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各类学校与培训中心
安徽省社队企业局1982年就提出要开办技术学校和举办技术训练班,希望各地、市能创造条件,在一、二年内办一所技校,各县每年举办几期技术训练班。1983年又提出要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联合成立一个“农村合作经济培训研究中心”,并要求在企业内部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学校和专业训练班。后虽因条件限制,未能及时建立技术学校,但都举办了各种内容的训练班,开展技术性的经验交流,以提高企业职工素质。
1984年中共中央1号、4号文件下发后,安徽省进一步重视乡镇企业的智力投资。为提高乡镇企业财会队伍的素质,省乡镇企业局与省银行学校联合举办了安徽省乡镇企业会计函授班。7月15日开始招生。第一期招收了1000名学员,其中合肥市300名、芜湖市300名、六安地区300名、广德县100名,共分10个授课点。同年10月,省乡镇企业局又与省内教育界知名人士联合组建了“安徽省乡镇建设学校”。该校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学制办学,主要培训对象是乡镇企业管理机构和厂矿企业的干部、技术人员。为在较短时间内,大批培养管理人才,该校先以函授形式举办了管理干部进修班,半年一期,第一期就培训了各级管理机构和重点企业的管理干部1000人。
1985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指出:“鼓励集体、个人办好中小学校,特别是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专科学校”。这极大地推动了安徽省乡镇企业学校和培训中心的建设。这年大部分地、市乡镇企业局确定了专人分管人才培训工作。滁县地区和淮南市乡镇企业局还设立了人才培训专管机构,芜湖市乡镇企业局组建了一个由40多人参加的人才培训讲师团。淮北市烈山镇除举办15期乡镇工业技术和工业企业管理培训班,还投资兴建一所职业中学。仅有126人的六安市平桥农机配件厂创办了业余技术学校。阜阳县颍西镇罗庄村张贺林也经上级批准自筹资金创办了“阜阳乡镇企业学校”。该校开始主要是举办建筑技术、企业管理、食品卫生、服装裁剪、种植技术等实用培训班。1988年,该校纳入地方中专招生计划,并被列入中国农村乡镇企业制度建设实验项目,开设了会计统计、企业管理、建筑、金融、微机、工艺美术等专业。这是全国第一所乡镇企业中专学校。
这年,省乡镇企业局还成立了“安徽省乡镇企业干部培训班”。该班每年可直接培训职工2000人。在此基础上,1986年农牧渔业部正式批准与安徽省乡镇企业局联合投资兴建“安徽省乡镇企业培训中心”,初定规模为培训学员200人,其中每年承担农牧渔业部100人的委托培训任务。这样,原有4名工作人员的干训班已不适应工作需要。1987年8月,省编委核准培训中心教职员工25名事业编制,其中配专任教师13人,使办学力量进一步加强。1988年培训中心开班。其主要任务是对各级乡镇企业局的干部、大型骨干企业的领导干部及必须的技术人员进行岗位业务知识培训。中心人员主要是搞好后勤管理,及部分教学管理工作,教学计划、组织工作由省乡镇企业局教育处负责。
1986年,安徽省有8个地、市、县已经或正在创建乡镇企业培训基地。岳西、滁县、广德、嘉山等县建立了直接为乡镇企业服务的职业中学。12月30日,省人民政府[1986] 105号文件提出要有计划地兴办省、地、县三级乡镇企业人才培训中心,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开办乡镇企业专业学校或和农村中学合办乡镇企业职业培训班。
1987年2月13日,安徽省教委和省乡镇企业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将乡镇企业人才培养列入教育计划,调整学校和专业的布局、结构,兴办和改办一批乡镇企业职业技术学校或开办有关职业中专班、职业班,对乡镇企业局和区、乡、企业独立兴办的学校,教育部门在批准办学、教学、师资等方面积极给予支持和指导。还提出各类乡镇企业职业技术学校(班)要根据乡镇企业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发挥多功能办学的作用。可以办招收初、高中毕业生的普通班,也应重视办在职职工的提高培训班;学制可以是二年以上的学历教育,也可以办短期的岗位培训和传播某项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培训;可以办脱产学习班,也可以办半脱产或不脱产的函授、助学班等。学生完成学业,经考试合格,分别发给毕业证书、岗位职务合格证书、结业证书。乡镇企业职业技术学校(包括职业中专班)毕业生,哪来哪去,国家不包分配。同月召开的全省乡镇企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各级乡镇企业局都要创造条件,建设培训中心或学校,发动区、乡和企业成立各种业余学校。