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皖北矿区是淮北煤田的一部分,是安徽省地方煤炭生产基地。有孟庄煤矿、百善煤矿、毛郢孜煤矿、刘桥第一煤矿、前岭煤矿5对生产矿井和刘桥第二煤矿、任楼煤矿两对在建矿井。总设计能力为396万吨。其中5对生产矿井原设计能力为186万吨,经过一、二期改扩建后,生产总能力为285万吨。两对在建矿井设计能力为210万吨。
皖北矿区除任楼矿井属临涣矿区外,其余均属濉萧矿区。含煤面积为121平方公里,含煤地层为二叠系石盒子组和山西组,次为石炭系太原组。本区岩浆侵入较发育,孟庄、毛郢孜、前岭常见岩浆侵入煤系地层和煤层,使煤层变薄至全部吞蚀。因此,煤种从低变质的肥煤,气煤、贫煤到高变质的无烟煤、天然焦均有,煤质为低、中、高灰分,发热量为5552—— 8255千卡/千克。全局5对生产矿井现有开拓采区5个,准备采区5个,生产采区15个,采煤工作面21个,掘进头55个。1986年末,总储量为25098.3万吨,工业储量22985.2吨,可采储量14293万吨。
截止1986年,基建投资累计为51544.42万元,其中矿建为33717.06万元,技改工程为7959.29万元。地面房屋建筑面积为64.38万平方米,其中厂房18.05万平方米。住宅37.78万平方米,生活福利设施8.55万平方米。
皖北矿区的生产矿井都是1970年以后开工建设的。由于地方对建井缺乏经验,技术力量薄弱,材料、设备、动力、资金短缺,以致矿井建设速度缓慢,前岭矿长达12年,毛郢孜矿长达8年,孟庄矿长达5年方简易投产。毛郢孜矿和前岭矿直到1986年底尚未达产。为提高产量,增加生产后劲,从1981年开始对矿井进行技术改造。1981年1月,孟庄矿开始进行补套工程;1982年1月和1986年1月,百善矿先后进行一期和二期技术改造工程,矿井生产能力从45万吨/年,分别提高到60万吨/年和90万吨/年。1982年1月和1984年,毛郢孜矿相继进行一期和二期技术改造工程,矿井生产能力由21万/吨年,分别提高到30万吨/年和45万吨/年。刘桥一矿从1983年开始进行改扩建工程,生产能力由60万吨/年提高到90万吨/年。前岭矿1985年开始扫尾补套,确保年产30万吨。
1975—— 1986年,5对生产矿井掘进总进尺为33.24万米,生产原煤1341.23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99亿元。亏损5903万元。上缴税金2841万元。到1986年,形成固定资产原值2.7亿元,净值为2.13亿元,全局生产原煤274.7万吨,占全省地方煤矿产量的47.1%,原煤单位成本35.89元,原煤全员效率由1983年的0.727吨/工,提高到1986年的0.760吨/工,劳动生产率由1983年的2699元/人,提高到1986年的3395元/人。1975—1986年全局因事故死亡54名职工,平均百万吨死亡率为4.19人。1986年百万吨死亡率为2.2人。
1986年底,皖北矿务局共有职工18907人,其中固定工12981人,合同制工人5926人(包括农民轮换工4268人),女职工2232人,干部1930人,原煤生产人员13432人。工程技术人员237人。工程技术人员中,有工程师68人,助理工程师70人,技术员9人,经济师1人,助理经济师3人,统计师1人,助理统计师1人,会计师1人,助理会计师19人。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