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商业服务业主要企业
一、农垦供销公司
农垦总公司供销公司,于1981年11月成立。同物资处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由物资处处长兼任经理。供销公司下设物资、商业、农副产品、信息、财务、办公室和一个仓库。1981年有24人,1986年增加到47人,人员最多时达60人。农垦供销公司具有供销商业和业务管理的双重职能,既从事基建三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汽车、配件及五金交电等物资材料的采购和供应;又组织农垦生产的粮豆、油料、茶叶、水果和畜禽等产品的销售;同时对全系统供销商业进行业务管理。农垦供销公司除为农垦组织大量工农业生产急需的物资外,每年还要为职工家庭农场销售2亿吨左右粮豆,从而有力地帮助家庭农场解决了卖难问题。在经营上,从1986年开始,每年购销总额都突破亿元。1990年,购销总额达1.1亿元,上缴利税35万元,人均创利税超过1万元。供销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重合同守信用,合法经营,深受各场(公司)和省内外兄弟单位的信赖。
二、上海华安实业总公司
上海华安实业总公司,成立于1985年3月8日。其前身是安徽省人民政府驻沪办事处下属的一个公司,设有财务、业务、门市3个部和若干分公司。实业总公司有固定资产30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主要经营茶叶。
1990年4月1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华安实业总公司正式移交给安徽农垦总公司,农垦总公司给铺底资金75.5万元。华安实业总公司现有资产263万元,注册资金130万元。实业总公司设办公室、财务部、业务部,另设门市部、经销部、茶叶加工站各1个。有正式职工13人,聘用上海市从业人员20人。主要经营茶叶、炒货、农副土特产品、粮油制品、钢材、建材等。1990年,销售收入106万元,税金3万元,盈利10.5万元,上缴利润8万元。
三、安徽黄山大厦
安徽黄山大厦,1985年筹建,1990年建成。地处合肥市长江路繁华闹市区。大厦占地4000平方米,主楼21层,标高65米,建筑面积为16000平方米。拥有比较齐全的现代化设施,是集吃、住、行、购、娱为一体的旅游饭店企业。内设高级套房、标准间200余间,共450张床位,大小会议室8个。主楼裙房共2层,一楼500平方米商场,二楼设有大餐厅、豪华宴会厅、风格别具的小餐厅,共450个餐位,以及咖啡厅、美容厅、商务中心、票务中心,多功能厅等多种服务项目。采用中央空调、中央音响、闭路电视、程控电话、自动电梯、烟感自动报警、自动喷淋消防系统。
1983年,农垦总公司为发展农垦第三产业,在寿西湖农场召开了各农场(公司)书记、场长(经理)会议,会上作了决定,计划在合肥兴建“安徽省农垦农工商经营中心”。农垦总公司制定设计方案、筹集资金,划拨“三材”,为此项工程提供了物质条件。1983~1986年,总公司多次召开各场、公司主要负责人会议,进行协商。由农垦总公司投资及下属26个国营农场、茶场、公司集资入股,为工程建设资金奠定了基础。
1985年,总公司抽调人员组成了“安徽农垦大厦筹备处”。委托省建筑设计院承担大厦施工图纸的设计工作;同年5月由省建一公司承建。1989年8月,大厦竣工,历时5年。
1990年,大厦建成,正式定名为安徽黄山大厦;5月1日,大厦商场部试营业;10月1日,客房部、餐饮部全面试营业。根据大厦的档次、规模、目标和需要,设置了一室四科四部,即经理办公室、政工科、计财科、保卫科、总务科、设备动力部、商业部、客房部、餐厅部。
大厦为商业、服务业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县处级建制,实行在农垦总公司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1987年11月,袁德生任经理。1990年11月,总公司对大厦领导进行了调整,汪光荣任经理。
大厦筹建初期,采用集资办法,即10万元为一股,一股招收职工1人,全系统农垦企业约定集资计71股,按股选拔招收了大集体工人71名。经省劳动局批准,从合肥市招收合同制工人73名。另从系统外有关单位调入干部、工人计206人。1990年,职工总数279人,其中干部48人,工人231人(包括技术工种152人);职工性别结构:男职工135人,女职工193人;以20~30岁的青年员工为主体,占人数的70%以上。1988年6月,新招收入厦的144名职工全部进入合肥市旅游培训中心分专业进行岗前培训,为期6个月。又组织到稻香楼、庐阳、华侨等市内各大宾馆实习(客房服务员74人、餐饮部服务员40人,商场服务员30人)。通过培训,这些职工都能熟练地掌握服务规范和服务程序,已成为大厦各部门的基层骨干。大厦管理人员多是农垦总公司机关、各农(茶)场等单位调入。大厦正常运行中,培训工作从未间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对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先后举办了班组长(主管)、治安、涉外英语等方面培训,以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
