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安徽煤炭系统现有局(公司)属矿工医院6所,共有床位2243张,职工总数3824人(其中医护人员2404人);矿(处)、厂属医院49所,共有床位2494张,职工总数达4496人(其中医护人员3568人)。
一、淮南矿务局第一矿工医院
淮南矿务局第一矿工医院位于淮南市九龙岗,占地2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
该院前身为淮南矿路股份有限公司医院,始建于民国26年(1937年),院址原在九龙岗,设内、外两科。民国34年以后,增设X光、牙、妇等科室,并设南北两个大病房。1950年淮南煤矿局择址重建医院,1951年8月迁入新院,定名为淮南矿工医院,门诊设内、外、儿、妇等11个科室。住院部设内、外、妇产、儿科4个病区,有160张病床。年底,改院名为淮南矿工总医院,下辖两个分院,6个诊所。1956年2月总院机关搬至谢家集医院办公,改名为淮南煤矿矿工医院九龙岗分院。1969年7月,又改为淮南矿务局第一矿工医院。1981年建成门诊大楼1387平方米,1986年又新建门诊及机关办公楼1948平方米,扩大了病房。同时,购置了500毫安X光机、钻60机、深部X光机、激光手术刀、B型超声显像仪、同位素扫描仪、脑电图仪、内窥镜等先进的医疗器械设备。改善了医疗条件,提高了诊治手段。
外科于1959年在国内首次进行环状韧带切除治疗网球肘手术,获得成功。内科在淮南地区发现并治疗了第一例出血热病人,打破了淮南地区无出血热病的定论。另外还可进行食道癌切除、整容矫形、喉再造、心脏膜剥脱、脑瘤切除、肺叶切除、颅骨形成术等难度较大的手术。
该院先后自办过红专学校、中西医训练班、卫训班,卫校等,1975年至1986年间,曾先后派157人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进修。1959年至1979年出版三集论文,计360篇。1978年至1986年,全院有68篇医学论文在省及全国性刊物上发表。一些科研项目获得奖励。如研制的“携带式颈椎牵引器”,获国家发明协会银质奖;“煤矿工人尘肺X线诊断标准”,获煤炭工业部科技成果奖;与安徽中医学院等9个单位合作研究的“十四经感传线路”,获卫生部乙级科技奖等。
截至1986年底,全院共有15个临床科室,19个医技科室,9个病区和14个门诊室病床360张。职工总数667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医师31人,医师192人,技师17人,检验师5人,主管护士3人,护师9人,麻醉师1人,医士40人,护士61人。
二、淮南矿务局第二矿工医院
第二矿工医院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占地219780平方米,建筑面积64699平方米。于1957年动工兴建,1958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诊。当时设内、外、妇产、小儿4个临床科室,6个医技科室,有病床115张,职工147人。1961年床位增至300张,至1965年病床增加到420张,新增骨、眼、病理、心电图等科室,职工增至525人;1975年建成外、妇科楼,面积为4534平方米;1978年建成同位素室400平方米;1980年建成荣工病房869平方米;1984年建成培训教学楼2700平方米,同年建成急诊大楼1169平方米。
医院先后购置了500毫安X光机、B型超声显像仪、同位素扫描仪、纤维胃镜、心脏监护仪、重症监护设备、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提高了诊断手段。1982年、1983年进行的断指再植和断腕再植手术均获成功;曾成功地抢救了1名昏迷16天的乙脑患者;治愈一例烧伤面积达99%的病人。另外还能进行脾破裂修补、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手术、开颅探查、脑浅部肿瘤摘除、食道肿瘤切除、肺叶切除及支气管成形术等难度较大的手术。
为培养人才,提高医疗水平,1958年至1965年间,先后自办了3期卫训班,共培训学员234人;1956年至1972年自办护士、检验、医士培训班6期,共培训学员458人;另外先后派出110人到上海、天津、北京等地进修学习。全院共有130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省及全国性的医学杂志上。
截至1986年底,全院共有11个病区、18个门诊科室、病床560张。职工总数894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8人,主治医师44人,医师128人,技师2人,检验师5人,护师29人,医士24人,技士24人,检验士21人,护士193人。
三、淮南矿务局第三矿工医院
第三矿工医院位于淮南市洞山,是一所以老年病、心血管病、妇幼保健、牙病防治为主的综合性医院。占地面积97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847平方米。
该院前身是原淮南煤矿建设公司总医院,1973年筹建于潘集。1975年9月接收安徽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医院,迁至田家庵国庆东路,设住院部和门诊部,有内、外、传染、妇产等6个临床科室和6个医技科室,病床150张,当时有职工170人。1979年1月,医院迁至洞山,职工增至300人。同年3月,设潘集分院,职工150人。1983年11月分院撤销。1986年8月,淮南煤矿建设公司总医院改名为淮南矿务局第三矿工医院。
为改善医疗条件,该院购置了心电多域信息自动诊断仪、扇超仪、激光手术仪、500毫安X光机、八道联脑电图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了诊治手段。
1981年以来,开展了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分流与断流术及断流术的脾脏植入术,抢救200余例重度复合伤,成功率达80%以上。能做中、上段食管癌切除、肺叶切除、肾部分切除、脑瘤摘除、脑室腹腔分流、脑室外引流、颅内血管畸形出血颞肌瓣贴附等手术。近年来共开展科研项目21项,有的获局级科技成果奖。
