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淮北选煤厂
淮北选煤厂为大型矿区型炼焦煤选煤厂,直属淮北矿务局。位于淮北市烈山区境内的青龙山南麓。该厂入洗杨庄、朱庄、石台煤矿的原煤,设计能力年入洗原煤200万吨。全厂建筑总面积71595平方米,其中工业建筑面积15644平方米。
淮北选煤厂原计划1960年开始兴建,并从波兰进口了选煤工艺的主要设备。后因受“大办钢铁”影响而缓建。1969年10月恢复建设,1972年8月28日建成投产,为当时华东地区最大的选煤厂。
自建厂以来,为适应生产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造。1976年将6台洗煤机均改成浮标自动排矸;1986年,3009#洗煤机改装自动排矸装置,并更换鼓风机,提高了洗煤机处理能力。在煤泥水处理上,1974年扩建煤泥池6个,1976年尾煤浓缩增加圆盘过滤机,1985年建成压滤车间,1986年尾煤浓缩机增加自动加药装置。在原料和产品运输上,1984年新建总容量为4500吨的原煤圆筒仓2个,建成返回皮带系统。1986年在5号装车仓口更换电磁振动给料机,提高了原料及产品的运输、储存能力。1983年,开始运用微型电子计算机和袖珍机进行统计分析,为改变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服务。1984年12月,安装了自行设计的生产过程集中控制系统,对全厂200多台主要生产设备实行集中控制,减少了设备空运转的时间,每年可节电10万度以上。该项目获煤炭工业部1986年度科技成果三等奖。
该厂生产方式为60—0毫米混合跳汰(分主洗、再洗)、煤泥浓缩浮选、尾矿浓缩压滤。全厂分单号、双号两个独立的生产系统,可同时入洗两种牌号的原煤,生产两种牌号的精煤。1986年,全厂有机电设备1042台,其中主要生产设备有:跳汰机6台,浮选机12组,压滤机4台,斗子提升机4台,各类筛子14台,真空过滤机8台,另有自备机车5台,车辆87辆。1986年末,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881.5万元,净值2295.7万元。
该厂产品有洗精煤、洗混煤、煤泥和洗矸等。主要产品及销售流向为:瘦精煤冶炼13— 15级,灰分区间为11.01%—12.50%,供应马鞍山钢铁公司、上海焦化厂、梅山冶金公司、合肥钢厂、南京钢厂等单位;焦精煤冶炼15级和其它炼焦精煤1级,灰分区间为12.01%—12.50%和12.51%—13%,供应上海宝山钢铁厂、马鞍山钢铁公司等单位。
自1972年8月投产至1986年底,共入洗原煤3317.94万吨,生产精煤2140.43万吨,创工业总产值10.12亿元,上缴利税2.63亿元,其中利润1.89亿元。1986年,入洗原煤245万吨,生产精煤165万吨,上缴利税3688万元。精煤回收率67.07%,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62775元,精煤成本每吨41.47元。
1986年底,全厂共有职工1514人,其中固定职工1409人,合同制工人105人。直接生产人员1140人,工程技术人员46人。
1985年,获安徽省“创最佳经济效益夺魁单位”称号;1986年,被煤炭工业部命名为“优秀经营管理选煤厂”。
二、张庄选煤厂
张庄选煤厂为中型矿井型焦煤选煤厂,是张庄矿下属单位。厂址位于张庄煤矿工业广场的主井附近,入洗张庄煤矿生产的主焦原煤,设计年入洗原煤90万吨。厂房占地5948平方米。