6月,省人民政府又提出省和地、市、县要抽调科技人员组成讲师团,支援贫困地区和缺乏专业人才的地区。9月,省教委要求全省每个县至少有一所职业中学重点为乡镇企业培养人才。这年,全省乡镇企业创办业余学校201所,各级乡镇企业局自办或联办培训中心20所,与教育部门联合在职业中学办乡镇企业班84个。六安、阜阳、巢湖、铜陵等地不同形式地建立了乡镇企业教育基地。颍上县3所培训中心个个取得显著成果,受到省、地领导的赞扬,省人大主任王光宇为“甘罗教育社”题词,省畜牧研究所所长和阜阳行署副专员方一本曾亲自为学员授课。亳州市开展职工教育的决心大,热情高,一年就办起了6所乡镇企业人才培训中心和业余技术学校。定远县利用定远三中校舍办了一个118人的“乡镇企业干部管理班”,学制为一年。该校学生来源,一是每年从参加高考的学生中选拔,实行带资入学,每人交400元(其中乡里交200元,个人交200元);二是乡镇企业推荐,其费用由推荐的企业负担,学生毕业后到该企业工作。
1988年5月20日,省计委、省教委、省公安厅、省乡镇企业局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办乡镇企业中专班。它实行“定向招生,不包分配,承认学历,择优聘用”的办法。招生计划由省计委、省教委根据各地地、市计委、教委申报的专业和招生人数,经综合平衡后,专项单列下达。招生来源,从参加社会统考的考生中按规定分数线择优录取,以招收农村考生为主。第一年共招生2695名。10月31日,省乡镇企业局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面向乡镇企业办学,加强办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保障乡镇企业的合法权益,制定了《关于社会各方面向乡镇企业办学的管理暂行办法》。它提出,社会各方面向乡镇企业办学必须坚持为乡镇企业服务的指导思想,注重教学质量,讲求实效,接受乡镇企业局的监督和管理。未经乡镇企业局认可而自行招生的单位,企业有权拒绝配合,所发证书不予承认,不能作为任职、调资、评定职称等的依据。还提出大中专学校举办乡镇企业证书班,必须经省乡镇企业局同意,并由省乡镇企业局办理审批手续。这时期,省乡镇企业局制定了培训规划,逐步建立了乡镇企业人才培训体系,即对在职职工的岗位培训,主要是依靠企业自己进行;各级乡镇企业局的培训基地主要培训管理人才和传授企业难以解决的专业技术。对此,一些有远见的企业不惜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职工教育上来,不少有识之士也关注和支持乡镇企业人才的培养。淮南市洞山建筑公司办了一个乡镇企业职业学校,内设一个大专班(汽车管理专业),两个中专班(财会、企业管理专业),并经淮南市教委批准,安徽省教委备案,纳入计划招生。当涂县博望镇冶金配件厂是个私人企业,也办了一个职工中专培训班,聘请了教师,并签订承包合同。这年,全省乡镇企业业余学校已有455所,其中安庆市213所。
1989年,安徽省各级乡镇企业局均把职工教育作为贯彻治理、整顿方针的重要战略任务,非常重视乡镇企业学校建设。全省乡镇企业职工学校新增116所,达到571所,其中涌现了29所先进学校;县以上主管局建立的培训中心也增加一所,达到30所。合肥被单二厂5月份建立业余职工学校后,提出了“四全”教育目标,即全厂动手、全员学习、全能教育和全面提高;狠抓了“四落实”,即职校领导机构落实,教育场所落实,教员落实,教育经费落实;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职教制度,如训练班课堂制度,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等,很快便取得明显的成效:该厂参加合肥市全面质量考核的200名干部、职工,合格率达100%;职工们熟练地掌握100多个工种的技术,并能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产值、利税均有较大幅度地提高。这年,经省教委同意,省乡镇企业局创办了“安徽省乡镇企业中等专业函授学校”。该校为独立的办学实体,学校以函授教育为主,同时承担原有干训班的短训任务。省乡镇企业局设总校,具备条件的地、市设立分校,县设辅导站,由乡镇企业局局长或分管局长任分校校长或辅导站站长。该校开设乡镇企业管理、会统两个专业,学制三年,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乡镇企业在职职工,地、市、县局和区、乡经委工作人员以及专业户、个体户和应届、历届初中、高中毕业生,参加全省成人中专统考,按规定分数线录取。所有毕业生,国家一律承认其中专学历,但不负责分配。非在职职工毕业后,由各地乡镇企业局自行择优录用。其教学方式是以自学为主,定期组织面授。第一年,省乡镇企业局招收函授学校学生1000名。