为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自建院以来,自办4期医护培训班,共培训学员286人;派出200名医务人员到上海、南京、合肥等地进修学习。另外全院共有58篇论文发表在省及全国性报刊上。
截至1986年底,全院共设6个病区和15个门诊科室,有病床300张。职工总数598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39人,医师75人,护师9人,中药师2人,西药师4人,检验师4人,技师1人,护士84人。
四、淮南矿务局第四矿工医院
第四矿工医院原为潘一矿医院,院址在潘一矿,建筑面积8643平方米。
1983年12月,潘一矿移交生产后,医院隶属于潘一矿,设有内、外、妇、儿等13个临床和医技科室。1986年11月7日,潘一矿医院改名为淮南矿务局第四矿工医院,承担潘一矿全部医务工作和在潘集地区的局属单位职工家属的治疗及工伤抢救工作。
该院医疗设备总值61.74万元,设备较齐全,并具有现代水平。有激光治疗机、早产儿培育箱、耳鼻喉手术显微镜、支撑喉镜、匈牙利产500毫安新影像x光机、日产超声诊断仪等一批先进的医疗诊断设备。另外还引进了微机电脑,对医疗、统计、管理等方面实行科学管理。1984年至1985年,医院共派出108人到省内外医科院校进修学习。
1984年至1985年,共进行大小手术600余例,如右半结肠切除、高龄前列腺摘除、甲状腺切除、脾切除、胃次全切除、胆囊切除、食道中、下段癌切除等ⅠⅡ类手术切口,均获成功。另外还成功地抢救了30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
截至1986年底,拥有病床200张,职工总数276人,其中医技人员237人。
五、淮北矿务局矿工总医院
矿工总医院座落在淮北市淮海路北,占地63327平方米,建筑面积31301平方米,设住院部和门诊部,是全局医疗卫生的中心。是一所规模较大、设备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医院。承担着淮北矿区职工、家属的医疗、局职工大学医疗专业和卫生学校的教学、矿区各单位医护人员的培训、以及医药科学的研究等任务。
1958年8月,淮北矿工医院在濉溪县梁家祠堂开诊。征购民房88间,以从巢县医院调进的部分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为主,设内、外、妇、中医等6个临床科室,共有48张病床。1960年3月,该院迁人濉溪市淮海路南,改名为濉溪矿务局矿工总医院,病床增至454张。1963年改为现名,下辖4个分院、23个卫生所和保健站。1984年6月,将所辖各分院、卫生所划归各矿、厂直接管理。1985年5月搬至现址。
医院重视提高医疗水平,积极开展科研工作。1970年4月,安徽首例断肢再植手术在该院取得成功。1986年主要开展了脊髓损伤的救治研究、微量元素与小儿健康的调查、髓内联合给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严重创伤的早期诊断治疗等项科研工作。
该院装备有700毫安X光诊断机、B超诊断仪、同位素扫描机、钴60治疗机、四导生理纪录仪、人工肾、脑电图仪等一系列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改善了医疗条件,提高了诊治水平。
1986年底,设临床科室22个,医技科室8个,门诊部1个。实际开放病床521张。全院职工941人,其中医护人员603人。
六、淮北煤矿建设公司职工总医院
淮北煤矿建设公司职工总医院位于宿州市东沱河南岸,建筑面积为23131平方米。主要服务对象是淮北煤矿建设公司的职工、家属,同时也为附近的人民群众服务。
医院于1974年2月正式开诊,走名为淮北煤矿基本建设局职工总医院。同时,将原安徽基建局医院并入,成为淮北煤矿基建局职工总医院相山分院。当时病房设内、外两大病区;病床开设50张,职工80名。1976年12月,安徽省煤炭工业局批准扩建,同年开始筹建病房大楼。1978年5月第一栋病房大楼交付使用,病床由50张增加到150张,增加了传染病区,职工增至273人。医院名称也随主管单位改为淮北煤炭基地建设会战指挥部职工总医院。1980年门诊大楼建成使用,病床增至210张,职工总数增至348人,其中医护技术人员为261人。病房设有内、外Ⅰ、外Ⅱ、儿、五官、妇产等7个病区;门诊设有药材、检验、放射、理疗、同位素等医技科室。1981年,总院所属相山分院撤销,总院传染病楼落成,病床增至252张,增设矽肺结核病区、中医病区。职工总数为394人。建院初期,各方面条件较差,只能诊治常见病和多发病。从1980年开始,医院逐步建立健全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力量得到充实,业务素质逐步提高,医疗服务项目也随之逐步扩大,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向专门化发展。目前,外科可对普外、胸外,泌尿、肿瘤、肝胆、骨科和脑外疾病进行诊治;内科可对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经系统的疾病进行诊治;妇产科除可诊治妇科、产科的疾病外,还指导计划生育工作,施行计划生育手术;医技科室拥有一批较为先进的诊断仪器,改善了疑难疾病的诊治手段。
为提高医疗质量,该院积极开展新技术的引进和医药科研活动。几年来共引进新技术、新疗法20项,其中有6项分别获淮北市和公司的奖励,有3篇论文被评为安徽省优秀论文,另外医院还购置了一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如B超诊断仪、心电图、脑电图、500毫安X光机、同位素扫描仪、外科双目双人显微镜等医疗器械。经过几年的建设,医院已发展成为一个科室较齐全的中型综合性职工医院。
截至1986年底,有病床302张,职工总数44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39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