1988年2月,大厦中共支部正式成立,党员16人。1990年11月,成立了共青团委。从而逐步建立起以党委为中心,党政工团妇为主体的专职政工队伍。
经营方式上。大厦采取内部承包经营,并在经营中,不断完善充实。汪光荣总经理在首届职工(会员)代表大会上提出“打基础、抓管理、创水平、争效益”的经营指导思想,实行以计划管理为核心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根据大厦情况,在总公司自负盈亏、自求平衡的经营指标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保证、争取指标。根据上一年度的经营情况及对下一年度的经营进行预测,制订新的方案,同时将奖惩同经营指标挂钩。承包部门将承包单位不断划小,层层落实任务,将承包指标落实到楼层、班(柜)组,经济效益明显增长。
1990年,开业三个月共接待宾客1.89万人次,营业收主315.42万元,床位利用率70%,利润13.77万元,上缴税金9.8万元。
大厦自筹建以来,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帮助。著名书法家、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亲题厦名。1990年10月1日,全面试营业,省市领导王光宇、陈庭元、汪涉云等出席了开业典礼,并为大厦剪彩。
经过大厦员工的努力,开业以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已跻身于合肥市十大宾馆之列。成功地完成了省党代会、人代会等省内最高级别会议的接待任务。连续获得“市卫生先进单位”、“食品卫生合格单位”、“公共场所卫生合格单位”、“安全信得过饭店”、“卫生信得过单位”,并连续通过全国卫生城市复查顺利达标。
四、寿西湖饭店
寿西湖饭店是寿西湖农场在寿县西大街兴建的商业服务大楼。总投资120万元,其中职工集资28万元。大楼为4层,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1985年动工兴建,1986年6月竣工。内设商场、招待所、餐厅、浴池4个营业部。商场主要经营家电、针织品、鞋帽、烟酒、食品等商品。招待所设有150个普通床位,大小会议室2个。餐厅主要供应便民饭菜,可同时安排200人就餐。饭店隶属于农场商业公司。1986年6月,开始营业。当年营业收入24.3万元,上缴税金0.7万元。1990年,营业收入126.2万元,上缴税金3.9万元。
五、安庆农垦大厦
安庆农垦大厦的前身是皖河农场设在安庆市的办事处。1987年,皖河农场为发展商业和服务业,在安庆市高井头兴建“安庆农垦大厦”。总投资145万元,其中基建投资115万元,建筑面积2990平方米,是一个融商业(批零兼营)、旅社、餐厅为一体的场办商服企业,属场商业公司领导。该大厦主要经营百货、针纺织品、家电、五金交电、建筑材料。兼营住宿、饮食、农副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
安庆大厦于1987年筹建,年底竣工。1988年元月开业,当年销售总额为227.5万元,盈利0.81万元。
六、茗香轩茶楼
茗香轩茶楼是宣郎广茶叶公司在合肥市开设的窗口,是改革开放后合肥市兴建的第一家茶楼。位于城隍庙市场“腹地”,与古城隍庙遥相对应,仅一街之隔。总建筑面积360平方米。茶楼是一座仿古式建筑,分上下两层,飞檐桃壁,朱红色墙体,格扇式门窗,高大开阔,中门上方高悬着“茗香轩”的金字牌匾,两旁挂着篆体书对联,显示着古代街市“大字号”的宏伟气势。
茶楼一楼是店堂,经营着全国上百种名贵优质茶,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红、屯绿、六安瓜片、敬亭绿雪等历史名茶和创新名茶,走进店堂,可一览各种名茶的风采。二楼是茶座,宽阔幽静,仿古桌椅,曲格花架,古色古香,红绿名茶,清香宜人,走进茶座,如入仙境,令人陶醉。
“茗香轩”茶楼系1985年购于合肥市城市改造指挥部,1986年元旦开业。古朴典雅的茶楼,以其热情的服务,古国的礼遇,一流的名茶,迎来送往一批批客人。茶楼有一次可接待360人的36张茶桌,平均每年接待12万人次,其中有中央和省市领导,也有中外名人和客商。茶庄和茶座每年营业额240万元左右,其中茶庄180万元。1986年开业时,盈利5.4万元,1990年利润增加到17万元,5年共盈利52.4万元,是投资额的27万元的近2倍。同时每年还上缴税金近10万元。1989年,被合肥市评为“重合同守信用”的单位。1990年,被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评为先进单位。
七、金秋饭店
金秋饭店是水家湖农场在长丰县城开办的一座融商贸、住宿、饮食服务于一体的大楼。1987年1月开业。总建筑面积2119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52.1万元。经过改造,拥有高中低档床位130个,职工40人,年营业收入百万元。该饭店装璜考究,设备先进,管理严格,是长丰县著名的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