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合肥煤炭设计研究院
合肥煤炭设计研究院位于合肥市阜阳北路,是煤炭工业部直属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合肥煤炭设计研究院前身为“上海煤矿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53年。1964年迁江苏省徐州市,改名为“华东煤矿设计研究院”。1970年5月,“华东煤矿设计研究院”撤销,承担安徽省煤炭基建设计的人员(178人)、任务及工程档案一并成建制调往安徽省芜湖市,隶属安徽省煤炭化工建设总队。院名为“安徽省煤炭化工建设总队设计院”。1971年12月,省煤炭化工建设总队改名为“安徽省燃料化学工业建设总队”,院改名为“安徽省燃料化学工业煤矿设计院”。1975年该院由芜湖市迁至合肥市,改名为“安徽省煤矿设计院”,隶属省煤炭工业局。1977年煤炭工业部决定成立“两淮煤炭基地建设会战总指挥部”,设计院转属两淮煤炭基地建设会战总指挥部领导。1982年两淮煤炭基地建设会战总指挥部改名为安徽煤炭工业公司,设计院的隶属关系和院名未改。1985年2月25日,煤炭工业部为贯彻执行中央经济体制改革决定,减少中间管理环节,增强企业的活力,根据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决定撤销安徽煤炭工业公司,设计院由煤炭工业部直接领导和管理,改名为“煤炭工业部合肥煤炭设计研究院”。
主要业务范围:承接煤炭工业及其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勘察设计;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电气、输变电、通讯工程、自动控制、大型设备电力拖动及控制;给排水、供热采暖、通风制冷;矿山运输设备、非标准机械;总图、公路、铁路桥涵等工程;环保评价、污水处理(工业及民用)、噪声治理、粉尘治理;建井工程、矿山采掘、地下工程、井下安全监控、瓦斯抽放及利用;工程勘测、工程地质、土工试验、材料试验、水分析;动态经济分析、工程概预算;新技术开发研究、科技情报、信息处理等。
设计任务及成就:70年代以来,该院承担的勘察设计任务几乎全是大、中型项目。其中:有规划矿井10对,设计能力为537万吨的淮北闸河矿区总体设计;有规划矿井13对、设计规模为1710万吨/年的淮北宿县矿区总体设计。做到了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还编制完成了规划矿井8对、设计规模为2650万吨/年的淮南潘谢矿区总体设计,矿区东西辅助企业中心各一处。其中,单体矿井设计,有设计年产能力各300万吨的淮南潘集一号、二号、三号矿井及谢李深部矿井;设计年产能力400万吨的谢桥矿井、张集矿井。从1970年—— 1973年,完成皖南、皖北地方小型矿井总体设计两部,共15对矿井,总设计年产能力为199万吨。1985年,煤炭工业部首次组织招标项目,国内最大的矿井——顾桥矿井(规模为1000万吨/年)的设计,参加投标的有北京、兖州等4个煤矿设计单位,经全国煤炭系统40名专家评议,合肥煤炭设计研究院中标。此外,还完成了安徽界首城市规划测量10平方公里、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工程勘察、铁路专用线勘察84公里,以及潘一矿选煤厂(300万吨/年),芦岭矿选煤厂勘察任务和井塔人工冻融土勘察。在进行煤矿设计的同时,还参与编制了《矿山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和《煤矿设计规范》、《井巷手册》、《煤矿电工手册》,代部组织编制了1978年版《井巷工程概算指标》,主编了1983年版《矿山井筒冻结工程概算指标》,完成了阻车器、爬车机、罐笼等标准设计工作。出版了《皖煤设计》、《活页资料》等技术刊物。
