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初期,安徽煤炭工业亦无统一的专门管理机构,淮南矿务局及其所属煤矿由中央燃料工业部管理,皖南、皖北几处小煤矿分别由皖南、皖北行署工商处管理。1952年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后,地方煤矿由省人民政府工业厅管理。1957年4月,安徽省工业厅重工业局成立,局内设煤炭组,管理全省地方煤矿。
1958年6月,设立安徽省煤炭工业管理局,负责管理全省大型煤矿,地方小煤矿除向省煤炭工业管理局报送生产计划和统计报表外,具体业务由各地负责。1958年10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将安徽省煤炭工业管理局改为安徽省煤炭工业局。同年11月,省委决定撤销安徽省煤炭工业局,设立安徽省煤炭工业厅。1959年5月,安徽省编制委员会同意省煤炭工业厅设立:办公室、人事处、劳动工资处、计划处、经理处、器材供应处、煤炭处、地质处、机电处、生产技术处、技术安全监察局,人员编制150名。厅直属事业单位设立:基本建设局,编制40名;煤矿设计院编制134名;勘探队,编制40名;煤炭试验所,编制50名;安徽煤炭报社,编制6名。9月,安徽省编制委员会同意省煤炭工业厅成立地质局,原地质处、一二地质勘探大队撤销。12月,安徽省编制委员会同意省煤炭工业厅设立安徽省煤炭公司,编制28名,属企业性质。
1963年9月,国务院决定撤销华东各省煤炭工业管理局,成立煤炭工业部华东煤炭工业管理局。11月,安徽省煤炭工业厅(对煤炭工业部称煤管局)停止对外办公。1964年2月,国务院同意华东煤炭工业管理局改为华东煤炭工业公司,实行托拉斯管理。5月,华东煤炭工业公司正式成立后,两淮(淮南、淮北、下同)矿务局由华东煤炭工业公司管理,安徽省地方小煤矿的管理工作并入省重工业厅地质矿山处,根据省重工业厅的实际情况,省编委同意增加该厅6名编制。
在“文化大革命”中,1968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省军事管制委员会决定,在省军管会生产委员会计划工交办公室设立煤炭小组,加强对全省小煤矿的领导,并负责工业用煤的月度计划分配工作。同年7月,华东煤炭工业公司宣布撤销。9月,国务院同意煤炭工业部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意见,将两淮矿务局及第二十九处、三十、三十三工程处和淮南煤校划归安徽省管理。次年10月,成立了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煤炭工业管理站。12月,又将煤炭工业管理站改为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煤炭化学工业局。设局后,内部机构设办事组、政工组、化工组、煤炭组、综合组、后勤组、运销组,负责全省煤炭、化工生产建设的管理工作。
1970年8月,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两淮矿务局下放给所在市领导,据此,两淮矿务局革命委员会撤销,实行政企合一。
1971年12月,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煤炭化学工业局改为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燃料化学工业局,包括管理安徽的石油勘探等工作。
1973年6月,省委批准恢复两淮矿务局,市局分开。恢复两淮矿务局后,与同时成立的淮南、淮北煤矿基本建设局,由两淮市委和省燃料化学工业局分别实行党政工作和业务上的双重领导。
1975年8月,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省燃料化学工业局划开,分别成立省煤炭工业局和省石油化学工业局。
1977年12月,为了加强对两淮煤炭基地建设会战的集中统一领导,煤炭工业部党组和安徽省委决定成立两淮煤炭基地建设会战总指挥部,两淮煤矿基本建设局分别改名为淮南、淮北煤炭基地建设会战指挥部,由两淮煤炭基地建设会战总指挥部领导。
1980年1月,省人民政府决定将省煤炭工业局改为省煤炭工业厅。
1981年5月,国务院同意试办安徽煤炭工业公司,决定将两淮煤矿体制上划,实行部、省双重领导,以部为主的管理体制。
1982年1月,根据国务院关于试办安徽煤炭工业公司的批复精神,省人民政府决定,保留省煤炭工业厅,组建安徽省地方煤炭工业公司(属安徽煤炭工业公司建制),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省煤炭工业厅(安徽省地方煤炭工业公司)专管全省地方煤矿。
1985年2月,煤炭工业部决定撤销安徽煤炭工业公司,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由部直接领导和管理。此后,安徽省煤炭工业厅作为省人民政府职能部门专门管理全省地方煤矿。
1986年,省煤炭工业厅直属企事业单位有:皖北矿务局及其所属百善、孟庄、前岭、毛郢孜、刘桥一矿5个生产矿井和刘桥二矿、任楼煤矿两个在建矿井,淮北仓库以及安徽省煤炭工业学校(干校、技校)、安徽省煤炭工业设计院、皖南煤矿机械厂、芜湖化鱼山仓库。
历任厅(局)正职一览表

历任厅(局)副职一览表

说明:任职时间,为行政职务的任职时间。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