一万九千五百七十三公方,砖一万零一百七十四公方,块石六万九千零七十九公方,钢筋四百吨,另加筑堤土方及修理万民闸等共需大米一亿五千四百五十万市斤。
六、中游河槽整理
(一)整理目的:
正阳关以上的淮河洪水,完全依靠着山谷水库湖泊蓄洪和润河集的分水闸来控制,所以这节要讨论的是正阳关以下的河槽问题了。这段河槽——自正阳关至蒋坝——能否把上游来水顺利通过,如何使洪水能够顺利通过,内水问题如何解决,都在我们考虑范围之内。归纳起来,河槽整理之后,应该达到下列三个目的:
1、要能顺利排泄上游来水不致为患;
2、要减低水位便利内水的排泄;
3、要缩短航道便利航运。
(二)整理的办法和方案:
要整理这段河槽,并且要整理以后能够永久维持于良好状况之下,所采取的方案必须与河流的性格相适合,并不单纯的或机械的把水流纳入预先准备好的躯壳,工程方始不浪费。在现时所有的技术资料之下,尤其缺乏有关水流与泥沙关系的观察,这种方案还没有着手的可能。但为了试算工程费的最高限度,我们暂定四种整理办法如下:
1、可以利用滩地的地方,尽量利用滩地来行水;
2、不能利用滩地的地方,则浚挖河槽;
3、可以截湾取直的地方,尽量截湾取直;
4、淮河北岸开辟排洪辅道。
其具体办法如下:
利用滩地行水:淮河南岸的滩地除淮南矿区及蚌埠市区外,都利用来作为排洪孔道;六坊堤范围以内的滩地,及淮河北岸荆山湖洼地、北肥河与淮河间的地区、临淮关洼地、五河朝阳坝以南地区,亦均作为排洪孔道。上项被利用的洼地,尽量保证一水一麦。
浚挖河槽:五河至浮山一段淮河,因计划水位降低(五河十七公尺,浮山一四·六公尺)不能利用滩地排水,原有河槽容量不够,故须加以浚挖;对龙集下游的淮河,亦须疏浚。
截弯取直:上草湾岗地,拟于开通,使双沟淮河可以直接入湖,缩短水道三十五至六十五公里;浮山以下小龙涧至对龙集间,拟开辟一道排洪新道,可以缩短水道十二公里;圣人湖到蒋坝三河间,拟循古河开一河道,可以缩短水道十八公里。
排洪辅道:在润河集蓄洪以后,淮河在正阳关的最大洪水量虽能减少到六千五百秒公方,但因涡河、北肥河、浍河、沱河、唐河等支流的汇入,浮山的流量将增到一万秒公方,这是淮河本干所不能容纳的。为了减少淮河的洪水量计,所以我们试拟了三条排洪辅道,从过涡河开始,把各支流的水量完全截留起来,使淮河本干的流量仍保持在六千五百秒公方,到浮山以下方始再使排洪辅道与淮河相会合。这三条路线经过的地点如下:
第一线——起自涡河的龙亢集,在涡河内筑坝断流,设船闸来维持交通;坝上水位为二二·五公尺。平地开挖排水渠道,穿过北肥河至河分为二支:一支循河故道,至九湾入浍河;另一支开新道到湖沟集入浍河,再循浍河故道到固镇,穿津浦铁道到九湾与第一支会合,循浍河会同沱河、唐河,经五河至天井湖后,在浮山以下入淮。这条路线约计土方为二亿七千六百万公方,需米三十亿五千七百万斤。
第二线——起自涡河龙亢集,并不筑坝,把涡河筑断;起点水位为二·八公尺,东向开挖排水道,在赵家沟入北肥河,循河至苏家集,再挖新渠经曹老集穿津浦路接至九湾入浍河,以下与第一线相同。这条路线约需土方一亿九千一百万公方,需米二十一亿九千五百万斤。
第三线——苏家集以上与第二线相同,至苏家集后,循北肥河到赵家沟,开新渠经太平岗附近,穿铁路至西坝口入浍河,以下与第一线相同。这条路线需土方二亿四千万公方,需米三十一亿六千八百万斤。
从上面试算的结果,知道第二线排洪辅道需费比较节省。
应用上面的办法,对整理河槽计划,我们拟出四种方案以资比较,方案如下:
1、北岸涡河等洪水,由排洪辅道下泄,洪湖蓄水至十四公尺,河湖分开。
2、不开辟排洪辅道,洪湖蓄水至十四公尺,河湖分开。
3、北岸涡河等洪水,由排洪辅道下泄,洪湖蓄水至十三公尺,河湖不分。
4、不开辟排洪辅道,洪湖蓄水至十三公尺,河湖不分。
第一方案:涡河和涡河以东的支流来水,全由排洪辅道排泄,最大流量为三千八百秒公方,蚌埠附近水位可降低至十八公尺,五河附近水位可降低至一五·五公尺,浮山一四·六公尺,淮河干流浮山以上最大流量为六千五百秒公方,浮山以下为九千秒公方,由上草湾引河进洪泽湖最大流量为四千秒公方,除自小龙涧引河下泄,加入池河一千秒公方,最大流量共为六千秒公方,此流量经圣人湖引河入三河。小龙涧引河口须筑船闸及拦河闸各一座,上草湾引河口筑进湖闸一座,以资控制。另外在上草湾下游淮河,圣人湖下游淮河,及蒋坝洪泽湖,都筑拦河或拦湖土坝,使河湖分开,增加洪泽湖的蓄水效能。
第二方案:除浮山以上全部洪水由淮河下泄外(即不开排洪辅道),其余完全与第一方案相同,但五河水位为十七公尺,蚌埠水位为二·四公尺。
第三方案:与第一、二两方案基本上不同的地方,是本方案河湖不分,即上游来水,完全经由洪泽湖入三河。洪泽湖蓄水至十三公尺,上草湾引河仍须开通,最大流量为六千秒公方。同时淮河原来河槽,亦输送一部分流量进洪泽湖,即三千秒公方。排洪辅道的水位与第一方案同,三河下泄的流量增至八千五百秒公方。
第四方案:除浮山以上全部洪水由淮河下泄外,其余与第三方案完全相同。
以上四种方案的工程费如附表五。(略)
附注:(略)
七、洪泽湖蓄洪工程(略)
八、入江水道(略)
九、水的利用
淮河洪水被山谷与平原里的水库拦蓄以后,才可利用蓄水量来发展灌溉、动力与航运。灌溉可使农田增产并可使生产得到确切的保证;动力可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减低,并因农产加工而提高其价值;航运使日用品与农产品的运费减轻,增加农民的收益。所以水利建设的发展,一定可以大大增进广大农民的福利,并使社会繁荣普遍好转。(以下略)。
十、管理制度(略)
十一、一九五二年度的施工计划(略)
一九五二年度治淮经费概算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