1986年,全院职工总数508人,其中技术人员315人(高级工程师8人,工程师116人、助理工程师156人,技术员35人)。已形成一支专业齐全、技术力量较为雄厚的设计队伍。在大型、特大型矿井开拓设计方面,特别是两淮矿区,表土层厚、煤层埋藏深、可采煤层多,沼气含量高的条件下,能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开拓方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厚表土层井筒的井壁结构设计上,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该院设计的淮北矿务局石台煤矿,1981年获得煤炭工业部优秀设计奖;淮南潘集三号井西风井钻井井壁结构,1983年获部优秀设计一等奖;淮北朱仙庄煤矿主井井塔冻融土工程地质勘察1986年获部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淮南潘集三号井副井联接部分支护,1986年获部优秀设计二等奖;淮北小湖集经临涣至海孜矿标准轨距铁路测量,1986年获部优秀设计工程勘察二等奖。
二、安徽省煤炭工业设计院
安徽省煤炭工业设计院是省煤炭工业厅直属事业单位,院址在省煤炭工业厅办公大楼内。
为适应全省地方煤矿发展需要,1983年12月31日,省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复同意成立安徽省煤炭工业厅煤矿设计室,属县级事业单位,暂定编50名。1984年5月,安徽煤炭工业公司同意由安徽省煤矿设计院支援安徽省煤炭工业厅煤矿设计室设计人员25名。1984年6月,安徽省煤炭工业厅设计室正式成立。
1985年末,设计室进行机构调整,同时改名为安徽省煤炭工业设计院。1986年实有人员51人,其中从事技术工作的3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人,中级职称的13人。
安徽省煤炭工业设计院属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独立经济核算,自负盈亏,对外实行设计合同制,按国家规定收取设计费;对内实行技术经济责任制,逐步推行设计承包。同时制定有《工作人员守则和职责范围》、《计划管理办法》、《质量管理办法》、《奖励办法》和财务管理制度等项规章制度。
该院主要承担地方煤炭工业的设计任务。自1984年6月成立以来,共承接大小任务24项,完成建设工程投资1.8亿元。签订合同设计费64万元。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设计项目主要有:与兖州煤矿设计院合作的祁南矿井初步设计;百善煤矿二期改造设计;刘桥一矿一、二期改造设计;毛郢孜矿二期扩建设计;刘东煤矿初步设计;霍邱县雨台山石煤露天矿设计;与长春煤矿设计院合作的月山石煤开采及综合利用设计;黟县石煤发电及综合利用咨询;皖南地区的朱大村、大王村、昆山、港一、港二等矿井的改扩建设计;淮北市(重点产煤市)规划设计;宣城县(重点产煤县)规划设计。
该院成立以来,设计水平不断提高。雨台山石煤露天矿设计,获安徽省人民政府优秀设计奖;黟县石煤发电及综合利用,获省“双百”优秀咨询项目二等奖;刘东煤矿可行性研究获省科委优秀咨询项目奖。
三、淮南矿务局设计处
淮南矿务局设计处,是矿务局的一个业务处室,1953年1月成立,有30人,大部分技术人员系专业学校毕业。该处下设井巷、土建、机电3个科和1个秘书室。1958年改为安徽省煤炭工业厅设计院,隶属省煤炭工业厅领导,人员增至百人。1964年华东煤炭工业公司成立后,安徽省煤矿设计院更名为华东煤矿设计研究院分院,同年调至贵州省,支援三线建设。为确保淮南矿区的设计,矿务局从各矿抽调技术力量,组建了新的设计处,约50人,下设采矿、机电、土建、预算4个专业组。1965年上半年,矿务局统一调整基本建设力量,将设计、管理、施工合并成立了工程管理处,设计处改为设计室,原机电组分为机电、机制两个组,属工程管理处直接领导。“文化大革命”期间,组成19人的设计队,为市矿合并后市革命委员会生产一组的下属单位,直至恢复矿务局建制后才更名设计处至今。
该处主要承担矿务局的矿井(延深、改扩建)、附属厂、公用设施等设计工作、设采矿、机制、机电、土建和管理5个科室,共64人,其中工程师24人,助理工程师4人。