该厂始建于1961年春,原设计能力为年入洗原煤60万吨。1962年4月,因调来的设备既陈旧又不配套,加之当时国家对精煤的需求量不大,厂房停止建设。1966年恢复厂房建设,1968年10月26日建成投产。1970年至1971年,增建再洗、脱水车间。1973年9月,全厂停产扩建,设计能力提高到年入洗原煤90万吨。1974年10月,扩建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完成基建投资337.59万元,扩建了主厂房、浓缩车间、机修车间、半地下式贮煤仓、皮带走廊及鼓风机房等7个单项工程。1980年扩建了原煤外运系统,增加了2座容量为1050吨的圆筒煤仓。5台皮带运输机和10台给煤机。根据张庄选煤厂1986—1988年的三年改扩建计划,设计生产能力将由原煤年入洗90万吨提高到120万吨。改扩建包括提高入洗能力,完善产品脱水系统,完善煤泥水处理系统。三年规划预算投资600万元,到1986年末,已完成129万元。
1986年末,全厂共有跳汰机3台、浮选机8组、斗子提升机14台、各类筛子14台、离心脱水机4台、真空圆盘过滤机5台、辊齿式破碎机2台。生产工艺采用原煤不分级跳汰和煤泥浮选的联合工艺选煤法,洗选粒限为50—0毫米。跳汰机出矸石、洗混煤和精煤;浮选机出精煤和尾矿(出厂煤泥)。主要产品有14级、15级冶炼精煤,灰分区间为11.51%—12.50%;17级、18级洗混煤,灰分区间为28.01%—32.0%。冶炼精煤主要销往马鞍山钢铁公司、梅山冶金公司、上海焦化厂、三明钢厂等单位;洗混煤主要销往望亭电厂、巨化电厂、永安水泥厂、南平造纸厂等单位。
1961年建厂至1986年末,除原有设备和设施外,共完成投资666.41万元,固定资产总值为1132.71万元;入洗原煤1900多万吨,生产洗精煤787万吨,创工业总产值4.91亿元,上缴利润5590万元。1986年,入洗原煤128.98万吨,洗精煤44.6万吨,精煤回收率34.62%,全员效率每工入洗原煤8.63吨,精煤成本60.16元/吨,上缴利润657.09万元。
1986年底,全厂共有职工579人,其中干部14人,工人565人,干部中专业技术人员11人。
三、芦岭选煤厂
芦岭选煤厂为大型矿井型炼焦煤选煤厂,是芦岭煤矿的下属单位,位于芦岭煤矿工业广场的主井附近,入洗芦岭煤矿生产的原煤,设计能力为年入洗原煤180万吨。厂区占地7941平方米。
该厂于1978年8月1日动工兴建,工期34个月,1981年7月15日建成投产。
该厂采用原煤不分级跳汰和煤泥直接浮选的联合工艺选煤法,洗选粒限为50—0毫米,分主选和再选。跳汰机出矸石、洗混煤和精煤;浮选机出精煤和尾矿。1986年底,全厂共有跳汰机4台,浮选机15组,斗子提升机12台,各类筛子12台,离心脱水机5台,过滤机10台。
该厂主要产品有10级精煤,灰分区间9.51%—10%;有15—18级洗混煤,灰分区间24.01%—32%。精煤主要出口日本,洗混煤主要销往上海铁路局、南昌铁路局等单位。
1978年建厂至1986年末,共完成投资2651.25万元,形成固定资产总值2429万元。从1981年投产至1986年,累计入洗原煤711.81万吨,生产洗精煤398.86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26亿元,上缴利润5636.66万元。1986年,入洗原煤159.68万吨,洗精煤90.02万吨,精煤回收率56.38%,全员效率每工入洗原煤9.11吨,精煤成本44.95元/吨,上缴利润2007.5万元。1982年,煤炭工业部确定该厂精煤向日本出口。至1986年底,共向日本出口精煤250.3万吨,已成交239.86万吨,创汇11511万美元。其中1986年已成交62.36万吨,创汇2772.39万美元,占国家对日本炼焦煤贸易总额的40%左右。1986年底,全厂共有职工672人,其中干部26人,干部中有工程技术人员17人。
