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选煤厂
一、望峰岗选煤厂
望峰岗选煤厂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望峰岗,占地9.24公顷。厂房建筑面积27276平方米。铁路专用线直通厂内。
该厂于1956年10月3日动工兴建,1958年12月20日建成投产,系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设计年入洗原煤100万吨,是当时华东地区大型矿区选煤厂。1986年底实际选煤能力达到180万吨。生产工艺为跳汰浮选联合流程,从原煤入厂到产品外运,全部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主要产品有:洗精煤、洗混煤、煤泥和洗矸等,供应钢铁、焦化、发电、化肥、建材等行业动力和生活用煤。从投产到1986年底,共入洗原煤4561.95万吨,洗精煤2623.16万吨,创总产值11.74亿元,上交利润13180.54万元。
现有机电设备1428台,正在使用的871台,装机容量8667.3千瓦。建厂以来,对工艺流程和机械设备共进行了410项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有:脱水设备更新换代;将磨损快、噪音大、材料费用高的刮板运输机,全部改为运转平稳、维修量小的锚链机;1960年新建1个钢筋水泥结构的煤泥沉淀池,1965年安装了4组6AM—28搅拌式浮选机;1976年兴建了1座浮洗车间;1982年浮选工艺参数自动控制系统研试成功,同年9月通过鉴定,获煤炭工业部技术进步一等奖。1984年9月全厂实现浮选自动化。
从1972年7月至1984年7月,实现安全生产12周年,获主管局嘉奖。1986年获省“创最佳经济效益夺魁单位”称号。
该厂现有职工18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5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职工人数的6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8人。
建厂以来,邓小平、董必武、彭真、聂荣臻、杨尚昆、刘澜涛、伍修权、曾山、许世友、曾希圣等领导人先后到厂视察。日本、美国、波兰、新加坡、联邦德国等国家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曾到厂考察访问。
二、谢家集第一煤矿选煤厂
谢家集第一煤矿选煤厂位于矿内工业广场,占地总面积28128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5800平方米。
该厂是由北京矿业学院设计的30—1(乙)型简易选煤厂,1959年初动工建设,同年底建成投产。年入选能力为30万吨。1962年5月,因精煤无销路,被迫下马。1970年,为缓和精煤供应紧张局面,选煤厂筹建修复,并于1971年1月恢复生产。1972年2月进行第一次改扩建,总投资366万元,至1973年12月3日改扩建工程完工,年入选能力增加到60万吨。厂房占地总面积125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1457平方米。其中:主厂房建筑面积864平方米,辅助车间建筑面积593平方米。安装调整了主要机电设备86台。1983年6月再次扩建,总概算1440万元,至1986年底完成总投资1411万元,增设筛分、破碎、动力煤水洗、浓缩、煤泥脱水,产品储装、沸腾煤加工等车间,安装主要洗选工艺设备28台。现主要设备有跳汰机3台,浮选机3台,斗子提升机7台,各类筛于5台,离心脱水机10台,卧式脱水机2台,真空圆盘过滤机3台,PC— 86锤式破碎机2台。1986年底,固定资产总值达1811万元。已成为一个年入洗原煤180万吨的大型选煤厂。
该厂采用原煤跳汰浮选联合工艺选煤法。主要产品有精煤、馄煤。精煤主要销往福建三明钢铁厂、上海钢铁厂、马鞍山钢铁公司等单位,年销售量40多万吨。
1979年至1986年,共入洗原煤716.22万吨,选出精煤348.4万吨,上缴利润2702万元。
1986年底,职工总数466人,其中干部19人(技术干部11人,管理干部8人)、工人447人。工人中,女工278人,占62%。
三、潘集第一煤矿选煤厂
潘集第一煤矿选煤厂,是一座年入洗原煤300万吨的大型坑口选煤厂。选煤厂位于矿工业广场西侧,占地100600平方米,担负入洗潘一矿生产的原煤。
该选煤厂由煤炭工业部选煤设计院设计,总投资5748.46万元。1982年7月1日动工建设。土建工程由中国建筑四局六公司施工;设备安装由矿务局安装处施工。1986年12月25日完成了第一期工程,12月26日投产。共用投资5057.26万元,完成建筑工程量31499平方米,安装机械设备235台(件),电气设备467台(件),(电气设备总容量10716千瓦)。敷设输电缆线91.74公里,各种管路9.7公里,通讯电缆1.6公里。剩余投资691.2万元,作为第二期工程在投产后完成。工程全部完工后,固定资产总值将达5418.7万元,服务年限146年。
该厂生产系统的原煤准备、原煤贮存、跳汰、浮选、脱水、浓缩、精中煤装车等流程采用电子计算机集中控制,这些配套设备都是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己安装的。35立方米的跳汰机、8立方米的浮选机、10平方米的单轴振动筛、16平方米的双轴振动筛、宽1.4米的捞坑斗式脱水提升机、直径3米的搅拌桶、200平方米的圆盘式真空过滤机、直径1.3米的卧式振动离心脱水机等8种大型设备,在国内首次同时配套使用。
1986年底,全厂共有职工664人。其中:固定工190人,合同工430人,干部44人,干部中工程技术人员21人。
