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安徽农垦教育是伴随着农垦事业的创建而诞生的。从50年代中期起,省属国营农场相继办起了职工子弟中学。1958年7月,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部发出了《关于场站办学校的通知》;是年底,华阳河、寿西湖、焦岗湖办起了农业机械化学校,共开1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25人。
60年代,既是农垦教育的兴旺时期,又是衰败时期。1961年,根据毛泽东提出学习“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号召,安徽农垦先后有14个场办起了半工半读农垦学校或半工半读农业专科学校。1962年3月,省农业厅党组《关于场办农专进行调查意见的报告》统计,当时在校学生3003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农垦教育摧残殆尽,学校停办,教师“斗、批、走”,设备遭破坏。
70年代,是安徽农垦教育恢复发展时期,当时的农场隶属于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兵团教育自成体系,兵团各级宣传部门负责对教育进行行政业务领导。这个时期,正值中小学学生入学高峰,兵团提出的办学口号是:连队办小学,营部办初中,团部办高中。据1977年统计,兵团共办小学210所,在校学生30911人;初中37所,在校学生11326人;高中17所,在校学生2572人。
80年代,是安徽农垦教育的调整、充实,提高时期。1975年,兵团撤销,恢复农垦厅建制。厅政治部设宣教科,配备专职管理教育工作的干部,对全系统教育工作实行宏观管理。下属大农场设教委或教育科,小农场在政治处设专职或兼职教育干事管理学校。教学业务按省教委规定,由地方教委代管。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农垦生源逐年递减。据1990年统计,有各类学校153所,其中小学114所,教职工1013人,在校学生1.19万人;中学36所,教职工1161人,在校学生1.13万人;职业高中2所,在校学生864人;技工学校2所,教职工24人,在校学生97人;中专学校1所,教职工75人,在校生292人。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