1985年,该厂获煤炭工业部“全国经营管理先进单位”称号;获第三次全国煤炭科技大会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安徽省生产外贸产品先进单位称号。
四、朱仙庄选煤厂
朱仙庄选煤厂为大型矿井型炼焦配煤选煤厂,隶属朱仙庄煤矿,位于朱仙庄煤矿工业广场主井东南侧,占地5500平方米,入洗朱仙庄煤矿生产的原煤,设计能力为年入洗原煤120万吨。
该厂于1982年2月1日开工建设,共有103项单位工程,1983年12月29日建成投产。由于原煤的粉煤含量逐年增加,投产后,又增建了压滤车间,并于1986年上半年投入使用。随着矿井煤炭产量的提高,为保证生产的原煤全部入洗。选煤厂采取了边生产边改造的方针,对不适应生产发展的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到1986年末,先后完成了再洗机改为主洗机等11项技术改造。
该厂采用原煤不分级跳汰和煤泥直接浮选的联合工艺选煤法,洗选粒限为50—0毫米,跳汰机出矸石、洗混煤、精煤;浮选机出精煤和尾矿。1986年底,全厂共有跳汰机3台,浮选机10组,斗子提升机8台,筛子7台,离心脱水机4台,过滤机7台,压滤机2台。
朱仙庄选煤厂主要产品有9级、10级冶炼精煤,灰分区间为9.01%—10%;17级、18级洗混煤,灰分区间为28.01%—32%;中煤,灰分区间在32%以上。精煤主要销往马鞍山钢铁公司、上海焦化厂、芜湖钢厂、铜陵焦化厂等单位;洗混煤主要销往南京机务段、江西水泥厂、铜陵电厂、上海燃料公司等单位。
1982年2月建厂至1986年末,共完成投资2185.09万元,形成固定资产总值1851.55万元。从1983年投产至1986年,累计入洗原煤290.42万吨,生产洗精煤158.94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2013.28万元,上缴利润1479.35万元。1986年,入洗原煤92.62万吨,洗精煤51.75万吨,精煤回收率55.87%,洗选效率75.45%。
1986年底,全厂共有职工582人,其中干部26人,干部中有专业技术人员10人。
五、袁庄选煤厂
袁庄选煤厂为矿井型动力煤选煤厂,是袁庄煤矿下属单位。该厂位于袁庄煤矿工业广场的主井附近,厂区占地6500平方米,入洗袁庄煤矿生产的原煤,设计能力为年入洗原煤60万吨。
1981年9月,袁庄选煤厂开工建设,设计产品为洗原煤。1982年,增加4项补套工程设计:原煤筛选楼、洗矸上仓系统、水源井和输水管路及蓄水池、澄清水返回系统。1984年12月,全部工程竣工,经验收后移交。1985年7月进行试生产。试产后为提高经济效益,决定将原设计的生产洗原煤改为生产其它炼焦精煤和洗混煤,改洗矸上仓系统为洗混煤上仓系统。1986年1月正式生产。
该厂入洗的原煤为气煤,采用原煤不分级跳汰,煤泥经浓缩、过滤,滤饼掺入洗混煤。洗选粒限为50—0毫米。跳汰机出矸石、洗混煤、精煤。1986年全厂装备有跳汰机1台,浓缩机1台,斗子提升机3台,筛子2台,离心脱水机2台,过滤机3台,腭式破碎机3台。1981年9月至1986年末,共完成投资557.96万元,形成固定资产总值451.9万元。
该厂主要产品有1—7级其它炼焦精煤,灰分区间为12.51%—16%;,有13—22级洗混煤,灰分区间为20.01%—40%。产品主要销往淮北市燃料公司、宿东电厂、杭州机务段、青龙山火车站、江西水泥厂、漳州燃料站、南平造纸厂、三明钢厂等单位。
从1986年1月正式生产至12月底,共入洗原煤18.54万吨,洗精煤7.79万吨,精煤回收率42%,实现工业总产值445.58万元,上缴利润0.82万元。
1986年底,全厂共有职工396人,其中干部17人,干部中专业技术人员6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