望峰岗选煤厂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望峰岗,占地9.24公顷。厂房建筑面积27276平方米。铁路专用线直通厂内。
该厂于1956年10月3日动工兴建,1958年12月20日建成投产,系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设计年入洗原煤100万吨,是当时华东地区大型矿区选煤厂。1986年底实际选煤能力达到180万吨。生产工艺为跳汰浮选联合流程,从原煤入厂到产品外运,全部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主要产品有:洗精煤、洗混煤、煤泥和洗矸等,供应钢铁、焦化、发电、化肥、建材等行业动力和生活用煤。从投产到1986年底,共入洗原煤4561.95万吨,洗精煤2623.16万吨,创总产值11.74亿元,上交利润13180.54万元。
现有机电设备1428台,正在使用的871台,装机容量8667.3千瓦。建厂以来,对工艺流程和机械设备共进行了410项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有:脱水设备更新换代;将磨损快、噪音大、材料费用高的刮板运输机,全部改为运转平稳、维修量小的锚链机;1960年新建1个钢筋水泥结构的煤泥沉淀池,1965年安装了4组6AM—28搅拌式浮选机;1976年兴建了1座浮洗车间;1982年浮选工艺参数自动控制系统研试成功,同年9月通过鉴定,获煤炭工业部技术进步一等奖。1984年9月全厂实现浮选自动化。
从1972年7月至1984年7月,实现安全生产12周年,获主管局嘉奖。1986年获省“创最佳经济效益夺魁单位”称号。
该厂现有职工18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5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职工人数的6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8人。
建厂以来,邓小平、董必武、彭真、聂荣臻、杨尚昆、刘澜涛、伍修权、曾山、许世友、曾希圣等领导人先后到厂视察。日本、美国、波兰、新加坡、联邦德国等国家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曾到厂考察访问。
二、谢家集第一煤矿选煤厂
谢家集第一煤矿选煤厂位于矿内工业广场,占地总面积28128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5800平方米。
该厂是由北京矿业学院设计的30—1(乙)型简易选煤厂,1959年初动工建设,同年底建成投产。年入选能力为30万吨。1962年5月,因精煤无销路,被迫下马。1970年,为缓和精煤供应紧张局面,选煤厂筹建修复,并于1971年1月恢复生产。1972年2月进行第一次改扩建,总投资366万元,至1973年12月3日改扩建工程完工,年入选能力增加到60万吨。厂房占地总面积125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1457平方米。其中:主厂房建筑面积864平方米,辅助车间建筑面积593平方米。安装调整了主要机电设备86台。1983年6月再次扩建,总概算1440万元,至1986年底完成总投资1411万元,增设筛分、破碎、动力煤水洗、浓缩、煤泥脱水,产品储装、沸腾煤加工等车间,安装主要洗选工艺设备28台。现主要设备有跳汰机3台,浮选机3台,斗子提升机7台,各类筛于5台,离心脱水机10台,卧式脱水机2台,真空圆盘过滤机3台,PC— 86锤式破碎机2台。1986年底,固定资产总值达1811万元。已成为一个年入洗原煤180万吨的大型选煤厂。
该厂采用原煤跳汰浮选联合工艺选煤法。主要产品有精煤、馄煤。精煤主要销往福建三明钢铁厂、上海钢铁厂、马鞍山钢铁公司等单位,年销售量40多万吨。
1979年至1986年,共入洗原煤716.22万吨,选出精煤348.4万吨,上缴利润2702万元。
1986年底,职工总数466人,其中干部19人(技术干部11人,管理干部8人)、工人447人。工人中,女工278人,占62%。
三、潘集第一煤矿选煤厂
潘集第一煤矿选煤厂,是一座年入洗原煤300万吨的大型坑口选煤厂。选煤厂位于矿工业广场西侧,占地100600平方米,担负入洗潘一矿生产的原煤。
该选煤厂由煤炭工业部选煤设计院设计,总投资5748.46万元。1982年7月1日动工建设。土建工程由中国建筑四局六公司施工;设备安装由矿务局安装处施工。1986年12月25日完成了第一期工程,12月26日投产。共用投资5057.26万元,完成建筑工程量31499平方米,安装机械设备235台(件),电气设备467台(件),(电气设备总容量10716千瓦)。敷设输电缆线91.74公里,各种管路9.7公里,通讯电缆1.6公里。剩余投资691.2万元,作为第二期工程在投产后完成。工程全部完工后,固定资产总值将达5418.7万元,服务年限146年。
该厂生产系统的原煤准备、原煤贮存、跳汰、浮选、脱水、浓缩、精中煤装车等流程采用电子计算机集中控制,这些配套设备都是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己安装的。35立方米的跳汰机、8立方米的浮选机、10平方米的单轴振动筛、16平方米的双轴振动筛、宽1.4米的捞坑斗式脱水提升机、直径3米的搅拌桶、200平方米的圆盘式真空过滤机、直径1.3米的卧式振动离心脱水机等8种大型设备,在国内首次同时配套使用。
1986年底,全厂共有职工664人。其中:固定工190人,合同工430人,干部44人,干部中工程技术人员2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