80年代中期以后,安徽省其他各级各类学校也为乡镇企业人才的培养做了大量的工作。安徽省农业技术师范学院为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了师资。安徽农学院开设了农村金融和农产品加工等专业。安徽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滁州师范专科学校开设了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安徽大学有关专业为乡镇企业敞开了大门,开展高、中、低三个层次的职工培训工作。合肥工业大学在亳州开办大专班,设有机械制造、土木结构工程两个专业,学制两年,1987年招生120人。安徽财贸学院也利用暑假到亳州开办了管理培训班。安徽工学院为乡镇企业举办了为期一年的“水泥机械专修班”。省计划学校在每年分期为各县举办基本建设、计划统计、利用外资方面的培训班时,也吸收乡镇企业各类人员参加。1987年起,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也为乡镇企业(含个体企业)初中毕业或相当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职工开办了中等专业教育的自学考试。学员在通过了规定的课程以后,由省自考办颁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中专学历。鉴于乡镇企业自行开考财会专业尚有一定的困难,省乡镇企业局经与省教委、省自考办协商,乡镇企业财会人员先参加农村金融专业基础课考试,待单独申请开考后再转入乡镇企业会计专业。1987年9月,省教委要求全省每个县至少有一所职业中学重点为乡镇企业培养人才。
这些为乡镇企业服务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经费来源于多渠道。教育部门主管的职业技术学校,计划内招收的乡镇企业专业的学生,教育经费列入正常渠道;计划外招收的学生,按不高于国家规定费用的原则,经教育单位与乡镇企业局商定收费标准,由用人单位和学员本人承担。企业教育费不足部分列入营业外开支。业务部门主管的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乡镇企业人员的收费标准与国营企业学员相同;对老少边穷地区则尽可能降低收费标准。由乡镇企业局主管的学校,其基建费、事业费等,与其他部门主管的学校一样由各级财政划拨专项指标,列入地方财政支出预算,还有一部分从乡镇企业教育基金和管理费中支出。如省乡镇企业培训中心的经费,一是由省乡镇企业局拨正常的业务经费,一是向学员收取适量的住宿费、学杂费,其基建费用则由农牧渔业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同投资。省乡镇企业函授中专学校职工的工资及福利费用由省财政划拨,每年所需的10万元经费,有5万元为事业费拨款,有5万元从省乡镇企业局所收管理费中列支。
1984年中共中央1号、4号文件下发后,安徽省进一步重视乡镇企业的智力投资。为提高乡镇企业财会队伍的素质,省乡镇企业局与省银行学校联合举办了安徽省乡镇企业会计函授班。7月15日开始招生。第一期招收了1000名学员,其中合肥市300名、芜湖市300名、六安地区300名、广德县100名,共分10个授课点。同年10月,省乡镇企业局又与省内教育界知名人士联合组建了“安徽省乡镇建设学校”。该校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学制办学,主要培训对象是乡镇企业管理机构和厂矿企业的干部、技术人员。为在较短时间内,大批培养管理人才,该校先以函授形式举办了管理干部进修班,半年一期,第一期就培训了各级管理机构和重点企业的管理干部1000人。
1985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指出:“鼓励集体、个人办好中小学校,特别是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专科学校”。这极大地推动了安徽省乡镇企业学校和培训中心的建设。这年大部分地、市乡镇企业局确定了专人分管人才培训工作。滁县地区和淮南市乡镇企业局还设立了人才培训专管机构,芜湖市乡镇企业局组建了一个由40多人参加的人才培训讲师团。淮北市烈山镇除举办15期乡镇工业技术和工业企业管理培训班,还投资兴建一所职业中学。仅有126人的六安市平桥农机配件厂创办了业余技术学校。阜阳县颍西镇罗庄村张贺林也经上级批准自筹资金创办了“阜阳乡镇企业学校”。该校开始主要是举办建筑技术、企业管理、食品卫生、服装裁剪、种植技术等实用培训班。1988年,该校纳入地方中专招生计划,并被列入中国农村乡镇企业制度建设实验项目,开设了会计统计、企业管理、建筑、金融、微机、工艺美术等专业。这是全国第一所乡镇企业中专学校。
