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职业教育
农垦职业教育在60年代一度辉煌。1961年经省委批准,按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先后在方邱湖、白米山、唐垛湖、焦岗湖、东风湖、龙亢、蜀山等农场办起了半工半读农垦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在水家湖、正阳关、寿西湖、宣郎广、潘村湖、华阳河、阜蒙等农场办起了农业专科学校。并在龙亢、方邱湖、蜀山等农场和合肥农机校附设了农业专科班。开设的专业有农机、农学、植保、财会、水电等。共招收五届学生,为农垦和社会培养了1549名中专毕业生、1303名大专毕业生。这些毕业生一部分流入社会,一部分留在农垦。留在农垦的后来成为农垦事业的中坚力量,大部分都走上场、科级领导岗位。
进入80年代,农垦经济告别了单一农业模式,走向农工商运建服综合经营,需要大量中初级技术人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势在必行。1982年,在全国农垦系统职业技术教育黑龙江现场经验交流会的推动下,华阳河、寿西湖、龙亢等农场办起了农技职业高中班,普济圩办起了机械职业中专班。在4个场的示范推动下,皖河、十字铺、祠山岗、淮南、马厂湖、东风湖、阜蒙、砀山、焦岗湖、青草湖、水家湖等农茶场先后办起了职业高中班或职业初中班。开设的专业有农机、纺织、农技、茶叶、果树、畜禽饲养、食品、机械、财会、植保等。据1988年统计,职业班在校学校1173人,与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之比为1∶2.5。根据生产的需要,1990年经省劳动局批准,华阳河、十字铺两场创办了技工学校,分别开设了纺织、农机、茶叶栽培和茶叶制作专业。到1990年,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之比达到1∶1.9,为农垦建设培养了2000多名中初级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