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宣城地区除郎溪县不产煤外,其余县、市均产煤,以宣城、泾县为盛。
宣泾煤田,含煤地层分布在宣城、泾县、郎溪、广德、宁国等县境内。煤田东北西南延展150公里,平均宽约35公里,面积约5250平方公里。含煤地层主要为上二叠纪龙潭组,广德一带有下侏罗统香溪组。煤种大部为富灰、高硫、高熔点、富焦油的肥气煤,个别井田为无烟煤。烟煤发热量7000千卡/千克左右,灰分12—— 16%,含硫量2——3%。至1986年底,全区探明储量6902.5万吨。其中宣城、泾县、宁国3个县的探明储量占全区总储量90%左右,主要分布在宁国港口——宣城周王——泾县蔡村一线。
早在明清时期,宁国县灰山、泾县东乡等地农民已开始开采露头煤。至民国初年,在宣城、泾县、宁国、广德境内,私人注册领照开采的小煤窑已有15处。民国19年(1930年),经国民政府安徽省建设厅调查,在该区开采煤炭的较大的公司有13家,其中利宣、灰山,宣丰公司水东矿厂年产煤都在万吨以上。到建国前,小煤矿大部分停办。建国后,该区煤炭工业发展较快。1958年“大跃进”时,该区共开办小煤窑414处,年产原煤12.46万吨。1959年,宣广煤矿筹备处已有宁国港口、宣城周王、泾县晏公、广德独山4个煤矿。70年代,在中央提出的“扭转北煤南运”的方针指引下,该区又先后开办了港口煤矿三号井(现港口二矿,年设计能力21万吨),金宝、周王小号煤矿,井投资338万元动工兴建了港口矿区铁路专用线。到1986年底,直属地区煤炭局的有港一、港二、新田3个国营煤矿,市、县办的有杨村、胜利、摇头岭、独一、独二、5个国营煤矿。还有宣城地区行署司法局开办的武山煤矿,省劳改局开办的金宝煤矿。此外,还有在册乡镇煤矿35个。当年全区共生产原煤57.70万吨。
1959年成立省属宣广煤矿筹备处。1960年省委决定将筹备处所属各矿下放芜湖专区管理,芜湖专区在原筹备处基础上设立煤炭局,1977年成立徽州地区煤炭工业局、徽州地区港口煤矿管理局,政企合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978年原机构撤销,成立徽州地区港口煤矿矿务局。1980年,随着行政区划的改变,原芜湖地区煤炭工业局改名为宣城行署煤炭局,同时将原徽州地区港口煤矿划归宣城行署。1981年成立宣城行署煤炭局、港口矿务局,政企合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984年,成立宣城地区煤炭工业管理局、宣城行署煤炭工业公司,为事业单位,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1986年,全区国营煤矿共有职工3550人,其中固定职工1952人,合同制职工229人,其他职工1369人。原煤全员效率0.23吨/工,吨煤成本59.97元,坑木万吨耗337立方米。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