这年,省乡镇企业局还成立了“安徽省乡镇企业干部培训班”。该班每年可直接培训职工2000人。在此基础上,1986年农牧渔业部正式批准与安徽省乡镇企业局联合投资兴建“安徽省乡镇企业培训中心”,初定规模为培训学员200人,其中每年承担农牧渔业部100人的委托培训任务。这样,原有4名工作人员的干训班已不适应工作需要。1987年8月,省编委核准培训中心教职员工25名事业编制,其中配专任教师13人,使办学力量进一步加强。1988年培训中心开班。其主要任务是对各级乡镇企业局的干部、大型骨干企业的领导干部及必须的技术人员进行岗位业务知识培训。中心人员主要是搞好后勤管理,及部分教学管理工作,教学计划、组织工作由省乡镇企业局教育处负责。
1986年,安徽省有8个地、市、县已经或正在创建乡镇企业培训基地。岳西、滁县、广德、嘉山等县建立了直接为乡镇企业服务的职业中学。12月30日,省人民政府[1986] 105号文件提出要有计划地兴办省、地、县三级乡镇企业人才培训中心,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开办乡镇企业专业学校或和农村中学合办乡镇企业职业培训班。
1987年2月13日,安徽省教委和省乡镇企业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将乡镇企业人才培养列入教育计划,调整学校和专业的布局、结构,兴办和改办一批乡镇企业职业技术学校或开办有关职业中专班、职业班,对乡镇企业局和区、乡、企业独立兴办的学校,教育部门在批准办学、教学、师资等方面积极给予支持和指导。还提出各类乡镇企业职业技术学校(班)要根据乡镇企业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发挥多功能办学的作用。可以办招收初、高中毕业生的普通班,也应重视办在职职工的提高培训班;学制可以是二年以上的学历教育,也可以办短期的岗位培训和传播某项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培训;可以办脱产学习班,也可以办半脱产或不脱产的函授、助学班等。学生完成学业,经考试合格,分别发给毕业证书、岗位职务合格证书、结业证书。乡镇企业职业技术学校(包括职业中专班)毕业生,哪来哪去,国家不包分配。同月召开的全省乡镇企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各级乡镇企业局都要创造条件,建设培训中心或学校,发动区、乡和企业成立各种业余学校。6月,省人民政府又提出省和地、市、县要抽调科技人员组成讲师团,支援贫困地区和缺乏专业人才的地区。9月,省教委要求全省每个县至少有一所职业中学重点为乡镇企业培养人才。这年,全省乡镇企业创办业余学校201所,各级乡镇企业局自办或联办培训中心20所,与教育部门联合在职业中学办乡镇企业班84个。六安、阜阳、巢湖、铜陵等地不同形式地建立了乡镇企业教育基地。颍上县3所培训中心个个取得显著成果,受到省、地领导的赞扬,省人大主任王光宇为“甘罗教育社”题词,省畜牧研究所所长和阜阳行署副专员方一本曾亲自为学员授课。亳州市开展职工教育的决心大,热情高,一年就办起了6所乡镇企业人才培训中心和业余技术学校。定远县利用定远三中校舍办了一个118人的“乡镇企业干部管理班”,学制为一年。该校学生来源,一是每年从参加高考的学生中选拔,实行带资入学,每人交400元(其中乡里交200元,个人交200元);二是乡镇企业推荐,其费用由推荐的企业负担,学生毕业后到该企业工作。
1988年5月20日,省计委、省教委、省公安厅、省乡镇企业局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办乡镇企业中专班。它实行“定向招生,不包分配,承认学历,择优聘用”的办法。招生计划由省计委、省教委根据各地地、市计委、教委申报的专业和招生人数,经综合平衡后,专项单列下达。招生来源,从参加社会统考的考生中按规定分数线择优录取,以招收农村考生为主。第一年共招生2695名。10月31日,省乡镇企业局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面向乡镇企业办学,加强办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保障乡镇企业的合法权益,制定了《关于社会各方面向乡镇企业办学的管理暂行办法》。它提出,社会各方面向乡镇企业办学必须坚持为乡镇企业服务的指导思想,注重教学质量,讲求实效,接受乡镇企业局的监督和管理。未经乡镇企业局认可而自行招生的单位,企业有权拒绝配合,所发证书不予承认,不能作为任职、调资、评定职称等的依据。还提出大中专学校举办乡镇企业证书班,必须经省乡镇企业局同意,并由省乡镇企业局办理审批手续。这时期,省乡镇企业局制定了培训规划,逐步建立了乡镇企业人才培训体系,即对在职职工的岗位培训,主要是依靠企业自己进行;各级乡镇企业局的培训基地主要培训管理人才和传授企业难以解决的专业技术。对此,一些有远见的企业不惜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职工教育上来,不少有识之士也关注和支持乡镇企业人才的培养。淮南市洞山建筑公司办了一个乡镇企业职业学校,内设一个大专班(汽车管理专业),两个中专班(财会、企业管理专业),并经淮南市教委批准,安徽省教委备案,纳入计划招生。当涂县博望镇冶金配件厂是个私人企业,也办了一个职工中专培训班,聘请了教师,并签订承包合同。这年,全省乡镇企业业余学校已有455所,其中安庆市213所。
