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宋代,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可以想见,在萧县白土镇一带发现的属于浅部露头煤,开采比较容易。至于开采的方法、手段未见历史记载。
明代,随着煤炭开采利用范围扩大,开采方法和技术也不断改进,井下分工己比较明确。据清代《宿州志》记载:淮北烈山煤窑已“有用力而操槌凿者,有辘轳引煤而上者,有荷担而出之水次者”;每窑“非得四十余人则不能回环而举事”。这一记载及其他有关史料说明,当时淮北烈山地区的煤窑,竖井、斜井、平峒都有,井下的提升、运输、排水等主要环节的布置、生产程序和管理方式都已具雏形。
清代的安徽采煤业,除光绪初年贵池、池州设局开办煤矿,并使用外国机器,属官督商办性质外,其它多属民间小型开采,有关机器及其开采情况没有记载。民间小型开采技术和开采方式落后,一般煤窑以掘为采,掘进巷道过程中即是采煤,因此工作面一般不甚大,巷道较长。采煤工具一般是凿、锤、镐、钎等;巷道支护有:人字架、二柱一梁、框架式;井下运输人背肩挑;煤窑通风一般为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两种,自然通风又有单井筒通风和双井筒通风等。人工通风主要是用风车、风扇、竹制风筒、牛皮囊等往井下煽风;提升是用辘轳,排水有用牛皮囊。水龙(孔明车),据载,当时芜湖一带煤窑已有这种“孔明车”。
民国初期,皖南、皖中煤窑分布较广,中后期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宿怀煤田的淮南大通、九龙岗和淮北烈山、孤山等矿,多由官办或官商合办,有了一定发展,开采技术也有较明显进步。较大的矿井,采煤方法已由原来的非正规开采,到民国后期采用落垛式和煤皮假顶,逐步改变了以掘为采的做法。淮南八公山矿场掘进已用钎子打眼,手镐刨煤、捻子引爆黑色炸药;有的用风动凿岩机凿岩,用黄色胶质炸药、电气雷管爆破;井下运输大巷用人力推车,淮南曾用马拉车,及至用无极绳运输;提升用卷扬机、汽绞车;排水由用毛竹筒人工抽排、牛皮囊盛水到使用水泵;通风由使用风鼓等到使用机械抽出式通风;照明由井下用香油灯、装有玻璃罩和铜丝网的安全煤油灯,发展到蓄电池矿灯。一些小的煤窑其开采技术和方式仍然相当落后。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