30多年来,随着淮南煤矿生产建设的发展,设计工作也取得一定成绩。设计处先后完成淮南矿区6对老井水平延深改扩建的全套初步设计,年生产能力为540万吨;完成毕家岗、李咀孜、孔集矿3对新井的初步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60万吨;完成淮北矿务局烈山、杨庄及淮北市濉溪县土型3对新井的设计,年生产能力为210万吨。至1986年底,共完成矿井延深改扩建设计22项,在完成矿井设计的同时,还完成了10项工厂车间设计,9项生活设施工程设计。此外,还为山西大同七峰山、河南义马矿务局、河南金岭各设计水泥厂1座。
四、淮北矿务局设计处
淮北矿务局设计处的前身是1964年3月建立的设计室,1973年11月成立设计处,设2室5科,有采矿、矿建、矿山机电、机械制造、动力配电、自动化、通信等14个专业。设计范围是:全局各生产矿井的延深、扩建、挖潜改造工程和中小型矿井的新建工程;局属厂、院、校的改扩建和新建工程;局属和淮北市部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在矿建工程方面,先后完成的设计项目有:烈山、袁庄、张庄、朱庄、相城、岱河、杨庄、沈庄、朔里、石台等矿的水平延深及挖潜改造工程;张庄、芦岭矿的扩建工程;刘桥一矿、孟庄矿井的新建工程。
1966年开始设计的朱庄煤矿二水平延深工程,采取了主井延深、副井不延深,另打新副井到二水平,同时将已凿89米的马庄风井恢复施工,作为边界风井开拓二水平的延深方式。这种延深方式具有垂高大,水平储量多,延深与生产干扰小的特点。在延深工程施工期间,矿井不但没有减产,产量反而逐步上升。1975年开始的张庄矿扩建和延深工程,1978年开始的杨庄矿二水平延深工程等也采取了朱庄矿的延深方式,收到了显著效果。西安、焦作等煤炭高等院校把这种延深方式写进了《矿井开拓》教科书。1983年《朱庄煤矿二水平延深设计》,获安徽煤炭工业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从1976年起,淮北矿务局10个生产矿进行全面挖潜、改造、扩建,工程设计全部由设计处承担,其中杨庄矿技术改造工程,获煤炭工业部1983年科技大会特别奖。在1974年开始的孟庄和刘桥一矿两对新建矿井的设计中,认真吸取了闸河煤田当时8对生产矿井投产不久即需进行较大改造、损失浪费严重的教训,对矿井的各主要环节反复调查研究,尽量做到一次完善,节省重复投资。刘桥一矿1981年投产后,各生产环节没作任何补套扩建,1985年产量达到84万吨,超过设计能力。矿井井底车场1吨矿车双车翻车机推车机峒室、1吨矿车圆环链推车机、地面35千伏变电所、汽车库、井口机修厂等施工图纸,经局部修改整理后,被定为煤炭工业部通用设计。
在工厂设计方面,60年代末建设的小水泥厂、小化工厂和矿灯厂的设计,都是设计处完成的。这3个小厂经过不断改造和扩建,形成了现在的水泥厂、九一○厂和二机厂。1978年设计的水泥厂,年产500号硅酸盐矿渣水泥20万吨的湿法生产系统,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各项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4年,淮北选煤厂建设供宝山钢铁厂精煤应急工程,在难度大、时间紧的情况下,设计处按时提交了初步设计,并完成了全部施工图纸,达到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的施工要求,受到煤炭工业部加工利用局的表扬。
在民用建筑设计方面,60年代和70年代,淮北市市政建设中许多重要建筑物均为设计处设计。如市委办公楼、工人俱乐部、市委党校教学楼、市人民银行办公营业楼、邮电局办公营业楼、相山宾馆、淮海商场、矿务局机关办公楼等。相山地区目前已建成的住宅,有一半左右是设计处设计的。淮北市最大的商业大楼淮海商场的设计构想,曾在全国性刊物《建筑学报》上作过介绍。1978年至1983年设计的淮北矿工医院,占地6公倾,总建筑面积27600平方米,总体布局园林化,门诊部庭园化,住院部旅馆化。1985年建成投入使用后,医护人员和患者均感满意。
从1964年至1986年底,共完成各类工程新制底图38130张,其中初步设计附图1185张,施工图36945张。
1986年底,全处在册人员82人,其中工程技术干部64人。在工程技术干部中,有工程师33人,助理工程师14人,技术员17人。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