1989年,安徽省各级乡镇企业局均把职工教育作为贯彻治理、整顿方针的重要战略任务,非常重视乡镇企业学校建设。全省乡镇企业职工学校新增116所,达到571所,其中涌现了29所先进学校;县以上主管局建立的培训中心也增加一所,达到30所。合肥被单二厂5月份建立业余职工学校后,提出了“四全”教育目标,即全厂动手、全员学习、全能教育和全面提高;狠抓了“四落实”,即职校领导机构落实,教育场所落实,教员落实,教育经费落实;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职教制度,如训练班课堂制度,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等,很快便取得明显的成效:该厂参加合肥市全面质量考核的200名干部、职工,合格率达100%;职工们熟练地掌握100多个工种的技术,并能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产值、利税均有较大幅度地提高。这年,经省教委同意,省乡镇企业局创办了“安徽省乡镇企业中等专业函授学校”。该校为独立的办学实体,学校以函授教育为主,同时承担原有干训班的短训任务。省乡镇企业局设总校,具备条件的地、市设立分校,县设辅导站,由乡镇企业局局长或分管局长任分校校长或辅导站站长。该校开设乡镇企业管理、会统两个专业,学制三年,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乡镇企业在职职工,地、市、县局和区、乡经委工作人员以及专业户、个体户和应届、历届初中、高中毕业生,参加全省成人中专统考,按规定分数线录取。所有毕业生,国家一律承认其中专学历,但不负责分配。非在职职工毕业后,由各地乡镇企业局自行择优录用。其教学方式是以自学为主,定期组织面授。第一年,省乡镇企业局招收函授学校学生1000名。
80年代中期以后,安徽省其他各级各类学校也为乡镇企业人才的培养做了大量的工作。安徽省农业技术师范学院为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了师资。安徽农学院开设了农村金融和农产品加工等专业。安徽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滁州师范专科学校开设了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安徽大学有关专业为乡镇企业敞开了大门,开展高、中、低三个层次的职工培训工作。合肥工业大学在亳州开办大专班,设有机械制造、土木结构工程两个专业,学制两年,1987年招生120人。安徽财贸学院也利用暑假到亳州开办了管理培训班。安徽工学院为乡镇企业举办了为期一年的“水泥机械专修班”。省计划学校在每年分期为各县举办基本建设、计划统计、利用外资方面的培训班时,也吸收乡镇企业各类人员参加。1987年起,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也为乡镇企业(含个体企业)初中毕业或相当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职工开办了中等专业教育的自学考试。学员在通过了规定的课程以后,由省自考办颁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中专学历。鉴于乡镇企业自行开考财会专业尚有一定的困难,省乡镇企业局经与省教委、省自考办协商,乡镇企业财会人员先参加农村金融专业基础课考试,待单独申请开考后再转入乡镇企业会计专业。1987年9月,省教委要求全省每个县至少有一所职业中学重点为乡镇企业培养人才。
这些为乡镇企业服务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经费来源于多渠道。教育部门主管的职业技术学校,计划内招收的乡镇企业专业的学生,教育经费列入正常渠道;计划外招收的学生,按不高于国家规定费用的原则,经教育单位与乡镇企业局商定收费标准,由用人单位和学员本人承担。企业教育费不足部分列入营业外开支。业务部门主管的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乡镇企业人员的收费标准与国营企业学员相同;对老少边穷地区则尽可能降低收费标准。由乡镇企业局主管的学校,其基建费、事业费等,与其他部门主管的学校一样由各级财政划拨专项指标,列入地方财政支出预算,还有一部分从乡镇企业教育基金和管理费中支出。如省乡镇企业培训中心的经费,一是由省乡镇企业局拨正常的业务经费,一是向学员收取适量的住宿费、学杂费,其基建费用则由农牧渔业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同投资。省乡镇企业函授中专学校职工的工资及福利费用由省财政划拨,每年所需的10万元经费,有5万元为事业费拨款,有5万元从省乡镇企业局所收管理费中列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